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7篇
  5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三明野生蕉(Musa itinerans)抗寒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机制。【方法】以三明野生蕉为材料,以不耐寒‘天宝蕉’(Musa acuminata‘Tianbaojiao’)为对照,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比二者的叶片组织结构和在4℃低温处理24 h前后的表型变化。同时,比较低温处理前后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SS)含量的变化差异。【结果】三明野生蕉海绵组织较薄,叶片细胞结构紧密度(CTR)更高。低温处理后,三明野生蕉叶片挺立、无损伤,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处于较高水平,冷害对其光合系统损伤不明显;低温处理前后,三明野生蕉SOD、POD和PPO活性和Pro含量均显著高于‘天宝蕉’。低温会导致三明野生蕉PPO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降低,而‘天宝蕉’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室温条件下,三明野生蕉CAT活性与‘天宝蕉’差异不大,低温处理后却显著高于‘天宝蕉’。【结论】三明野生蕉在低温处理前后的表型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不大,推测三明野生蕉抗寒特性与较高的CTR、抗氧化酶活性和Pr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3.
小叶杨×旱柳属间杂交实验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4.
影响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再生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先群  蒋敏华  毛堂芬  李丽  董颖苹  徐涵 《种子》2006,25(10):37-43
游离小孢子培养已经成为油菜遗传育种和生物工程的重要内容。由于影响游离小孢子形态发生的因素较多,尤其是生长在大田环境下的植株,小孢子发育不一致,游离小孢子形态发生产生频率低,因此形态发生诱导率低仍然是限制该技术广泛应用的一个问题。为此,深入和全面了解影响小孢子形态发生能力及再生体系的各种因素,掌握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有助于优化油菜小孢子的再生体系、促进油菜育种。本文总结了油菜游离小孢子形态发生的研究进展,并认为应用分子技术克服小孢子离体形态发生障碍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
多球果型马尾松的形态和生殖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多球果型马尾松和常见型马尾松在生长状态、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多球果型马尾松雌性生殖枝上,能够着生40~80个球果(大孢子叶球),有的甚至可以达到193个以上.而在常见型马尾松的雌性生殖枝上, 通常只着生有1~8个球果,最常见的是着生2~4个球果.多球果型马尾松和常见型马尾松在雌球花的芽组织结构和雌球花的分化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显微分析我们发现:多球果型马尾松雌球花原基的发育在当年生过冬顶芽的下部,在它的上部,还发育有一系列的营养芽原基(10列以上).而常见型马尾松雌球花原基的发育在当年生过冬顶芽的顶端.雌球花发育机理的不同,决定了多球果型马尾松球果的着生部位发生了变异.多球果型马尾松球果着生在春梢的下(基)部,常见型马尾松球果着生在春梢的顶部.多球果型马尾松与常见型马尾松球果(大孢子叶球)的发育过程和发育起始时间不相同.通过对8~12月标本进行显微切片分析,多球果型马尾松球果的发育起始时间在当年的8月(过冬顶芽开始形成的同时),与小孢子叶球的发育起始时间同步.常见型马尾松球果的发育起始时间是当年的11月,两种类型马尾松的大孢子叶球都是在次年4月受粉,到第三年的11月种子成熟.多球果型马尾松球果比常见型马尾松球果多3个月的发育时间.多球果型马尾松个体大量的长串状多球果性状在历年都能重复出现,这说明该性状具有个体水平的稳定性.无性繁殖研究证明,多球果型马尾松的长串状多球果性状,可以通过嫩枝嫁接的方式,进行性状的传递.对多球果型马尾松进行有性繁殖研究时我们发现,多球果型马尾松的球果可以发育出种子,且成熟种子的发芽率为60%~76%.这说明多球果型马尾松与常见型马尾松一样,可以用种子进行后代繁殖.多球果型马尾松与常见型马尾松在形态和生长速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一部兴农、护农、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律,该法围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科研开发、质量保障、推广使用、社会化服务和扶持措施等相关环节分别作出了规定。同时,《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明确了农机鉴定的法律地位和农机鉴定工作的职责与义务。《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出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必将给农机鉴定工作带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微嫁接是一种较新的嫁接技术,它包括从母株上切下顶端,嫁接到:(1)一个在温室或苗圃中生长成的幼小植株上,这与通常采用的嫁接技术一致(在体微嫁接);(2)一个去顶的无菌籽苗生长起来的小植株上、或是离体繁殖的微插条上(离体做嫁接)。继早期Doorenbos(1953)对常春藤以及Holimes(1956)对菊花的实验之后,这两种微嫁接技术已特别地在木本植物、尤其是在果树上应用,其中,为消除多种病毒病害,对不同种类的柠檬等果树进行了研究( Murashige等1972, Roistacher等1976, Roistacher和Kitto1979),本文就初步技术及其不断改进和微嫁接在树木…  相似文献   
8.
徐涵秋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10):2946-2953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是中国南方最典型的红壤水土流失区之一,当地人民和各级政府一直为治理该区的水土流失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利用遥感技术对该区1976年以来地表裸土分布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基于所提出的双重遥感指数法对该区的裸土信息进行提取,查明了该区地表裸土分布的时空变化情况.研究表明,该区近35年的治理已大大减轻了地表的裸露程度,地表裸土面积从1976年的159.17 km2锐减到2010年的51.98 km2.在3个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里,裸土面积的变化呈现逐次减少、减速加快的趋势,客观地反映了该区水土流失治理的3个重要历史时期和政策所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对脱毒马铃薯小型化种薯生产中控制种薯大小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种植条件下.单株块茎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小区块茎数量以株行距为7 cm×7 cm最多,平均块茎质量为11.1 g;小区总产量以株行距为15 cm×15 cm最高,平均块茎质量为21.9 g.冀中南地区用微型薯繁殖脱毒原种时,株行距可以密植到7 cm×7 cm,获得更多的块茎数量;适宜的种薯繁殖栽培密度为株行距15 cm×15 cm,以获得最高的种薯产量.  相似文献   
10.
以文心兰‘柠檬绿’(Oncidium hybridum ‘Honey Angel’)为材料进行类原球茎发育过程的形态和结构观察,对其离体形态建成进行分析,并对类原球茎(protocorm-like body, PLB)分化过程中的顶部和基部组织以及组培苗的根、茎、叶中的凯氏带蛋白基因CASP和电子传递蛋白基因Fd(ferredoxin)、FNR(ferredoxin-NADP+oxidoreductase)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类原球茎在分化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两极性。随着类原球茎的发育,自顶端向基部形成维管形成层,继而形成维管束;之后有叶原基产生并形成单子叶式茎尖结构和出现类原球茎胚轴的伸长,无胚根形成。类原球茎形成幼苗后植株基部有侧根的产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根中高表达和在茎中高表达的CASPFNRFd基因在类原球茎不同发育阶段和组织中存在极性的差异表达,参与了无胚根体细胞胚胎的生长发育过程。综上所述,文心兰体细胞胚在发育过程中从弱分化器官向茎叶器官转变,形成兰花特有的非同步体细胞胚胎发育现象——类原球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