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优化巨大芽孢杆菌BM05的发酵条件,提高其发酵活菌数。[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佳碳、氮源,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佳C/N比,并研究p H、发酵温度、接种量和转速对发酵的影响。[结果]碳源选用玉米淀粉和葡萄糖,氮源选择牛肉粉,初始p H 7.0,发酵温度35℃,接种量为4%,转速220 r/min为最佳发酵条件。通过发酵条件优化,发酵菌数达4.73×109cfu/m L,比原始配方提高了1.56倍。[结论]优化后的发酵条件大大提高了巨大芽孢杆菌BM05的发酵活菌数。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海旋菌Thalassospira sp.Fjfst-332产κ-卡拉胶酶的能力,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基础产酶培养基的条件下,考察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 H、装液量、接种量、温度和转速对κ-卡拉胶酶合成的影响,再选取温度、p H和接种量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κ-卡拉胶酶在培养基初始p H 7、接种量3 m L、装液量30 m L、转速150 r·min-1、温度25℃的条件下,其酶活力最佳,为106 U·m L~(-1).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枯草芽孢杆菌CK15的发酵条件,提高其芽孢产量。[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碳源种类及浓度、氮源种类及浓度、无机盐种类、装液量、摇床转速、初始p H、温度、接种量,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培养基中的显著因素,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确定3个因素的最佳浓度。[结果]在玉米粉10.7 g/L、豆粕粉24.4 g/L、CaCO_3 7.4 g/L、NaCl 5.0 g/L、MnSO_4 0.4 g/L、KH_2PO_4 1.0 g/L、装液量50 m L/250 m L、转速为200 r/min、初始p H 7.2、温度30℃、接种量2.0%条件下,芽孢产量达到7.4×109cfu/m L,比优化前提高了80.49%。[结论]响应面法有效提高了枯草芽孢杆菌CK15的芽孢产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XZ-1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XZ-1的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糊精、蛋白胨和氯化钾;其培养基最佳组分为糊精10 g/L,蔗糖5 g/L,蛋白胨10 g/L,氯化钠7 g/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 H值6,发酵温度27℃,发酵时间36 h,装液量100 m L/250 m L,接种量3%,转速150 r/min。  相似文献   

5.
以白酒糟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 H值、接种量、菌龄、发酵时间等对纳豆芽孢杆菌SD固体发酵产芽孢数量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白酒糟93%、豆饼粉7%、葡萄糖2.0%、KH2PO40.4%、Mg SO4·7H2O 0.2%、Mn SO4·H2O 0.05%、固水比1.0∶0.7;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初始p H值7.28、接种量10.18%、种龄23.85 h、发酵时间84 h、培养温度35℃。在此发酵条件下,纳豆芽孢杆菌芽孢数量可达1.75×1010cfu/g。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XZ-1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XZ-1的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糊精、蛋白胨和氯化钾;其培养基最佳组分为糊精10 g/L,蔗糖5 g/L,蛋白胨10 g/L,氯化钠7 g/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 H值6,发酵温度27℃,发酵时间36 h,装液量100 m L/250 m L,接种量3%,转速150 r/min。  相似文献   

7.
从培养温度、培养液初始p H值、供氧量和初始接菌量4个因素对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PT1菌株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从而获得PT1菌株产孢量及菌丝生物量的最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在160 r·min-1摇床培养下,最适宜PT1菌株的产孢条件为,培养温度30℃、培养液的初始p H=11;供氧量最佳条件是将100 m L PD培养液加入到500 m L三角瓶中,接菌量为1.0 m L,在以上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培养5~7 d产孢量最大;PT1菌株菌丝生产的最适宜条件为,培养温度20℃、培养液的初始p H=9、供氧量最佳条件是将200 m L PD培养液加入到500 m L三角瓶中,接菌量为1.5 m L,在以上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培养5~7 d菌丝生产量最大。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刀孢蜡蚧菌ZJLP09的最佳产孢条件,测定了培养基、初始接种量、装液量、初始pH、震荡转速和培养时间对菌株产孢的影响,建立了一套刀孢蜡蚧菌ZJLP09液体发酵工艺,具体为初始接种量5%、摇瓶装液量40%~60%,初始pH值5.0~7.0、震荡转速180~220 r·min-1、培养温度28 ℃、培养时间5 d。为进一步开发孢蜡蚧菌ZJLP09分生孢子制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苹果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S10为试验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出最佳的碳源和氮源,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C/N比,对p H值、发酵温度和接种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源选用麦芽糊精,氮源选择豆饼粉,初始p H值7.5,温度33℃、接种量为4%为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活菌数为1.03×1010cfu/m L,比原始配方提高了1.94倍。  相似文献   

10.
以一株巨大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其最佳发酵培养基及最适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 g/L、酵母膏5 g/L和硫酸镁1 g/L;确定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0℃,初始p H值为8.0,接种量5%,装液量20m L/250 m L,发酵时间16 h。优化后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能够有效提高巨大芽孢杆菌M03的活菌数,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普鲁兰多糖的产量,本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普鲁兰多糖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前期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en实验确定时间、转速、初始p H为影响出芽短梗霉发酵产普鲁兰多糖的三个显著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实验和响应面法分析来确定最佳的发酵条件。最终确定优化条件为温度25℃,时间5.5 d,转速240 r/min,初始p H 6.6,装液量30 m L,接种量2%。优化后的普鲁兰多糖产量达到26.31 mg/m L,与预测值26.68 mg/m L接近,比初始产量16.13 mg/m L提高了63.1%。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嗜气芽孢杆菌的有效活菌数和芽孢数,采用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法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0~36 h、接种量5%、温度37℃、转速200 r/min、起始p H值7.5、装液量25 mL/250 mL。优化后发酵菌液含菌量为5.8×10~9cfu/mL,与初始发酵工艺的发酵菌液含菌量(2.2×10~9cfu/mL)相比,提高了163.6%;优化后发酵菌液芽孢数为5.5×10~9cfu/mL,与初始发酵工艺的发酵菌液芽孢数(1.8×10~9cfu/mL)相比,提高了205.6%。  相似文献   

13.
研究营养成分(碳源和氮源)、初始p H、温度、转速、装液量和接种量等因子对棘孢木霉菌株Tr148c在液体发酵过程中分生孢子产量的影响。首先采用马铃薯液体培养基(PDB)对以上各单因子进行测试,并在此实验基础上进一步采用3水平4因子的正交试验,对碳源、氮源、装液量和转数等因子进行优化测试。结果表明,综合因子优化配方和发酵条件为:当培养时间144 h时,甘露醇(30 g·L-1)、酵母粉(1 g·L-1)、初始p H为6、温度30℃、转速200 r·min-1、装液量150 m L/500 m L、接种量4%(v/v),产分生孢子量可达到2×108个·m L-1。  相似文献   

14.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绿色木霉菌H06菌株产孢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产孢的3个主要因素:装液量、接种量和培养温度.在此基础上运用最陡爬坡路径法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最后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主要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及最佳条件.结果显示,绿色木霉H06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转速200 r/min,装液量74.70 mL/250mL,接种量5.83%,pH 7.5,温度29.50℃,培养时间72 h,菌龄48 h.H06菌株最大理论孢子含量为7.64×109个/mL.经3次平行试验验证,实际平均孢子含量与预测孢子含量相近,比之前的孢子含量提高133%.  相似文献   

15.
凝结芽孢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株畜禽用凝结芽孢杆菌菌株进行了发酵条件的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培养条件、培养基成分进行了筛选,通过正交实验对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温度35℃、转速220 r/min、装液量10%、接种量3%、初始pH=7.0、发酵时间42 h;最佳培养基组成:葡萄糖8.0 g/L,酵母膏12.5 g/L,KH2PO4 3.0 g/L,MnSO4.H2O 0.18 g/L,MgSO4.7H2O0.125 g/L。在此最佳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组成下,发酵液活菌数达38×108 cfu/mL。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液化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YM3的发酵配方,初期以摇瓶进行培养,确定最适配方并以此配方进行培养条件筛选。结果表明最适配方为糖蜜0.5%、乳糖1%、大豆分离蛋白2%,以此配方进行培养条件研究,接种24 h内菌量显著提升1000倍,24~8 h菌量显着提升10倍,此后培养菌量无显着差异。其他培养条件如不同温度、p H之间菌量则无显着性差异。用10 L发酵槽测试,显示以糖蜜0.5%、乳糖1%、大豆分离蛋白2%作为培养基,转速200至300 r/min、温度30℃、p H无调整,培养5 d,可得到菌量4×109CFU/m L以上之发酵液。利用1 t大型发酵槽以相同的培养基培养,发酵条件为30℃、转速160~200 r/min、通气量0.5 vvm,培养5 d,其菌量可达6×108CFU/m L以上。该发酵配方可以用来大量生产液化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7.
选取黄孢原毛平革菌作为漆酶的生产菌株,分别研究搅拌转速、通气量、培养温度、接种量和培养基初始pH值对发酵罐发酵产漆酶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产漆酶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发酵罐搅拌转速对漆酶产量影响最大,产漆酶的最优条件如下:温度28℃、转速300 r/min、通气量5 L/min(通气比1.0 vvm)、培养基初始pH值5、接种量15%,得到最高产漆酶水平14.86 U/mL。  相似文献   

18.
以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的诱变处理,采用碳酸钙平板初筛及摇瓶复筛得到1株高产D-乳酸的正向突变株D11。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D11菌株发酵产D-乳酸的条件。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37℃,初始p H 6.5,转速160 r/min,接种量5%,装液量50m L/250 m L,发酵68 h,该菌株D-乳酸产量达到56.18 g/L,比出发菌种提高49.53%。  相似文献   

19.
为优化枯萎病植物疫苗工程菌株——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JAT-9290固体发酵条件,以产孢量为指标,分析了培养基初始含水量、初始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菌株产孢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优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利用组培瓶培养7d,分别筛选出菌株生长的最佳初始含水量为50%、初始接种量为7%和培养温度为28℃,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聚丙烯塑料袋培养,发酵至20d时菌株的产孢量最高,孢子数量达6.35×108个·g-1,较初始接菌量增加了4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拮抗菌YH6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形态观察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了其分类地位,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并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设计方法筛选出该菌株的优化发酵配方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YH6为球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lobisporus);该菌株发酵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培养基优化组合为:甘薯粉8.0 g/L、硫酸铵10.0 g/L、蛋白胨3.0 g/L、Na Cl 2.0 g/L、Ca CO31.0 g/L,优化发酵条件为:初始p H值8.0、发酵时间5 d、发酵温度28℃、接种量8%、装液量50 m L/250 m L、转速120 r/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