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酶凝和酸凝两种凝乳方式制作的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期间质量特性的差异.【方法】以牦牛乳为原料,制作酶凝和酸凝牦牛乳硬质干酪,对其感官品质、质构特性、理化特性以及苦味肽分子量分布进行比较.【结果】酶凝干酪出品率高于酸凝干酪,在成熟过程中质构特性各指标也优于酸凝干酪,而水分含量低于酸凝干酪;成熟90 d时,酸凝干酪感官品质达到最佳,具有均匀色泽、适宜乳香味和乳酸味,但其组织状态较差,总体感官评分低于酶凝干酪;在整个成熟期酸凝干酪苦味值低于酶凝干酪,成熟120 d时,酶凝与酸凝干酪苦味肽分子量范围分别在428~3 908 u和1 127~9 375 u之间,酸凝干酪苦味肽分子量范围大于酶凝干酪分子量范围;酶凝干酪苦味肽分子量在663~1 352 u时苦味值达到最大,酸凝干酪苦味肽分子量在2 249~3 564 u时苦味值最大.【结论】酸凝牦牛乳硬质干酪组织状态松散,质构欠佳,但色泽均匀,滋气味清淡,苦味值低;酶凝牦牛乳硬质干酪出品率高,水分含量较低,质构品质较好,但苦味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对红象牙芒果品种绿熟期和完熟期进行香气成分分析鉴定。【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以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D)fV法。【结果】共检出55种香气成分,其中绿熟期检测出18种成分,完熟时检测出41种成分。两个阶段相同成分有1-甲基-4-(1-甲基亚乙基)-环戍烯。反-丁子香烯,2-甲基-1-十六烷醇,Z-9-十八碳烯酸,十八碳烯酸,Z-9-十八碳烯酰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但是在不同阶段含量有差异。【结论】绿熟期主要的香气成分是十六(烷)酸、E-十八碳烯酸,完熟时主要的香气成分是E-肉桂醛、十六烷酸、1-甲基-4-(1-甲基亚乙基)-环戍烯等。  相似文献   

3.
尹文清  冯华芬  段少卿  李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38-12140
[目的]研究毛冬青叶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及其利用价值,探讨不同溶剂回流提取毛冬青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分别用石油醚、氯仿提取毛冬青叶挥发性成分,以GC-MS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毛冬青叶挥发油主要含有烃类、内酯类、脂肪酸、烯醇、苯丙素类等成分。其中相对含量较高为:异丁香油酚(28.967%)、二十烷(8.735%)、十九烷(8.225%)、二十四烷(7.929%)、邻苯二酸-(2-乙基)己酯(7.161%)、十八烷(6.380%)。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苯丙素类成分优于氯仿,而提取饱和烃及脂肪酸时,以氯仿为溶剂效果更佳。[结论]毛冬青叶挥发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研究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为毛冬青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獭兔和中系安哥拉兔背最长肌、皮下和肠系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的组成。【方法】采用氯仿-甲醇超声法提取獭兔和中系安哥拉兔背最长肌、皮下和肠系脂肪组织中的油脂,用碱法甲酯化法对油脂进行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脂肪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獭兔和中系安哥拉兔的不饱和脂肪酸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59.98%和66.10%,均高于饱和脂肪酸,是脂肪酸的主体成分。在獭兔和中系安哥拉兔的背最长肌、皮下和肠系脂肪组织中,软脂酸(十六碳酸,C16:0)、油酸(9-十八碳烯酸,C18:1)和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都是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成分。獭兔相对含量最大的脂肪酸是软脂酸(平均相对含量为27.63%),而中系安哥拉兔则含油酸最多(平均相对含量为32.41%)。【结论】獭兔和中系安哥拉兔脂肪酸组成具有共性,中系安哥拉兔脂肪酸种类较獭兔丰富。  相似文献   

5.
安卡鸡肌肉脂肪酸组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安卡鸡脂肪酸组分。[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技术对安卡鸡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并计算各脂肪酸的相对含量。[结果]安卡鸡肌肉中共分离和鉴定出1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7种,包括月桂酸、豆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和花生酸,其含量占总脂肪酸的38.55%;不饱和脂肪酸9种,包括11-十四碳烯酸、9.十六碳烯酸、9-十八碳烯酸、9,12-十八碳二烯酸、6,9,12-十八碳三烯酸、11-二十碳烯酸、10,13-二十碳二烯酸、7,10,13-二十碳三烯酸以及5,8,11,14-二十碳四烯酸,其含量占总脂肪酸的61.45%。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3.58%,必需脂肪酸占23.04%。[结论]该研究为家禽肌肉中脂肪酸成分分析及营养价值的评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不同培养基对红贝俄氏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的影响,为红贝俄氏孔菌的人工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葡萄糖酵母膏蛋白胨培养基(GYP)和综合马铃薯培养基(CPDA)对红贝俄氏孔菌进行人工培养,采用乙酸乙酯提取菌丝体和发酵液化学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比分析野生和人工培养红贝俄氏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通过微量稀释培养法评价野生菌和人工培养红贝俄氏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GC-MS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菌和培养菌丝体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棕榈酸和油酸等,其中,从野生菌检测出13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甲酯(18.522%)、棕榈酸甲酯(15.976%)和棕榈酸(11.164%);从GYP培养菌丝体共检出13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棕榈酸(28.677%)、油酸(15.108%)和棕榈酸甲酯(8.983%);从CPDA培养菌丝体共检出14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棕榈酸甲酯(22.575%)、棕榈酸(17.643%)和硬脂酸甲酯(4.787%);有7种相同成分共同存在于3种提取物中,有3种成分仅在野生菌中检测到,有7种成分仅在培养菌丝体中发现。从GYP培养液中共检出9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十八甲基环壬硅氧烷(4.663%)、1-十九碳烯(2.423%)和(E)-3-十八碳烯(1.785%);从CPDA培养液中共检出14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棕榈酸(12.913%)、(Z,E)-2,13-十八碳二烯-1-醇(5.985%)和棕榈酸甲酯(5.591%)。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GYP培养液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80 mg/m L,其余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均为1.60 mg/m L。【结论】可采用GYP和CPDA作为培养基对野生红贝俄氏孔菌进行规模培养,以解决野生红贝俄氏孔菌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尖鳍鲤的肌肉基本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常规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尖鳍鲤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其水分含量为79.29(±1.54)%,粗蛋白含量为16.77(±0.31)%,粗脂肪含量为2.48(±0.1 1)%,粗灰分含量为1.54(±0.1 1)%.使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技术,对尖鳍鲤的肌肉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各组分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重.结果表明,尖鳍鲤肌肉中共分离和鉴定出1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AF)8种,分别是2-己基-环丙烷辛酸、月桂酸、12-甲基十三烷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珠光脂酸和硬脂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4种,占总脂肪酸的40.4%,分别是9-十六烯酸、9-十八烯酸、11-十八烯酸和11-二十碳烯酸;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6种,分别为9,12-十八碳二烯酸、11,14-二十碳二烯酸、α-亚麻酸、11,14,17-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和DHA,占总脂肪酸比重的17.0%.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5个品种甜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与脂肪酸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不同品种甜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采用R语言分析PCA和变量投影重要性。【结果】5个品种甜瓜籽油中共鉴定出65种挥发性化合物,新蜜1号样品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为37种,皇后品种的油脂中有30种,香瓜和86-1样品中有29种,绿宝石样品检测到最少,为26种,分析发现5个样品之间的挥发性物质有显著性差异。5个品种甜瓜籽油在挥发性物质成分共分成4大类,皇后与绿宝石较相近归为一类。5种甜瓜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平均为75.34%,其中亚油酸最高,平均含量达56.81%。【结论】二十四酸、十八碳烯酸、花生酸、棕榈酸、亚麻酸、蓖麻油酸与某些香气物质有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橘皮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与有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去离子水)于室温对橘皮进行提取,得到不同溶剂的橘皮提取物.研究5种溶剂的橘皮提取物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和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并考察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5种溶剂的橘皮提取物均具有清除DPPH和亚硝酸盐的能力,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清除能力最强.在5种溶剂的橘皮提取物中柠檬苦素含量有极显著差异,黄酮、总酚的含量也如此;而氯仿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的单宁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他3种提取物的单宁含量差异极显著.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各有效成分含量均最高,且相关性分析表明,橘皮提取物清除DPPH和亚硝酸盐的能力与其黄酮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科学》2017,(8):1249-1252
为研究牦牛奶的营养价值,采用不同方法对红原牦牛奶氨基酸、脂肪酸组分及其含量进行了检测,并与3个牧场的荷斯坦牛奶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牦牛奶和荷斯坦牛奶中都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除胱氨酸含量基本相同外,其余16种氨基酸含量牦牛奶都高于荷斯坦牛奶,牦牛奶氨基酸总量为4.88%,高于荷斯坦牛奶1.28~1.82百分点。牦牛奶中共检测出13种脂肪酸,荷斯坦牛奶中共检测出10种脂肪酸,检出牦牛奶脂肪酸含量为97.80%,高于3个牧场的荷斯坦牛奶,牦牛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2.30%,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5.50%,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2.74%,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76%。不饱和脂肪酸红原牦牛奶高于荷斯坦牛奶的有棕榈一烯酸、亚麻酸、十七碳一烯酸和花生酸。该研究结果可为提高红原牦牛奶开发利用价值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