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甬优2号是宁波市农科院、市种子公司用甬粳2号A与K1722配组而育成的杂交晚粳稻组合.具有高产稳产、耐寒抗病、优质抗倒等特点.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自1998年以来受育成单位委托承担该组合的制种任务,并对其亲本特性进行系统观察,对其优质高产制种技术作了深入研究.5年累计制种63.7hm2,平均产量2.918 t/hm2,最高田块产量可达4.417 t/hm2,质量达国标一级种标准.现将甬优2号亲本特征特性和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15,(9):41-42
天优华占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用不育系天丰A与恢复系华占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8号。在富顺县作中稻+再生稻种植,一般中稻产量8.70-9.75t/hm2,再生稻产量3.30-3.75t/hm2,表现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再生力强、综合性状优良、米质优且抗性强等特点。本文即介绍了该组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湘彩糯玉2号是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用糯玉米自选系N03作母本,糯玉米自选系Z01作父本于2001年育成的彩色糯玉米单交种.2002--2007年在各级试验中均表现适应性广、抗逆性较强、植株较矮、产量高、品质优良、鲜穗商品性好、种植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湘彩糯玉2号平均株高190 cm,穗位高约82 cm,在长沙春播出苗至鲜穗采收约需85 d,鲜穗平均产量(去苞叶)lO 80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67500-75000株/hm2.该品种2008年3月已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两优2163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两系杂交稻新组合.1997年沙县种子公司开始在沙县南霞乡对两优2163进行制种试验.2000年该组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沙县种子公司制种面积达25 hm2,平均产量3.3 t/hm2,最高产量4.2 t/hm2.种子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一级种标准.通过几年的摸索,已总结出一套优质高产制种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博优423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优423是用优质恢复系玉423与不育系博A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经多年多点试种,一般产量为7500kg/hm2,最高达9600kg/hm2;组配制种产量一般为4500kg/hm2,最高达6750kg/hm2。于2006年2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两系杂交新组合杨两优6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两优6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两系广占63-4S与9311配组的优质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国审稻2005024),2007年在麻阳文昌阁乡种植1.5hm2,平均产量8.85t/hm2,高产达9.75t/hm2.  相似文献   

7.
两优培九杂交水稻是江苏省农科院"863"课题组用培矮64S与9311杂交育成的两系法亚种间高产优质杂交中稻组合,即"超级稻",已获国家专利,1999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县1999年引进试种2hm2,取得9.38t/hm2的高产,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高1.58t/hm2,最高田块产量达11.8t/hm2.该品种在我县种植表现适应性强、产量高、米质优、综合抗性好,是很有推广价值的两系新组合.  相似文献   

8.
美优796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自选育的不育系美A与自选育的强优势恢复系桂796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弱感光杂交水稻新组合。2009年、2011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感光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44t/hm2和7.50t/hm2,分别比对照博优253增产4.58%和4.36%;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37t/hm2,比对照博优253增产2.36%;2012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120019号);2014年高产示范种植产量为9.82t/hm2;2015年成为农业部推介的华南稻区水稻主导品种[农办科(2015)4号]。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中早粳晚熟稻区粳稻产量,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优良BT型三系不育系金粳11A和恢复系津恢1号;在此基础上组配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粳稻新品种金粳优11A/津恢1号。经国家北方稻区中早粳晚熟组2010—2012年区域试验,金粳优11号平均单产9.71t/hm2,比对照津原85增产11.57%;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97t/hm2,比对照增产11.93%。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辽宁省南部、北京市和天津市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新疆发展特用玉米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 新疆特用玉米发展现状 1.1 高赖氨酸玉米 新疆高赖氨酸玉米育种从1979年开始。十几年来,先后育出新玉5号、新玉6号、新玉7号和新玉10号等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选育杂交种的同时,新疆农科院还选育出新自210/02—新自217/02等8个软质和半乳质02玉米自交系,并将新玉2号的亲本156A—4和新自系209,新玉6号的母本103A,新玉7号的父本202—1回交转育成了02同型系;新疆农垦科学院选育出石404/02、87石—116、矿石—139等自交系,并将Sc704的亲本ZP1773和ZPL717回交转育成了02同型系。 新玉6号是新疆农科院1990年育成的优良早熟02玉米杂交种,截至目前累计已推广20×104hm2,居全国早熟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之首,大面积平均单产6 000~7 500 kg/hm2,高产纪录为11 730 kg/hm2。新玉7号和新玉10号是新疆农科院1993年和1998年育成的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大田单产10 500~12 000 kg/hm2,产量与普通玉米相同。  相似文献   

11.
以“协青早A”为母本 ,自育恢复系“C1 42 9”为父本进行配组 ,成功选育出杂交晚稻新组合“协优赣 2 6号”。 1 998、1 999年该组合参加南方稻区晚籼中迟熟组区试 ,平均产量分别为 6 .87t/hm2 和 6 .94t/hm2 。在推广和应用中 ,“协优赣 2 6号”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综合抗性强和制种产量高等特点 ,适合江西中南部地区作二晚种植。提出了“协优赣 2 6号”的栽培和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2.
早优11是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新育成的野败型不育系早A与恢复系桂11组配而成的感温型早熟杂交稻组合。该组合产量较高,2004~2006年在广西累计试种700多hm2,一般产量为7500kg/hm2;2005~2006年在广西制种41.3hm2,一般产量可达2625kg/hm2,最高可达3750kg/hm2。该组合米质优,达国标1级优质稻谷标准,并于2006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文章通过介绍早优11亲本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制种技术及在生产上应用应注意的问题,为在生产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3号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旱优3号是我国南方首批通过省(市)级审定的节水抗旱杂交稻之一。2005年,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引进广西试种,探讨其生态适应性、产量潜力及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旱优3号耐旱耐寒,中抗稻瘟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广;一般单产6000.0kg/hm2,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具有7500.0kg/hm2潜力;全生育期与特优63相仿,可作早稻、晚稻及中稻种植,在广西水稻旱区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4.
晚粳糯稻新品种黄糯2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明奎  王金顺  王淑芬  任正午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482-9482,9484
为更好地推广黄糯2号。黄糯2号是以农垦58/红壳糯/沈农1071的复交高世代品系为母本,与IR71218杂交,连续5代选育而成的晚粳糯新品种。通过品比、区域和生产试验,研究了黄糯2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黄糯2号丰产性好,株型较紧凑,分蘖中等,较耐肥抗倒,千粒重高,糯谷转色快,籽粒大而匀称,商品性好;中抗稻瘟病。糯米品质较优,适口性好,区试平均产量为7.673 t/h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6.738 t/hm2,适宜在安徽省沿江、江南地区作单晚或双季晚稻推广种植。黄糯2号产量高,适应性广,抗性强,粒大匀称,其糯米具有很好的商品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龙优268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龙优268。[方法]综述龙优268的选育过程、产量情况、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和制种技术要点。[结果]龙优268是由不育系龙A与恢复系R268选配而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7年4月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桂审稻2007035号)。该组合株型适中,平均全生育期115 d,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稻米品质符合部颁食用籼稻品种品质3级标准,苗叶瘟6~7级,穗瘟发病率9级,穗瘟损失率9级,稻瘟病抗性指数8.3~8.5,白叶枯病IV型5级,V型9级,2006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7 620kg/hm2,比博优253增产2.5%。[结论]龙优268适宜在广西桂南稻作区和桂中稻作区南部种植博优桂99的地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6.
:“赣晚籼 2 9号”属中晚熟晚籼水稻新品种 ,该品种产量水平 675 0~ 82 5 0kg/hm2 ,属高产、稳产型品种 ;品质优 ,中抗稻瘟病 ,高抗白叶枯病 ,适合在江西、浙江及湖南部分地区作二晚种植  相似文献   

17.
优质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82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优825是武汉科珈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两用不育系Y8-2S与优质抗病恢复系R025配组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14和2015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9.536、10.028 t/hm~2,分别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6.31%和6.88%;2016年生产试验,产量9.770 t/hm~2,比丰两优4号增产7.2%,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并具有抗病性较强、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稻种植。2017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主要介绍了两优825的选育过程、农学特性以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探索生态可持续的稻作模式,对比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和再生稻稻作模式的产量潜力和CH4排放特征,以此为选取绿色、生态经济可持续的稻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7—2018年依托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宏硕生态农业农机合作社科研基地,设置了双季稻和再生稻2种模式,对比分析了产量潜力、稻田生育期间CH4排放动态和稻田生态系统CH4季节性累积排放规律以及评估了单位产量稻田CH4排放。【结果】 试验期间,从产量方面来看,双季稻早稻产量为7.37 t·hm -2,再生稻头季产量为8.84 t·hm -2,头季相比早稻增产19.95%。双季稻晚稻产量为6.82 t·hm -2,再生稻再生季产量为3.39 t·hm -2,再生季相比晚稻减产50.29%。综合两季,双季稻总产量为14.19 t·hm -2,再生稻总产量为12.22 t·hm -2;从生育期间CH4排放动态来看,双季稻在分蘖期和齐穗期左右排放较强峰值,再生稻除了在分蘖期和齐穗期有较强的排放以外,其在施用促芽肥时也出现了小峰值。但总体双季稻的排放范围(- 0.06—1.30 μmol·m -2·s -1)要高于再生稻的排放范围(- 0.01—0.70 μmol·m -2·s -1);从稻田CH4季节性累积排放来看,双季稻CH4累积排放要高于再生稻。再生稻头季累积排放范围在23.90—266.59kg·hm -2,再生季累积排放范围在0.00—46.14 kg·hm -2。双季稻早稻季节累积排放范围在为35.57—251.29kg·hm -2,晚稻季节累积排放范围在为10.74—321.59 kg·hm -2。双季稻CH4季节累积排放A-B(两叶一心至分蘖后期)段>B-C(分蘖后期至齐穗期)段>C-D(齐穗期至成熟期)段,且全生育期双季稻累积排放达922.35 kg·hm -2。再生稻CH4累积排放B-C段>A-B段>C-D段,且全生育期CH4累积排放为609.74 kg·hm -2,即相比对照双季稻,再生稻CH4累积排放降低了33.89%;最后通过评估单位产量CH4排放可知,早稻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69 kg·kg -1,头季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62 kg·kg -1,头季相比早稻减少了10.14%;晚稻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61 kg·kg -1,再生季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18 kg·kg -1,再生季相比晚稻降低了70.49%。综合两季,双季稻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65 kg·kg -1,再生稻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50 kg·kg -1,再生稻相比双季稻降低了23.08%。 【结论】 从单位产量下CH4排放角度来看,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的主产区扩大种植再生稻是为良策。  相似文献   

19.
发展高产优质的单季稻比种植双季稻减少复种指数 ,减轻劳动强度。但单季稻一般比双季稻产量低 ,因此实行单季稻叶色调控高产攻关 ,探索种植高产优质的培矮 6 4S/E3 2 (单季稻 ) ,达到或超过双季稻产量 ,以提高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 :培矮 6 4S/E3 2分蘖末期、孕穗中期、始穗期的最佳叶色级分别为 4.8、5 .5、6 .0。叶色在最佳叶色级时追肥量(kg/hm2 ) :分蘖末期N 86 .5 ,孕穗中期N 96 .7、K2 O 10 0 .8,始穗期N 3 5 .4、K2 O 18.2。叶色与最佳叶色级不一致时调整施肥量以达到高精度的施肥标准。大田运用叶色调控施肥 ,稻谷产量高达 13 82 7kg/hm2 ,比常规施肥增产 40 .4%。  相似文献   

20.
八红优256是2004年审定通过的第一代高大韧水稻品种。为了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优良种性,于2012年对该品种进行了大面积的栽培技术示范,重点开展该品种在桂中地区的辐射推广工作。在桂中和桂南地区,各设立两个品种栽培技术示范点,早晚稻各示范面积23.33 km2。在桂中的9个县区强化开展新品种的辐射推广工作。比较和分析八红优256桂中和桂南在早稻和晚稻的示范与推广中稻谷产量的差异。试验结果揭示,八红优256在桂中南地区一般产量7800—8400kg/hm2,作早稻和作晚稻栽培产量差异不显著,在桂中和在桂南地区栽培产量差异也不显著。说明八红优256是桂中和桂南地区典型的早晚兼用型品种,具有较广环境适应性,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方法可以获得高产或超高产。研究结果重新验证了八红优是广适性、早晚稻兼用型、易栽培的高产优质高大韧稻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