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家蚕微粒子病流行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杂交蚕种生产中的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了数量统计分析。通过对蚕种生产量与微粒子病的发生量 (淘汰量、有病合格量和有病总量 )、上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发生量与下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发生量的相关系数分析 ,以及春季与秋季制种、蚕种场与原蚕区制种的微粒子病发生率的比较 (t测验 )表明 :当防治微粒子病的人为因素的作用被减弱时 ,蚕种生产量、上一季制种中微粒子病的发生、秋季制种和原蚕区等客观因素将成为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的主要因子。原蚕区制种中微粒子病的防治技术体系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全身性感染的慢性蚕病,主要传染方式是食下感染和胚胎传染两种,对蚕桑产业具有毁灭性的危害。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是繁育优品质蚕种,保障蚕业正常发展的关键。川渝地区科学的设定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治体系,有效降低了对蚕业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家蚕微粒子虫孢子在养蚕环境中的分布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3年对农户养蚕环境中家蚕微粒子虫孢子分布状况与动态的监测,初步摸清了家蚕微粒子虫孢子在农村养蚕环境中的分布状况与动态变化规律。为农村蚕区防控家蚕微粒子虫病,以及蚕种生产企业制订原蚕区蚕种生产防病消毒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广东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与分析了1990年以来广东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状况及原因。广东蚕种生产比较稳定,原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低,普通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7年平均为2.8%。在实施蚕种集团磨蛾集中检疫条件下,胚种传染不是广东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原种发生微粒子病的传染源主要来自野外昆虫;普通种生产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是丝茧育蚕区广泛污染,病原多渠道传入原蚕区及原蚕区净化不彻底,原蚕期食下感染病原所致。丝茧育蚕区病原随洪水扩散至原蚕桑园和养蚕环境是近年几个重疫场微粒子病严重流行的主要原因。外地不良蚕种流入是导致蚕区病原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两次使数县丝茧育遭受严重损失。发现广东蚕区桑园及野外昆虫患微孢子虫病比较普遍,对蚕种生产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提出了宏观防治对策及开展几项关键性防治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湖州市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在结合塔山蚕种制造有限公司原蚕区以户为单位就地制种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介绍了湖州市在家蚕微粒子病防治中的蚕种行业管理规范、技术措施贯彻到位、管理措施扎实严谨、组织形式不断改进等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家蚕微粒子病是影响蚕种生产产量质量的主要因素,蚕业界因微粒子病造成经济损失惨重,所以对微粒子病的研究一直是热门课题.鲁兴萌等通过对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发生量、上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发生与下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发生量的相关系数分析,认为蚕种生产量、上一季制种中微粒子病的发生、秋季制种等客观因素是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刘吉平通过对广东省蚕种繁殖试验所近40年家蚕原种微粒子病流行波动规律及广东省近10年杂交种微粒子病流行情况分析,认为气候、地理是影响微粒子病流行波动的因素.但对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程度预测尚未见报道,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程度的预测,对科学决策指导生产至关重要.作者根据湖州市某原蚕区种场19年毒率检测统计资料,应用"马尔柯夫链"对微粒子病发生程度作长期预测探讨,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原蚕区微粒子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虫寄生家蚕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病原孢子可被蚕食下感染并能经卵胚种传染子代。由于微粒子孢子的广泛存在,又因原蚕基地是普种生产的“第一生产车间”,随着原蚕区的生产量和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所生产的蚕种带毒率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导致广大蚕农减收,也给种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防治微粒子病工作的重点就是在原蚕区。本文将着重分析微粒子病发生的原因,总结出微粒子病的防治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寄生家蚕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微孢子可被食下感染并能经卵、胚种传染子代,被国家列为重要的蚕种检疫对象。对于许多种场来说,原蚕区制种为蚕种场带来了较大的利润,在许多蚕种场的蚕种生产量中占据60%-70%的比例,个别种场甚至占100%。因此原蚕区微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四川省蚕种生产家蚕微粒子病危害损失严重。主要原因是蚕种胚中带病源增多所致。控制病毒危害的关键措施首先是各级蚕种繁育单位和管理部门全员应具有常备不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危害的意识;其次是坚持执行发现除去病源措施。抓住全过程严格消毒防病,减少养蚕环境病源,做好原种病毒补正检查,减少原种带毒危害,认真做好蚕种繁育各阶段病毒预知检查,严格淘汰带毒蚕卵、蚕、茧、蛹、蛾,禾发现病毒的蚕蛾分小批制种,地、市把住普种母蛾微粒子病合格检验关,超毒蚕种由主管单位监督烧毁处理,原蚕区使用的普种必须是经过全检母蛾无毒的蚕种,逗硬执行这些办法,一定能够控制家蚕微粒子危害。  相似文献   

10.
用消特灵全程浸消桑叶对原蚕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途径:一是胚种传染二是食下传染。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微粒子病以后,现在各蚕种生产单位都进行了蚕期迟眠检查及各项预知检查,再经省蚕种公司集团母蛾镜检合格方可发种,即胚种传染途径已基本被切断。但是,目前部分蚕种场在原蚕区生产的蚕种毒率有上升趋势,形势非常严峻,究其根源,农村原蚕区环境污染是主要因素,特别是桑叶被污染,各种桑螟、野蚕、毛虫、菜粉煤等鳞翅目昆虫与家蚕微粒子原虫相互感染。当家蚕食下桑叶上的微粒子病原后,便很容易传染。近几年来,一些种场采取叶面消毒措施,并已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1.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桑产业具有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可通过胚种和食下2种途径传染。阳山县兴达蚕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建立了一套防控家蚕微粒子病的技术体系,十多年来微粒子病淘汰率均控制在1%以下,蚕种连年供不应求。具体措施如下:夯实原蚕饲育基础,完善防微设施;关卡前移,强化原蚕区防微工作;加强原蚕用叶管理,严防病从口入;合理处理蚕沙,防止环境污染;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切实做好原蚕基地的管理;抓好分户制种,完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因能胚种传染,被蚕茧产区列为蚕种生产唯一的检疫对象。可见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对蚕种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提高蚕种质量,生产无毒蚕种的重要保证。如果爆发微粒子病,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公司及合江场在建立原蚕新区时就因工作失误而深受其害。 1 原蚕新区微粒子病发生的状况 1.1 1998年,合江场在官桥三角车村建立新原蚕点。此点及附近村庄已经20多年没有养蚕了,从栽桑、建蚕室、  相似文献   

13.
宋怡 《广东蚕业》2005,39(1):20-21
众所周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因能胚种传染,被蚕茧产区列为蚕种生产唯一的检疫对象.可见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对蚕种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提高蚕种质量,生产无毒蚕种的重要保证.如果爆发微粒子病,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公司及合江场在建立原蚕新区时就因工作失误而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14.
家蚕微粒子病是病原性微孢子虫经食下和胚种传染而使家蚕感染的一种毁灭性蚕病,对蚕种生产威胁很大。为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1992年以来,我们接受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开展对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的研究。通过研究,总结适用原蚕生产防治微粒子病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强的蚕病。根据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两种传染方式特点,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检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探索广西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原因和流行规律。结果显示,通过严格执行现行检疫技术标准,在蚕种生产中基本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危害。调查发现养蚕环境中微孢子虫污染严重,对应蚕生产蚕种的母蛾微粒子病发生率高,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由此证明养蚕环境中微孢子虫污染严重造成的家蚕食下传染是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蚕种生产中,气象因素对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也有影响。气温影响最为重要,降雨、日照起到辅助效果;建立两种基于蚕种微粒子病发生与环境微孢子虫分布关系以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对家蚕微粒子病发生进行预测预报,为蚕种生产防控家蚕微粒子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肖凯 《四川蚕业》2014,(3):42-42
<正>蚕种是重要的蚕桑生产资料,是蚕茧高产稳产的基础。蚕种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强、生产环节多、劳动密集型、过程复杂的产业。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可以通过胚种传给下一代,对蚕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疫病。在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防控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基础和关键一环。根据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规律,结合近几年我市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微粒子病防控措施,供蚕种生产者参考。1传染规律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孢子寄生家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广西家蚕一代杂交种有95%以上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原蚕区的养蚕环境的好坏对蚕种生产有直接的影响。蚕种生产单位一般只注重养蚕环境的消毒,而忽视桑园环境的消青。多年的实践证明桑园环境被污染是引起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把蚕种生产中通过加强桑园环境消毒,提高防“微”效果的一些措施加以总结,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玉霞  王东 《北方蚕业》2007,28(3):45-46
本文从蚕种生产的角度介绍了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病规律和检查方法,总结提出了原蚕饲育中的微粒子病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锡东蚕种场绝大多数的蚕种生产都在原蚕区。原蚕区生产在农村大环境中进行,地理分布松散、生产设施落后、饲养水平参差不齐,一旦存在家蚕微粒子病原,扩散快,污染环境严重,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控制其发生和蔓延将严重影响蓬勃发展的蚕桑产业。在这方面江苏省蚕种管理所高度重视,把镜检毒率从2%降到0.5%,原种检测要求也很高,坚决选用无毒的优质原种,使家蚕微粒子的再传播途径得到遏制。笔者在养蚕实际生产过程中对防治微粒子病做了一些深入细致的措施,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所在如皋原蚕点2005年因微粒子淘汰卖丝茧不制种户三户占养蚕户比例20%,当年自己场部检测淘汰蚕种1331张种,而2006年笔者蹲点后,未淘汰一张蚕种,送省蚕种公司检测两批无毒),现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对策作一浅析,愿与大家一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家蚕微粒子病对我市蚕业生产危害较大,严重影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影响了蚕农和蚕种场的经济效益.为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确保蚕种质量,提高蚕农和种场的经济效益,我场在1997年春制定了一系列防微措施,展开了一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歼灭战.由于我场的蚕种生产主要在农村原蚕队,农村饲养点多、面宽,饲养环境差,养蚕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蚕室蚕具消毒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