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以广占63S为光温敏核不育基因供体,与优质抗病保持系天丰B杂交,F3代选优良核不育单株与天丰B回交,经多年系谱选择和测交筛选,育成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广越S。该不育系具有不育起点温度较低、柱头外露率高、开花习性较好、异交结实率较高、耐寒性强、稻米品质优、中早熟、配合力强、适应性广和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性,2014年6月通过广东省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2.
水稻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天源903S是以早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HD9802S为母本、中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华201S为父本杂交,经多代选育和低温筛选育成的水稻早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2015年8月通过湖北省种子管理局组织的技术鉴定.该不育系育性转换特性稳定,开花习性和品质性状好,繁殖和制种产量高.利用其配制的杂交晚稻组合天两优...  相似文献   

3.
g08-1S等起点温度低的温敏核不育系的耐寒基因供体来自江苏紫稻,温敏核不育基因供体来自衡农S-2-6,通过杂交,经多代定向选择,育成了具有耐寒性强,育性转换温度低(22~23℃),开花习性好,制种产量高且地域广,湖南繁殖区主要在海拔700m以上山区,不育系包茎少,经济性状好,配合力强的早熟温敏核不育系。其中g08-1S通过湖南生物研究所人工气候箱模拟1989年最坏天气的盛夏低温处理结实率仍为零。  相似文献   

4.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提纯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需要进行提纯繁殖的原因及提纯繁殖的技术可行性,综述了现有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提纯繁殖技术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提纯和原种生产程序实现工厂化、商业化和专业化生产的技术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波动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性受温度影响而波动是困扰两系法杂交水稻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看法,从育种途径上来看,可以采用选育低不育临界温度的光敏核不育系,选育抗除草剂的恢复系、选育对除草剂敏感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和选育四环素诱导不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来保证杂种纯度,从制种技术措施上来看,必须严格遵守光温敏核不育系核心种子生产程序,选择适宜的制种地区和季节、在盛夏低温来临时采取灌水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选育的回顾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光温敏雄性不育资源鉴定,育性转换特性研究,实用不育系选择与鉴定程序等方面,对我国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选育与研究情况作了简要回顾,并对目前不育系选育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温敏核不育基因在籼型三系遗传背景下的育性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3个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6311S和360S与7个籼型质核互作型水稻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保持系、3个恢复系配组,观察了51个组合的F1、19个F2及6个BC1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培矮64S温敏核不育性状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具有对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的强恢复基因;6311S温敏核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同时具有1对弱恢复基因;360S温敏核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但没有恢复基因。进一步利用4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311S组合F2群体中4个温敏核不育株与5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配组,研究了杂交F1的育性,表明在可育细胞质背景下,三系恢复基因对温敏核不育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在不育细胞质背景下,三系恢复基因是温敏核不育基因表达的关键。由此提出了选育不育细胞质背景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温敏核不育背景的质核互作型不育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模拟盛夏低气温条件下水温对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模拟盛夏低气温的条件下(日平均温度22.5或23.0℃),研究了8个温敏不育系在28.6、26.8和24.0℃处理时的不育性。结果表明高于温敏不育系临界温度的温水,可以保持温敏不育系的雄性不育性稳定。为利用水温作为一个有效手段防止盛夏低温引起的负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种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提纯繁殖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高世代提纯繁殖过程中起点温度漂变的问题,利用生产用安农810S、P88S和C815S 3个光温敏核不育系种子,通过建立2个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不育系大群体,实现核心单株筛选与繁殖同步进行,研究一种不育系提纯繁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光温敏核质互作型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杂交水稻的种子纯度影响杂交水稻的发展。少部分三系不育系遇高温自交结实,两系不育系遇低温自交结实。两者结合产生的光温敏核质互作水稻不育系则在高温、低温状态时仍为不育状态,保证杂交种的纯度。本文介绍了当前杂交水稻存在的问题,以及光温敏核质互作杂交水稻不育系的选育、育性稳定性和杂种优势利用。  相似文献   

11.
南钟浩 《北方水稻》2012,42(6):12-14,22
2003年在01-124稻田里发现不育株36-20S后,先后两年南北两地高低温条件下未得到不育株种子,因而采用"逐代展开法"保留其不育基因。2011年9月,发现其杂交后代不育株率高达42%。利用冬季南滨变温幅度大的条件,观察x186不育株稻茬、可育株单株和同代原种不育株的育性。结果表明x186G1S、x186HS是温敏不育系,起点温度为21~22℃,x186G2S、x186-1S、x186-2S是反温敏不育系,临界温度为25~26℃。x186同时含有温敏型不育基因和反温敏不育基因,因而称作"龙凤胎"。同时选育育性类型截然不同的两系不育系,既拓宽时空,又便于制、繁种。反温敏不育系的选育及应用,将为两系法杂交粳稻育种的发展和杂交粳稻的推广应用带来变革,x186便是北方早粳稻区两系法育种的拐点。  相似文献   

12.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提纯和原种生产   总被引:49,自引:13,他引:49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提纯和原种生产袁隆平(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410125)导致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必须相对地低是选育实用的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根据这一标准,我国近几年来已成功地选育出一批达到实用要求的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正在或即将投入...  相似文献   

13.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起点温度遗传纯化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31  
提出了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遗传由两种不同类型基因控制的假说,对光温敏核不育系起点温度“漂变”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在遗传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高世代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起点温度遗传纯化的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选育技术路线和方法,以解决现有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表达不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2016,(3):23-26
利用水稻温敏核不育系核心单株筛选时的花粉镜检结果,分段统计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群体染色花粉率的分布,设计了染色花粉率变幅、平均染色花粉率、染色花粉率为0的株率、株率峰值及其染色花粉率区段5个指标来分析判断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性和群体育性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深入了解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的群体育性表现。  相似文献   

15.
华两优105是以早熟早籼型温敏核不育系M103S为母本,与早稻新品系T1007配组而成的两系法杂交早稻新组合,具有熟期早、产量高、稳产性好等特点,2005年1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在高海拔山区的繁殖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湖南新化海拔800~1 000 m的山区对水稻温敏核不育系Y58S和株1S的繁殖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800~950 m范围内随着海拔升高,两系不育系表现播始历期延长,株高增加,有效穗增多,稻穗增大.海拔900~950 m区域试点的结实率和实际产量较高,是进行水稻温敏核不育系高产繁殖的适宜区域.  相似文献   

17.
陈秒  尹超  刘烨  肖层林 《作物研究》2013,27(2):164-168
综述了对水稻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特性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光温条件、生长发育阶段、遗传背景是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内外因素,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变化是育性转换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表现。水稻实用型温敏核不育系不仅要求育性转换临界温度较低,同时要求具有适宜繁殖的可育温度范围,选育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和生理不育温度均较低,即"双低"不育系,是降低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风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eui基因具有遗传解除水稻不育系包穗的功能,被誉为杂交稻种子生产的第四遗传因子,现已成功地应用于杂交稻的生产。研究不同eui基因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eui基因具有遗传解除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包穗的功效,可育期解除不育系包穗的遗传效应显著地好于不育期,且eui1基因遗传解除包穗的效应强于eui2基因。eui基因的效应并未影响到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和花粉不育的类型。  相似文献   

19.
光温敏核不育系转育起点温度的高低是决定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能否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选育起点温度较低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可以显著提高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纯度。本课题组利用系谱选育法,将播始历期较短、不育起点温度较高、农艺性状较好的两系不育系中间材料7HS006与播始历期较长、育性转换温度较低的绿102S进行杂交,选育出籼型两系不育系H153S,该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较低,育性稳定,可繁性、农艺性状较好。H153S将在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和推广中起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株系育性鉴定保纯法原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光温敏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的问题,结合多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经验和光温敏核不育系C815S原种生产实践,提出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株系育性鉴定保纯法原种生产技术,阐述了单株选择、田块选择和季节安排、大田栽培管理、育性鉴定、冷水串灌、再生繁殖、收种等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