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它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呼肠孤病毒(ARV)是危害养鸡业最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病毒.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2021年龙岩市规模化鸡场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IAV)、圆圈病毒3型(GyV3)、鸡细小病毒(ChPV)、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等4种病毒的感染情况,对龙岩市32个规模化鸡场采集的297份病死鸡组织样品进行PCR或RT-PCR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CIAV、GyV3、ChPV和AL...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和方法1.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鸭瘟病毒(DPV)、伪狂犬病毒(PRV)、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新城疫病毒(NDV)均由本实验室保存.  相似文献   

4.
试验对地锦草、黄连、蒲公英提取液在鸡胚水平上进行了抗猪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作用研究.猪流感病毒(或新城疫)病毒分别和地锦草、黄连、蒲公英提取液混合接种到9~11日龄鸡胚,继续孵化,记录鸡胚死亡时间和测定死亡鸡胚尿囊液血凝价.结果表明:地锦草对猪流感病毒没有作用,蒲公英对新城疫病毒没有作用;黄连和蒲公英对猪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地锦草和黄连对新城疫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减缓了鸡胚的死亡,降低了血凝效价,但是不能完全杀灭病毒.  相似文献   

5.
CELO病毒(Chicken Embryo Lethal Orphan Virus,CELOV)即鸡胚致死孤儿病毒,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鸡腺病毒Ⅰ型,归于腺病毒A群.1954年Yates等人首次报告从鸡胚中分离到一种新病毒,并于1957年命名为鸡胚致死孤儿病毒,简称CELO病毒[1].由于CELO病毒具有禽腺病毒属各种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抗原特性,1982年国际病毒学分类委员会(ICTV)第四次报告把CELD病毒确定为禽腺病毒属的代表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2株不同来源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原性及S1基因同源性.将TONG-IBV和MOU-IBV分别接种10日龄SPF鸡胚,观察鸡胚病变特点、计算病毒含量(EID50)、制备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抗体效价检测,进行S1基因测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接种TONG-IBV株后鸡胚出血较严重,蜷缩程...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朱鹮禽流感病毒流行情况,利用鸡胚分离方法从病死朱鹮脑组织标本中分离出禽流感病毒毒株,并将所分离的病毒进行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鸡胚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半数致死量(LD50)及1日龄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病毒均能够凝集鸡、肉鸭、绵羊、山羊、猪、人、兔等的红细胞,且这...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五个批次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进行鸡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同胚接种,收获72~120 h死胚及120 h活胚尿囊液,分别测定NDV和IBV的病毒含量,结果NDV病毒含量达到了108.3~108.7 EID50/0.1mL, IBV的病毒含量达到了106.3~106.5 EID50/0.1mL.两种病毒含量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中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病毒含量要求的标准.表明该方法即可降低成本,又简化了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不同致病型毒株感染鸡后对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疫苗抗体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周龄接种MDV超强毒株RBIB和7日龄接种MDV强毒株GA的鸡HI效价均显著低于对照鸡,但在本试验条件下尚未发现MDV感染对法氏囊病病毒疫苗免疫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SPF鸡及其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复震 《北方牧业》2005,(16):17-17
<正> SPF 鸡(Specific Pathogen Free Chick-ens)即无特定病原鸡。一般指饲养于屏障系统或隔离系统中,不能检出国际、国内(尤其是国内)流行的鸡主要传染病的病原,具有良好的生活力和繁殖性能的鸡群。其所产的受精卵即为 SPF 种蛋。一般来说,SPF 鸡除了应该没有鸡的内外寄生虫侵袭外,要消除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各种:新城疫病毒、禽脑脊髓炎病毒、禽流感病毒 A 型、禽呼肠孤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鸡白痢沙门氏菌,鸡痘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马立克氏病毒、嗜血杆菌、禽腺病毒Ⅰ型减蛋综合征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禽Ⅰ型副粘病毒、禽霍乱巴氏杆菌、鸡滑液  相似文献   

11.
根据禽呼肠孤病毒(ARV)、禽流感病毒(AIV)、新城疫病毒(NDV)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基因保守区设计了4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针对四种病毒的多重PCR检测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了条件优化及特异性、敏感性试验.该体系扩增的四种病毒基因片断大小分别为199 bp(ARV)、264 bp(AIV)、362 bp...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圆环病毒属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骨髓脂肪变性而引发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胸腺等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是鸡主要的免疫抑制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流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山西各地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病料中,分离到5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并对分离病毒进行了病毒形态观察、对鸡新城疫病毒(NDV)的干扰、鸡胚致病性试验、动物回归试验、血凝特性试验、病毒理化特性测定等生物特性鉴定及IBV N基因特异性片段的检测.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60~120 am,有囊膜及纤突呈冠状排列的病毒粒子;对NDV有明显的干扰作用;分离株的传代物均有明显的致鸡胚矮小化作用;动物回归感染死亡鸡肾脏病变明显,表现肾脏肿大、花斑肾现象,输尿管内充塞大量尿酸盐;无直接血凝性,经1%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红细胞;分离株对乙醚和氯仿敏感;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分离毒株进行扩增,结果均扩增出特异N基因核酸片段.  相似文献   

15.
利用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禽脑脊髓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培养禽脑脊髓炎病毒 (AEV) ,经过六次盲传发现 :AEV在 CEF上无细胞病变 (CPE) ,但利用 CEF细胞上清接种 SPF鸡胚 ,可产生不同程度的 AE鸡胚病变。分别取不同时间的感染细胞上清 ,测定 AEV浓度 ,结合培养条件 ,进而确定 AEV培养的最佳时机。结果表明 :以 AEV在 CEF上培养 7天最好 ,病毒滴度可达 10 2 .8EID50 / 0 .2 ml。将经 CEF培养的 AEV差速离心 (浓缩约 5 0 0倍 ) ,接种 SPF鸡胚 ,可产生典型的鸡胚病变 ,其滴度为 8× 10 5.0 EID50 / 0 .2 m l。通过 Cs Cl密度梯度离心提纯病毒 ,在电镜下观察到了大小基本一致的病毒粒子 ,病毒直径约为 2 5 nm。利用 AEV感染的 CEF或通过“细胞飞片”制备荧光片 ,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快速检验 CEF是否感染 AEV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养鸡八禁忌     
(1)禁与鸭鹅混养:有的农户为节省饲养场地,把鸡、鸭、鹅关在一起混养,这是不科学的.一是混养易造成疫病的互相传播,如鸭、鹅也能感染新城疫病毒,在一般情况下,病毒潜伏于体内,成为带毒者,不表现任何症状,若与鸡混养在一起,极易将病毒传染给鸡,导致鸡发生新城疫.  相似文献   

17.
<正>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陀螺病毒(Gyrovirus)属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引起的,临床上以贫血、骨髓黄染、全身淋巴组织萎缩和免疫机能损害为主要特征。1979年Yuasa等〔1〕首次分离到鸡传染性贫血病毒(Gifu-1株)。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广泛存在于日本、英国、瑞典、美国、巴西、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细胞感染-转染技术构建了一株表达H7亚型禽流感病毒(AⅣ)血凝素(H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HA.以5×105PFU的rFPV-HA经翅下刺种免疫8周龄SPF鸡,免疫后第3周用100 CID5o的HA基因同源AⅣ A/Arfi St/eng-Q/983/79(H7N1)进行人工感染,1周后采集泄殖腔棉拭子进行病毒分离.免疫后第三周及攻毒后第1、2周对所有动物进行静脉采血,检测血凝抑制(HI)抗体和免疫沉淀(AGP)抗体.结果,攻毒前部分rFPV-HA免疫鸡可检测到HI抗体,但检测不到AGP抗体,野生型病毒(F017)接种组和空白对照组HI抗体和AGP抗体均为阴性.攻毒后rFPV-HA免疫组的HI抗体上升速度明显高于野生型病毒接种组和空白对照组.rFPV-HA免疫组有6/8的鸡为流感病毒分离阴性,野生型病毒接种组和空白对照组的试验鸡病毒分离全部为阳性.结果表明rFPV-HA可诱导鸡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反应,阻止或降低消化道病毒排泄.rFPV-HA的成功构建为研制开发H7亚型禽流感活载体疫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白羽肉鸡中MDV、REV、CAV和ARV感染状况的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和禽呼肠孤病毒(ARV)在山东省白羽肉用型鸡中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对淘汰的商品肉鸡、病死商品肉鸡及淘汰肉种鸡进行了上述4种病毒病原的检测。结果表明:ARV主要以单一形式感染,在病死商品肉鸡中感染率最高(30.07%),在3种类型鸡中ARV感染率高于MDV,REV,CAV。MDV在淘汰肉种鸡中感染率(12.82%)高于其他2种鸡群,而REV,CAV,ARV感染率在病死商品肉鸡中最高。混合感染亦相当普遍,以淘汰肉种鸡最高(混合感染率达10.25%),高于任一病毒单独感染率,其次为病死商品肉鸡。  相似文献   

20.
禽类呼肠孤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禽类呼肠孤病毒(Avianreovirus,ARV)能感染多种禽类,并能分离出病毒,感染的禽类包括:鸡(Olsonetal.,1957)、鹅(Krauss,1965)、火鸡(Simmonsetal.,1972)、番鸭(Gaudryetal.,1972)、鸽(McFerranetal.,1976)、北京鸭(Jones&Guneratne,1984)一些鹦鹉类(Meulemansetal.,1983)和其它野鸟(Heffals-Kedmannetal.,unpublished)。国内王锡坤(1985)首次证实我国存在鸡病毒性关节炎以来,相继分离到多株鸡源性的病毒株。近几年流行于江浙、广东和福建一带的番鸭“花肝病”经吴宝成(2001)等证实是由番鸭的呼肠孤病毒(Muscovryduckreovirus,DRV)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