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苏蚕业》2013,(3):11-13
文章介绍了春蚕期ZHG×春54小蚕颗粒饲料饲育的试验情况,结果反映:ZHG×春54这对品种春蚕期小蚕采用颗粒饲料饲育、35龄桑叶饲育的蚕茧产量与质量表现较好,主要茧质指标与菁松×皓月(反交)全龄桑叶育成绩相近或略优,但在小蚕发育整齐度及抗病性等方面尚需进一步调查试验。  相似文献   

2.
小蚕人工饲料共育试验对于推广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和饲养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适应现代省力化养蚕发展的需要,2018年春蚕期以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为试验区,菁松R×皓月全龄桑叶育和优食一号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为对照区,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表明:菁松R×皓月和优食一号小蚕采用人工饲料共育与普通桑叶育相比,眠蚕体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改喂桑叶后,眠蚕体质量与普通桑叶育差距缩小,但菁松R×皓月1~3龄人工饲料育后改喂桑叶熟蚕的体质量与普通桑叶育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的公斤茧颗数和盒种产茧量均偏低,50 g鲜上茧的干壳量低于菁松R×皓月全龄桑叶育,但高于优食一号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菁松R×皓月茧丝长略长于优食一号,同时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对良蛹率、茧丝长等无明显影响,但茧丝纤度有变细的倾向。菁松R×皓月对1~2龄人工饲料共育适应性较好,但与优食一号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适应未来推广1~3龄人工饲料共育甚至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需要,建议加强对菁松品种1~3龄乃至全龄人工饲料适应性的选育。  相似文献   

3.
以全龄桑叶育为对照,对菁松×皓月、春华×秋实和秦月×汉辉家蚕品种进行了一至二龄颗粒人工饲料育、三至五龄桑叶育试验。结果表明,颗粒人工饲料育蚕儿龄期经过与全龄桑叶育相当或缩短,公斤茧粒数、全茧量、茧层量等与全龄桑叶育的差距在5%~10%之间。同一饲育形式下,菁松×皓月正反交整体性状优于春华×秋实正反交,秦月×汉辉正反交部分指标较优,但丝质成绩最差。  相似文献   

4.
《北方蚕业》2018,(3):25-29
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饲养形式进行试验,比较了3个现行家蚕品种与5个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经选育的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R菁松×R皓月、中广×日广、R菁松×日广03、新中×(日广03·日广04)及新中×(R皓月A·R皓月B)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优于现行对照品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多数高于现行对照品种。综合性状以R菁松×R皓月为最好,其他的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也具有较高的培育价值。  相似文献   

5.
两对家蚕杂交组合稚蚕人工饲料育饲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进  张升祥  徐世清  崔为正 《北方蚕业》2011,32(4):40-42,49
本试验以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饲养形式,调查了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ZHG×春54正反交和广食×春54正反交的饲养成绩。结果表明,2对杂交组合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良好,24h疏毛率均达到或高于98%,3龄起蚕率广食×春54正反交显著高于ZHG×春54正反交,但1龄和2龄眠蚕体重广食×春54低于ZHG×春54,发育经过以广食×春54短于其他3个杂交组合;茧层量和茧层率正反交平均值ZHG组合高于广食组合,但全茧量和小区产茧量则是广食组合略高于ZHG组合;4个杂交组合1~2龄存活率均为100%,虫蛹生命率均达到97%以上,但广食组合的死笼率略低于ZHG组合。试验结果初步证明,2对杂交组合具有很高的配合力,在摄食性、产茧量、生命率等方面能够达到小蚕人工饲料育实用化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不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效果,选择安徽省5个现行蚕品种(菁松×皓月、皖丰×夏晖、华康2号、华康3号、苏豪×钟晔)为试验品种,以人工饲料育适应性品种优食一号为对照种,设置全龄桑叶育(MF)、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AMF)、全龄人工饲料育(AF)3种饲育处理方式,以龄期经过、蚕体重、经济性状与健康性、丝质成绩为指标调查不同家蚕品种不同饲育方式的综合成绩。结果表明,各试验品种AMF组家蚕综合饲育成绩较优秀,与MF组差异较小,而各试验品种AF组综合饲育成绩较差,品比结果表明菁松×皓月综合饲育成绩较优。因此,采用小蚕饲料育、大蚕桑叶育方式饲养优食一号或菁松×皓月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饲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6个家蚕原种、2个杂交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重点探讨了4个原种1~2龄颗粒饲料育对其生长发育、产卵性能和叶卵转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蚕品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存在极大差异,从24 h疏毛率来看,杂交种高于原种,日系品种高于中系品种。原蚕稚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的1~3龄发育经过比全龄桑叶育对照显著延长,但5龄期发育加快,差距缩小。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对原蚕虫蛹生命率无明显影响,全茧量高于全龄桑叶育,但茧层率低于对照组。造卵数1~2龄颗粒饲料育略少于全龄桑叶育,但残留卵率显著降低,平均产卵量与全龄桑叶育基本相同,良卵率也无明显差异。小蚕颗粒饲料育的5龄食下量均低于全龄桑叶育,4个品种平均减少11.0%,叶卵转化率比全龄桑叶育平均提高15.6%。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家蚕新品种鲁17、92原蚕的全龄人工饲料育,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较好的人工饲料适应性,其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各龄眠重、5龄逐日蚕体重与茧质成绩明显优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使用本实验所用配方的人工饲料饲养该品种,其全龄人工饲料育茧质成绩可达到桑叶育水平,中、日系茧层率分别为23.41%、24.28%,日系品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明显优于中系品种。  相似文献   

9.
利用桑叶粉含量不同的人工饲料饲养及全龄桑叶饲养2种方式,调查由菁松A、菁松B、皓月A、皓月B等4个家蚕品系定向选出的高食性和低食性新品系及高食性品系杂交组合的主要实用性状,以探讨连续多代食性选择对后代摄食性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用桑叶粉质量分数为10%~40%的平板饲料饲育,高食性品系的疏毛率达92%~100%,其中菁松A和菁松B的高食性品系与低食性品系相比,疏毛率最大相差分别达到100%和94%;用不含桑叶粉的人工饲料饲养皓月B的高食性品系,其疏毛率达93.3%,而菁松A低食性品系对所有配方的饲料几乎都不取食。用含10%桑叶粉的颗粒饲料饲养高食性品系杂交组合R菁松×R皓月,其摄食性和适应性显著优于对照菁松×皓月。不同食性品系全龄桑叶育试验结果表明:蚕体质量总体上是高食性品系大于低食性品系和对照品系;全龄发育经过高食性品系有不同程度缩短,而低食性品系延长;全茧量和茧层量多数是高食性品系高于低食性品系和对照品系,但茧层率大多是高食性品系低于低食性品系和对照品系;不同食性品系之间生命率的差异不明显。对F1代的产茧量和茧丝品质鉴定表明:在全龄桑叶育条件下,高食性R菁松×R皓月的产茧量和茧丝长、出丝率、洁净、纤度等指标与对照菁松×皓月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解舒率和解舒丝长极显著高于对照;在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条件下,R菁松×R皓月的上述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菁松×皓月。试验结果说明,食性选择不仅能显著改变家蚕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而且对家蚕的生长发育、产茧量和茧丝品质也有不同程度影响,向高食性方向选育不会导致产茧量、茧丝品质和生命率的下降,但有可能引起茧层率降低。因此,在通过食性系统选择培育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的过程中,应同时注重茧层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2018年早春开展了菁松和皓月的饲料适应性改良品系原种菁松AR×BR和皓月BR×AR的全龄人工饲料饲育试验,试验情况报告如下:菁松AR×BR和皓月BR×AR的全龄经过分别为25d22h和29 d;良蛹率分别为80.69%和73.63%;菁松AR×BR平均单蛾造卵330粒、平均产卵199粒,平均产卵率60.15%;皓月BR×AR平均单蛾造卵376粒、平均产卵299粒,产卵率平均79.46%;正交和反交的平均公斤茧制种量分别为1.71张和1.08张。同时发现产生了部分生种。作者认为,原种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仍需继续改进研究,才具生产应用价值,同时有必要利用现有饲料养蚕技术条件,继续对生产上主推蚕品种进行饲料适应性选择,在提高原种对现有饲料适应性的同时,改善茧层率与饲料转化率,为未来原蚕全龄饲料育乃至丝茧全龄饲料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桑蚕人工饲料加工调制工艺对饲料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以人工饲料育小蚕的生长发育为指标,探讨了桑叶的干燥方法,人工饲料原料粒度,饲料干粉的贮存方法以及湿体饲料的蒸煮程度对人工饲料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保持人工饲料品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人工饲料育不同激素添食对饲料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5龄饷食后以MH,JHa,AJH处理,MH和AJH对桑蚕发育几元影响,JHa能显著延长5龄和蛹期经过。3种激素都能增加蚕体重,茧丝量,卵量,但只有MH提高茧层生产效率达显著水平。MH对雌蚕作用显著大于雄蚕,其它激素相反。人工饲料育应用MH和AJH能使摄入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茧丝和卵物质的效率提高,JHa的饲料低,这与消化率MH〉AJH〉CK〉JHa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犬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不可避免地进入老龄期,随着年龄的增大,活动量减少,机体的代谢率降低,生理功能减退,消化能力、心血管系  相似文献   

14.
15.
高脂饲粮和高碳水化合物饲粮对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以相同代谢能水平为基础,研究高脂饲粮和高碳水化合物饲粮对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4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3个组分别饲喂高脂饲粮(HF组)、高碳水化合物饲粮(HC组)和对照饲粮(CON组),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HF组、HC组大鼠的初重、末重、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日采食量极显著降低(P0.01),饲料转化效率极显著升高(P0.01)。2)各组大鼠的Lee’s指数、肾脏指数、胃指数、脾脏指数、肝脏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3)与CON组和HF组相比,HC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HC组和CON组相比,HF组大鼠血清葡萄糖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血清尿素氮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CON组相比,HF组和HC组大鼠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HF组大鼠肝脏总胆固醇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4)与CON组相比,HF组和HC组大鼠肝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mRNA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与CON组和HC组相比,HF组大鼠肝脏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mRNA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综上所述,相同代谢能水平下,HF组和HC组大鼠体重无显著增加。HC组大鼠血脂升高;HF组大鼠血清葡萄糖、肝脏总胆固醇含量升高,血清尿素氮含量下降。HF组和HC组大鼠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升高,且通过肝脏PEPCK和SREBP1基因表达调控途径影响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16.
为了用当地饲料资源代替依赖外省调入、价格昂贵的玉米,我们用当地产小麦、青稞为主组成日粮(试验组),与玉米型日粮(对照组)对比,在代谢能与粗蛋白质水平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对京白种鸡进行饲喂试验。试验结果:两组在成活率、产蛋率、孵化率、平均蛋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经济效益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每只母鸡多盈利3.96元。结果表明,小麦青稞型日粮代替玉米型日粮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不同比例的菜籽饼替代豆粕对仔猪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籽饼蛋白质含量高达35%~37%,且氨基酸组成与理想蛋白相接近,因而在蛋白质饲料开发利用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青海省菜籽饼量多价廉,是重要的蛋白质资源,但由于菜籽饼含有硫甙(芥子甙)、植酸、单宁和芥子碱等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仔猪饲粮中的应用。一般多用于生长育肥猪,在仔猪饲粮中的应用甚少。为了充分利用饲料资源,缓解蛋白质饲料不足的状况,进行了以不同比例的菜籽饼蛋白等量替代  相似文献   

18.
19.
熊波  聂青平 《广东饲料》2003,12(6):10-11
近几个月来有关饲料生产方面的报道发出了警告:在无转基因饲料中不断发现转基因物质,含量达到20%~40%,甚至高达80%。这些数据看来是可靠的。但似乎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饲料产品的交叉污染并没有大面积流行。同样,如此之高比例的“假阳性”结果也是不太可能的。应该如何理解这类报道?如何分析这些数据?Lareal,一个私营实验室,从2001年起就将基因分析项目推向了市场。在其母公司——自身亦经营饲料工业的Evialis公司的帮助下,Lareal实验室完成了关于饲料成品中转基因物质含量与理论上大豆含量的关系的调查。这项研究仅限于大豆,因为目前与玉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