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制备抗柱状黄杆菌多克隆抗体,本研究利用颗粒性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收集的抗血清通过辛酸-硫酸铵法纯化,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纯化后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和交叉反应性。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蛋白质浓度为29.28 mg/mL,效价在1:6.4×104以上,与迟钝爱德华氏菌、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及哈维氏弧菌等水生动物致病菌均无交叉反应。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抗柱状黄杆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可用于柱状黄杆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蒲公英内生菌对由嗜水气单胞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引起鱼类疾病的作用效果,分为2部分:体外抑菌试验和攻毒试验.试验所用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液质量浓度为890万CFU/mL,迟缓爱德华氏菌菌液质量浓度为780万CFU/mL.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蒲公英内生菌对体外培养的2种细菌均有显著抑制效果,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4.50 mm,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抑菌圈直径为30.53 mm.攻毒试验以黄河鲤鱼为试验鱼,注射量为0.2 mL/尾.攻毒试验设5个处理组,即对照组、注射嗜水气单胞菌攻毒组、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投喂蒲公英内生菌饲料组、迟缓爱德华氏菌攻毒组和迟缓爱德华氏菌攻毒后投喂蒲公英内生菌饲料组.攻毒试验显示,迟缓爱德华氏菌攻毒后投喂含有蒲公英内生菌饲料组累积病死率显著高于未注射致病菌的对照组,低于注射致病菌投喂普通饲料的试验组.嗜水气单胞菌攻毒组与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投喂蒲公英内生菌饲料组试验鱼累计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对重庆某牛场患乳房炎奶牛的乳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8种11株细菌。将11株分离细菌经人工感染小鼠,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微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枯草杆菌5种菌有致病性。表明主要致病菌对链霉素等药物敏感,但嗜水气单胞菌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吩耐药,枯草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吩、阿莫西林和磺胺耐药。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通过在细菌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精油产品"智然香"和抗敌素,接种嗜水气单胞菌和无乳链球菌,探求植物精油产品"智然香"和抗敌素对两种水生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试验方法:采用琼脂平板法,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精油产品"智然香"和抗敌素,分别接种嗜水气单胞菌和无乳链球菌,测定植物精油产品"智然香"和抗敌素对细菌的抑制效果和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植物精油产品"智然香"和抗敌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和0.7%,对无乳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4.6%和1%。植物精油产品"智然香"可以以较小浓度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可用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水生动物疾病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试验分别制作柱状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海豚链球菌3种病原菌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将其组装成三联体卡条,用于3种常见鱼类病原菌的平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制作的三联体检测试纸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其它鱼类病原菌无交叉反应,对柱状黄杆菌的检测灵敏度为3×106cfu/ml,对嗜水气单胞菌和海豚链球菌的检测灵敏度均为3×105cfu/ml。将三联体检测试纸用于生产上鱼类病原菌的现场检测,与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在87.7%以上。操作简便快速,一次制样可同时检测3种病原菌,5~10 min即可得到检测结果,提高了检测效率,适合基层生产推广应用及大量样本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6.
团头鲂对3种致病菌外膜蛋白(OMP)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中提取的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作为免疫原,注射接种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交叉凝集抗体效价、肾脏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采用A.hydrophila活菌攻毒方法,比较了3种致病菌OMP对团头鲂的免疫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3种致病菌中提取的OMP对团头鲂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受免鱼的血清中存在对3种致病菌的交叉凝集抗体,与对照鱼相比,肾脏和血液中吞噬细胞对吞噬原的吞噬活性和对A.hy-drophila活菌攻毒的相对免疫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RPS)明显上升。说明在3种致病菌的OMP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共同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7.
泰国湾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单胞菌属 (Aeromonas)中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 drophila)是两栖爬行动物中最常见的机会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在水体环境中广泛分布 ,能使水生动物、水禽发病。现在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 ,嗜水气单胞菌亦能感染东北虎、北极熊、猪、兔等哺乳动物及人类。嗜水气单胞菌引起泰国湾鳄发生感染 ,并造成大量死亡的病例报道并不多见。现将 1例由于饲养管理方式不当 ,治疗不及时造成一鳄鱼场暴发嗜水气单胞菌感染 ,并引起大面积死亡 ,死亡率高达 60 %以上的病例 ,详细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某鳄鱼养殖场自 2 0 0 2年 4月以来一直将一群体长 1 5…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注射β-葡聚糖对瓦氏黄颡鱼血清免疫抗氧化相关指标及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60.0±5.0)g的健康瓦氏黄颡鱼5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5、10、20、40mg/(kg体重)β-葡聚糖悬液100μL/尾.注射后第6d,取样制备血清,检测免疫抗氧化相关指标.注射后第7d,每组随机选取60尾鱼,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感染试验,计算48 h内的累计死亡率.结果显示,各组之间黄颡鱼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注射β-葡聚糖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组.注射β-葡聚糖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10mg/kg组最高.10、20和40 mg/kg注射组血清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注射β-葡聚糖可以降低黄颡鱼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48 h时的累计死亡率,其中10mg/kg组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腹腔注射β-葡聚糖可以提高黄颡鱼血清免疫相关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9.
疑似草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对疑似嗜水气单胞菌草鱼的肝脏、脾脏、肾脏组织进行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通过普通营养琼脂、胰蛋白大豆琼脂及生化试剂等的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后,获得3株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检测3株细菌的基因序列比对确定菌株后,对确定的草鱼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回归试验确认其致病性,然后采用临床上常用的阿奇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等10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16S rRNA通用引物鉴定后确定3种菌株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腐败斯瓦尼菌,确定的嗜水气单胞菌回归试验证明其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阿奇霉素对腐败斯瓦尼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其抑菌直径分别为105、95 mm,阿米卡星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腐败斯瓦尼菌这3种菌都较敏感,抑菌直径分别为105、95和93 mm。结果表明,疑似为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草鱼有3种细菌感染,其中鉴定的嗜水气单胞菌是致病菌,常用抗生素阿米卡星对3种菌都有抑制作用,而仅对腐败斯瓦尼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的是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10.
鱼嗜水气单胞菌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致病菌,对水产养殖造成巨大危害。己报道的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有全菌灭活苗、菌体成分亚单位疫苗、减毒活疫苗和DNA疫苗,现分别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考察穿梅三黄散超微粉和细粉的显微特征及药效区别。方法 通过生物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超微粉和细粉显微特征进行观察,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和饲喂试验对药效进行考察。结果 穿梅三黄散经超微粉碎后,粉末粒径更小,失去常见的显微鉴别特征;超微粉对3种水产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柱状黄杆菌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小于细粉;穿梅三黄散能够降低试验草鱼血清中AST、ALT酶活性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提高试验草鱼肝组织中CAT、SOD及GSH-PX酶活性,且作用效果优于细粉(p<0.05或p<0.01)。结论 穿梅三黄散超微粉能够显著提高抑菌能力及鱼类肝脏抗损伤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黄颡鱼源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的方法,本研究根据A.veronii菌株RC110724黏附素基因(Aha)和促旋酶B亚单位基因(gyrB)序列设计引物,经条件优化建立了A.veronii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同时扩增出A.veronii 419 bp和745 bp两条特异性的片段,而对嗜水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菌、副溶血性弧菌、麦氏弧菌、荧光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柱状黄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无乳链球菌、舒伯特气单胞菌扩增结果为阴性;该方法对A.veronii标准株ATCC35624和RC110724基因组DNA和菌体检测下限分别为6.6×10~(-3)ng/μL和3.2×10~2cfu/mL。利用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对3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细菌传统分离鉴定符合率为100%。同时,双重PCR可以检出菌株RC110724人工感染的黄颡鱼肝、脾和肾组织中的细菌DNA,对肝和脾脏组织的样品检测效果最好。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性,可用于黄颡鱼等A.veronii感染病例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经过临床诊断和病理剖检发现患病鲫鱼具有典型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症状。镜下检查看到可见G-短小杆菌,呈单双排列,两端钝圆。分离培养得到圆形、圆滑、湿润边缘整齐、微凸、半透明、灰白色至淡黄色中等大小的菌落,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发酵葡萄糖、蔗糖、阿拉伯糖、七叶苷和水杨苷。鉴定此细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动物易感试验结果与结论相符。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一种通过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检测柱状黄杆菌的方法,试验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粒径为20 nm的胶体金颗粒,将其标记纯化的抗柱状黄杆菌单克隆抗体(McAb)制备出金标抗体结合垫。纯化的兔抗柱状黄杆菌多克隆抗体(PcAb)和羊抗鼠IgG分别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的检测线(T)与质控线(C)上,制备出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并对试纸条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该试纸条检测灵敏度为1×103 CFU,检测时间为3.5 min,制备的试纸条与迟钝爱德华氏菌、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均无交叉反应,且稳定性好。本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柱状黄杆菌胶体金快速检测方法,所制备的试纸条具有灵敏、特异、稳定、快速等优点,可用于柱状黄杆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将金银花内生真菌发酵液饲喂注射嗜水气单胞菌的鲤鱼,研究金银花内生真菌对鲤鱼肠道菌群的影响.通过分离培养健康空白组、攻毒组和内生真菌组的鲤鱼后肠细菌、革兰染色和显微镜观察,表明:对鲤鱼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其后肠优势菌群发生了改变.空白组的优势菌为G+短杆菌(JYK-1)和G+球菌(JYK-2);攻毒组的优势菌为Gˉ长杆菌(JYG-1和JYG-2).对注射嗜水气单胞菌的鲤鱼饲喂含金银花内生真菌发酵液的饲料后,其优势菌为G+短杆菌(JYN-1)和G+球菌(JYN-2),并且JYN-1和JYK-1的形态和染色特征相同,JYK-2和JYN-2的形态和染色特征相同.研究表明:给攻毒后的鲤鱼饲喂金银花内生真菌可以调节其肠道菌群,使致病菌降低,有益菌增加.说明饲喂金银花内生真菌后肠道优势菌JYN-1和JYN-2可以作为潜在的益生菌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隶属气单胞菌属(Aeromonas),该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且多存在于水生动物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可引起鱼类急性出血性败血症,是我国流行较广泛的一种人、畜及水生动物共患的条件致病菌,是淡水养殖鱼类爆发传染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2],也可引起人的败血症、脑膜炎、肠炎等[3]。早在1891年就有因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导致蛙"红腿  相似文献   

17.
斑点叉尾鮰套肠病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疑似细菌感染的斑点叉尾鮰病原,本试验对临床病例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物化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动物回归试验和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落形态和生化特性与嗜水气单胞菌相符;16S rDNA检测与测序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分离菌确为嗜水气单胞菌;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分离菌能引起与临床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对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结果表明,疑似细菌感染斑点叉尾鮰病例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可选择喹诺酮类药物进行病例的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重庆地区分离的嗜气单胞菌WL3-X2分离株对大鲵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将嗜水气单胞菌WL3-X2分离株经福尔马林灭活,作为免疫原,通过腹腔注射途径间隔2周两次免疫健康大鲵,并检测其体内血清抗体、溶菌酶、补体C3及其免疫保护效应。结果显示,免疫嗜水气单胞菌灭活菌能够显著提高大鲵血清抗体滴度、溶菌酶活性和补体C3含量,首免35 d后这3项指标均达到峰值。此外,对初免4周后的大鲵经肌肉注射0.2 m L浓度为1.0×10~8 cfu/m L剂量的嗜水气单胞菌WL3-X2分离株,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免疫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6.7%。本研究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地方分离株灭活菌对大鲵具有显著免疫保护效力,可以作为大鲵预防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19.
<正>气单胞菌广泛分布于水生生态系统中,不仅存在淡水流域的河流、沿海等地,还存在于自来水中,隶属革兰阴性菌,既可以感染鱼类,也可以感染人畜,是一种人-鱼-兽共患的条件性致病菌。本文着重以鱼类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为例,重点对这3种气单胞菌的形态特征及抗生素的耐药性、致病性进行讨论,以期为气单胞菌属的预防、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和科学依据。1菌属定义及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是鱼类常见条件致病菌,采用传统的形态分类和生理生化反应进行鉴别费时费力,有时还会错误判断,为了提高鉴别效率和准确率,有必要建立一种快速鉴别两种细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选取12株鱼源致病气单胞菌使用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扩增细菌目的片段,将所测得序列校正后构建系统发育树以明确菌种,并依据种间序列差异筛选合适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进行PCR-RFLP酶切图谱的鉴别分析。筛选出嗜水气单胞菌16SrDNA的特异性限制性核酸内切酶SnaBⅠ和可以鉴别维氏气单胞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seNⅠ,建立了一种快速鉴别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的PCR-RFLP方法。研究结果对于淡水养殖鱼类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细菌性病害的病原快速鉴别具有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