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要求。晋江市人口103万人,人均耕地不足0.3亩,远低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利用协调性评价及障碍诊断——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和谐3个方面构建农村土地利用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模型对广州农村土地利用协调性进行评价,并应用障碍诊断模型对广州农村土地利用系统进行诊断,发现2008年影响广州农村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有农地非农化率、耕地年减少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农村道路面积、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和农业机械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整治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农村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当前,我国土地整理的基本出发点是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稳定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均耕地少"的国情所决定[1]。广东省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032 hm2,不及全国人均0.079 hm2的1/2,大大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053 hm2的警戒线[2],而经济发展速度又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农村土地整理作为土地制度改革和科学利用土地的一大创新举措,对于保护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王国章 《吉林农业》2010,(12):58-59
我国是人均占有耕地量很少的国家,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村土地整理的产业化经营是农村土地整理的发展趋势,同时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农村土地整理产业化与现代农业的内容、关系,以及农地整理产业化对现代农业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前农地整理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快农地整理产业化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人均耕地少,实现了国内粮食基本自给,农村土地承包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化肥的全面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它  相似文献   

6.
正巴中市农业部门在产业扶贫攻坚中,注重运用农业"三权一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特色产业基地所有权、标准化基地用益物权、农村集体三资股权)改革成果,推动产业助农增收。2015年种养业助农人均增收350元以上。贫困户人均增收500元左右。1创新扶贫数字系统运用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建立数字农村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信息发布、价格评估、合同签订和纠纷仲裁机制,解除无力  相似文献   

7.
蓬溪属川中丘陵区农业县,是全国农村包产到户的发源地之一,农民人均耕地仅0.76亩。该县从2006年开始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合作制试点工作,经过近3年多的实践,现已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35个。大石镇天宫堂村作为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发源地,引导农民自愿联合组建首个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对促进全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全局和局部自相关分析方法,以河北省2002-2011年县(市)人均农林牧渔总产值和人均农民收入的数据为基础,对河北省县际农业经济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县际农业经济的指标均具有正的空间相关特性,表现出很强的空间集聚特征,人均农林牧渔总产值相对于人均农民纯收入时空变化明显.最后提出了形成分布合理的农业经济综合体、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等促进河北省农业经济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退出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证分析法、多元Logistic回归法方法,从农户非农就业角度对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中农村土地退出意愿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户主性别、年龄对农村土地退出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家庭非农就业人数比、家庭非农收入比对愿意退出土地的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对不愿退出土地意愿影响不显著;户主受教育程度、非农就业时间和家庭人均土地对农村土地退出意愿影响并不显著.提出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进一步了解户籍制度改革、"转户"配套"流转"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明确农村土地退出的补偿标准及保障措施、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农业大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我国土地面积辽阔,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率不高。农业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土地是我国农民赖以生存和立业的根本,尤其我国农村人口较多,土地的价值极高。土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农村土地的健康流转问题是关系我国农业发展的大问题,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流转,抓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有利于保证我国农民的合法权益和提高我国土地利用价值,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加快我国现代农业进程。  相似文献   

11.
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的规范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就邯郸涉县来说,人均不足半亩地,因每个农户都有承包地,样样农具都得必备.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导致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高。而土地是农民立业之根本,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土地问题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三农"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切实做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对于保证农民合法权益、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土地、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以及加快我国现代农业进程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总结了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农村土地确权的重要意义,旨在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前言: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可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而且人口增长的压力持续,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加快,在这种人口和社会经济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连续12年关注"三农"问题,通过开展农村土地整理,有效缓解"三农"问题,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的有益探讨。1当前农村土地整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现阶段来看,我国集体土地利用比较粗放,特别是农村土地存在耕地地块细碎、村庄零散、农村基础设施功能不健全、耕地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林州市按照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具体部署,首先确定合涧镇河南园村作为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村。该村位于林州市南15km处,紧邻省道S228公路,红旗渠沿村而过,全村总人口1 250人,8个村民小组,346户,50hm2耕地,人均耕地0.04hm2,地块小而分散,是一个典型的山坡丘陵村,在林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主要做法(一)高度重视,成立机构首先,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  相似文献   

15.
《新农业》2021,(14)
正1基本情况石山村位于宣城市宣州区养贤乡境内,全村现有41个村民小组,农户1477户,总人口4805人,全村农村土地承包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面积9464亩。1986年,该村被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确定为宣城市唯一的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5年,原石山村和竹园村合并,并更名为石山村。现有跟踪调查户115户330人。2020年,村级人均可支配收入17260元;跟踪调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6663元;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136人,人均可支配收入8027元。  相似文献   

16.
2014年,林州市按照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具体部署,首先确定合涧镇河南园村作为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村.该村位于林州市南15km处,紧邻省道S228公路,红旗渠沿村而过,全村总人口1250人,8个村民小组,346户,50hm2耕地,人均耕地0.04hm2,地块小而分散,是一个典型的山坡丘陵村,在林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统筹城乡视角,研究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选取1985 ~ 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性消费支出的相关数据,建立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的回归模型,运用计量软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当期消费与当期收入、滞后1期的消费、滞后1期的收入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存在短期均衡关系,当期收入是决定本期消费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政策建议,以提高我国农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王建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11):6857-6858
基于统筹城乡视角,研究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选取1985~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性消费支出的相关数据,建立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的回归模型,运用计量软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当期消费与当期收入、滞后1期的消费、滞后1期的收入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存在短期均衡关系,当期收入是决定本期消费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政策建议,以提高我国农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一、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一)基本情况 内黄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全县辖7镇10乡,532个行政村,64万农业人口,共有农村土地资源7.1万hm2,其中常用耕地约6.85375hm2,人均耕地1067.2m2.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5173.4hm2,占常用耕地面积的7.5%.流转的租金一般在600~1000元/667m2.经营的农业企业有50个,承包耕地283.23hm2.其中,承包耕地在6.67hm2以下的有43个,6.67~13.33hm2的有6个,33.33hm2以上的有1个.  相似文献   

20.
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农村宅基地改革,目前正在全国多个地区加速探索。今年76岁的张赐成是四川省成都市三道堰镇青杠树村村民,全家8口人原有面积为280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人均拥有宅基地面积300多平方米。据青杠树村村委会主任钟家旭介绍,该村于2012年成功申报新农村综合体建设项目,为了鼓励农户积极腾退多余宅基地、宅基地面积较少的农户积极参与新村建设,村里以人均140平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