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西绒山羊生产现状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西绒山羊生产现状的研究,结果表明:河西绒山羊生产性能基本稳定,具有肉绒兼用的良好品质;不同地域的河西绒山羊生产性能差异较大,在牧区采用夏秋季放牧、冬春季舍饲的饲养方式,并用全价配合饲料进行补饲,可以提高其绒毛纤维的物理性能;需要加大河西绒山羊的育种和培育力度,杂交改良河西绒山羊,促进优秀基因的扩散,保证其产绒性能的优、高、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中国河西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和陇东绒山羊4个绒山羊群体KAP13-1基因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为揭示绒山羊遗传特征和生产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河西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及陇东绒山羊(共721只)KAP13-1基因的多态性。同时基于DA遗传距离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以明确各群体间的遗传关系。【结果】基因组DNA扩增后得到491bp的扩增产物,经SSCP分析,从4个绒山羊群体KAP13-1基因中共发现6种基因型,4个等位基因中存在5个变异位点,这些多态位点主要为点突变,且均处于编码区,其中转换位点3个(占60%),颠换位点2个(占40%)。在170和197位分别发生了T→G、C→G的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分别由Leu、Thr变为Arg、Ser。该基因在河西绒山羊与陇东绒山羊中均存在4个等位基因,而内蒙古绒山羊未检测到C和D等位基因,辽宁绒山羊未检测到D等位基因。聚类结果显示,河西绒山羊与陇东绒山羊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在系统发生树中聚为一支,辽宁绒山羊与内蒙古绒山羊聚为一支。【结论】KAP13-1基因在4个绒山羊群体中呈中度多态,群体间存在差异。生态学作用对4个绒山羊品种的进化过程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高寒地区河西绒山羊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殿选 《现代农业科技》2009,(11):208-209,211
以绒山羊本地品种选育为主,导入其他高产优质绒山羊品种的基因,努力提高绒山羊的产绒量和羊绒品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总结了甘肃省皇城绵羊育种试验场进行河西绒山羊的选育方法、技术措施及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孔繁臣 《新农业》2003,(1):20-20
一、品种选择 绒山羊品种特点决定其生产性能和饲养经济效益.绒山羊的类型较多,产地各异,生产性能差异也很大.目前,以辽宁绒山羊为最佳,主产地在辽东宽甸县、凤城市及辽南的盖州市等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绒山羊繁殖率,降低其养殖成本,增加其养殖效益.[方法]应用绵山羊双羔素(睾酮-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对辽宁绒山羊、陇东绒山羊、河西绒山羊和新疆绒山羊进行免疫注射,研究绵山羊双羔素对不同品种绒山羊的免疫效果.[结果]辽宁绒山羊试验组产羔率较对照组提高34.31%,差异极显著(P<0.01);新疆绒山羊试验组产羔率较对照组提高25.49%,差异极显著(P<0.01);陇东绒山羊试验组产羔率较对照组提高24.76%,差异极显著(P<0.01);河西绒山羊试验组产羔率与对照组相比提高12.50%,差异显著(P<0.05).[结论]绵山羊双羔素可以提高不同品种绒山羊双羔率和产羔率.  相似文献   

6.
1979年以来,我们陆续对国内现有的三个绒用品种(内蒙绒山羊、辽宁绒山苹、河西绒山羊)山羊的被毛纤维,完成了氨基酸测定和电子显微镜下的微细构造观察.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白绒山羊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生产性能较高、羊绒品质优良的绒山羊品种,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明显的地域分布、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和宝贵的遗传资源,被国家首批列入全国畜禽品种保护名录,并明文规定严禁出口。几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畜牧部门根据国家有关保种计划,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和研究开发力度,将内蒙古白绒山羊品种保护与生产有机和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所创新,使内蒙古白绒山羊品种资源得到很好的保护,同时在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相似文献   

8.
牙山黑绒山羊是我国优秀的绒肉兼用型山羊地方品种,文章简述了该品种羊的基本特征、资源分布、生产性能及当前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下步发展措施,为下一步开展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辽宁绒山羊品种特征及杂交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绒山羊原产于辽宁省东部山区的步云山周围各县,具有体质结实,体型一致,适合放牧词养,抓膘快,肉质好等特点,其生产性能与国内外几个较好的绒山羊品种相比毫不逊色,不仅是我国的珍贵山羊品种,同时也是世界白山羊品种中最宝贵的基因库。我省1979年首批引进辽宁绒山羊,通过引种观察和杂交改良试验后确认,辽宁绒山羊对我省本地山羊的改良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绒山羊业是德令哈市畜牧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该地区现拥有国内目前产绒量较高、绒纤维品质最好的优良白绒山羊品种——柴达木绒山羊。绒山羊的主要产品——山羊绒,其经济价值较高,原绒及羊绒制品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  相似文献   

11.
归纳国内毛木耳驯化(系统)选育,单单杂交、单双杂交、多孢杂(自)交、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等杂交育种技术,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研究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部分育成新品种及特性,并对毛木耳固体和液体菌种扩繁技术研究方法进行总结。提出国内毛木耳杂交育种工作将借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和全基因组选择等分子育种手段深入发展,现代高效育种技术将得到快速应用,毛木耳商业化育种得到积极倡导,菌种“育繁推”体系将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12.
植物孤雌生殖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国内玉米育种在重视常规育种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一些辅助育种,加速玉米育种的进程,但因种种限制因素,不能有效地促进玉米育种的发展。文章对近几年的玉米育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孤雌生殖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研究和发展有广阔的前景,利用此技术育成的品系有纯度高、遗传稳定、配合力高、杂种优势强等特点;同时可以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固定杂种优势,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育种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归纳了国内外马铃薯育种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介绍了引种鉴定、实生种育种、芽变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细胞工程技术育种及转基因技术育种的研究方法,以期获得马铃薯育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马铃薯育种需要借鉴的方向和思路,充分挖掘马铃薯种质资源,加强生物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将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相结合,为马铃薯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并为继续培育马铃薯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索分子标记在种猪育种中的应用方法。本文对影响猪重要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及因果突变位点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可应用分子标记进行分类,追踪了部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温氏集团的应用效果,归纳了分子标记在种猪选育中的应用方法。为同行在猪育种中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国内外玉米育种文献,对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可能途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通过对玉米育种目标和策略的总结和反思,对育种技术和方法的改进和优化,以及对试验设计和实施过程的调整与简化,将大大降低玉米育种的成本投入,提高玉米育种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旱地小麦育种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根据旱地小麦育种的实践经验,提出的几点体会是:旱地小麦育种应坚持以抗旱、稳产、适应性广泛为基础,以丰产性为品种综合评价标准;在选育过程中坚持4个过渡;在育种策略上采用4项措施;在育种方法上注意3个转化.  相似文献   

17.
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外玉米育种文献,对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可能途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通过对玉米育种目标和策略的总结和反思,对育种技术和方法的改进和优化,以及对试验设计和实施过程的调整与简化,将大大降低玉米育种的成本投入,提高玉米育种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生物技术在家禽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家禽育种综合了数量遗传学、繁殖生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家禽管理学等学科的特点,共同指导并完成了家禽的遗传改良。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对家禽日益提高的要求,育种家有必要借助于分子遗传学、有关的技术鉴别和克隆影响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或发现与这些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识基因,更有效的选择和培育种鸡。在当前家禽育种中应用最广的生物技术方法主要有两项: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转移技术。文章就目前应用于家禽育种的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转移方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利用生物技术育种与传统育种的优缺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未来的育种学将是生物技术理论与传统育种体系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学科。同时对如何发展江西农业生物技术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应用动物育种规划原理和方法,对优质细毛羊现行育种方案育种效果进行优化分析,提出最优化育种方案。研究认为,当育种群基础母羊数量达到900只左右,育种群规模比例达到30%,测验群比例为25%时,每年选留15只测验公羊,其综合育种进展和育种效益最高;育种群公羊使用1年,母羊使用4年,可获得理想的育种效益。通过优化分析,群体达到最佳状态时综合育种进展可达到10.168元,育种效益为102.857元,育种投入产出比为1:7.04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