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标准化日粮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标准化是最迫切的科研方向,这是由世界蛋白质饲料资源有限决定的。多年的研究表明,首先在日粮氨基酸水平必须制订家禽饲养标准,这样可减少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而不降低生产力。近10年形成的日粮结构中,蛋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后备鸡混合料中添加合成DL-蛋氨酸,使含硫氨基酸水平达到0.53%,可使蛋白质水平从45日龄开始降至14%,培  相似文献   

2.
日粮中蛋白质过量会降低氨基酸的利用率蛋白质水平与限制性氨基酸的需要量或利用之间存在互作关系。蛋白质水平太高时,在家禽中不仅造成尿酸盐沉积,同时对氨基酸的利用也有负面的作用。Morris等研究表明在日粮中限制性氨基酸水平一定情况下,过高蛋白质水平使得畜...  相似文献   

3.
《养猪》2008,(6)
低蛋白质日粮是指将日粮蛋白质水平按NRC推荐标准降低2~4个百分点,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降低蛋白质原料用量来满足动物对氨基酸的需求。本试验采用低蛋白质日粮饲喂生长猪以探讨低蛋白质饲粮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猪低蛋白质低氮排放日粮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低蛋白质日粮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氨基酸平衡是其理论基础.随着理想蛋白质概念的发展和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的建立,加之氨基酸工业化生产的实现,推动了低蛋白质日粮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蛋白质资源的短缺、玉米加工燃料乙醇以及低碳、低氮经济的提出,低蛋白质日粮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其理论和技术得到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我国是一个蛋白质资源特别紧缺的国家.2009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已达5200多万t,是我国大豆生产总量的3倍,是美国大豆总产量的63%.研究和应用猪的低蛋白质日粮对缓解我国饲料蛋白自知资源短缺有非常重要的显示意义.依据氨基酸平衡理论,从日粮蛋白质水平与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关系、低蛋白质日粮中合成氨基酸的利用、日粮蛋白质水平与氮排放、净能体系在低蛋白日粮中的应用等各个方面对猪低蛋白日粮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供读者在配制低蛋白日粮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所谓的低蛋白质日粮是指将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2%~4%。通过使用价格较低的工业氨基酸,降低蛋白原料的用量来满足动物氨基酸需求,即在生产中配制低蛋白质日粮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低蛋白质日粮在养猪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的低蛋白质日粮(LPD)是指将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2%~4%,同时满足畜禽日粮中氨基酸的种类、比例和数量的需要,但畜禽生产性能不变,饲料转化率、畜禽氮沉积和氮排放、热应激能力均有所改善。如果进一步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无论如何保证氨基酸的需要,动物的生长成绩均达不到理想水平,胴体脂肪含量有所上升,这样的一种日粮便是低蛋白质日粮(宋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通常饲喂生长猪的玉米豆粕日粮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赖氨酸。如果,这种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减少2%,添加赖氨酸之后,仍可达到正常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再进一步降低蛋白质水平,就会出现其他氨基酸的不足。含12%蛋白质的玉米豆粕日粮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赖氨酸,其次便是色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和异亮氨酸的水平都处于临界点,而其它氨基酸则多于需要量。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确定,用含12%蛋白质并以赖氨酸强化的玉米豆粕日粮饲喂生长猪时,有哪些氨基酸是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人们常通过基因选择和营养调控来最大化地提高猪的瘦肉率。一般地,提高日粮营养水平,特别是适宜的氨基酸和能量水平,可提高猪的瘦肉率。氨基酸需要量可受到日粮蛋白质水平、日粮能量浓度、环境温度、性别和猪的瘦肉生长潜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赖氨酸是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通常,首先要确定日粮中赖氨酸的需要量,然后以理想蛋白质理论为基础,去考虑其他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与赖氨酸需要量的比值,从而得出平衡蛋白质日粮。因此,平衡蛋白质日粮中所有必需氨基酸保持较适宜的水平,以满足动物机体的生理需要,和减少氨基酸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目前,人们常通过基因选择和营养调控来最大化地提高猪的瘦肉率。一般地,提高日粮营养水平,特别是适宜的氨基酸和能量水平,可提高猪的瘦肉率。氨基酸需要量可受到日粮蛋白质水平、日粮能量浓度、环境温度、性别和猪的瘦肉生长潜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赖氨酸是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通常,首先要确定日粮中赖氨酸的需要量,然后以理想蛋白质理论为基础,去考虑其他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与赖氨酸需要量的比值,从而得出平衡蛋白质日粮。因此,平衡蛋白质日粮中所有必需氨基酸保持较适宜的水平,以满足动物机体的生理需要,和减少氨基酸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日粮中蛋白质过量会降低氨基酸的利用率MichaelPack著赵世明摘译厉玉莲校日粮配制中有时蛋白质水平很高是难避免的,但是应该考虑其对氨基酸利用的负作用。传统的线性规划法确定限制性氨基酸的最低需要量,而蛋白质水平在相当大范围内变动。其前提是假设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和氨基酸平衡性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平均初始体重为(69.3±3.6)kg的杜×长×大去势公猪125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5个组分别为:高蛋白质饲粮组(粗蛋白质水平约为14%)、低蛋白质(粗蛋白质水平约为10%)-氨基酸平衡饲粮组以及3个低蛋白质(粗蛋白质水平约为10%)-氨基酸不平衡饲粮组(在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组的基础上分别将含硫氨基酸、苏氨酸和色氨酸与赖氨酸的比例降低10%)。所有饲粮的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均设置为0.71%,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组中标准回肠可消化苏氨酸、标准回肠可消化含硫氨基酸和标准回肠可消化色氨酸与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的比值分别为0.67、0.60和0.20。试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与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组相比,高蛋白质饲粮组肥育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有下降趋势(P=0.05),低蛋白质-低色氨酸饲粮组肥育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下降(P0.05),低蛋白质-低苏氨酸饲粮组和低蛋白质-低含硫氨基酸饲粮组肥育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和氨基酸平衡性对肥育猪的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不影响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分别降低10%标准回肠可消化含硫氨基酸、标准回肠可消化色氨酸和标准回肠可消化苏氨酸对肥育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但降低10%标准回肠可消化色氨酸显著降低肥育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  相似文献   

12.
猪肉品质的评价及日粮蛋白质氨基酸对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阐述猪肉品质的评价指标和日粮蛋白质氨基酸对肉质的影响,结果:日粮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可对肉的嫩度、瘦肉率、肌间脂肪造成影响,故通过日粮营养调控,从而提高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考察差量法测定氨基酸真消化率及内源氨基酸排泄量的可行性,用平均体重(3.0±0.1)kg、7周龄的天府肉公鸭(樱桃谷×建昌鸭)96只进行试验,设计6个试验日粮,蛋白质水平分别为0、5%、10%、15%、20%和25%。采用Sibbald的强饲法测定氨基酸的消化率,并同时用无氮日粮法、梯度回归法及饥饿法测定内源氨基酸的排泄量,计算各蛋白质水平日粮氨基酸的真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差量法测得各蛋白质水平段日粮氨基酸真消化率为(90.54±2.70)%、(90.62±1.88)%、(92.52±1.73)%、(92.73±1.77)%、(93.44±1.59)%和(92.37±1.09)%,在10%~20%的日粮蛋白质水平范围基本稳定。差量法、无氮日粮法、回归法和饥饿法测得日粮氨基酸真消化率平均值分别为(92.37±1.09)%、(92.65±0.56)%、(92.53±0.48)%和(89.15±2.02)%,其内源氨基酸排泄总量分别为0.233±0.015(6个蛋白质水平日粮平均值)、0.228、0.230和0.184g/(4只.h)。由此得知,差量法可用于测定饲料氨基酸的真消化率及内源氨基酸排泄量。  相似文献   

14.
反刍动物具有消化低质粗饲料的能力 ,将其转化为人类可利用的优质的高附加值食品。但同时也降低了日粮整体利用效率 ,也就是说日粮中大量的蛋白质并没有转化为牛奶和肉等蛋白质产品。为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 ,营养学家对日粮蛋白质的需要量进行了评估 ,并尝试如何利用全价日粮更精确地满足营养需要。不久前 ,人们利用粗蛋白质 (CP)来表示奶牛的蛋白质需要量 ;后来利用瘤胃非降解蛋白质和降解蛋白质来平衡日粮 ;现在则转向于平衡日粮来满足氨基酸 (AA)的需要。1 N的整体利用在组织水平 (如乳腺 )奶牛需要特定的氨基酸 ,但由于评估单个氨基酸…  相似文献   

15.
邓敦  邓跃林  陈峰  刘春生 《饲料广角》2007,(16):31-34,46
近几十年来.猪的氨基酸营养一直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一方面由于全世界范围内蛋白质资源的日趋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日粮氨基酸不平衡引发粪尿氮大量排放而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在成本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低蛋白质日粮成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动物营养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在充分满足动物营养需要的情况下.采用以理想氨基酸模式为基础,按照真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合理配制低蛋白质日粮,对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及减少环境污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肉鸡公司在仔鸡0~6周或0~8周龄生长期内总要做几次日粮变换。随着周龄的增长,仔鸡日粮中的氨基酸(蛋白质)水平降低,而能量水平逐渐上升。生产中,3周龄内母鸡对氨基酸的需要低于公鸡;生长较快的品系比生长慢的需要较高的日粮氨基酸水平;沉积蛋白质较快(瘦肉率较高)的鸡也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30±2)kg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90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基础,分别饲喂粗蛋白为14%、16%和18%的日粮,3个处理组日粮的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色氨酸水平相同且日粮理想氨基酸模式为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色氨酸=100∶61∶64∶18。其目的是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的氨基酸平衡日粮(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4%、16%和18%)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五羟色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必需氨基酸即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色氨酸水平相同的条件下,蛋白质水平对生长猪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增重比有一定影响,但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蛋白质水平对血清生化指标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小母鸡和蛋鸡营养中的氨基酸桑俊仁译自《PoultryInternational》May1996,81许多养鸡者在谈论饲养方案时仍然爱讨论日粮蛋白质水平,而几乎毫不注意特定氨基酸的水平。显然,日粮蛋白质需要量可被更准确地表示为22种为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19.
在饲料配制中使用合理的氨基酸模型,可以在保持动物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降低日粮中蛋白质水平,提高体内蛋白质的沉积率,降低氨化物的排泄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理想蛋白日粮的配制猪、家禽和其他单胃动物都有自己的日粮氨基酸模型,但尚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型。有两个问题在日粮氨基酸模型中必须考虑:①如何给一个特定的品种和生长阶段建立氨基酸模型。②针对具体条件在一个氨基酸模型中怎样确定某个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氨基酸模型的建立实质上是日粮蛋白质中氨基酸之间的最佳平衡。理论上称为最佳生产性能和饲料报酬…  相似文献   

20.
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是利用猪的理想蛋白模式、采用可消化氨基酸和净能体系等配合日粮技术发展而来的。与传统日粮相比,猪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具有节约蛋白质饲料原料、减少氮排放、改善肠道健康和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等优势。本文将综合阐述猪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配制的关键技术,包括蛋白质的水平、必需氨基酸的组成、非必需氨基酸的添加、氨基酸的平衡以及净能体系的应用等问题,为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的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