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作物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一种多目标土壤—作物资源优化配置的数量化分析方法,并对江苏省东海县土壤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结果表明:白浆土、岭砂土、包浆土、紫砂土等岗岭低产土应稳定小麦面积,压缩玉米面积,优先发展春花生、大豆、水稻;洼地砂姜黑土、水稻土应发展小麦—水稻和小麦—玉米两熟制,并适时换茬;介于上述两类土壤间的潮棕壤亚类和潮土类应大力发展小麦—花生两熟制。  相似文献   
2.
红黄壤水田高产高效可持续复种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全面分析红黄壤水田种植系统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科委“八五”攻关项目研究结果,作者总结设计了3种适应该区的新型复种模式(马铃薯/玉米-稻、草莓/糯玉米-稻、大蒜/西瓜-稻),以当地3种传统模式(油-稻-稻、肥-稻-稻、菜-稻-稻)为对照,在江西省临川市进行对比试验。两年试验结果表明:3种新模式的经济效益和效率、土壤肥力状况均好于对照,其中草莓/糯玉米-稻模式的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状况最好;粮食产量以马铃薯/玉米-稻复种模式最高,该模式的优质饲料生产所占比例较高,粮食生产结构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面向行政首长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地、县级农业生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A)。系统实现“四库一体化”结构,提出全新的方法库概念和适合于大于知识库的产生式规则法、框架法、关系数据库法结合地知识表达体系。采取回旋阶梯式和缩进式结合的方法,通过推理、人机交互,较好地解决了农业决策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系统驱动为知识一数据的共轭驱动和用户驱动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尾巨桉(3年生)与杉木(8年生)林下植被的调查表明:尾巨桉的林下植被29科49属53种,多于杉木林分,林下植被生物量与杉木持平.尾巨桉林的植物分布类型组成 与地带性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近;群落外貌体现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群落各层次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草木层>藤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5.
探讨我国21世纪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培养适合我国21世纪农业生产需要的技术人才,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此,就我国21世纪农业生产与科技发展趋势,对植物生产类本科人才素质、知识、能力结构要求以及植物生产类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试验于1981,1982年在沐阳县叶庄大队进行.采用原淮阴地区农科所选育的中籼新品种淮稻1号.大田百亩连片种植,并设有播期、密度、肥料等辅助区.1981年142.83亩实收总产157652.4斤,平均亩产1103.8斤;  相似文献   
7.
基于网络GIS的区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集成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总结系统集成发展趋势和农业决策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了构建基于网络GIS的区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集成目标,提出了系统集成的基本思路并设计了该系统的网络和逻辑结构。在考查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实现系统集成的3种可行方案,即松散型、镶嵌型和动态链结型集成。经比较,认为动态链结型集成是实现该决策支持系统有机集成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红壤剖面 15、3 0、5 0、70cm处水势和作物株间气象要素及大气水势的测定 ,分析了大豆、花生、玉米、甘薯 4种作物水势时空分布特点 ,首次建立了南方红壤旱地SPAC水流模型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南方水田农业发展策略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南方水田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坚持水稻主体地位,加强水田农业保护及坚持优质化、轻型化、标准化道路的发展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南方水田农业发展的9项发展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南方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土壤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为期2年的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试验的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3种土壤酶(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试验2年后,土壤密度减小,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钾含量增加。与常规翻耕相比,厢沟免耕0~5cm土层养分富集不明显,细菌、真菌数量增多,土壤酶活性增强;15~25cm土层土壤密度显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分别比对照增加55.23%、44.73%和43.48%。因此,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