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吴彦华 《畜禽业》2013,(9):70-71
当前,规模养殖固然提高了动物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提升了我国养殖的整体水平,但同时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防治养殖污染已经迫在眉睫。笔者就养殖引发的污染与治理提出一点看法,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1动物养殖业污染的危害1.1对水体的危害规模养殖场大多使用水来冲洗圈舍和粪尿,基本上每个规模养殖场都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7,(12):72-73
<正>近几年来,随着传统畜牧业生产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畜禽养殖趋于规模化,但由此带来的养殖污染问题也日显严重,在农业污染源调查中,养殖污染是主要来源,畜禽养殖污染已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破坏了生态环境。1畜禽养殖污染的主要表现1.1对空气的污染畜禽粪便排出的恶臭气体造成养殖场周边空气污浊,直接影响周边人畜的健康,其次畜禽粪便还携带大量微生物,能经空气传播,危害人畜安康。1.2对水质污染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竞争加剧,养殖种类逐渐增多,养殖密度也不断加大,工、农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以及水产养殖业自身产生所谓"自家污染"日益加重,导致水产养殖环境急剧恶化,各种病害对水产养殖动植物的危害也日益严重。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水产养殖动植物病害监测结果统计,近年来,严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6,(7)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畜禽养殖业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生猪、奶牛等主要畜禽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髙,区域生产格局已基本形成。但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加剧、农业污染减排难度増大等问题已严重制约畜禽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不合理的畜禽养殖布局和污染治理模式已严重阻碍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和农业污染减排工作的顺利推进,如何解决养殖污染带来的危害已成为了我国当前养殖行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甄昕 《长春渔业》2000,(2):27-28
本文简要地综合了池塘养殖水域,水质污染原因、 危害及其防治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马耀辉 《畜禽业》2023,(9):24-26
随着兴平市畜禽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已成为兴平市养殖行业绿色、健康发展的阻力。就兴平市畜禽养殖污染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畜禽养殖污染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改善兴平市畜禽污染现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养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鱼病的流行对池塘养殖有极大危害,损害了养鱼户的经济效益,挫伤养鱼户的积极性,危及池塘养殖的发展,现就此情况提出鱼病多发原因及对策,供参考。一、鱼病多发的原因1.养殖生态环境恶化。一是随着工农业及池塘养殖本身发展,造成养殖水源的污染;二是水资源短缺,  相似文献   

8.
<正>(上接2015年第4期)(三)使用层面的问题随着水产养殖业竞争的加剧,水产动物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养殖种类的逐渐增多,养殖密度也不断加大,工、农业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造成养殖水域的污染以及养殖业自身产生的所谓"自身污染"导致水产养殖环境正在急剧恶化,各种病害对水产养殖动、植物的危害也正在日益严重。这种趋势至少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持续存在的,水产养殖环境恶化局面的形成和  相似文献   

9.
周志新  陈欣 《齐鲁渔业》2006,23(3):33-33
池塘污染是指养殖池塘的自身污染,即在养殖过程中,因养殖方式或养殖技术等方面原因,造成对池塘水体环境的污染。 1 池塘污染的特点与原因 1.1 池塘污染特点池塘高密度养殖,残饵、药物残留、水生生物排泄物增多,淤泥增厚,其后果不仅直接危害养殖生物,还破坏了养殖水体的微生态平衡。 1.2 池塘污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药害。由于水产疾病防治技术滞后及养殖户用药知识匮乏等原因,导致许多养殖者使用价廉、残留严重的农药、鱼药及化工原料,造成对养殖水体的污染。二是残饵。饲料质量较差或投饲过多、方法不当造成对水体污染。由于片面追求产量,放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应用推广,养殖池塘自身有机污染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造成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日趋严重,尤其是养殖鱼类的寄生虫病危害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对流沙湾贝类养殖海域渔业环境综合调查的数据,对海水环境质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综合评价了海水有机污染和营养水平,并对沉积物重金属的累积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盐度、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3-)呈季节性变化,其中盐度和DIN的季节变化与该海域季节性降水有关,而DO、COD和PO4^3-的变化与浮游植物和贝类养殖有关。评价结果显示,流沙湾海域水质清洁,海水氮(N)营养盐过剩而磷(P)贫乏,属于P限制型中等富营养化海域;调查海域沉积物中砷(As)和铅(Pb)处于无污染状态,汞(Hg)和镉(Cd)处于轻度污染,铜(cu)在部分区域处于中度污染状态;Ca、Pb、As、锌(Zn)和铬(Cr)的潜在生态危害属于轻微,Hg和Cd的潜在生态危害处于中等强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水域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鲟鱼养殖病害逐年增多,危害程度逐渐加大。分析了目前鲟鱼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提出了病害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3.
谢瑞文 《南方水产》2006,2(4):75-79
综述了铬在渔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铬作为水产养殖饲料添加剂,对水生生物生长、毒性和生理活性的影响,及铬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对渔业生物的危害以及检测方法等等,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4.
当前水环境污染的加剧,给水产养殖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掌握常见污染的简单判断、急救方法及证据收集注意事项,对于有效制止污染并进行渔业损失索赔、保障渔农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鲟鱼养殖种类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工养殖鲟鱼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区域性养殖密度增大,自然水域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鲟鱼养殖病害逐年增多,危害程度也逐渐加大,严重影响了鲟鱼产业的发展。针对目前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病害防控的对策,以期为今后鲟鱼健康养殖和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水体污染对全球的动植物乃至人类的危害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引起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忧虑和关注,而水产养殖首先是被污染,也是二次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养殖用水和养殖后的废水,控制养殖水体自身污染,实施健康养殖,己成为21世纪水产养殖持续、稳定发展的首要问题。养殖水体污染的处理可根据不同水体、不同污染程度、后续水的不同用途等情况,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一种或多种方法实施,经生产实践,现将一些经济实用的处理方法综述如下。一、物理方法利用物理作用,除去悬浮物(如粪便、残饵等)、…  相似文献   

17.
<正>A.大黄鱼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技术概述:海水鱼网箱养殖过程中,大量残饵和排泄物排入养殖区,小同程度地污染了海洋环境;网箱过密布局,造成水流不畅、水质富营养化、底部有机质的沉积,严重污染水质,引发鱼病而频繁施药后,反过来又引起鱼产品和加重了水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存在着浪费资源和增加养殖成本等问题。为此,推广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将从源头上解决近岸海水养殖小网箱自身污染严重,病害多,产品质量低  相似文献   

18.
大亚湾鱼类深水网箱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5月(养殖开始前)和2016年8月(养殖投饵高峰期)对大亚湾大碓鱼类深水网箱区、外围区(网箱外0.1 km)和非养殖区(网箱外10~15 km)的海水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调查,采用有机污染指数(A)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法对水环境进行评价,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法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与传统网箱养殖化学需氧量(COD)由网箱区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趋势不同,深水网箱养殖CODMn浓度在3个区域间无显著性差异。深水网箱养殖海域水质较好(A1),水质处于贫营养水平(NQI2)。深水网箱养殖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铅(Pb)和锌(Zn)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但铜(Cu)和镉(Cd)含量轻微超标。沉积环境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状态(Eir30,RI100),与中国同类型海区相比,污染危害程度相对并不严重。深水网箱养鱼对周围海域环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竞争加剧,养殖种类逐渐增多,养殖密度也不断加大,工、农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以及水产养殖业自身产生所谓"自家污染"日益加重,导致水产养殖环境急剧恶化,各种病害对水产养殖动植物的危害也日益严重。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水产养殖动植物病害监测结果统计,近年来,严重危害水产养殖动植物的病害高达100多种,由于水产养殖动植物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百亿元以上。我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害防控正面临异常严峻的形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产量和水产饲料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国水产业对谷物原料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而因所处地理位置原因,谷物粮食容易感染霉菌并产生霉菌毒素.因此,霉菌毒素在我国水产饲料及其原料中污染情况不容乐观.本文总结了霉菌毒素对水产动物的危害特性,分析了我国水产饲料及原料中主要霉菌毒素的污染现状,旨在为水产养殖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