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壳寡糖对水稻纹枯病不同抗性品种几丁质酶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还原糖平均分子量为500、1000、1500、2000、3000的壳寡糖作诱导剂,分别对纹枯病具不同抗性的Lemont、特青以及七苗香等水稻品种苗期及抽穗期进行了几丁质酶诱导试验.结果表明:分子量不同的壳寡糖对供试水稻品种叶片几丁质酶的诱导作用不同,分子量为1500的壳寡糖诱导效果最佳,而分子量为500的壳寡糖诱导效果最差.比较苗期及抽穗期诱导速度,苗期快于抽穗期;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不同,其几丁质酶诱导能力也不同,无论是苗期还是抽穗期,抗病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几丁质酶的诱导水平也高.  相似文献   

2.
壳寡糖对水稻纹枯病不同抗性品种几丁质酶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到还原糖平均分子量为500、1000、1500、2000、3000的壳寡糖作诱导剂,分别对纹枯病具不同抗性的Lemont、特青以及七苗香等水稻品种苗期及抽穗期进行了几丁质酶诱导试验。结果表明:分子量不同的壳寡糖对供试水稻品种叶片几丁质酶的诱导作用不同,分子量为1500的壳寡糖诱导效果最佳,而分子量为500的壳寡糖诱导效果最差。比较苗期及抽穗期诱导速度,苗期快于抽穗期;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不同,其几丁质酶诱导能力也不同,无论是苗期还是抽穗期,抗病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几丁质酶的诱导水平也高。  相似文献   

3.
稻鸭共育对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稻鸭共育对稻田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调查稻鸭共育处理、常规栽培处理及对照处理的杂草、纹枯病及虫害发生情况,并比较分析3种处理下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共育处理杂草平均发生数较常规处理和对照分别减少2.33和52.08 ind/m2;共育处理对稻飞虱的控虫率平均为75%,但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控制率仅为25%~60%;共育处理水稻纹枯病病蔸率和病株率较高,病情指数较低;共育处理产量与常规处理一致,远高于CK;共育处理稻田的经济效益显著增加,但成本收益率较低。[结论]稻鸭共育利用鸭子在田间的捕食和活动,对水稻病虫草害和经济效益产生了积极影响。该研究可为稻鸭共育的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开展了稻鸭共育和稻鱼共育结合灯光诱杀防治有机稻田主要病虫害的研究。结果表明,在4个处理中,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对水稻病虫的防效最好,对黑尾叶蝉、稻飞虱、四点叶蝉、水稻枯心白穗的相对防效分别高达80.82%、77.16%、74.13%和59.83%;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处理田水稻纹枯病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田,相对防效分别达85.38%和70.37%;稻鱼共育、灯光诱杀+稻鱼共育、稻鸭共育、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处理的稻田总利润较对照田分别增加了5.95万、5.86万、5.47万和5.31万元/hm2。可见稻田养殖结合灯光诱杀在提升有机稻田主要病虫害防效的同时能稳定增产创收。  相似文献   

5.
辽北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防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进行了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以全防病处理作为对照,产量损失率表现为全不防病不防纹枯病不防稻曲病,分别为5.53%,5.11%和2.79%;在孕穗期和乳熟期时,防治纹枯病有助于降低纹枯病的病情指数;不防治稻曲病的穴发病率、穗发病率、结实减退率及产量损失率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生产中应重点对水稻纹枯病和个别品种稻曲病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开展了稻鸭共育和稻鱼共育结合灯光诱杀防治有机稻田主要病虫害的研究.结果表明,在4个处理中,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对水稻病虫的防效最好,对黑尾叶蝉、稻飞虱、四点叶蝉、水稻枯心白穗的相对防效分别高达80.82%、77.16%、74.13%和59.83%;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处理田水稻纹枯病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田,相对防效分别达85.38%和70.37%;稻鱼共育、灯光诱杀+稻鱼共育、稻鸭共育、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处理的稻田总利润较对照田分别增加了5.95万、5.86万、5.47万和5.31万元/hm2.可见稻田养殖结合灯光诱杀在提升有机稻田主要病虫害防效的同时能稳定增产创收.  相似文献   

7.
稻鸭共作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稻田养鸭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控效果,进行了稻鸭共作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中,水稻纹枯病平均病蔸率为22.22%、平均病株率为8.06%、病情指数为17.95,与常规用药处理区相比,病蔸率下降6.34%、病株率下降6.12%、病情指数下降O.89。表明稻田养鸭可以基本控制纹枯病的危害,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稻鸭种养模式减肥减药生态效益。[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分别设置3个处理:稻鸭种养、不养鸭种稻(CK1)、常规法种稻(CK2),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田杂草的防控效果,以及对水稻产量性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稻鸭种养处理对水稻纹枯病具有显著的防控效果,在分蘖盛期和齐穗期丛发病率分别为22.1%和38.2%;稻鸭种养处理对稻田杂草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放鸭后50 d,杂草干重为4.5 g/m2;稻鸭种养处理的理论产量为8 379.5 kg/hm~2,显著高于CK1;稻鸭种养模式的整体利润高于CK1、CK2。[结论]稻鸭种养可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投入,保护生态环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通过鸭子在稻田食物链的增加,研究了稻鸭共作对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病、虫、草发生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对杂草的防除效应达到96.1%,降低了稻田杂草的发生种类,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提高;稻鸭共作对稻飞虱具有明显的生物控制效应,综合防效达到65.49%;稻鸭共作因鸭子对蜘蛛的捕食,虽然降低了稻田蜘蛛的数量,但由于稻飞虱数量明显减少,因此显著提高了稻田蜘蛛与稻飞虱的比例;鸭子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有一定的控制效应,但控制能力随着水稻株高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稻鸭共作虽不能因鸭子的活动而控制纹枯病的发生,但能减轻纹枯病的发病程度;稻鸭共作对稻瘟病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防效达到57.02%.此外,还探讨了稻鸭共作对稻田病、虫、草的生态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稻鸭共作对稻田主要病、虫、草的生态控制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鸭子在稻田食物链的增加,研究了稻鸭共作对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病、虫、草发生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对杂草的防除效应达到96.1%,降低了稻田杂草的发生种类,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提高;稻鸭共作对稻飞虱具有明显的生物控制效应,综合防效达到65.49%;稻鸭共作因鸭子对蜘蛛的捕食,虽然降低了稻田蜘蛛的数量,但由于稻飞虱数量明显减少,因此显著提高了稻田蜘蛛与稻飞虱的比例;鸭子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有一定的控制效应,但控制能力随着水稻株高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稻鸭共作虽不能因鸭子的活动而控制纹枯病的发生,但能减轻纹枯病的发病程度;稻鸭共作对稻瘟病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防效达到57.02%.此外,还探讨了稻鸭共作对稻田病、虫、草的生态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介绍水稻纹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危害情况,并综述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及利用研究进展,指出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中存在拮抗微生物筛选困难、防治效果不稳定、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及稻鸭共养模式抑制水稻纹枯病发生的作用机理不明等问题;提出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提高拮抗微生物筛选效率,加强对影响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稳定性的因素、基因工程安全评价体系、稻鸭共养生态系统抑制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因素及机理方面的研究等策略.  相似文献   

12.
稻鸭共育对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rice-duck mutualism on weeds and insects pests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paddy field.[Method]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weeds,sheath blight and insects pest under rice-duck mutualism,conventional cultivation and control treatment,the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s were analyzed under the 3 treatments.[Result] Average occurrence of weeds in rice-duck mutualism group decreased by 2.33 and 52.08 ind/m2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 and control treatment;the control rate of mutualism was up to 75% against rice hopper,but just between 25%-60% against rice leaf roller and Chilo suppressalis.The rates of diseased plant and diseased holl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were higher and disease indices were lower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yield of mutualism group was identical with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which was grea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results suggested an higher economic benefits and lower cost benefit ratio for rice-duck mutualism treatment.[Conclusion] Rice-duck mutualism gives birth to a positive effect to control the diseases,insect pests and weeds,as well as to economic benefits,providing basis on extension of rice-duck mutualism system.  相似文献   

13.
稻鸭共育对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对稻鸭共育处理在完全不使用农药和除草剂及连续定点3季情况下的田间病虫草害和经济效益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路梅  张发成  钱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53-17555,17573
[目的]调查金华市主栽水稻品种纹枯病田间发生情况,探讨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明确其经济闽值。[方法]参照国家水稻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GB/T15791—1995)进行病情调查,并测定不同水稻品种的各种产量性状;通过人工接种试验,研究不同接种量下水稻品种——金早47的病丛率、病情指数、水稻产量及产量损失率,并计算其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的经济阈值。[结果]金华市现有水稻主栽品种的抗病性为中抗水平以下,缺乏高抗品种;其中水稻金旱47为中抗,两优培九为中感,协优46则为感病。同一水稻品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生育期的抗性表现有所差异,水稻产量的损失随水稻品种抗病性的减弱而加重。孕穗期,金早47的病丛率和产量损失率成线性关系.要将产量损失率控制在7%以下,孕穗期的病情指数必须控制在4.2以下。[结论]明确了金华市水稻主栽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现状及其经济阈值.为水稻纹枯病的有效、合理控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水稻抗纹枯病性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2个雄性不育系和5个转几丁质酶基因抗病品系按NCTI设计配制10个杂交组合,研究了转基因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各抗性指标的一般配合力达极显著水平,但一般配合力的高低与其抗病性的强弱并不完全相关,而与其组合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转基因杂交稻抗纹枯病性的超亲优势强度小,但组合间抗性差异极显著,病级和病情指数的特殊配合力也达极显著水平;转基因杂交稻抗纹枯病性遗传力高,受加性和非加性遗传共同控制,以加性遗传较为重要,源于转基因父本的加性效应明显高于不育系母本的加性效应。转基因水稻E14-1和Pin4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在抗病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价值;杂交组合Hai 3S/Pin 4和GD1/E14-1特殊配合力效应突出,是初步筛选出的优良抗性组合。  相似文献   

16.
壳寡糖对水稻抗纹枯病抗性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高效安全地控制水稻纹枯病,研究了壳寡糖诱发水稻对纹枯病的诱导抗病性.结果表明,壳寡糖对纹枯菌的菌丝和菌核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在水稻成株期,向水稻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壳寡糖溶液,水稻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对照明显降低,相对防效均在50%以上,且不同浓度的壳寡糖溶液引发水稻对纹枯病的诱导抗病性程度不同,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也不一样.浓度为50 μg/mL的壳寡糖溶液引发水稻对纹枯病的诱导抗病性程度最强,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65.56%.壳寡糖对水稻植株进行诱导处理后,水稻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些防御酶活性的提高,是引发水稻对纹枯病诱导抗病性的生化机制.  相似文献   

17.
水稻纹枯病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水稻纹枯病抗性属于数量遗传性状,目前尚未发现高抗或免疫的水稻种质材料。为了提高水稻抗纹枯病种质的筛选和研究效率,对水稻离体叶片抗纹枯病接种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更精确的控制,并采用了量化的病情调查方法。取纹枯菌接种离体水稻叶片组织进行qRT-PCR分析,水稻病程相关基因呈诱导表达,验证了纹枯病菌对水稻的侵染。采用离体叶片接种、大田成株期接种、苗期“微室”接种法,对抗纹枯病水稻品种和敏感品种进行测试。抗性品种和敏感品种纹枯病病级的统计检验呈显著差异,3种方法的结果表现一致。改进的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具有易于操作和重复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筛选抗纹枯病水稻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不同接种调查方法对抗水稻纹枯病遗传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抗感反应显著不同的水稻代表品种,研究了不同接种调查方法在抗纹枯病遗传研究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带菌短牙签嵌入接种,植株间始病迅速且整齐一致,感病品种发病适度,不同品种间抗感差异最为明显。病情调查的适宜时间在抽穗后30d左右(视品种灌浆期长短而异)或发病初期,而在明显拔节到抽穗阶段,品种内由于茎杆伸长时间的差异,病斑发展的差异增大,致使品种间抗感差异不易被识别。并且还讨论了不同病情调查项目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