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近年来辽宁省审定的61个水稻品种为试材,对辽宁省水稻品种蒸煮品质性状的现状及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水稻品种间蒸煮品质性状差异较大,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优质率较高,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存在着显著正相关。高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易出现较低级别的碱消值,中、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则易出现较高级别的碱消值,这可作为间接选择的依据。辽宁省稻米蒸煮品质改良的重点应放在选择中、低直链淀含量的品种,并协调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新育成的杂交水稻组合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对2001年参加四川省优质米组区试的25个新组合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组合中没有一个组合的垩白率达到部颁优质米(NY/T83 1988)二级标准,胶稠度达到一级标准的组合比例很少;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和胶稠度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产量与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千粒重可兼顾杂交稻的品质改良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3.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对高温耐性的QTL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以直链淀粉含量耐热指数(高温下直链淀粉含量/适温下直链淀粉含量×100)和胶稠度耐热指数(高温下胶稠度/适温下胶稠度×100)为评价指标,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的QTL定位方法,在南昌和南京两个试验地点对水稻蒸煮食用品质性状的高温耐性QTL进行了检测。两个性状在两个试验地点共检测到9个QTLs,其中直链淀粉含量高温耐性QTL 3个,胶稠度高温耐性QTL 6个。两个性状中共有3个QTLs在两个地点同时被检测到。其中位于第6染色体上与Wx基因相同的染色体区域和第8染色体G1073-R727区域分别是控制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高温耐性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2015,(3):76-80
分析了2003—2013年通过国审的378份杂交籼稻的主要米质性状表现以及各米质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早籼稻的垩白、整精米率和胶稠度在11 a间均有明显改善,但其米质性状仍然差于杂交中、晚籼;垩白性状仍是今后杂交籼稻米质改良的重点。垩白度和垩白粒率与整精米率、胶稠度和长宽比呈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正相关;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的平均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均显著低于中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而其胶稠度和长宽比则高于中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有利于改良垩白和胶稠度,适当增加籼稻的长宽比有利于降低垩白。  相似文献   

5.
对2006~2007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21个中籼迟熟杂交水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1个组合中只有1个组合的稻米品质指标全部达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在单个品质性状指标中,达标率(达到国颁3级优质稻谷标准以上)最高的是糙米率,其次是胶稠度,再就是整精米率、长宽比和直链淀粉含量;长宽比与垩白米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整精米率呈显著负相关;垩白米率与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粒型改良,增大长宽比,可以降低垩白米率与垩白度,并提出了高密度、无裂纹、宽厚比小的米粒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6.
选择8个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Ⅱ设计),在两个不同生态区,对7个品质性状进行配合力、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在两生态区的表现不尽相同.在南充点,直链淀粉含量和整精米率以加性效应为主,胶稠度和垩白度以非加性效应为主,垩白米率、蛋白质含量和长宽比受加性和非加性共同作用;在西昌点,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米率以加性效应为主,胶稠度以非加性效应为主,垩白度、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和长宽比均为加性和非加性共同作用.在南充点,除父母本对直链淀粉的贡献相差不大外,其余性状均以母本的贡献大;在西昌点,长宽比、整精米率和垩白米率以母本的贡献大些,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以父本的贡献更大.在南充点,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长宽比〉蛋白质含量≈垩白米率〉垩白度〉胶稠度;在西昌点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米率〉长宽比〉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垩白度〉胶稠度.  相似文献   

7.
对“十一五”通过四川省审定的11个宜香系列三系杂交稻组合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这11个组合的整精米率平均为58.91%,有9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1级标准;长宽比平均为2.98,有9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1级标准;垩白米率平均为23.84%,有2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1级标准;垩自度平均为4.68%,有1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1级标准;胶稠度平均为67.7mm,有5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1级标准;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17.08%,有4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1级标准。在11个组合中有4个组合品质达国颁优质稻谷三级标准,有1个组合达国颁优质稻谷二级标准。在各项品质指标中,整精米率与垩自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长宽比与垩白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垩白米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垩白度与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胶绸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如要进一步提升宜香1A所配组合的稻米品质,应注重选用直链淀份含量略高、垩白无或少、淀粉粒充实紧密、容重大的恢复系。  相似文献   

8.
对2012年四川省水稻区试的86个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籼型杂交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86个组合的品质性状中差异最大的是垩白度,变异系数为33.22%;其次是垩白粒率,变异系数为23.32%;差异最小的是糙米率,变异系数为1.01%。按优质稻米标准衡量单个品质性状,除直链淀粉含量外,达标率较高的是胶稠度和整精米率,达3级优质米以上标准的品种比例为94.19%和86.05%;达标率较低的是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达3级优质米的品种比例仅为3.49%和4.65%。在86个组合中仅有2个组合综合品质性状指标达3级优质米标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中等直链淀粉含量(15%~24%)范围内,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极显著正相关;胶稠度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垩白度与长宽比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垩白粒率极显著正相关;长宽比与整精米率、垩白粒率极显著负相关。在改良稻米品质的选择上必须以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为主攻目标,并注意耐碾磨力强的粒型选择。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25个水稻品种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各性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今后水稻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垩白粒率、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的改良;提高糙米率有利于整精米率、稻米食味的提高;延长胶稠度,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使米饭有弹性不回生;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有利于糙米率、整精米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稻米品质的提高。影响稻米品质的第一主成分因子是整精米率因子,其次为垩白度因子、直链淀粉含量因子、垩白粒率因子、食味评分因子、胶稠度因子。  相似文献   

10.
稻米食味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水稻农艺性状与稻米食味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颈弯曲度、株高、穗长、总粒数、每穗粒数、每穗粒重、单株生产力、着粒密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除穗颈弯曲度外)呈正相关,与胶稠度呈负相关,剑叶长与直链淀粉和糊化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水稻亚种间优质米组合的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籼粳交组合及其亲本的稻米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选育水稻亚种间优质米组合时,亲本中必须有1个优质米亲本,另一个为高产中等米质亲本;配制偏粳组合时,最好选用粳型不育系作母本;反之,配制偏籼组合时,应选用籼型不育系作母本;双亲垩白度都高的亲本不宜选用;另外,在选配偏粳组合时,不宜选用直链淀粉含量高(24%以上)的籼稻作父本,最好直链淀粉含量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12.
试论杂交水稻的品质育种目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生产上推广利用的大多数杂交稻组合具有优良的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但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尚需进一步改良。今后,应把提高稻谷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减少垩白度,提高胚乳的透明度作为选育杂交稻新组合的品质育种目标,同时,还应适当降低直链淀粉含量,进一步改善杂交稻米饭的柔软性,改进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3.
籼稻杂种一代品质性状与其亲本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5个籼稻优质品种(七桂早25、新丝苗1号、新锦占1号、早选2、早优占30)和4个籼稻非优质品种(光明、金占、特青、三二矮,其中特青、三二矮为高产品种)为材料配制杂交组合进行品质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硬胶稠度作亲本的组合,其杂种一代都为硬胶稠度。F1植株籽粒品质性状的表达较复杂,如亲本为高直链淀粉含量的不同组合,可以出现高、中、低含量的杂种一代,因此不能单独根据某一性状来确定亲本的选配。粒形和脂肪含量可以作为衡量米质等级的指标。选用优/优、优/非优组合,可以育出长粒形、高脂肪含量的杂种一代。选用优/优或优/非优组合,更可能获得既优质又高产的杂种一代。七桂早/早选2是优质的最佳组合。七桂早/新丝苗、七桂早/金占、七桂早/早优占是优质高产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4.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米质现状研究   总被引:52,自引:8,他引:44  
以具广泛代表性的6 个不育系和9 个恢复系及其配制的54 个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现有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米质状况。结果表明,参试组合的大多数米质性状均表现良好:在分析的11 个性状中有5 个(糙米率、精米率、精米长、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全部达到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2 个性状(精米长宽比和蛋白质含量)二级达标率在77.8% 以上。但在垩白粒率、垩白大小、整精米率、胶稠度等4 个性状上达标率低,存在明显的不足。提出了在杂交稻优质育种中不育系应注重降低垩白、提高胶稠度,恢复系应把降低垩白粒率、提高整精米率作为主攻目标,兼顾蛋白质含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早稻干物质积累与农艺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湖南近年通过品种审定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7个不同类型早稻品种(组合),比较分析了其干物质积累、生长动态、产量及米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杂交早稻组合前期苗高与叶面积增长迅速、分蘖能力强,具有明显的早长快长特性;两系杂交早稻比三系杂交早稻生育期缩短,整精米率提高,垩白米率降低,垩白面积减小,因而综合性状优于三系杂交早稻,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米粒粒型分类,对2013-2014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36个中籼杂交水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6个组合中只有2个组合的稻米品质指标全部达国颁优质稻谷标准3级以上,这2个组合的米粒长宽比都在2.9以上;在单个品质性状指标中,这些组合优质达标率(达到国颁优质稻谷标准3级以上)最高的是糙米率,其次是胶稠度,第三是整精米率,达标率较低的是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长米粒型组合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优质达标率均为16.67%,中米粒型组合分别为0和14.29%,短米粒型组合分别为10.00%和0。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中籼杂交稻组合稻米品质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品质性状相关分析结果: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米粒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长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中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米粒长宽比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在短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其他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均不显著。建议在遗传改良中籼杂交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时可以从粒型着手,选择米粒粒型偏长、容重大、无裂纹、近圆柱形的材料和组合。  相似文献   

17.
广西杂交早稻的现状和育种策略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从产量,米质和抗性等方面分析了广西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杂交早稻组合的现状,认为优质化和多元化是杂交早稻的发展方向,以现有高产水平为基础,改良品质和抗性,选育适应市场的优质高产组合是广西“十五”杂交早稻育种攻关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程融  孙明 《杂交水稻》1995,(3):28-30
由38个杂交粳稻及其12个亲本的6个产量性状和13个品质性状的典范相关分析得出:两者以稻谷重、糙米重、精米重、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间相关极显著。其他性状关系小。故对产量及其余品质性状同步选择可加速育成优质高产组合。提高产量宜着力增加穗数和结实粒数,籽粒不宜过大过宽过重。改良品质以糙米率、糙米长宽比、垩白率、透明度、食味最为关键,并互为正向关系,可同时改良,其中透明度、垩白率又是影响食味的主要直观性状。  相似文献   

19.
籼型杂交稻品质性状与其亲本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29个杂交组合米粒外观品质和32个杂交组合的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其相应亲本的关系。一般来说杂交稻稻米的粒长、粒宽和垩白是双亲的中值,粒厚和粒重超双亲中值;糊化温度和胶稠度处于双亲之间,直链淀粉含量则与双亲中值无显著差异,但在不同炎型组合间表现不一致。这为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提供了亲本选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