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对9个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组合的F1代进行离体小孢子培养.2月底,当供体植株的第一朵花开时,取长度在2.5~3.5mm的花蕾通过离心分离出小孢子,并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中浅层培养诱导胚状体产生,培养30天左右,可见到多种类型的胚状体产生.其中,黔杂991、黔杂271和黔杂18分别诱导出了30个、12个和2个胚状体,其余组合未能产生胚状体.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不同培养密度和不同生理状态,其小孢子胚状体产生的频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李超  饶勇  陈静  肖华贵  毛堂芬  徐涵 《种子》2004,23(6):68-70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对9个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组合)的F1代进行离体小孢子培养.在NLN-13培养基中诱导胚状体发生,将胚状体放置于含有多菌灵和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结果表明:①20mg/L浓度的多菌灵和链霉素可以提高胚状体的成苗率.②将胚状体接种于含有0.05mg/L 2,4-D和0.01mg/L6-BA的MS培养基中培养,愈伤组织能快速分化形成不定根和丛芽.  相似文献   

3.
青麻叶大白菜小孢子培养及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影响青麻叶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体植株的基因型与小孢子胚胎发生密切相关;33℃,24h高温处理有助于小孢子转化成胚状体,每蕾成胚数比25℃恒温培养提高4.5倍;在培养基中加入外源激素和多种氨基酸可以提高胚状体的诱导效率,平均比对照增加59.64%;培养基的琼脂含量增加到12g/L能显著提高小孢子胚的成苗率,比含琼脂8g/L的高出40.5个百分点。通过对青麻叶大白菜小孢子胚的培养,获得二倍性的双单倍体植株,从中选出性状优良的纯系进行杂交组合的选配,培育出青麻叶大白菜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4.
黄先群  蒋敏华  毛堂芬  李丽  董颖苹  徐涵 《种子》2006,25(11):46-50
7胚的培养及植株再生 7.1培养方式 经过高温处理后的小孢子,在24-25℃黑暗条件下静置培养2-3周,并保持良好的通气状况,促进胚的形成。胚龄是指从接种到胚被转移至固体培养基上,这段时间的长短。诱导植株再生最适合的胚龄是27d,0.2-0.3cm大小的胚比0.6-0.8cm的胚好。当肉眼可见胚状体(球状至鱼雷状早期)后,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5.
低温预处理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田环境下栽培的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诱导过程中低温预处理的作用,结果表明:两个供试材料经过低温预处理,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不同基因型要求的预处理时间不同。G369的胚产量在低温3d时达到最高,是对照的27.2倍,而Topas的胚产量在低温2d时达到最高,是对照的15.4倍。试验还统计了子叶型胚状体发生频率,发现与对照相比,处理后子叶型胚状体的频率呈下降趋势,表明低温预处理使小孢子胚发育同步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10个小白菜杂交种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影响小孢子胚状体形成因素的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胚状体的诱导率不同;NLN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减半有利于小孢子胚诱导,其诱导率达到100%;培养基中添加0.05 mg/L的6-BA和0.2 mg/L的NAA可以提高胚状体诱导率;活性炭和琼脂糖对诱导胚状体发生和发育有促进作用,可使子叶胚的比例达90%以上;花蕾经4℃低温预处理24 h后的成胚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小白菜小孢子胚状体诱导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小白菜杂交种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影响小孢子胚状体形成因素的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胚状体的诱导率不同;NLN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减半有利于小孢子胚诱导,其诱导率达到100%;培养基中添加0.05 mg/L的6-BA和0.2 mg/L的NAA可以提高胚状体诱导率;活性炭和琼脂糖对诱导胚状体发生和发育有促进作用,可使子叶胚的比例达90%以上;花蕾经4℃低温预处理24 h后的成胚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摘 要: 采用略加修改的NLN培养基(无机大量元素1/2)和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胚状体诱导方法,培养了5个中国菜用小白菜品种和1个中国大白菜品种的小孢子,进行了双单倍体的诱导。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小孢子产胚量差异很大,在接种的6个基因型中,有5个诱导出胚,诱导成功率83.33% 。其中的中萁青抗热605产胚量最高,是8.676个胚/10蕾。这些胚在添加了NAA和PP333(多效唑)的B5培养基发育成健壮的小植株。关于6个基因型的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油菜小孢子培养影响因素及黄籽油菜双单倍体群体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油菜小孢子培养供体材料一般种植在大田,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出胚率较低的现状,对大田环境条件下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同时,为了构建黄籽油菜双单倍体群体,研究了黄籽油菜的出胚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取样时间对小孢子胚状体再生频率的影响很大;秋水仙素处理游离小孢子对胚状体的诱导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浓度越高,影响越大;黄籽油菜的出胚率较低(0.56枚/皿),同样条件下,不到黑籽油菜的1/8。不同黄籽单株间出胚率差异较大,变异幅度在0.04~1.97枚/皿。采用小孢子苗直接移栽大田技术,移栽成活率达89.0%,经染色体加倍后,最终构建了含有127个株系的黄籽油菜双单倍体群体。  相似文献   

10.
赵大芹  毛堂芬  陶莲  张朝君 《种子》2007,26(11):80-81
以15个大白菜杂交种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基因型、花蕾长度对小孢子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试材的小孢子胚发生频率有明显差异,有11个品种诱导出胚状体,最高出胚率为每蕾54.17胚;诱导胚状体发生的最佳花蕾长度不同品种略有不同,多数品种在2.5~3.5mm时胚发生频率较高,其次是蕾长2.0~2.5mm时有较高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离体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一套甘蓝型油菜6×6半双列杂交组合和1个F2群体进行了离体小孢子培养。 不同基因型(组合)间产胚率差异极显著, 小孢子产胚率的广义遗传力为0.85。 F1小孢子产胚率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平均优势率为10.52%。 小孢子产胚率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 根据一般配合力的大小, 可将供试亲本分为高和低配合力  相似文献   

12.
春、夏大白菜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3份春、夏大白菜为材料进行花药培养,研究几种因素对花药胚状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花蕾长为2.0~3.0mm,花瓣与花药长度之比为1/2~4/5时,54%~70%的小孢子发育处于单核靠边期,最适合进行花药培养.花药培养结果表明,基因型不同,胚状体的诱导率有极大的差异,最容易形成胚状体的材料是126,诱导效率达13.71%;胚状体的出现在花药接种后的15~30d之间,培养后20d左右是胚状体出现的高峰期.培养基的种类对培养结果也有影响,其中以Keller培养基效果最佳,Keller培养基中有机成份加倍,则可以明显提高胚状体的诱导效率,培养基中10%的蔗糖浓度促进胚状体的诱导.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胚发生能力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 4× 4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胚状体发生能力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多数F1的胚产量与具高胚发生能力的亲本相近 ,部分F1的胚产量与双亲中亲值接近。胚状体发生能力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高胚发生能力由显性核基因控制。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 97 2 %和 81 1%。由Lisandra(高胚发生能 )×Kamikita(低胚发生能 )的F2 群体胚发生数的分离结果得出小孢子胚状体发生能力由具加性效应特点的两个基因位点控制  相似文献   

14.
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86个花椰菜杂交品种及组合为试材,进行了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是胚状体发生的决定因素;24 h 32℃的高温前处理是胚状体发生的必须条件;单核靠边期到双核期的小孢子是进行胚状体诱导的最佳时期,胚状体发生频率最高;培养基中添加6-BA 0.1 mg/L,NAA 0.005 mg/L可以促进胚状体发育。将20 d的胚状体进行脱分化处理,可以大幅度提高胚状体的成活率,植株再生率为53%,再生植株中双单倍体占83.5%。  相似文献   

15.
提高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诱导率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对提高大白菜小孢子胚诱导和形成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4个大白菜品种(品系)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中有21个品种诱导出胚。各品种间小孢子胚产量差别极大,每花蕾产胚在0.1-14.66个之间。比较添加不同浓度蔗糖和激素的NLN培养基的培养效果,以NLN+13%蔗糖的效果较好。接种后,小孢子在33℃高温预处理24—48h,产胚量较高。B5+6.BA0.2mg/L+3%蔗糖+1%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小孢子胚长成植株。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中基因型及处理条件对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0,(9)
为进一步提高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效率,研究了基因型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产量和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的影响,以及小孢子振荡培养过程中光照与后期低温处理对胚状体一次成苗率和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对小孢子培养胚产量和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影响较大,D 393的胚产量和自然加倍率很高,分别高达119.87胚·蕾~(-1)和79.87%,D 393的自然加倍率是D 524的2~3倍;光照对一次成苗率和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没有影响,4℃低温处理15 d能提高小孢子一次成苗率0.8~3倍。本研究获得了一个胚产量和自然加倍率都很高的甘蓝型油菜DH系D 393;综合考虑一次成苗率和加倍效率,在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进程中振荡培养阶段可能不需要光照,而在转入B 5固体培养基前应该对胚状体进行适当低温和时长的处理,可提高小孢子培养效率。  相似文献   

17.
小麦游离小孢子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游离小孢子培养过程中认为子房共培养可显著地提高游离小孢子胚状体愈伤率和再生率 ,子房共培养以 2 0个子房为宜。低温子房共培养胚状体发生和愈伤率低 ,但绿苗分化率较高 ,施加PAA、谷氨酰胺对游离小孢子形成的胚状体有促进作用。麦芽糖是游离小孢子培养最好的碳源 ,以蔗糖、葡萄糖以及葡萄糖和果糖搭配作碳源均未获得胚状体。检查培养 3d后的小孢子活力发现 ,唯有麦芽糖作碳源培养的小孢子有活力 ;认为高浓度的蔗糖、葡萄糖以及葡萄糖加果糖对小孢子有毒害作用。当葡萄糖浓度达到 2 0mmol/L时就对小孢子有毒害作用且致死。当在麦芽糖培养基中培养 1d后加入高浓度的葡萄糖发现小孢子存有活力 ,而且随着起始培养天数的增加活力也增加。对Y77品系来讲 ,适宜小孢子培养的麦芽糖浓度为 0 12mol/L。饥饿和热激 (33℃ )预处理对游离小孢子培养有促进胚状体和愈伤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矮秆突变体DS-1和DS-2甘蓝型油菜矮秆突变体DS-1和DS-2产生于离体诱变的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的胚性培养物。1993年3月,采用NLN液体培养基(Lichter,1982)对生长于大田的甘蓝型油菜品系92-B10植株的单核期小孢子...  相似文献   

19.
浅析几个因子对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快速纯舍杂交后代材料,提高重组基因型的选择几率,对40个杂交F1代组合进行小孢子分离培养。其中,有9个材料产生小孢子胚(占22.5%),仅4个材料(10.0%)获得了再生植株并种植大田,表明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4个杂交组合材料的胚胎发生率为0.08~0.86胚/蕾,平均为0.25胚/蕾。细胞学检测表明,本试验杂交组合材料的最适取样花蕾长度为3.5mm。大田取样采取切取花序,然后在4℃冰箱中插水加散射光保存4~5d不影响胚胎发生。热激培养2d后小孢子的膨大率是衡量小孢子胚胎能否发生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油菜小孢子培养已经成为油菜育种和生物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影响小孢子成胚和成苗的因素较多,低诱导频率及成苗率严重限制了该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为了全面了解小孢子胚状体发生能力及影响再生体系的各项因素,掌握该技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影响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供体植株基因型、供体植株生长条件及生理状态、小孢子发育时期、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及其在双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转基因育种等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