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cDNA为模板,利用PCR扩增ZjHSP19.5基因,并插入到PGEM-T Easy Vector上构建成克隆载体ZjHSP19.5-T。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分别对克隆载体ZjHSP19.5-T和植物表达载体PZH01进行单酶切,得到目的基因和线性质粒。在T4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将两者进行定向连接,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酶切鉴定,获得植物表达载体P-ZjHSP19.5。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ZjHSP19.5转化至匍匐翦股颖,为进一步研究ZjHSP19.5的功能和培育匍匐翦股颖抗热新品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新型细胞因子制剂,构建鸡白细胞介素18和鸡干扰素γ的基因融合表达载体。无菌提取鸡脾细胞的总RNA,以其为模板经过RT-PCR的方法分别扩增出Ch IL-18和Ch IFN-γ基因片段,并连接到p MDTM18-T克隆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 MDTM18-T-Ch IL-18和p MDTM18-T-Ch IFN-γ。以重组质粒p MDTM18-T-Ch IL-18和p MDTM18-T-Ch IFN-γ为模板,利用多肽氨基酸接头和overlap技术,获得Ch IL-18-Ch IFN-γ融合基因并连接到克隆载体p MDTM18-T上,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连接到p 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Ch IL-18-Ch IFN-γ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及抗病毒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RT-PCR方法从用植物血凝素(PHA)活化60日龄海兰鸡的脾脏淋巴细胞中扩增出海兰鸡白细胞介素18(IL-18)成熟蛋白基因的cDNA,并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 Vector载体上, DNA序列测定表明, 克隆得到的海兰鸡ChIL-18 cDNA基因全序列包括终止密码子在内其编码区大小为510 bp,编码169个氨基酸多肽. 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QE30构建重组质粒pQE30-ChIL-18,转化大肠杆菌M15,并用IPTG 诱导. 重组菌菌体裂解物SDS-PAGE可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为19 000的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4.
白介素18(IL-18)最早被称为干扰素诱导因子(interferon-γ-inducing factor,IGIF),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该实验根据Gen Bank中已公布的鸡IL-18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IL-18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到p MD18-T载体中,经过质粒酶切、PCR和测序鉴定,阳性克隆命名为Chp MD18-T-IL-18。将Chp MD18-T-IL-18双酶切后与p ET32a表达载体连接,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鸡IL-18蛋白,结果表明,在28k D左右出现了目的条带,经west-ern blot检测确定该蛋白获得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enebank(登陆号V00495)中人血清白蛋白HSA的cDNA序列,设计扩增引物。采用RTPCR自人胎盘中扩增出HSA基因的全长cDNA。产物纯化后连至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菌,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试验成功地克隆了HSA基因的1995bp全长cDNA,与Genebank中参照序列同源性为99%。  相似文献   

6.
从pGEM-ChIL-18克隆质粒扩增获得鸡IL-18(ChIL-18)全基因片段,并将其重组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hIL-18(简称pChIL-18).经PCR、酶切和基因测序证实,所获重组质粒含有目的片段,且连接、构建正确.pChIL-18转染Cos7细胞,转染细胞中含ChIL-18基因的mRNA,表达产物对鸡淋巴细胞具有明显诱导转化作用.pChIL-18对ND灭活苗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表明pChIL-18能够提高ND灭活苗诱发的细胞免疫应答,为后续基因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已发表的IL-18蛋白cDNA序列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ConA活化的牛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扩增到编码牛IL-18蛋白基因,其大小为582 bp。将该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经序列测定表明该基因与gengbank上发表的牛白细胞介素-18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8%。将该基因从重组pMD-gIL-18质粒中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 a(+)质粒中,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经酶切和PCR鉴定后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为阳性。  相似文献   

8.
鸡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克隆与酵母表达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经ConA活化的4周龄岭南黄鸡脾脏淋巴细胞中分离提取总RNA,经过反转录PCR(RT-PCR)扩增出鸡白细胞介素-2(1L-2)cDNA片断,PCR产物克隆至pGEM-TEasy载体,重组质粒命名为IL-2-T,经菌落PCR与限制酶切鉴定,然后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片断长度为432bp,与预期大小一致,为鸡IL-2基因的编码区全长,将IL-2-T克隆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Cla I与Xba I),回收IL-2片断插入同样酶切的毕赤酵母表达质粒pPiCZa-C,构建重组IL-2-C表达质粒,为鸡IL-2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集6月龄河南良杂猪的脾脏,分离淋巴细胞后直接提取总RNA,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T-A克隆、测序,获得了河南良杂猪IL-18基因成熟蛋白序列.序列测定表明,pIL-18成熟蛋白基因核苷酸长度为474 bp,编码157个氨基酸.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QE30,构建重组质粒pQE-IL18,所获重组质粒经过酶切、测序鉴定,证实含有目的片段,且连接、构建正确.  相似文献   

10.
以Kpn I和XhoI双酶切带有CitSERK基因cDNA全序列的T/A克隆载体,同时以Kpn I和XhoI双酶切PMV载体,凝胶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及PMV载体骨架片段,成功构建了CitSERK基因正义与反义表达载体,并对遗传转化载体构建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Kpn I和XhoI双酶切带有CitSERK基因的T/A克隆载体和PMV载体,成功得到带有Kpn I和XhoI双酶切位点的目的基因片段和PMV载体骨架片段;酶切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克隆成功酶切出预期大小的CitSERK基因片段和PMV载体骨架片段;2对特异引物PCR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克隆同时扩增出预期大小的CitSERK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1.
对TSOL18基因中4个碱基进行定点突变,并截去N端1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构建pGEX-TSOL18-SP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产物的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用改造的纯化蛋白免疫家兔后采集血清,经琼脂双扩散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效价.结果表明:TSOL18基因改造后长度为345 bp,共有7个碱基发生突变,但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与GenBank收录的TSOL18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7%,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100%.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改造的重组菌诱导后可高效表达可溶性目的蛋白,且TSOL18-SP分子量约为38.7 kD,与猪带绦虫六钩蚴阳性血清反应性强;琼脂双扩散法测定免疫兔血清抗体效价为1∶32~64,说明表达的TSOL18-SP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五指山猪SLA-DQA基因cDNA,克隆入测序载体,测序结果与Gene Bank(登陆号:AY243104)的序列相同,大小为768 bp,该基因编码255个氨基酸残基和一个终止密码,预计蛋白分子量为28 kD.将这个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酶切、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确证其正确,插入到表达载体中,阅读框是正确的,从而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PET-28a(+)-DQA.重组质粒转化至宿主菌BL21(DE3)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的蛋白用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得到了与预计分子量相同的蛋白.  相似文献   

13.
对海南沿岸采集到的团集刚毛藻(Cladophora glomerata)、细毛横丝藻(Acrochaete leptochaete)、石莼(Ulva reticulata)和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进行了形态学观察,采用18S rRNA通用引物,通过PCR技术,从这4种绿藻的基因组中扩增到各自的18S rRNA基因序列,并测序。与Genebank中已收录的6种绿藻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所得10种绿藻的18S rRNA基因长度为727 bp,变异位点为266个,保守位点为453个。刚毛藻目与蕨藻目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376;刚毛藻属内的种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010。采用NJ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的拓扑结构显示:细毛横丝藻、葡枝横丝藻、石莼、礁膜、羽状尾孢藻和皱溪菜聚为一支;团集刚毛藻与扭曲刚毛藻单独聚为一支;长茎葡萄蕨藻与总状蕨藻聚为一支。说明18S rRNA序列可以作为大型绿藻系统发育研究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4.
从病牛血液中提取总RNA,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牛瑟氏泰勒虫HSP70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通过RT—PCR技术扩增出牛瑟氏泰勒虫HSP70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到pMD18-TSimple载体上,经PCR鉴定和EcoR工、Sal工双酶切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长1966bp,编码620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序列与牛瑟氏泰勒虫HSP70基因同源性为95.78%.  相似文献   

15.
为在体外获得高纯度的猪囊尾蚴病的诊断抗原,克隆了猪囊尾蚴18kD蛋白的基因,并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揭示了18kD蛋白为一种分泌表达蛋白,为该蛋白的体外表达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马巴贝斯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发表的马巴贝斯虫18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一条约936 bp的基因片段,并成功地将该基因克隆于pGEM-Teasy载体,经PCR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所克隆的目的基因与GenBank中发表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8.4%.并利用特异性引物初步建立了马巴贝斯虫病PCR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7.
角蛋白18(K18)是角蛋白的一种,为中间纤维蛋白,是细胞骨架的必要组成部分。采用RACE法克隆了大鳞副泥鳅K18基因cD NA的全长序列,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讨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大鳞副泥鳅K18基因cD NA序列全长为1 718 bp,其中包含1个长1 296 bp开放阅读框,编码431个氨基酸,蛋白质相对分子量48.66 ku。同源性分析显示,大鳞副泥鳅K18与泥鳅的相似性最高为98%,与斑马鱼、金鱼、虹鳟、白斑狗鱼等物种K18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大鳞副泥鳅与其他物种的K18系统发育同源,并与泥鳅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K18基因在大鳞副泥鳅的肠、肌肉、胃、心脏、肝脏、精巢、卵巢、脾脏等8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肠表达最高,心脏最低。研究旨在为大鳞副泥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并为更好地了解大鳞副泥鳅细胞骨架结构系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深入研究鸭IL-18的基因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和分子佐剂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依据GenBank中香港鸭IL-18基因的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以广东水鸭脾淋巴细胞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克隆广东水鸭IL-18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广东水鸭的IL-18基因开放阅读框为603 bp,编码20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3.2 kDa。序列分析表明,所获得的广东水鸭IL-18基因与GenBank中香港鸭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2%,氨基酸同源性为100%。它与鸡和火鸡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6.9%和87.1%,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5%和97.0%。[结论]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鸭IL-18基因与鸡和火鸡进化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9.
参照GenBank收录的Isospora suis 18SrRNA基因全序列(U97523),利用引物分析软件Oligo 6.57和Primer Premier 5.0设计了一对引物(上游引物:5''-tcctgcgagtactcatatgc-3'';下游引物:5''-gttcagc-tacgcataccttg-3''),首次扩增出猪等孢球虫分离株的18SrRNA基因序列,结合GenBank上登录的相关原虫序列,用DNAstar4.0软件比较其同源性,经Clustalx1.81序列比对,Paup4.0、Treeview3.0、Phylip种系发育关系软件分析后,证实该分离株为猪等孢球虫,并且河南不同地区之间的猪等孢球虫没有明显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