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奶中芽孢杆菌生长曲线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平板划线法、菌落形态观察以及革兰氏染色法对原奶中芽孢杆菌进行了分离,先后共筛选出8株具有典型特征的芽孢杆菌并鉴定。对已经鉴定的8株菌,在同一温度条件下不同时间进行生长曲线研究,获得了各个菌株的生长曲线。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对6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分离株进行测序鉴定、药敏试验与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6株菌16S rDNA序列与贝莱斯芽孢杆菌处于同一遗传进化树分支,对选定的7种抗菌药物均敏感。应用指示菌进行抑菌试验,6株菌及其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菌作用,抑菌作用从强到弱依次是: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液、上清液和菌液滤液。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贵州省一起疑似皮肤炭疽疫情进行病原学检测和分析,以期为疫情的处置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对患者皮肤渗出液、病死马肌肉及其刨剐地土壤样本进行炭疽芽孢杆菌分离培养,对疑似菌落采用革兰染色镜检、噬菌体裂解试验和青霉素抑制试验进行鉴定,进一步采用普通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PCR)检测炭疽芽孢杆菌疑似菌株PagA、Cap及rpoB基因。结果共检出7株炭疽芽孢杆菌疑似菌株,其中从患者皮肤渗出液分离出1株菌,从土壤标本分离出6株菌。传统方法将7株疑似菌株鉴定为炭疽芽孢杆菌,普通PCR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均显示7株菌株rpoB、PagA和Cap基因阳性。说明从患者皮肤渗出液和土壤标本均检出具有致病基因的炭疽芽孢杆菌,提示该起疫情为一起由炭疽芽孢杆菌所致的皮肤炭疽疫情。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厂酸奶生产环境微生物菌群分析,发现此环境中微生物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的菌种居多.对各个采样点分离、纯化的芽孢杆菌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结果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占所分离鉴定芽孢杆菌的30%,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占19%,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占14%,其余7种菌共占37%.对它们进行溯源分析,发现有连通的车间存在交叉污染.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离培养和形态特征从3头12月龄健康德州驴盲肠内容物样品中分离到芽孢杆菌,采用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分离菌,研究了分离菌的生长曲线、产纤维素酶活性、抗菌活性、药物敏感性及安全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分离到革兰阳性芽孢杆菌1株,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编号为LV2;该菌可降解羧甲基纤维素,产生清晰透明圈,对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测定的20种临床常用抗生素中仅对林可霉素表现为中度敏感,对其他抗生素均表现为敏感;急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安全性良好。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到的驴源短小芽孢杆菌具有安全、产纤维素酶、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益生活性,在研发驴用微生态制剂或生物发酵粗饲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得到稳定性高、抗逆性强的枯草芽孢杆菌,试验从健康牦牛的新鲜粪便中分离、纯化枯草芽孢杆菌,分离出4株枯草芽孢杆菌。之后进行形态学鉴定、多项生化鉴定、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革兰氏染色为蓝色棒状或杆状菌,生化鉴定符合枯草芽孢杆菌生化反应,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编号为BS-1,BS-2,BS-3,BS-4。通过耐胆盐、耐高温等耐受性试验,结果显示,BS-3整体耐受特性最好,在4株菌株中稳定性最高、抗逆性最强。结合试验目的,推断BS-3作为枯草芽孢杆菌益生菌制剂潜力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重庆动物园麋鹿死亡的病因,试验首先对死亡麋鹿进行解剖,采集肝脏于血琼脂培养基上,分离培养得到1株菌株,进行形态观察、革兰氏及芽孢染色、生理生化试验、PCR鉴定及致病性的检测。结果表明:成功分离1株病原菌株,该菌株菌落呈灰白色,不透明,表面粗糙似融蜡状,边缘呈扩散状;革兰氏染色,两端着色多,呈短链或长链状排列;芽孢染色可见芽孢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偏端,与蜡样芽孢杆菌特征相同;生理生化特征与蜡样芽孢杆菌一致;PCR检测及序列分析,证实为蜡样芽孢杆菌;该分离菌能致死小鼠,说明该菌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从鲫鱼肠道中分离到1株芽孢杆菌,经生物学特性测定及16S rRNA测序分析,鉴定该分离菌株为高产蛋白酶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命名为JX001).对该分离菌进行嗜水气单胞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发现有明显的抑菌圈和抑菌带,说明该分离菌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养殖水中加入分离菌JX001可防止嗜水气单胞菌的暴发;同时分离菌JX001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蛋白酶,可有效地促进蛋白质水解,用于蛋白质饲料的降解.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羚牛肠道微生态环境,试验对健康羚牛新鲜粪便进行了细菌培养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出3株革兰阳性长杆菌,均具有芽孢;其中2株菌为兼性厌氧菌,1株为需氧菌,都可在pH值为5.7的培养基和7%NaCl培养基中生长,但对糖和盐的利用具有特殊性;通过细菌形态观察和生化试验最终确定这3株菌依次为苛求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栗褐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牛乳UHT处理前后所含芽孢杆菌进行分离鉴定。经鉴定牛乳UHT处理前嗜热芽孢杆菌有4种、嗜温芽孢杆菌有5种,UHT处理后仅有4种嗜热芽孢杆菌。可见超高温灭菌可以杀死牛乳中的嗜温菌,实现商业无菌,但不能杀灭嗜热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通过高温处理和常规厌氧菌分离法从健康肥猪粪便中分离芽孢杆菌,并通过培养性状、生化试验、PCR、肠道耐受、抗菌活性和接种试验动物等方法鉴定筛选性状稳定、优良的益生性芽孢杆菌。结果显示,共分离到6株芽孢杆菌,其中1株巨大芽孢杆菌、1株死谷芽孢杆菌、2株解淀粉芽孢杆菌和2株枯草芽孢杆菌;分离菌对多黏菌素和青霉素耐药性较强,对其他12种常用药物较敏感,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好;4种芽孢杆菌均可在酸性、高胆盐和高温条件下生存,特别是巨大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耐受能力较强;分离的芽孢杆菌对小鼠均无致病性,其中巨大芽孢杆菌和死谷芽孢杆菌有较明显的促进试验动物生长的作用。结果提示,巨大芽孢杆菌和死谷芽孢杆菌可作为益生性芽孢杆菌的初步选择。  相似文献   

12.
部分微生物具有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对乳粉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做了限量规定,其含量(以NaN02计)不得大于2mg/kg。本试验利用分离技术从生乳中分离得到具备硝酸盐还原能力的菌株5株,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结果显示,此次分离出的微生物中,BA-1、BA-3、BA-4为蜡样芽孢杆菌或苏云金芽孢杆菌;BA-2为波茨坦短芽孢杆菌;BA-5为芽孢菌属细菌。该结果为控制乳制品生产中由硝酸盐还原菌引起的质量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中蜡样芽孢杆菌分布及其呕吐毒素基因携带情况,从规模化饲料生产企业采集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样品246批。通过细菌分离、纯化、PCR检测和BD 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共分离蜡样芽孢杆菌63株,分离率为25.6%,从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中检出4株含芽孢杆菌呕吐毒素基因,携带率为13.3%。试验结果表明,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存在蜡样芽孢杆菌,尤其是含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为给黄土高原舍饲养殖场科学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地区2市4县13个规模奶牛场和5个自然村,共77头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致病性不明的主要分离菌进行了大鼠子宫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鉴定出12个菌属、23个菌种、108株细菌,主要细菌为芽孢杆菌(30.56%)、大肠埃希菌(14.81%)、肠球菌(12.96%)、葡萄球菌(9.26%)、乏养球菌(9.26%)、链球菌(6.48%)等;对主要分离菌的致病性研究发现除缺陷乏养球菌外,凝结芽孢杆菌、大肠杆菌(O20)、屎肠球菌等均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表明引起该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不动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大肠杆菌(O20)、屎肠球菌,可为有效治疗本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牦牛瘤胃中产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种类,无菌采集10份成年麦洼牦牛瘤胃内容物样本,经80 ℃高温水浴20 min后分离得到耐高温芽孢菌.将分离菌株点种至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上,使用刚果红染液染色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扩增产酶菌株16S rRNA序列并测序,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10份样本中分离到64株菌,从中筛选出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共23株,其中蜡样芽孢杆菌16株,苏云金芽孢杆菌7株.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共分为两大支,有一株菌单独聚为一支,另外15株菌聚为一支,其中这一支又分为五小支,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7株苏云金芽孢杆菌分布在一个大支上.该结果为了解牦牛瘤胃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的种类和开发牦牛专用微生态制剂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筛选瘤胃环境中具产酶抑菌活性的芽孢杆菌,为开发功能型饲用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采用可培养的方法从健康高产奶牛瘤胃液中分离芽孢杆菌,并测定其产酶能力及抑菌活性,同时对筛选到的功能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从健康高产奶牛瘤胃液中筛选出一株芽孢杆菌BX1-12,其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及α-淀粉酶活力分别为27.33、137.54 U/mL和1450.53 U/100 mL,同时该菌具广谱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62、23.21 mm和25.97 mm。结合Biolog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综上,从健康高产奶牛瘤胃液中分离得到的这株枯草芽孢杆菌BX1-12,具有产多种酶活及广谱抑菌的能力,是一株良好的用于奶牛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关键词] 奶牛瘤胃液|饲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产酶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蜜蜂白垩病在世界各地呈现稳定高发态势,为了找到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对疑似白垩病虫体进行真菌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菌试验。用点种法对虫体进行真菌分离培养;用显微观察法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鉴定;用PCR扩增法,对分离菌菌丝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用PDA液体试管培养法,做枯草芽孢杆菌抑制分离菌菌丝试验;用PDA平板培养法,做枯草芽孢杆菌抑制分离菌菌斑生长及孢子萌发试验。结果得到4株分离株;分离菌菌丝直径、孢子球直径、孢子长宽比均与蜜蜂球囊菌的大小一致;分离菌约580bp处出现目的条带,16S r DNA基因序列同源性与蜜蜂球囊菌最高;在PDA液体试管中,分离菌菌丝停止生长;在PDA平板上,分离菌菌斑逐渐萎缩消失;在PDA平板上,分离菌孢子不萌发。结论分离菌为蜜蜂球囊菌;枯草芽胞杆菌可抑制蜜蜂球囊菌生长,可用于蜜蜂白垩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7,(3):466-470
从采集的羊肉和土壤样品中分离、鉴定炭疽芽孢杆菌,样品制备悬液,热处理杀死非芽孢的细菌,然后涂布PLET琼脂平板进行选择性增菌培养。疑似菌落首先使用炭疽特异性的引物进行PCR鉴定,然后进行噬菌体裂解和青霉素抑制试验的鉴定;鉴定非炭疽的菌落进行16SrDNA的测序分析。从可疑羊肉样品中成功分离、鉴定出炭疽芽孢杆菌,确定了本次突发事件的传染源。从屠宰地点采集的土壤样品中未检出炭疽芽孢杆菌,土壤中分离的疑似炭疽样菌落经16SrDNA测序和比对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等其他需氧芽孢杆菌属的细菌。  相似文献   

19.
生牛乳杀菌后残留少数芽孢具有极强耐受性,在一定条件下芽孢大量繁殖,使牛乳发生变质,严重影响产品品质和消费者健康。采集并选择含有芽孢杆菌的生牛乳样品,进行需氧芽孢杆菌和嗜热需氧芽孢杆菌的分离,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对分离到的嗜热需氧芽孢杆菌进行耐热性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出10?株芽孢杆菌,其中3?株为嗜热需氧芽孢杆菌,7?株为需氧芽孢杆菌,其中能耐受115?℃/15?min热处理的有凝结芽孢杆菌和克劳氏芽孢杆菌,121?℃/20?min热处理可以将生牛乳中芽孢杆菌全部杀灭,致死率达100%,芽孢数下降4?个数量级;生牛乳中芽孢杆菌的优势菌有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明胶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克劳氏芽孢杆菌;耐热性较强的有凝结芽孢杆菌和克劳氏芽孢杆菌,最高能耐受115?℃/15?min热处理。  相似文献   

20.
动物粪便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动物微生态添加剂和除臭剂。此试验采用羧甲基纤维素平板法及刚果红染色法,从鹅的粪便中初步分离筛选出7株能够降解纤维素的细菌,结合摇瓶发酵法进行复筛,最终选出3株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高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和16SrRNA鉴定。结果表明:3株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形态不一,但其表面均微粗糙,革兰氏染色均呈阳性,短杆状或细杆状,有芽孢;结合16SrRNA鉴定结果,最终将分离到3个菌株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的地衣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沙福芽孢杆菌,分别命名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 G-1、Bacillus cereus G-4和Bacillus safensis G-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