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鸭共作对稻田主要病、虫、草的生态控制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鸭子在稻田食物链的增加,研究了稻鸭共作对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病、虫、草发生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对杂草的防除效应达到96.1%,降低了稻田杂草的发生种类,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提高;稻鸭共作对稻飞虱具有明显的生物控制效应,综合防效达到65.49%;稻鸭共作因鸭子对蜘蛛的捕食,虽然降低了稻田蜘蛛的数量,但由于稻飞虱数量明显减少,因此显著提高了稻田蜘蛛与稻飞虱的比例;鸭子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有一定的控制效应,但控制能力随着水稻株高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稻鸭共作虽不能因鸭子的活动而控制纹枯病的发生,但能减轻纹枯病的发病程度;稻鸭共作对稻瘟病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防效达到57.02%.此外,还探讨了稻鸭共作对稻田病、虫、草的生态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稻鸭共作复合系统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稻鸭共作的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分析稻鸭共作条件下,稻田土壤、水体理化性状、稻鸭共作对稻田常发性及危害严重的病虫草的发生情况以及对稻田天敌蜘蛛的影响和稻田生态系统的价值流动。[结果]结果表明,稻鸭共作较明显地改善了表层土壤的理化性状,与对照处理相比,表层土壤容重降低5.30%,土壤总孔隙度提高2.52%,土壤有机质增加6.41%;水体总氮、氧化还原电位、化学需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9.31%、27.51%、16.46%。稻鸭共作对稻田有害生物也有较明显的控制效应,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65.49%和39.27%,对条纹叶枯病、稻田杂草的防效比常规稻作分别高0.62和22.2个百分点。稻鸭共作经济效益比常规稻作高3492元/hm2。[结论]稻鸭共作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稻鸭共作对水稻病虫草害的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2017年在江苏省睢宁县进行了稻鸭共作对水稻病虫草害的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对稻田杂草有明显的控制效果,可以取代除草剂;对二化螟、稻飞虱、五(3)代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穗颈瘟等病虫害也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可减少用药次数,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育对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稻鸭共育对稻田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调查稻鸭共育处理、常规栽培处理及对照处理的杂草、纹枯病及虫害发生情况,并比较分析3种处理下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共育处理杂草平均发生数较常规处理和对照分别减少2.33和52.08 ind/m2;共育处理对稻飞虱的控虫率平均为75%,但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控制率仅为25%~60%;共育处理水稻纹枯病病蔸率和病株率较高,病情指数较低;共育处理产量与常规处理一致,远高于CK;共育处理稻田的经济效益显著增加,但成本收益率较低。[结论]稻鸭共育利用鸭子在田间的捕食和活动,对水稻病虫草害和经济效益产生了积极影响。该研究可为稻鸭共育的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稻鸭共作对稻田飞虱和杂草的生物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指前、社头两镇的无公害水稻生产区开展了稻鸭共作生物控制水稻飞虱、杂草的试验。试验研究表明,稻鸭共作结合水稻机插秧宽行(距)窄株(距)栽培,控制水稻分蘖期灰飞虱的效果达31.82%以上;控制水稻拔节孕穗期条纹叶枯病的效果达37.71%以上;对白背飞虱的控制效果达43.48%以上,好于正常用药处理区;对褐飞虱的控制效果达46.62%以上,与正常用药处理相当。分析调查结果,稻田养鸭控制褐飞虱主要是控制了褐飞虱成虫和高龄若虫的数量。稻田养鸭,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69.85%、65.93%;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可达92.00%、95.33%。稻鸭共作,利用生物直接控制,与水稻的生长形成生态抑制,能基本控制杂草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向铎文 《湖南农业》2008,(1):11-11,12
近年来,稻田养鸭已成为农村一项增收的产业。鸭子在稻田活动,不但能捕食稻螟虫、稻飞虱等害虫和部分核菌丝,而且可以啄食鸭舌草等幼嫩杂草、踩死部分杂草和老叶病叶,抑制无效分蘖,减轻病虫危害。据调查,养鸭的稻田水稻纹枯病病蔸率减少10%,螟虫减少1/3,稻飞虱减少40%左右,每季水  相似文献   

7.
有机水稻生产稻鸭共作防治杂草、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利用免耕轻耙栽培有机水稻生产环境,通过设置鸭不同群体量水平,研究稻鸭共作对田间杂草群体的消长、田间害虫群落和天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养鸭除草,体现在杂草群落的抑制上,是连续长期的过程,通过适宜的鸭群体量(15只/667m2),可以控制稻田杂草群体消长,实现水稻、杂草群落的生态平衡关系;稻鸭共作对稻田害虫群落的抑制作用低于化学药剂,且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稻鸭共作对稻田害虫天敌群落具有一定影响,天敌群体降落程度有增加趋势,但无化学农药的毁灭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鸭子在稻鸭种养共作田复合生态系统中对病虫草害及蜘蛛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放入鸭200只/hm2,适当早放鸭(7月10日、7月17日放鸭)有利于提高地表水层中的溶解氧.7月17日、7月24日放鸭,有利于提高土壤表层硝酸根、有机碳、总碳、铵态氮营养积累.稻鸭田对农田杂草的控制率为90%.稻鸭田、苦参碱田、常规施药田每50穴稻飞虱发生量分别为200头以下、300头以下和350头以下.稻鸭共作田的蜘蛛群落少于生防田和化防田.稻鸭群在稻田中觅食可以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9.
开展了稻鸭共育和稻鱼共育结合灯光诱杀防治有机稻田主要病虫害的研究。结果表明,在4个处理中,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对水稻病虫的防效最好,对黑尾叶蝉、稻飞虱、四点叶蝉、水稻枯心白穗的相对防效分别高达80.82%、77.16%、74.13%和59.83%;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处理田水稻纹枯病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田,相对防效分别达85.38%和70.37%;稻鱼共育、灯光诱杀+稻鱼共育、稻鸭共育、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处理的稻田总利润较对照田分别增加了5.95万、5.86万、5.47万和5.31万元/hm2。可见稻田养殖结合灯光诱杀在提升有机稻田主要病虫害防效的同时能稳定增产创收。  相似文献   

10.
稻鸭共作防治水稻病虫害、杂草和福寿螺的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稻田中全天放养鸭子25只,有利于抑制水稻生育后期纹枯病的发生和蔓延,亦可不同程度降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显著降低稻飞虱的虫口密度,基本清除田间杂草和福寿螺,从而可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施药成本和除草人工,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稻萍鸭生态系统是一种稻田养萍、养鸭,互促共生、生态环保、有机高效的栽培模式,是一项集有机稻米生产与水禽共养于一体的生态型农业清洁生产模式.稻萍鸭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效应有:一是抑制稻田杂草的发生和危害,控制效果达95%以上,其对阔叶杂草控制效果最好,对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控制效果良好.二是压低害虫基数,减轻害虫发生和危害,其对稻飞虱等虫害的控制效果较好.三是控制水稻病害,尤其是水稻纹枯病得到有效控制.四是改良土壤,表现为土壤养分库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结构有较好的改善,土壤环境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有利于水稻对养分的吸收.五是刺激作用,在稻鸭共作的效果中,由于鸭的活动刺激了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12.
稻鸭共作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绿色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复合生态系统。利用家鸭旺盛的杂食性,大量地消灭多种害虫、杂草及其病源菌寄主。鸭子在田间活动,能将稻田水搅浑,起到中耕松土、刺激水稻生长的作用;鸭子排出的粪可为水稻提供营养丰富的全价有机肥料,实现生物防除病、虫、草及生态培肥。稻鸭共作能够实现稻田可持续种养,解决农业环境污  相似文献   

13.
稻鸭共养技术示范应用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2017年连续2年稻田养鸭技术示范应用表明,稻鸭共养能有效防除稻田杂草,防控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纹枯病等病虫害,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提高水稻米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了水稻生产、鸭子养殖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4.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是指在稻田抛栽水稻后放养一定数量野生性强的鸭子,在不施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利用水稻抗性、稻田有益生物、生物农药等控制稻田有害生物的危害,实现稻鸭双丰收。实践证明,该技术简单易行,效果十分明显。对稻飞虱的控制率在95%以上,杂草的控制率100%,二化螟、纵卷叶螟、纹枯病的控制率在70%左右。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施用量,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由于鸭子的活动、觅食和排泄,既增加了水稻所需的肥料,又促进了水稻根系的生长。据统计,采用这一技术每公顷增收2400元左右。本刊特邀桃江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苏伟同志绘制、农艺师陈敏同志改编,用连环画的形式就这一技术作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5.
技术背景     
苏伟 《湖南农业》2008,(3):26-26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是指在稻田抛栽水稻后放养一定数量野生性强的鸭子,在不施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利用水稻抗性、稻田有益生物、生物农药等控制稻田有害生物的危害,实现稻鸭双丰收。 实践证明,该技术简单易行,效果十分明显,对稻飞虱的控制率在95%以上,杂草的控制率100%,二化螟、纵卷叶螟、纹枯病的控制率在70%左右。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施用量,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由于鸭子的活动、觅食和排泄。既增加了水稻所需的肥料,又促进了水稻根系的生长。据统计,采用这一技术每公顷增收2400元左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赵开益 《农技服务》2011,28(2):191+199-191,199
在水稻田放养鸭进行稻鸭共育防虫控草,对比试验表明,水稻采用稻鸭共育栽培模式能有效控制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田间虫量和危害,还能较好地防除水稻田杂草,减少3~4次化学杀虫剂防治,节省费用和人工成本,减少因化学防除水稻害虫引起的稻谷和田间环境的农药残留,又有利于保护天敌。同时稻鸭共育模式生产的鸭子稻田纯收入3079.5元/hm~2,水稻生产采用稻鸭共育模式具有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开展了稻鸭共育和稻鱼共育结合灯光诱杀防治有机稻田主要病虫害的研究.结果表明,在4个处理中,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对水稻病虫的防效最好,对黑尾叶蝉、稻飞虱、四点叶蝉、水稻枯心白穗的相对防效分别高达80.82%、77.16%、74.13%和59.83%;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处理田水稻纹枯病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田,相对防效分别达85.38%和70.37%;稻鱼共育、灯光诱杀+稻鱼共育、稻鸭共育、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处理的稻田总利润较对照田分别增加了5.95万、5.86万、5.47万和5.31万元/hm2.可见稻田养殖结合灯光诱杀在提升有机稻田主要病虫害防效的同时能稳定增产创收.  相似文献   

18.
魏华 《河南农业》2019,(16):43-43
一、稻鸭共育控虫除草防病技术效果调查与分析(一)稻鸭共育除草效果调查与分析示范区各区田间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取1m2分别于水稻移栽后25d、移栽后45d调查常见杂草,计算处理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采取稻田放鸭控制草害,25d除草效果株为72.47%,鲜质量防效为76.63%,比化学除草分别高出8.38%和10.89;45d除草效果株防效为86.11%,鲜质量防效为82.12%,比化学除草分别高出22.6%和13.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稻水象甲的生态防控措施。[方法]通过在稻田生态食物链的环节中放养鸭子,研究了稻-鸭共生对稻田生态系统中稻水象甲成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稻-鸭共生对稻水象甲具有显著的生物态控制效应,其中对稻水象甲成虫的防效达92.56%,对水稻白叶率的防效达98.15%,均优于化学防控效果。[结论]稻-鸭共生特别适合对如稻水象甲等繁殖力强、化学防治难度大的虫害,为生态控制稻水象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一、除草稻鸭共作除草时间长,可持续60~70天,鸭不停地在稻田里活动采食,能非常干净地除去稻田中的杂草和绿萍。二、除虫鸭非常喜欢吃昆虫类和水生小动物,能有效降低稻田里的稻飞虱、纵卷叶螟等害虫。三、培肥稻鸭共作期内,1只鸭子在稻田中生活60天,其排泄在稻田中的粪便约为15公斤,亩放养鸭子15只,相当于亩施用尿素5.4公斤、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