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山东农业大学崔为政教授等近年研制成功了低成本颗粒人工饲料,具有加工工艺简单、便于贮存和运输、不易污染和变质、喂蚕方法简单方便等优点。蚕业界专家普遍认为,用颗粒人工饲料养蚕是目前世界上较先进的养蚕技术,也是我国实现蚕业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该技术一旦实用化,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养蚕技术的进步。现阶段制约颗粒人工饲料实用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家蚕品种适应性的因素,虽然普通的蚕品种能够不同程度的取食颗粒人工饲料,但往往发育不良,弱小蚕较多,存活率较低,换用桑叶后发育欠齐,与桑叶育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针对颗粒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2.
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小蚕颗粒饲料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比较了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ZHG×春54正反交和现行品种皓月×菁松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3对杂交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良好,但小蚕期发育速率和体重低于全龄桑叶育。3龄改换为桑叶育之后,蚕的生长发育加快,熟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张种产茧量等主要经济指标,ZHG×春54正反交小蚕颗粒饲料育均高于全龄桑叶育,但皓月×菁松低于桑叶育,各杂交品种的生命率总体上小蚕颗粒饲料育高于全龄桑叶育。茧丝质量主要指标全龄桑叶育与小蚕颗粒饲料育无明显差异。ZHG×春54是一对对颗粒饲料适应性优良的杂交组合,达到了生产实用化要求。  相似文献   

3.
不同蚕品种对桑叶粉含量不同的人工饲料摄食性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正> 目前采用的家蚕人工饲料配方中,桑叶粉占较大的比例。从实用角度出发,必须降低人工饲料中桑叶粉的含量。日本近年来成功地开发了低成本人工饲料,低含量桑叶粉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并用这类饲料对蚕品种进行适应性选拔,育成了广食性蚕品种。借鉴日本的经验,我们收集了61个蚕品种,进行人工饲料蚕品种适应性研究。以探明蚕品种对不同桑叶粉含量的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同时为今后选育广食性蚕品种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4.
家蚕人工饲料育用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是制约人工饲料实用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开发出低成本人工饲料后,经过定向选择育成了适应人工饲料育的蚕品种“西6 x 734”,其原种小蚕人工饲料大蚕桑叶育的饲育成绩与全龄桑叶育相当,且发育整齐,一代杂交种饲育成绩和缫丝成绩均达到桑叶育水平。  相似文献   

5.
《江苏蚕业》2017,(2):1-3
文章报告了新疆栽培桑加工的人工饲料饲养5龄蚕的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与江苏南通栽培桑加工的人工饲料相比,采用新疆栽培桑加工的人工饲料饲养5龄蚕,其粒茧丝长、解舒以及清洁、洁净等总体表现尚可,说明利用新疆特殊的气候条件生产桑叶粉,降低桑叶粉生产成本,从而带动蚕人工饲料成本下降,实现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运行大有希望。但在桑叶粉生产技术方法、生产成本以及养蚕效果等方面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现行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锡超  吴小锋 《蚕桑通报》1994,25(2):43-43,17
现行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调查浙江农业大学丁锡超,吴小锋人工饲料的实用化,涉及人工饲料的成本能否降低,以及有无适应人工饲料的蚕品种。关于不同系统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和报道,指明不同系统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今...  相似文献   

7.
小蚕人工饲料育生产实用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试验比较了稚蚕人工饲料育饲育式与小蚕生长发育的关系,探讨了生产上应用低成本人工饲料及1~2龄封闭饲育技术的养蚕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育蚕的疏毛率、全龄发育经过及生命率等与全龄桑叶育无明显差异,蚕体重在人工饲料育期间不同程度的低于桑叶育,但后期生长加快、差距缩小。全茧量、张种产茧量比全龄桑叶育有所降低,但茧丝质量基本达到了全龄桑叶育水平。生产上应用该技术,小蚕饲养总费用可减少50%以上,养蚕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5%以  相似文献   

8.
蚕品种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年来,国内蚕业科技工作者围绕家蚕人工饲料育的研究已经起步并取得进展.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张亚平关于低成本人工饲料研制和推广、山东农业大学王冰等用综合适应性指数的方法考察不同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浙江省湖州市农科院蚕桑研究所陈端豪等就人工饲料育的实用化技术研究等,为人工饲料筛选蚕品种、面向生产、走向实用化都作了有益的探索.2004年秋期我们组织了正在选育选配中的原种和杂交种,在1~2龄进行了人工饲料适应性试验,具体试验方法参考山东农业大学王冰等提出的综合适应性指数法,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稚蚕颗粒人工饲料育试验简报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通过 1~ 2龄人工饲料育 ,3~ 5龄桑叶育 ,探讨了适合普通蚕品种的颗粒人工饲料的养蚕效果。结果表明 ,在蚕的摄食性、蚕体重、生命率及茧质等方面 ,颗粒人工饲料育均不同程度优于普通蒸煮饲料育  相似文献   

10.
2015年春季,在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云阳试验基地内,进行了优食一号一至二龄颗粒人工饲料饲育、三至五龄桑叶育的养蚕试验,以探索颗粒人工饲料的养蚕条件和实用技术。结果显示:优食一号一至二龄颗粒饲料育的产茧量能够达到全龄桑叶育水平,蚕茧质量接近全龄桑叶育水平,养蚕工效比桑叶育分别提高5倍左右。  相似文献   

11.
总结陕西省近年来人工饲料小蚕共育的推广现状及成功经验,分析了蚕农人工饲料养蚕认识不到位、小蚕共育温湿度控制不标准、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少、发生小蚕等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快品种选育、建立饲料配送中心、加强技术培训、给以资金扶持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概况及生产实用化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用人工饲料饲养家蚕获得成功。40年来,我国蚕业界在家蚕人工饲料配方的改进、饲料加工调制技术、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生理遗传学研究、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选育、人工饲料饲育家蚕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在蚕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试验和研究。本文概述我国家蚕人工饲料在上述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主要成就,介绍了近几年在人工饲料实用化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以及生产示范情况,分析了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在我国蚕业生产的应用前景以及今后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40年来,我国蚕业界在家蚕人工饲料配方、人工饲料配套养蚕技术、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选育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试验和研究。本文概述我国在家蚕人工饲料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就,介绍了近几年家蚕人工饲料配方、加工工艺、适应性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分析了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在我国蚕业生产的应用前景及今后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家蚕原种人工饲料适应性及稚蚕饲料实用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张国政  陶鸣 《蚕业科学》1994,20(2):80-85
比较了现行蚕品种原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中系的C27、895、2A、891、菁松和日系的皓月、明珠、7532、1A适应性较强;从脱脂豆粕粉的添加、脱脂菜籽粕粉的利用、生长促进物质和成型剂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设计了现行蚕品种原种稚蚕实用化饲料配方,稚蚕人工饲料育的各项成绩达到或接近桑叶育水平,饲料与稚蚕用叶成本接近,基本达到实用化要求。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6个家蚕原种、2个杂交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重点探讨了4个原种1~2龄颗粒饲料育对其生长发育、产卵性能和叶卵转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蚕品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存在极大差异,从24 h疏毛率来看,杂交种高于原种,日系品种高于中系品种。原蚕稚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的1~3龄发育经过比全龄桑叶育对照显著延长,但5龄期发育加快,差距缩小。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对原蚕虫蛹生命率无明显影响,全茧量高于全龄桑叶育,但茧层率低于对照组。造卵数1~2龄颗粒饲料育略少于全龄桑叶育,但残留卵率显著降低,平均产卵量与全龄桑叶育基本相同,良卵率也无明显差异。小蚕颗粒饲料育的5龄食下量均低于全龄桑叶育,4个品种平均减少11.0%,叶卵转化率比全龄桑叶育平均提高15.6%。  相似文献   

16.
以24h疏毛率、216h 3龄起蚕率、216 h存活率、相对发育进度和2眠蚕体重为指标,调查了不同蚕品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适应 性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蚕品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有很大差异,杂交种的适应性好于原种,大部分日系原种好于中系原种。杂交种以92 ×9601在适应性上表现较好,日系原种RD是较好的选拔适应颗粒人工饲料育的蚕品种。  相似文献   

17.
家蚕人工饲料育研究的现状及我国的实用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国外研究概况 有关家蚕人工饲料的探索,早在30年代就有报道,但直到1960年,日本的福田和伊藤才首次用人工饲料养蚕完成了一个世代,从而开创了养蚕史上的新纪元.用人工饲料养蚕与桑叶育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越性:首先,养蚕不受季节、气候和桑对生长的限制,可任意调整养蚕时间和全年连续养蚕,从而打破了传统的蚕桑生产模式.其次,人工饲料营养均一,可使蚕获得同样的营养条件,饲料消毒无菌,有利于防病、防污染.更重要的是,人工饲料育便于实现饲料生产和养蚕生产的机械化、工厂化,简化生产环节,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力,是蚕业史上一项划时代的技术革新.此外,人工饲料还是开展家蚕营养学、病理学等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在蚕的基因工程产业化等蚕业高新技术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受到世界各养蚕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自其诞生以来,已经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在推进工业化的历史背景下,其人工饲料的研究远远走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前列,到1975年,日本已完成了稚蚕人工饲料育的实用化研究,1977年开始在生产上推广,普及率逐年提高,成为其蚕业生产的三大技术支柱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又培育成功广食性蚕品种,并开发出相应的低成本LP饲料、颗粒饲料及相应的饲育机械,可实现1~4龄用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5龄分户桑叶育的"蚕农一周养蚕"的蚕桑生产新模式.近来,日本由于高度工业化,传统农业包括养蚕业出现了极度萎缩的局面,为挽救其养蚕业,日本蚕业界结合家蚕新用途和新型蚕丝的开发,又进行了全龄一次给饵、一年饲养36批蚕的超省力全年连续无菌养蚕技术的研究,并进行了生产中试.  相似文献   

18.
用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研制的粉状人工饲料,对我省现行推广的6对家蚕品种和2个雄蚕品种进行1-2龄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蚕品种喂饲人工饲料24 h后,疏毛率达95%以上的蚕品种有华东x春晨(99.80%)、菁松x皓月(98.69%)、明丰x春玉(96.15%)、秋丰x白玉(96.04%)、春华x秋实(95.45%)和华菁x平72(95.41%);从各品种的生长情况和茧质来看,1-2龄人工饲料育的除全龄经过延长两天左右外,其虫蛹率、万蚕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均与全龄桑叶育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家蚕新品种鲁17、92原蚕的全龄人工饲料育,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较好的人工饲料适应性,其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各龄眠重、5龄逐日蚕体重与茧质成绩明显优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使用本实验所用配方的人工饲料饲养该品种,其全龄人工饲料育茧质成绩可达到桑叶育水平,中、日系茧层率分别为23.41%、24.28%,日系品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明显优于中系品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问题,探讨了颗粒饲料育小蚕质量的评价指标,分析了小蚕人工饲料育的优势及推广应用前景,介绍了近几年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生产技术应用和示范情况,提出了今后在实用化中需要进一步研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