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甘肃民族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甘南高原和祁连山地,草原面积达1.53亿亩,占全省草原总面积的56.9%,其中甘南草原面积达4085万亩,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黑河、石羊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均发源于祁连山地,广袤的草原是黄河、长江上游和河西走廊生态平衡的天然屏障。因此,保护好草原和合理利用草原发展草原畜牧业并实现草畜平衡,是农牧业内在的一项本质特性,保护好和合理利用草原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生物学特性入手,介绍了甘南草原优势鼠种高原鼢鼠、高原鼠兔的分布与危害,并提出生物、物理、化学灭鼠和生态控制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甘南高原短时强降水潜势预报研究和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甘南州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146个乡镇区域自动气象站2011—2012年5—9月降水观测资料,风云2E红外云图资料和合作、武都高空站高空观测资料,对甘南高原短时强降水天气的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甘南州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天气尺度和中尺度概念模型和甘南州分县短时强降水潜势预报方程。同时利用2013—2014年甘南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甘南高原短时强降水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9月甘南州各县市均可发生短时强降水,8月是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最高的月份,5月和7月次之,6月和9月相对较少。按照环流形势甘南高原短时强降水过程可以分为高原低槽切变型、槽后西北气流型和高压内部型3种类型。甘南短时强降水云顶亮温值在8月达到最低。甘南短时强降水大部分个例回波强度大于20 dbz,回波顶高度在3 km以上,垂直液态含水量在5 kg/m2,77%的短时强降水速度场有明显的辐合和中气旋。  相似文献   

4.
位于甘肃省甘南草原的甘肃华羚乳品集团公司,是一家以我国青藏高原牧区独有的牦牛奶渣"曲拉"为原料,生产高原牦牛乳酪蛋白的乳制品综合加工出口企业.  相似文献   

5.
甘南粮食生产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甘南各地的气候条件和粮食产量与气候的关联度,以及粮食产量与气候条件的相关性..采用两维图论聚类法将甘南高原划分为西北部、中东部、东南部等3个粮食生产区,  相似文献   

6.
利用甘南州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6—2015年冰雹观测资料,对甘南高原冰雹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同时,利用2002—2012年5—9月合作站探空资料和2013—2015年甘南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甘南各站冰雹日层结特征和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甘南州冰雹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呈线性增加趋势。20世纪80—90年代是降雹的高峰期,降雹总体趋势是减少的。一日中冰雹天气主要发生在午后至傍晚,冰雹天气当日合作站探空参数有明显的特征。甘南冰雹云回波强度40 dbz,回波顶高度在3 km以上,垂直液态含水量在0.5 kg/m2,60%的冰雹云速度场有明显的辐合和中气旋。  相似文献   

7.
甘南高原藏药植物种类繁多,组成复杂。红景天属藏药植物资源丰富,经调查统计,共有15种,其中3种为甘南高原特有种。为此对甘南高原红景天属藏药植物的组成、分布、药用价值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开发和保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岷县位于甘肃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陇中黄上高原、甘南草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全县面积3578甲方公甲,辖9乡9镇、310个村(社区)委会,总人口45万人:总耕地面积4.18万公顷,人均0.1公顷。境内海拔2040米-3765米,年平均气温5.7℃,降水量600毫米左右。  相似文献   

9.
根据甘南牧区四个气象台多年降水和气温资料,通过分析甘南牧区近4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总结出甘南牧区气候变化的总体特点为气温明显升高,降水量逐年减少。突出特点是夏河和玛曲牧区冬、春、秋季降水量减少,其它地方降水量增加。然而草原植被的主要生长季夏季,牧区降水量在减少。气候的变化对植被产生了较大影响,草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甘南牧区草地退化,草畜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甘南牧区四个气象台多年降水和气温资料,通过分析甘南牧区近4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总结出甘南牧区气候变化的总体特点为气温明显升高,降水量逐年减少。突出特点是夏河和玛曲牧区冬、春、秋季降水量减少,其它地方降水量增加。然而草原植被的主要生长季夏季,牧区降水量在减少。气候的变化对植被产生了较大影响,草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甘南牧区草地退化,草畜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11.
草原是中国第一大生态系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过渡的利用和水土开发,使得中国草原严重退化,草原鼠害及沙尘暴频发。2000年以后,国家先后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项目,以遏制天然草原退化,恢复草原生态结构和功能。但在中国草原的管理和保护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现行政策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草原可持续管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cattle grazing on herbage production and its nutrient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 over the grazing season. The grazing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on Deyeuxia angustifolia Bog meadow grassland established in 2010 in Sanjiang Plain. Four grazing treatments were light grazing (LG), moderate grazing (MG), heavy grazing (HG), and a non-grazed exclosure (CK) with corresponding stocking rates of 0.6, 1.0, 1.4, and 0 AU·hm2. month-1, selected as three replications. And then found out the optimum carrying capacity after analyzed the nutrition balance between livestock and grassland. Heavy grazing led to a decline in grassland productivity and soil nutrients. The SOM and the TN content in the soil layer of 0-10 cm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oil layer of 20-30 cm.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nutrient changes in the soil layer of 20-30 cm. Currently,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reliable carrying capacity in this type of grassland was 1.0 AU·hm-2. month-l. Inclusion of rangeland health monitoring and optimum stocking rate into grassland management model could facilit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grassland.  相似文献   

13.
基于298个样地、894个描述及测产样方5、960个点测样方的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河北省崇礼县天然草地的植物物区系特征和群落特征。将本区天然草地资源划分为3个草地类、5个草地组、11草地类型,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的优势种、主要伴生种、草地盖度和产量等群落特征与草地退化现状,并据此提出了草地保护利用和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阿合奇县草地畜牧业现状与发展潜力分析,利用线性规划优化配置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针对生产利用的不同阶段,提出了现阶段全年放牧,冷季(150 d)补饲与8 667 hm2人工草料地建成后暖季(210 d)放牧,冷季(150 d)舍饲和部分放牧的优化利用模式.系统调整后综合效益显著提高,两种资源配置模式与现状相比人均收入分别提高66.2;与93.7;.为逐步实现由四季游牧向暖季放牧,为冷季舍饲生产方式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山草原不同生境蝗虫生态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天祝高山草原采用综合顺序分类法进行分类,选择了5亚类、10种不同型的草地作为样地;采用无底样框法,对各样地的蝗虫进行无放回取样。通过聚类分析、存在度分析等方法对取样结果进行处理,从蝗虫种类、数量等方面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之间蝗虫分布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各样地蝗虫种类相似性的大小,是由蝗虫对栖境的选择决定的,而不仅仅是由植被类型决定的;(2)蝗虫在各生境中种群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各生境对蝗虫适宜度的大小,而适宜度是通过物种存在度来衡量的;(3)蝗虫种群数量随着牧草生育期的变化而消长,其阶地上的动态由小翅雏蝗种群数量变化决定。  相似文献   

16.
建立新的食物系统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食物的生产和消费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精髓,它决定性地作用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作用于生存环境,农业活动主要是建造和利用食物系统.健康的食物系统,使生态系统可能持续发展,生产力成倍增长,可兼顾生态和生产双重效益,是食物安全的保证.增加动物性食物,减少对植物性食物,尤其是谷物的依赖,是我国与全球食物系统调整的方向.其中,合理利用天然草地,大力发展栽培草地或实行草田轮作,发展草食家畜,减缓对耕地资源的掠夺性利用,是完善食物系统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草地资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青藏高原草地资源生态功能突出,同时也是这个独特高寒山区发展的重要依托资源.作为一个以牧区半牧区为主的民族区域,青藏高原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地缘政治意义,在草地资源发展战略中,既要突出保护,又要在全国一盘棋的视角下加快草业产业化的发展,减轻草地资源的人口压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恢复治理滇西北退化亚高山草甸,2008年在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肯公小组引入了草地共管。实践表明,草地共管模式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及农牧民等相关利益群体的参与,特别是社区的参与,避免了以往各自为政的弊端,从而有利于草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对实施草地共管的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希望能为草地共管的推广提供参考。实施草地共管有三个步骤:首先,相关利益群体一起识别草地管理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以后,成立草地共管小组;其次,各相关利益群体签署草地共管协议;第三,参与草地共管的各部门按照协议分工,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19.
昭苏马场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对昭苏马场的不同草地类型做了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亚高山草甸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冲积平原草甸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土壤全氮含量表现为中山山地草甸最高,低山丘陵草原最低;而土壤全钾含量正好相反,低山丘陵草原的土壤全钾含量最高,中山山地草甸最低.亚高山草甸草地土壤全磷、速效氮的含量较丰富,其他各草地类型间土壤全磷分布较均匀;山前冲积平原草甸的土壤速效氮含量最低,各草地类型之间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变化也不大,而且速效磷在各层中分布的比较均匀.中山山地草甸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亚高山草甸的最低.各草地类型土壤养分随土层深度增加,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氮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土壤全钾和0~10 cm速效钾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dentify the most suitable land for forestry, afforestation and rangeland management in Hamadan province. This research has been accomplished using Makhdoum's model. In this research 30 digital data layers are used.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has been used as main tool and overlay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implement the mentioned model.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revealed that the extent of favorite areas for fifth grade forestry, favorite areas for fourth grade afforestation, and favorite areas for third grade and fourth grade range management in the studied area.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the studied area has limited potentials for forestry and afforestation activities. The obtained results of evaluation also showed that the rangelands of Hamadan province are extremely poor. Since the rangelands have a substantial role in preservation of soil and water,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for better exploitation of rangela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