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纤维素制取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纤维素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丙烯酸用量、单体中和度和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得到利用纤维素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优化条件:丙烯酸单体与羧甲基纤维素纳质量比为8 ∶ 1,丙烯酸中和度为70%,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24%,引发剂过二硫酸钾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5%,反应温度为60 ℃.采用此方法合成的吸水树脂的吸水倍率达75 g/g,且具有较好的吸水速率和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2.
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闫晓前  张勋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33-11735,11737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黄原胶为原料与丙烯酸单体接枝共聚制备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利用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交联剂用量、丙烯酸单体中和度、聚合温度及引发剂用量等对该耐盐型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和吸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原胶与丙烯酸在聚合温度为60℃,m(丙烯酸单体):m(黄原胶)=6:1,丙烯酸中和度为70%,引发剂和交联剂与丙烯酸单体质量比分别为0.07:1和0.04:1时,改变交联剂、引发剂用量能提高树脂的吸盐性;中和度对树脂的吸水性有一定影响,但对吸盐性没有明显影响。所得树脂吸纯水倍率为1216g/g,吸盐水倍率为421g/g,吸水速率与保水性能良好,是一种性能优越的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  相似文献   

3.
为了将纤维素类吸水性树脂的可降解性与合成类吸水性树脂优良的性能相结合,本文以樟子松原料,首先制备羧甲基纤维素,然后与丙烯酸接枝聚合合成吸水性树脂。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确定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丙烯酸中和度80%、丙烯酸用量8g,反应温度60℃,引发剂用量0.5%,交联剂用量0.8%,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此吸水性树脂。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倍率为300g/g。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钾,亚硝酸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研究了丙烯酸与秸秆质量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玉米秸秆基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次序为反应温度丙烯酸与秸秆的质量比引发剂与总质量的比值;高吸水性树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丙烯酸与玉米秸秆质量比为7,丙烯酸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为5,交联剂占总质量的1%,引发剂占总质量的1.5%,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65℃。经过正交试验优化后高吸水性树脂最高保水率可达235 g·g~(-1),7 d后保水率为82 g·g~(-1),说明树脂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树脂重复利用5次时吸水率仍然可达176 g·g~(-1),说明该吸水性树脂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来源丰富的玉米秸秆、高岭土为原料,以丙烯酸、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复合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中和度、丙烯酸与丙烯酰胺的质量比、高岭土及纤维素用量等试验条件对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树脂具有高吸水性和强耐盐性,其在蒸馏水中的最大吸水率为468.7 g/g,在0.9%盐溶液中的最大吸水率为173.6 g/g。采用红外光谱法对树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  相似文献   

6.
陈飞  唐宏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792-9794
采用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丙烯酸甲酯(MA)为单体与有机膨润土复合,通过水溶液共聚法制备复合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丙烯酸中和度、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有机膨润土用量、反应温度对产品吸水倍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聚合反应条件:丙烯酸中和度75%,单体n(NaAA)∶n(AM)∶n(MA)=8∶2∶1,引发剂用量0.25%,交联剂用量0.03%,反应温度75℃。此条件下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对蒸馏水和0.9%盐水的吸收倍率分别为850和120 g/g。  相似文献   

7.
吴建宁  孟桂花  刘志勇  张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66-20468
[目的]改善吸水树脂的综合性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方法]以淀粉、丙烯酸和钠基膨润土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法制备出高吸水树脂;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反应丙烯酸/淀粉比值、丙烯酸中和度、反应温度以及膨润土的添加量对高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最佳聚合反应条件为:丙烯酸和淀粉比为4∶1,丙烯酸的中和度为80%,交联剂用量0.05%,引发剂用量0.45%,反应温度60℃,膨润土用量7%。在此最佳条件下,树脂的吸水倍率达585 g/g。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膨润土与淀粉丙烯酸等单体复合得很好。[结论]膨润土的加入,不仅改善了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制备成本。  相似文献   

8.
麦秸秆纤维素接枝丙烯酸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龙强  刘中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49-13550,13552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经预处理得纤维素后,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纤维素接枝丙烯酸的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单体丙烯酸用量、丙烯酸中和度等因素对吸水率的影响。最佳条件下制得的树脂不仅吸水量大,而且还具有吸水速率快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陆爱霞  黄淼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2948-2949,2962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丙烯酸为原料,通过微波辐射的方式合成高吸水性树脂,并考察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产品吸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的合成条件为羧甲基纤维素钠1.00 g、pH值6.5的丙烯酸6 mL、去离子水10 mL、硝酸铈铵0.25 g、1.00 g/L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溶液3 mL、微波低火加热5 min;所制备的纤维素基高吸水性树脂对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的吸液倍率最高可分别达到478.2和69.5 g/g。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羧甲基纤维素及玉米淀粉与丙烯酸进行自由基接枝共聚合成吸水剂.并详细考察了中和丙烯酸时,KOH的用量及中和度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收能力的影响.实验表明:丙烯酸的中和度为95%时,高吸水性树脂对纯水、自来水和生理盐水的吸收率有最高值,分别是592g/g、300g/g和99g/g.当氢氧化钾的中和百分比为1%时,高吸水性树脂对纯水、自来水和生理盐水有最高吸收率,分别为630g/g、340g/g和95g/g.  相似文献   

11.
杨静  蒋剑春  张宁  卫民  赵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62-16365
[目的]研究橡实淀粉的组成成分、结构及理化性质。[方法]采用理化检测方法对橡实淀粉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较系统地考察了橡实淀粉的组成、颗粒、淀粉糊等方面的性质。[结果]橡实淀粉中淀粉含量为59.61%,直链淀粉的含量为31.40%;其颗粒相对玉米淀粉颗粒较小,与木薯淀粉相近;晶体结构为C型;橡实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度比玉米淀粉低,与木薯淀粉相近;橡实淀粉糊凝沉速度居于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之间。DSC分析显示,橡实淀粉的糊化温度(61.72℃)较木薯淀粉(70.22℃)和玉米淀粉(66.78℃)低,这说明橡实淀粉较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易糊化。[结论]研究可为橡实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多种淀粉颗粒的扫描电镜下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63-11865
[目的]比较分析多种淀粉颗粒的扫描电镜下的形态.[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部分天然保健功能类食用淀粉进行观察,根据不同种类淀粉在扫描电镜下特征的差别,分别对每一种淀粉颗粒在扫描电镜下的形态特征进行归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发现,几种市面上宣称有保健功能类的食用淀粉如百合淀粉、葛根淀粉、桄榔淀粉、绿豆淀粉及马蹄淀粉,它们的形态分别为扁平三角形、粘连多面体型、梨形、肾形及卵圆形,与价格较低廉的日常食用淀粉如红薯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豌豆淀粉、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的形态及大小仍是有所区别,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能较直观地反映出差别.[结论]研究可为天然保健功能类食用淀粉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燕麦淀粉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和豌豆淀粉为参比,研究了燕麦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力、冻融稳定性、蓝值、透明度、粘度以及糊化特性,结果表明:燕麦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力显著高于玉米淀粉和豌豆淀粉,蓝值显著高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而与马铃薯淀粉相比,燕麦淀粉冻融稳定性和透明度较差,这与燕麦淀粉的分子结构和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玉米淀粉、小麦淀粉、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二步法按不同配比制备多层瓦楞纸生产线用淀粉胶黏剂,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糊化温度随淀粉胶质量分数和NaOH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降低;SteinHall黏度随NaOH质量分数增大先减小,当NaOH质量分数超过0.7%时,Stein-Hall黏度迅速增大。在同一温度时,Brabender黏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马铃薯淀粉胶、小麦淀粉胶、玉米淀粉胶;经过同一放置时间时,Brabender黏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马铃薯淀粉胶、玉米淀粉胶、小麦淀粉胶。  相似文献   

15.
饲料中不同淀粉源及水平对大口黑鲈肝脏组织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评估饲料中不同淀粉源及水平对大口黑鲈肝脏组织学的影响,采用4种淀粉(蜡质玉米淀粉、高直链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和木薯淀粉)各按两水平(5%和10%)配制成8种等氮和等能的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23.45±0.08)g的大口黑鲈,经45 d的饲养后,采集肝脏样本进行肝脏组织的生化测定和切片观察。结果显示,摄食全部5%淀粉饲料和10%高直链玉米淀粉饲料的实验鱼的肝脏颜色呈正常的鲜红色;而摄食其他10%淀粉饲料的实验鱼肝脏均显现出发白现象,同时,肝细胞体积、肝体指数和肝糖原含量均显著高于5%淀粉饲料组和10%高直链玉米淀粉饲料组,肝细胞的细胞核移至细胞边位,出现空泡化现象。在5%和10%的淀粉水平上,高直链玉米淀粉饲料组的肝体指数、肝糖原含量和肝细胞体积均显著小于其他淀粉源的饲料组,肝细胞也没有出现细胞肿胀现象。本研究得出,饲料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与水平均对大口黑鲈肝脏组织的肝糖原含量和组织结构产生显著的影响;高直链玉米淀粉优于小麦淀粉、蜡质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5%的饲料淀粉水平优于10%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香蕉果实抗性淀粉形成机理,为选育高抗性淀粉香蕉品种和调控抗性淀粉合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 ‘巴西’蕉(Musa acuminata L. AAA group cv. Brazilian)果肉为试材,对香蕉果实采前和采后抗性淀粉含量变化及其与其他类型淀粉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香蕉果实发育过程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抗性淀粉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后熟过程中各种淀粉含量逐渐下降;乙烯处理加速了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降解,但抗性淀粉降解速度较自然后熟慢;1-MCP处理香蕉果实各种淀粉含量呈先增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香蕉采前果实抗性淀粉合成与直链淀粉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变化不相关;1-MCP处理后,抗性淀粉含量变化与直链淀粉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与总淀粉含量变化不相关。【结论】香蕉果实抗性淀粉形成与直链淀粉含量密切相关,在香蕉果实发育过程中可通过调控直链淀粉含量促进抗性淀粉合成。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抗性淀粉压热制备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马铃薯抗性淀粉的得率。[方法]以马铃薯淀粉为试验材料,以抗性淀粉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马铃薯抗性淀粉最优制备条件。[结果]结果表明,马铃薯抗性淀粉最优制备条件为:淀粉乳浓度30%,淀粉乳pH值6,压热温度120℃,压热时间40 min,抗性淀粉得率9.77%。[结论]加热-冷却处理次数对抗性淀粉的形成影响很大。随着次数的增加,抗性淀粉形成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干法制备的羧甲基淀粉糊的粘度曲线、糊粘度稳定性、透光率、冻融稳定性以及凝胶结构等性质,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干法制备的羧甲基淀粉糊化温度明显降低,粘度降低,但糊粘度稳定性明显提高;羧甲基淀粉糊的透明度及冻融稳定性较原淀粉明显提高;凝胶的硬度和粘着力较原淀粉降低.  相似文献   

19.
检测了福薯88、福薯89和金山57等3种甘薯品种的淀粉含量及出粉率,测定3种甘薯出粉加工后粗淀粉及残渣中的淀粉含量,以说明影响甘薯出粉率的因素。并研究匀浆程度和沉淀时间对甘薯淀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甘薯淀粉加工过程中,匀浆程度与沉淀时间对粗淀粉的制取有明显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出粉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南疆引种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淀粉含量及淀粉产量,以确定特定生态地区适宜种植的马铃薯品种类型,为种植者及加工企业跨地区引种栽培马铃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南疆引种的7个不同马铃薯品种在南疆2种不同生态类型的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四团和九团2个地区进行种植,进行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的测定和评价。[结果]费乌瑞它是淀粉含量高且稳定性比较好的品种,定选2号是淀粉含量最低且稳定性比较差的品种。在四团和九团淀粉产量比较高的品种是大西洋和费乌瑞它。[结论]马铃薯品种自身的遗传特性对淀粉含量起主导作用,而生态条件对淀粉产量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