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农业生态环境和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以岳阳市为例,分析了该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及粮食生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从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确保粮食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合理开发利用农田水资源,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科学使用农用物资,推广低碳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生态种植,逐步推进生态农业4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粮食生产离不开农业资源的投入,而资源的稀缺性给粮食生产带来不稳定因素。基于黑龙江垦区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和粮食生产现状的分析,得出粮食生产对农业资源利用的潜在影响;进一步对粮食生产中农业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粮食稳定生产所需农业资源的利用潜力,进而明确耕地资源、水资源、农业生态资源和科研开发创新转化资源对粮食稳定生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探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与农业水资源压力的关系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分析粮食主产区2004—2018年农业水资源压力的时空变化,运用Tapio脱钩模型对粮食生产与农业水资源压力的脱钩状态进行解析,其次结合“粮食生产水资源投入”这一指标与全局参比的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分析了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农业水资源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压力存在时空异质性,总体上北方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水资源压力大于南方,尤其是河北、河南、山东,其压力值始终大于1.5;2004—2018年,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与农业水资源压力的脱钩状态具有阶段性特征,前期以扩张负脱钩为主,中期北方与南方粮食主产区分别以绝对脱钩和扩张负脱钩为主,后期强负脱钩类型的省份范围扩大;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均值为0.719,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且提高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对缓解农业水资源压力具有显著作用。研究结果为理解粮食生产与农业水资源压力的关系变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了未来在促进粮食稳定生产的同时,应注重通过提高粮食生...  相似文献   

4.
为厘清农业数字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效应,基于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2011—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构建了农业数字化和粮食生产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面板数据基准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数字化对粮食生产安全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农业数字化的发展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其影响效用只有农业数字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充分显现;2)当农业数字化处于较低水平时,对粮食生产具有一定的负向效应;当农业数字化水平提升至较高水平时,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会转变为正向促进作用;3)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数字化建设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农业数字化对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粮食生产安全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对东北平原粮食生产安全未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我国应充分把握农业数字化发展机遇,推动农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粮食生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农业数字化推进策略,以有效保障区域粮食生产安全;搭建区域协作机制,共享农业数字化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在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商水县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和农业结构的优化,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了全县粮食总产连续11年稳定增加,商品率达65%,连续5年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在粮食生产中,商水县通过推广免耕栽培技术、高新品种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多项粮食增产技术,2014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7.1万hm2,每667m2产量为500kg,粮食总产量  相似文献   

6.
世界粮食供求形势与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研究全球粮食消费变化趋势,粮食生产发展特点,以及粮食贸易现状与展望,全面分析了世界粮食供求形势与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业走出去的相应战略对策。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亚洲(中国除外)和北部非洲当为农业走出去的重点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但农业相对落后于中国的大洋洲、前苏联12国和中南美洲也可作为中国农业走出去的目的地。在农业走出去的地区选择上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目的地的农业资源状况,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粮食消费变化,生产状况和贸易状况。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生产约束条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粮食生产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发展条件极为不利。文章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提出我国粮食生产存在生产技术落后和抗灾能力差的状况,指出我国发展粮食生产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粮食单产;发挥比较优势,规避资源劣势;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最终实现粮食生产的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贠蒲军  邵天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822-17825
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省的年鉴统计资料为依据,从粮食生产总量、耕地面积、粮食单产3个方面对粮食生产安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总量和单产变化规律基本趋于一致,都呈波动增长趋势;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减缓;粮食生产总量由耕地面积和单产决定,当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时,粮食生产总量的增长只能依赖于粮食单产大幅增加;制约粮食单产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灾害、农业基础实施建设与农业投入、农业生态环境、土地政策、耕地质量、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力文化水平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潜力变得极为有限.为保障陕西省粮食生产安全,针对陕西省粮食单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我国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空间分布错配原因,构建测算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各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测算农业用水压力评估地区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空间分布的错配程度;基于比较优势理论视角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探究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空间分布错配产生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从测算结果看,我国31省2003—2018年的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空间分布存在错配,以东北区、黄淮海区、华南区和西北区错配较为严重。2)从基准模型回归结果看,土地优势、劳动优势、资本优势对区域农业用水压力的正向推动作用超过水资源优势对区域农业用水压力的负向作用,使得粮食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加大了区域农业用水压力,在类似的市场与政策环境下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空间分布错配的内在原因正是上述累加作用的结果;采用分位数回归检验结果稳健性,发现在农业用水压力极大和极小区域粮食生产比较优势对农业用水压力的加剧作用并不明显,其余分位点处均显著。3)从调节效应模型结果看,农业用水效率在粮食生产比较优势对农业用水压力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分样本回归发现农业用水压力较高区域农业用水效率调节作用更大,表明较高的农业用水效率能够有效缓解区域粮食生产比较优势对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空间分布错配的影响,且在农业用水压力较高的区域缓解作用更加明显。因此,优化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空间匹配程度,加大粮食生产布局中水资源要素约束权重,分区域提升粮食生产用水效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顾莉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58-12461
依据1949~2008年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应用波动理论分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情况。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是在不稳定的波动中增长的,其波动周期频度较高,长度比较规则;波动幅度总体呈中度,稳定性不强;粮食产量波动具有对应性,体现了现阶段粮食生产"N"字形的发展态势;粮食产量波动具有梯次性;在粮食产量波动性比较中,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对波动系数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自然灾害、农业政策、生产性投入、粮食价格和粮食流通5个方面剖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的原因,并提出了防御和平抑粮食产量超常波动的措施:一是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二是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构建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四是注重农业组织制度创新,为农业技术措施的应用提供实施路径和载体;五是建立健全灾害防控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增强粮食生产抗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河池市农业资源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人口与耕地、粮食的矛盾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障碍,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粮食安全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笔者通过综合分析评价河池市现实的农业资源和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的要素,进行了潜在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析。同时提出保护和提高河池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除国家在政策和财政上继续支持粮食生产外,应优化粮食生产的区域布局,保护好基本资源,优化耕地利用结构;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大力改造中低产田;要实行科技兴农,推广应用粮食生产新技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主编速递     
<正>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2017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农业结构是衡量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状态指标。《粮食生产数量安全阈值研究及展望》通过设立粮食产量增长率、粮食自给率、玉米自给率、大米自给率、小麦自给率、粮食实际价格指数和粮食消费波动系数等指标,构建粮食生产数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2020年和2025年中国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农业发展战略的角度,联系实际,探讨了粮食生产在广东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本省农业生产优势和经济发展需要,认为在相当长时期内,农业生产结构的基本模式应是: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为主,大力发展优势经济作物和其他多种经营,论证了粮食基本自给,适当调进是广东粮食发展的正确战略方针,并围绕到本世纪末的农业战略目标,提出解决广东粮食问题的七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寻求粮食安全生产的基本对策,本文根据1978-2007年甘肃省粮食生产的相关资料,运用环比增长率法分析了粮食生产波动的特征是:古典型波动、波动频繁、波动幅度较大;运用生产函数法确定了影响粮食产量主要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受灾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价格;并结合甘肃省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的基本对策主要是:加强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粮食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阐述甘肃省粮食生产现状及目前粮食生产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作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措施是:应用农业科技新技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合理利用水源,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强耕地保护,重视耕地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我国粮食生产状况,从总量、品种和区域角度归纳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新特征,提出了粮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建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在波动中循环增长,增长率也在逐步降低;四大粮食品种的增长不一致,有相互"熨平"功能;各产区粮食生产差异很大,主产区集聚增强。为此,需要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注重粮食品种结构平衡,提升各产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业机械化相互影响和关联,两者共同驱动着中国粮食生产变化。为更好地促进中国粮食生产,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采用Kaya恒等式模型构建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业机械化联合影响下的粮食产量变化分析框架,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将它们分解为规模效应、数量效应、装备效应和效率效应,揭示了四大效应对2003—2018年中国及其31个省域(不包括港澳台)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变化层面,数量效应都明显抑制了粮食生产,而规模效应和装备效应则显著促进了粮食生产,两者在粮食主产区表现尤为突出;2)2003—2018年,效率效应对全国层面的粮食生产由负向抑制变为正向驱动,对省域层面的24个省区呈现明显的负向驱动作用。为促进中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产,建议持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稳定其农业生产队伍,进一步强化粮食主销区的粮食安全责任,因地制宜地促进不同区域粮食生产的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江苏省粮食生产情况,选择农业资源禀赋、农业投入水平、农业资源转化水平3个方面,构建江苏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江苏省49个县(市、区)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等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泌阳县属浅山丘陵区,耕地面积8.91万hm2,土壤类型多样,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泌阳县政府以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全面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粮食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2.7万hm2以上,并实现了连续10年的粮食增产丰收,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一、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一)切实加强领导,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泌阳县牢固树立"抓粮食生产就  相似文献   

20.
以陕西省的年鉴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其粮食生产总量、耕地面积、单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总量和单产的变化规律基本趋于一致,都呈波动增长趋势;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有所减缓。粮食生产总量由耕地面积和单产决定。制约粮食单产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灾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投入、农业生态环境、土地政策、耕地质量、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力文化水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