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山西省关帝山海拔2200~2600m之间的两个森林土壤剖面的形态、微形态特征、理化性状及粘土矿物种类的研究表明:土壤有30cm厚的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达10%以上,森林腐殖质类型属细腐(Mull)类型;土壤呈中性稍偏弱酸性反应;土壤形成过程以腐殖质累积过程为主,并有微弱的弱酸性淋溶过程和棕化过程,应属暗棕壤类。  相似文献   

2.
该自然保护区土壤包括6大土类,11个亚类,18个土属,32个土种;各土类中以棕壤类含土种最多,其次为灰色森林土类,最少的为黑土类。自然保护区中土壤垂直分布(由低到高)顺序是:棕壤—灰色森林土—黑土;水平分布是:东部为黑土,中部为灰色森林土,西部为风沙土。该保护区土壤演变趋势为:棕壤向灰化棕壤过渡,风沙土向灰色森林土方向发育,灰色森林土向风沙土方向转变,草甸土和沼泽土有向地带性土壤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渝东北中山区典型土壤的系统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渝东北中山区(海拔>800 m)为研究区域,选取该区域8个典型土壤样点,通过剖面挖掘、野外观测和分层样品分析等方法,明确供试剖面的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质,检索出上述典型土壤的诊断层与诊断特性,探讨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中的归属,并与发生分类进行参比。结果表明,在8个供试土壤剖面中,除旱地外,林地及牧草地土壤具有淡薄表层,在坡度较小和土壤侵蚀较弱的情况下土壤大都可以形成黏化层,碳酸盐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均符合碳酸盐岩岩性特征,海拔800 m以上土壤符合常湿润土壤水分状况。8个供试土壤剖面分别被划归3个土纲(淋溶土、雏形土、新成土),3个亚纲(常湿淋溶土、常湿雏形土、正常新成土),3个土类(钙质常湿淋溶土、钙质常湿雏形土、湿润正常新成土),5个亚类(腐殖钙质常湿淋溶土、普通钙质常湿淋溶土、腐殖钙质常湿雏形土、普通钙质常湿雏形土、石质湿润正常新成土),其中,被划归为淋溶土土纲的剖面数量最多(共4个剖面),说明该区域土壤淋溶作用明显。黄棕壤、棕壤、黄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亚类均参比到了CST的钙质常湿淋溶土土类,黄棕壤性土和山地灌丛草甸土亚类均参比到了CST的钙质常湿雏形土土类,棕壤性土亚类参比到了CST的湿润正常新成土土类。按照土族和土系的划分标准,8个供试土壤剖面建立了8个土族,划分出8个土系。  相似文献   

4.
文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文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现状的调查,以及对其土壤形成条件、土壤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将其划分为淋溶土纲,铁铝土纲,初育土纲3个土纲,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黄壤和石灰土6个土类,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黄红壤、黄壤、红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8个亚类,并对保护区土壤生态的脆弱性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保护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土壤类型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探讨了秦岭火地塘林区棕壤、暗棕壤及草甸土的化学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土类在磁性淋溶过程、养分状况及化学性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3种土类的酸性淋溶过程和物质迁移过程顺序为:暗棕壤>棕壤>草甸土;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在表层土壤N:棕壤>暗棕壤>草甸土,P:暗棕壤>草甸土>棕壤;K:暗棕壤>棕壤>草甸土;阳离子交换星、交换性盐基总量及盐基饱和度在土壤A层暗棕壤均大于棕壤及草甸土,而交换性酸及水解性酸小于棕壤和草甸土。这与不同土类上的植被类型和气候特点的差异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三江并流区土壤氧化铁及其发生学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云南省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区8种不同类型土壤,进行土壤氧化铁及其发生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发育于第三纪古红土和玄武岩母质上的土壤全铁含量较高,铁游离度较低,活性铁和铁活化度也较低。不同类型土壤全铁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高山草甸土〈紫色土〈黄棕壤〈棕色针叶林土〈棕壤〈红壤〈石灰土〈暗棕壤。棕壤、石灰土的土壤铁富集明显,处于富铁化阶段;红壤、紫色土、黄棕壤的土壤铝富集超过铁,铁的游离度很高,已进入富铝化阶段;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高山草甸土的土壤风化发育尚停留在脱盐基的硅铝化阶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冀北山地土壤发生学分类代表性土类一棕壤、褐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在冀北山地通过野外剖面形态特征调查、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2个棕壤、3个褐土剖面的发生特性,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确定了各土壤剖面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通过检索确定它们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研究结果表明:冀北山地5个代表性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归属于3个土纲(雏形土,新成土,淋溶土),3个亚纲,4个土类,4个亚类.同时探讨了该区5个代表性剖面的土壤基层分类单元的划分,初步拟定了5个土族、5个土系.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陕西省茶园土壤的主要类型、理化性状及各茶园土壤的优缺点以及各类土壤对茶树生长发育与茶叶品质的影响,认为:(1)陕西省的茶园土壤分属于4个土类、7个亚类和16个土种;黄泥巴、黄棕壤、棕壤和潮土这4个土类分别占陕西省茶园土壤的57%、37%、3%和3%;(2)山地黄泥巴和山地黄棕壤兼具各土种优点,是植茶的理想土壤;(3)陕西茶园土壤养分较高,茶树生长慢,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及矿质营养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9.
长春地区不同类型土壤的缓冲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了长春地区主要类型土壤的缓冲性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缓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类土壤对酸缓冲性弱程度依次为:黑钙土>草甸土>黑土>白浆土>暗棕壤;对碱的缓冲性强弱顺序是:草甸土>白浆土>暗棕壤>黑土>黑钙土;土壤碳酸钙含量、交换性盐基总量、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对土壤缓冲性的强弱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毕节烟区4种土壤类型的345个土壤样品进行了养分分析,结果表明:(1)pH值介于4.46~7.65之间,适宜烤烟生长的比例分别为黄棕壤(91.43%)黄壤(85.78%)紫色土(69.57%)石灰土(52.22%)。(2)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依次为黄壤(28.75 g/kg)石灰土(27.54 g/kg)黄棕壤(26.35 g/kg)紫色土(23.76 g/kg)。(3)速效磷适宜烤烟生长的比例分别为黄棕壤(80.00%)紫色土(73.92%)石灰土(73.34%)黄壤(70.56%)。(4)速效钾在临界值以上的比例为黄棕壤(88.56%)石灰土(83.33%)黄壤(83.6%)紫色土(56.52%)。(5)紫色土水溶性氯均在30 mg/kg以下,大于30 mg/kg所占比例分别为黄壤(4.57%)黄棕壤(2.86%)石灰土(2.22%)。(6)有效硼低于临界值的比例分别为黄壤(54.82%)黄棕壤(48.57%)石灰土(26.67%)紫色土(26.07%);有效铜含量低于临界值的比例以黄棕壤最高14.29%,黄壤和石灰土分别为1.02%和1.11%,紫色土均高于临界值;有效锌含量低于临界值的比例黄壤和石灰土分别为18.79%和10.00%,黄棕壤和紫色土均高于临界值;有效锰和有效铁含量全部为高或极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Primitive meteorites provide a glimpse into the early history of our solar system, but some of the most primitive meteorites are also rarely found on Earth. In his Perspective, Grossman explains why the fall of the Tagish Lake meteorite on 18 January 2000 in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was a lucky event for meteorite researchers. The first analysis of the meteorite is reported by Brown et al. Well-preserved organic matter in the meteorite provide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study 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organic matter that may have accreted on early Earth and played a role in the origin of life.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了冀东、冀南二地区1500万亩耕地和主要农作物(粮、菜、油)中的镉、汞,铅、砷、氟、铬、铜、锌含量和背景值,通过聚类矩阵分析,对该区农业环境质量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棕壤不同容重对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棕壤地区建设高产稳产玉米田和完善土壤肥力评价体系,进行了棕壤不同容重对玉米根系生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质较低时,翻耙、旋耕或深松等物理机械耕作虽然可以创造播种前的较低容重条件,但是随着土壤的自然沉实,土壤容重在苗期就会迅速上升。玉米播种前的土壤容重越低,在苗期升高的幅度越大,1.101、.20 g.cm-...  相似文献   

15.
鉴于评估土壤肥力水平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办法,本文试图利用数值化综合评价方法,对褐土和棕壤的主要肥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腐殖质和氮的含量、土壤容重、胡敏酸、含水量对肥力的贡献较大,可以作为土壤的肥力指标来说明肥力状况。考虑到测定方法难易等其它因素,建议把容重和水分作为首选肥力指标。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省反刍家畜主要生产基地所属的6个地质背景区的土壤、岩石和饲料样品的钾、镁、铜、锌、锰、钴、铁、硒和碘等9种元素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和饲料中大多数矿物质元素含量在玄武岩(Ⅴ)和碳酸岩红壤区(Ⅰ)相对较丰富;碳酸岩盐、碎屑岩和玄武岩混合型黄红壤区(Ⅱ)居中;而由碎屑岩(Ⅲ)和变质岩(Ⅵ)发育的土壤区土壤和饲料中元素含量相对最低。饲料中钴、铁和硒的含量受地质背景值特别是土壤中元素的丰度的影响较大,其次为铜、镁、锰、锌和钾,饲料中碘受地质背景影响最小。因此,在Ⅴ和Ⅰ区,反刍动物添加剂配方中铜、镁、锰、锌、钴、铁和硒添加可酌量减少,而Ⅲ、Ⅳ和Ⅵ区,则必须重点考虑实际添加量。  相似文献   

17.
辽东山区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以东北地区棕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控温和土柱淋洗试验,研究了不同冻融处理下铅污染土柱中土壤胶体和胶体结合态铅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土壤高含水量(田间持水量100%)条件下冻融作用促进土壤胶体的迁移;土壤低含水量(田间持水量10%)条件下冻融作用对土壤胶体的影响减弱。淋洗试验中,土壤胶体在前20 min内大量淋失出土体,随后淋失量急剧减少;且前20 min内的土壤胶体淋失量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污染土柱中铅主要以胶体结合态的形式迁移,其迁移特征和受冻融作用影响的趋势与土壤胶体类似。冻融处理后滞留在土柱深层的铅含量较高,表明冻融作用能够促进铅向深层土壤迁移。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华中地区水旱轮作体系酸性土壤磷与铁的形态转化以及磷生物有效性变化,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水稻收获后采集该区域典型酸性红壤(低磷铁比)和黄棕壤(高磷铁比),采用张守敬-杰克逊无机磷分级方法和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对干湿交替培养样品磷形态、生物有效性磷(DGT-P)与铁(DGT-Fe)、Fe(Ⅱ)及无定形氧化铁(Feox)等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淹水过程中黄棕壤和红壤pH逐渐升高趋于中性;二者氧化还原电势(Eh)在淹水期间降低,土壤环境呈明显的还原条件。淹水过程黄棕壤和红壤中Fe2+与Feox均增加,干燥后均明显降低。黄棕壤与红壤磷形态以铁结合态磷(Fe-P)与闭蓄态磷(Oc-P)为主,干湿交替过程中黄棕壤Oc-P向Fe-P转化,红壤Fe-P向Oc-P转化。在水-土界面以下120 mm土壤垂直剖面内,黄棕壤DGT-P和DGT-Fe释放水平先增加后减少;红壤DGT-Fe增加,DGT-P减少,黄棕壤P和Fe的同步释放相关性更显著。研究表明,干湿交替条件下酸性土壤磷形态主要是Fe-P与Oc-P之间转化,低P/Fe红壤以磷闭蓄化为主,高P/Fe黄棕壤Fe-P增加,以铁吸附磷为主;淹水导致DGT-P含量增加,生物有效性增加;干燥过程磷闭蓄化加深,但磷有效性并无明显降低,这与土壤磷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土壤—作物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一种多目标土壤—作物资源优化配置的数量化分析方法,并对江苏省东海县土壤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结果表明:白浆土、岭砂土、包浆土、紫砂土等岗岭低产土应稳定小麦面积,压缩玉米面积,优先发展春花生、大豆、水稻;洼地砂姜黑土、水稻土应发展小麦—水稻和小麦—玉米两熟制,并适时换茬;介于上述两类土壤间的潮棕壤亚类和潮土类应大力发展小麦—花生两熟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