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十一五”通过四川省审定的11个宜香系列三系杂交稻组合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这11个组合的整精米率平均为58.91%,有9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1级标准;长宽比平均为2.98,有9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1级标准;垩白米率平均为23.84%,有2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1级标准;垩自度平均为4.68%,有1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1级标准;胶稠度平均为67.7mm,有5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1级标准;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17.08%,有4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1级标准。在11个组合中有4个组合品质达国颁优质稻谷三级标准,有1个组合达国颁优质稻谷二级标准。在各项品质指标中,整精米率与垩自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长宽比与垩白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垩白米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垩白度与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胶绸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如要进一步提升宜香1A所配组合的稻米品质,应注重选用直链淀份含量略高、垩白无或少、淀粉粒充实紧密、容重大的恢复系。  相似文献   

2.
对通过四川省审定的13个川香29A所配三系杂交稻中籼迟熟组合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3个组合的整精米率平均为58.5%,其中有12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长宽比平均为2.8,有5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垩白粒率平均为38.2%,有7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垩白度平均为7.6%,有6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胶稠度平均为63mm,有11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22.4%,有9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在13个组合中只有3个组合的综合米质指标达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制约综合米质达标的主要因子是长宽比、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在各项品质指标中,长宽比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呈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要进一步提升川香29A所配组合的稻米品质,应注重选用粒型细长、垩白粒率低和垩白度小的恢复系来进行配组。  相似文献   

3.
通过米粒粒型分类,对2013-2014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36个中籼杂交水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6个组合中只有2个组合的稻米品质指标全部达国颁优质稻谷标准3级以上,这2个组合的米粒长宽比都在2.9以上;在单个品质性状指标中,这些组合优质达标率(达到国颁优质稻谷标准3级以上)最高的是糙米率,其次是胶稠度,第三是整精米率,达标率较低的是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长米粒型组合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优质达标率均为16.67%,中米粒型组合分别为0和14.29%,短米粒型组合分别为10.00%和0。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中籼杂交稻组合稻米品质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品质性状相关分析结果: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米粒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长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中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米粒长宽比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在短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其他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均不显著。建议在遗传改良中籼杂交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时可以从粒型着手,选择米粒粒型偏长、容重大、无裂纹、近圆柱形的材料和组合。  相似文献   

4.
对2012年四川省水稻区试的86个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籼型杂交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86个组合的品质性状中差异最大的是垩白度,变异系数为33.22%;其次是垩白粒率,变异系数为23.32%;差异最小的是糙米率,变异系数为1.01%。按优质稻米标准衡量单个品质性状,除直链淀粉含量外,达标率较高的是胶稠度和整精米率,达3级优质米以上标准的品种比例为94.19%和86.05%;达标率较低的是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达3级优质米的品种比例仅为3.49%和4.65%。在86个组合中仅有2个组合综合品质性状指标达3级优质米标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中等直链淀粉含量(15%~24%)范围内,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极显著正相关;胶稠度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垩白度与长宽比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垩白粒率极显著正相关;长宽比与整精米率、垩白粒率极显著负相关。在改良稻米品质的选择上必须以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为主攻目标,并注意耐碾磨力强的粒型选择。  相似文献   

5.
选择8个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Ⅱ设计),在两个不同生态区,对7个品质性状进行配合力、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在两生态区的表现不尽相同.在南充点,直链淀粉含量和整精米率以加性效应为主,胶稠度和垩白度以非加性效应为主,垩白米率、蛋白质含量和长宽比受加性和非加性共同作用;在西昌点,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米率以加性效应为主,胶稠度以非加性效应为主,垩白度、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和长宽比均为加性和非加性共同作用.在南充点,除父母本对直链淀粉的贡献相差不大外,其余性状均以母本的贡献大;在西昌点,长宽比、整精米率和垩白米率以母本的贡献大些,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以父本的贡献更大.在南充点,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长宽比〉蛋白质含量≈垩白米率〉垩白度〉胶稠度;在西昌点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米率〉长宽比〉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垩白度〉胶稠度.  相似文献   

6.
广西常规稻与杂交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6~2009年通过广西审定的15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对杂交稻和常规稻在广西区试中的平均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常规稻平均产量为6.80 t/hm2,杂交稻为7.86 t/hm2,杂交稻比常规稻高15.59%,差异极显著;杂交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优质达标率高于常规稻,而常规稻整精米率、米粒长宽比、垩白米率、垩白度和胶稠度优质达标率均高于杂交稻。直链淀粉含量是常规稻稻米品质改良的重点,而米粒长宽比、垩白米率和垩白度是杂交稻稻米品质改良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刘华招 《中国稻米》2013,(3):29-30,32
以2009-2011年寒地各积温区参试水稻为研究对象,统一取样测定主要品质指标,分析不同积温区间水稻品质性状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寒地四个积温区水稻品种品质普遍较好,糙米率和整精米率达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碾磨品质各积温区差异显著,第一积温区与第四积温区差异极显著,随着积温的减少,糙米率和整精米率明显增加。外观品质中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各积温区差异显著,第三积温区最高,第四积温区最低。蒸煮品质中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第二积温区>第三积温区>第一积温区>第四积温区。食味值与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对食味影响最大,其次是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
东北三省水稻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02-2007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水稻区域试验参试材料为试材,统一取样测定主要品质指标,分析品质性状的省份间差异、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水稻碾磨品质普遍较高,其中吉林省参试品种糙米率和精米率最高,辽宁省参试品种整精米率最高;对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辽宁省与吉林省相差不大,但都显著高于黑龙江省;长宽比吉林辽宁黑龙江;蛋白质含量辽宁吉林黑龙江,直链淀粉含量则相反,但辽宁与吉林之间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胶稠度辽宁黑龙江吉林。近年来黑龙江和吉林水稻整精米率、黑龙江糙米率有所降低。粒长、长宽比与糙米率、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精米率、整精米率和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水稻育种和栽培中,辽宁和吉林应主攻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黑龙江和吉林应注意防止整精米率降低,黑龙江还要注重提高糙米率。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2015,(3):76-80
分析了2003—2013年通过国审的378份杂交籼稻的主要米质性状表现以及各米质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早籼稻的垩白、整精米率和胶稠度在11 a间均有明显改善,但其米质性状仍然差于杂交中、晚籼;垩白性状仍是今后杂交籼稻米质改良的重点。垩白度和垩白粒率与整精米率、胶稠度和长宽比呈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正相关;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的平均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均显著低于中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而其胶稠度和长宽比则高于中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有利于改良垩白和胶稠度,适当增加籼稻的长宽比有利于降低垩白。  相似文献   

10.
籼型杂交水稻组合加工与外观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2年四川省水稻区试的127个籼型杂交稻组合的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27个组合的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中差异程度最大的是垩白度,其次是垩白粒率,最小的是糙米率;优质达标率最高的是糙米率为100%,其次是整精米率为81.89%,较低的是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仅为4.72%和7.87%;整精米率与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长宽比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粒率高、垩白度大是提升籼型杂交稻组合米质的重要制约因素,建议从提高整精米率和增大长宽比来降低或减少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同时加强高密度、无裂纹和宽厚比小的米粒选择,增强稻米的耐碾磨能力,使所选育材料和组合在加工和外观品质上得以同步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