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了蛋氨酸碘对5种养殖鱼类的急性毒性和抑菌作用的研究,以期为在水产养殖上安全有效地使用蛋氨酸碘防治水生动物疾病和避免鱼类中毒提供科学依据.实验采用静水试验法检测蛋氨酸碘对鲫(Carassius aur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急性毒性,其48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1.70、10.50、11.50、12.40、14.60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1.13、1.03、1.13、1.13、1.38mg/L;采用试管稀释法进行了蛋氨酸碘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及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3种鱼类常见致病菌的抑菌试验,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1562、0.06250、0.03125μL/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0.06250、0.25000、0.06250μL/mL.试验结果表明,蛋氨酸碘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雅罗鱼俗称江鱼、滑鱼,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名贵经济鱼类,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鱼肉中蛋氨酸和赖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比一般鱼类分别高出29%和34%,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脑黄金)和维生素A、维生素D。现代研究证明,雅罗鱼体内含有一种多醣粘蛋白质的物质,  相似文献   

3.
蛋氨酸又名甲硫氨酸,是鱼类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它在鱼类的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除直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外,还可在机体中转化为半胱氨酸、活性甲基和肌酸等活性前体物质。目前研究表明,大部分鱼类蛋氨酸的需要量为饲料蛋白质总量的2%~3%。  相似文献   

4.
张树威  鲁康乐  宋凯  王玲  张春晓 《水产学报》2017,41(12):1908-1918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羟基蛋氨酸钙(MHA)与DL-蛋氨酸(DLM)对花鲈生长、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旨在比较两种外源蛋氨酸的生物效价及在饲料中适宜的蛋氨酸添加水平。饲料中添加外源蛋氨酸有效含量为0%、0.2%、0.4%、0.6%、0.8%的MHA或DLM,配制9种实验饲料(对照组、MHA 0.2、MHA 0.4、MHA 0.6、MHA 0.8、DLM 0.2、DLM 0.4、DLM 0.6和DLM 0.8)。用该9种饲料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5.67±0.05)g的花鲈8周后,采集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蛋氨酸形式与水平均显著影响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氨酸水平的增加,鱼体增重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蛋氨酸添加量为0.6%时达到最大值;此外,羟基蛋氨酸钙组鱼体增重率均高于同水平DL-蛋氨酸组。蛋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饲料系数与鱼体组成,饲料系数与鱼体粗脂肪含量随蛋氨酸水平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粗蛋白与此相反,水分与灰分则差异不显著。随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对照组相比呈升高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与之相反。随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呈降低的趋势。蛋氨酸添加组溶菌酶(LZM)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随饲料蛋氨酸水平的增加,肠道蛋白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0.6%添加量时达到最高。研究表明,饲料添加外源蛋氨酸会显著促进花鲈的生长,其中添加0.6%水平的蛋氨酸,花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对特定生长率与饲料蛋氨酸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花鲈饲料适宜的蛋氨酸水平为1.57%;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羟基蛋氨酸钙的生物学效价为DL-蛋氨酸的134.15%;添加外源蛋氨酸可以提高花鲈肝脏抗氧化能力,有利于鱼体的肝脏健康。  相似文献   

5.
鲤鱼是北方主要养殖鱼类之一,其饲料不仅要注意蛋白质的含量,更要注重蛋白质的质量。优质的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比例合适,容易被鱼类所吸收。目前国内北方鲤鱼的配合饲料中采用的主要原料为豆粕,菜粕,而豆粕、菜粕类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蛋氨酸缺乏会导致生长缓慢,饵料系数高,其主要原因是蛋氨酸不足引起氨基酸不平衡,饵料利用率下降,造成饲料浪费。有关专家认为添加单体蛋氨酸能提高鲤鱼生长率和饲料效率。但也有专家认为鱼类对饵料中氨基酸和添加游离氨基酸存在着吸收不同步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营养物质测定方法对平均体长7.2cm血鹦鹉(Cichlasoma synspilum×C.citrine)肌肉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血鹦鹉鱼新鲜肌肉中粗蛋白含量16.9%,粗脂肪含量1.94%,水分含量74.9%。以上三种营养成分均低于比较的10种常见鱼类。钙含量1.06%,总磷含量1.15%,氨基酸种类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总和14.59%,谷氨酸含量最高为2.763%,半胱氨酸含量最低,仅为0.134%,其中9种鱼类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6.784%,根据AAS、CS评分,血鹦鹉的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  相似文献   

7.
1、鲑鳟鱼类对蛋白质与氨基酸的营养需求鲑鳟鱼类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求与温水性鱼类相比,一是需要较高的蛋白质,一般为30%—55%,且动物性蛋白质占总量蛋白质的35%—70%;二是需要10种必需氨基酸,但对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的需要量比温水性鱼类高0.6—2.5倍,而且要求氨基酸平衡性(即氨基酸的种类、含量及氨基酸之间比率)较好;当限制性氨基酸缺乏时,鲑鳟鱼类极易出现营养性疾病,导致免疫力和应激能力的降低。这就要求饲料中所提供给鲑鳟鱼类的蛋白质应为“理想蛋白质”,且易消化和吸收。表1鲑鳟鱼类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鱼类…  相似文献   

8.
<正> 饵料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比例是否合理,决定着该种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例尤为重要。根据金泽昭夫和手岛新一的实验结果,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和某些鱼类一样,色氨酸、组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  相似文献   

9.
对人工养殖的一龄哲罗鱼肌肉的营养组成进行分析,为营养生态生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氨基酸。结果显示:肌肉(鲜样)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0.08%,粗脂肪含量为1.59%,水分含量为76.86%,灰分含量为1.77%;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鲜样)为16.95%,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不包括色氨酸)、2种半必需氨基酸总含量(鲜样)为9.19%;一龄哲罗鱼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和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0.90。结果表明人工养殖一龄哲罗鱼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我国养殖黄条鰤(Seriola lalandi)、高体鰤(S. dumerili)、五条鰤(S. quinqueradiata)肌肉的质构特性、基本营养组成和食用价值, 采用质构分析法(TPA)和常规生化方法检测了 3 种鰤属鱼类肌肉的质构特性、粗蛋白、脂肪酸和氨基酸等成分, 并评价了营养价值。结果显示: 同等养殖条件下, 黄条鰤肌肉的硬度、胶着度、咀嚼度和回复力均显著高于高体鰤和五条鰤。黄条鰤肌肉蛋白含量(24.3%)最高, 高体鰤水分含量(70.6%)最高, 五条鰤脂肪含量(7.2%)最高, 3 种鰤属鱼类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优于 FAO/WHO 标准。根据 AAS 和 CS 分值, 3 种鰤属鱼类肌肉的第一限制氨基酸皆为蛋氨酸, 第二限制氨基酸皆为缬氨酸, 且肌肉鲜味氨基酸含量及其在总氨基酸中的占比均较高, 这与其味道鲜美密切相关。3 种鰤属鱼类肌肉中可检测到 20 种脂肪酸, 其中亚麻酸甲酯(C18 3n6) ∶ 只在五条鰤中检测出, 二十二碳二烯酸甲酯(C22 2) ∶ 只在高体鰤中检测出。肌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5.44%~67.51%)均相对较高, 其中不饱和脂肪酸 EPA+DHA 的含量(32.50%~35.79%)优势明显。另外, 高体鰤中的常量元素含量 (5.27×103 mg/kg)最高, 五条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15.931 mg/kg)最高。本研究表明, 3 种鰤属鱼类肌肉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 是极具市场开发潜力的大洋性养殖经济鱼种, 研究结果将为我国鰤属鱼类养殖潜力评价和专用高效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邓艳敏  王银平  胡敏琦  程鑫  黄中家  刘凯 《水产学报》2023,47(2):029314-029314
为掌握鄱阳湖鱼类群落特征,课题组于202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和2021年冬季(1月)4个季度,在鄱阳湖10个区域5种生境开展鱼类资源调查研究,同步采集水环境样品。研究共采集鉴定鱼类67种,隶属于8目14科47属,其中鲤科鱼类物种数最多(41种),占比为61.19%。基于不同分组,鱼类生态类型分别以定居性鱼类(67.16%)、杂食性鱼类(44.78%)、中下层鱼类(35.82%)占据优势。该群落以小型鱼类为优势类群,数量占比为68.70%;鱼类优势种共有6种,第一优势种为似鳊。鱼类群落结构在季节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春季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冬季。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显示,空间上鱼类可划分为2个类群,分别为湖口区类群和草型湖区-湖汊区-湖心区-沿岸带类群。冗余分析(RDA)显示,总磷、叶绿素a和透明度是影响鱼类物种时空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分析表明,鱼类群落受到严重干扰(W=-0.091)。本研究成果可为鄱阳湖禁渔效果评估和鱼类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苏北浅滩中部典型沙脊潮沟海域不同空间鱼类群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11年5月(春季)和2010年11月(秋季)在苏北浅滩大丰沿岸海域(32°44?~33°23?N、120°54?~121°38?E)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获取的资料,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划分群落结构,从鱼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以及优势种等不同方面,探讨苏北浅滩沙脊潮沟地形对鱼类群落的影响。研究表明:春秋季苏北浅滩沙脊潮沟沿岸海域鱼类可划分为西部近岸群落、中部沙脊群落以及东部潮沟群落3个群落,其鱼类群落结构差异表现为,春季鱼类总种类数表现为潮沟(15种)沙脊(11种)近岸(3种);多样性指数(H')类似,即潮沟(1.57,1.89)沙脊(1.19,1.57)近岸(0.51,0.69);秋季鱼类种类数表现为潮沟(18种)近岸(12种)沙脊(11种),鱼类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潮沟(1.54,1.54)近岸(1.02,0.96)沙脊(0.92,0.83)。潮沟海域与外海相连,外海鱼群顺着潮沟向近海移动,在潮沟末端遇到沙脊地形的阻挡,底栖性鱼群停留在沟底,造成种类数累积,多样性增加。优势种分布上,潮沟群落多为方氏锦鳚(Pholos fangi)、鮸(Miichthys miiuy)、小带鱼(Eupleurogrammus muticus)等产卵性鱼类;沙脊群落鱼类主要由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和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等滤食性鱼类组成。苏北浅滩沙脊潮沟海域鱼类群落空间差异显著,而地形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环境变化是苏北浅滩沙脊潮沟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以沙脊潮沟地形因素为突破口,不仅丰富了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的环境影响因素,也为苏北浅滩渔业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澜沧江西藏段鱼类群落现状,于2017-2019年对澜沧江西藏段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分析和评价了鱼类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结果显示,澜沧江西藏段现有鱼类2目5科(亚科)13种,其中土著鱼类9种,外来鱼类4种;摄食生态类型包括杂食性(占比92.3%)和肉食性(占比7.7%)2种;栖息类型包括3...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蛋氨酸铬对鲤血清生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配制蛋氨酸铬添加水平分别为0、0.1、0.2、0.4、0.8、1.6、3.2 mg/kg的7种饲料,选取初始体质量为(40.95±4.80)g的鲤1 260尾,进行了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0.4 mg/kg蛋氨酸铬的试验组,其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含量最低,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添加1.6 mg/kg的组,其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最高;添加0.8mg/kg的组,其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0.4~3.2 mg/kg蛋氨酸铬的试验组,鲤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GOT)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2)添加蛋氨酸铬的试验组,鲤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0.8 mg/kg添加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4 mg/kg添加组的丙二酮(MDA)含量低于其它各组。添加0.2~3.2 mg/kg蛋氨酸铬的试验组,其AK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鲤肝胰脏中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随着蛋氨酸铬添加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3.2 mg/kg添加组外,其它各组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均显著下降。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0.4~0.8 mg/kg的蛋氨酸铬能够增强鲤肝胰脏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15.
欧洲主要在19世纪和20世纪,已经引进了总计39种鱼类:20种欧洲鱼类(成功12种),3种亚洲鱼类(成功1种),16种北美鱼类(成功13种)。有几种成功的引种已产生未预料到的有害影响;特别是引进吃鱼  相似文献   

16.
北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详细了解北江鱼类群落结构,于2014年3月-2016年2月对北江鱼类资源进行了每月一次的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77种,隶属于8目16科56属。其中鲤形目44种,占总数的57.1%;鲈形目10种,占总数的13.0%;鲇形目8种,占总数的10.3%;其余的鳉形目、合鳃鱼目、鲱形目、鲑形目和鲻形目种数均少于5种。在全部77种鱼类中,只有(Hemiculter leucisculus)、鲤(Cyprinus carpio)和鲮(Cirrhina molitorella)三种鱼类属于年度优势种。典型对应分析(CCA)显示,水温(Tem)、溶氧量(DO)和盐度(Sal)是影响北江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0-2011年和2015-2016年对长江天鹅洲故道鱼类资源的调查,分析了长江天鹅洲故道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着重了解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潜在饵料鱼资源-小型鱼类的情况。结果表明,2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51种,隶属于6目12科41属,其中2010-2011年采集鱼类50种,2015-2016年采集鱼类38种。小型鱼类共采集到32种,其中2010-2011年度为31种,2015-2016年度为22种,减少的种类主要为长江干流繁殖进入天鹅洲故道的种类。2015-2016年相比2010-2011年,小型鱼类优势种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2010-2011年故道小型鱼类优势种5种,按优势度大小排序为: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贝氏歺又鱼(Hemiculter bleekeri)、鲫(Carassius auratu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和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而2015-2016年优势种为4种,按优势度大小排序为: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歺又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短颌鲚和鲫,来自长江干流繁殖的小型鱼类资源有所减少。建议通过灌江纳苗引入似鳊、银鮈、贝氏歺又鱼等长江干流繁殖的小型鱼类,改善生境,为歺又鱼、鲫等湖泊定居鱼类提供良好的繁殖环境,以增加长江江豚饵料鱼类的资源量,满足其食物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珠江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1年3月在珠江口伶仃洋布设10个调查站位,分别在小潮期和大潮期开展鱼类底拖网调查和水环境数据收集,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鱼类群落结构,并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到鱼类33种,隶属于13目(系)15科30属,其中小潮期捕获鱼类10目(系)12科22属23种,大潮期捕获鱼类12目(系)12科23属25种,有15种鱼类在2个时期均有捕获到;大潮期和小潮期各调查到鱼类优势种3种,其中凤鲚(Coilia mystus)和小头栉孔虾虎鱼(Ctenotrypauchen microcephalus)为共有优势种,颈斑鲾(Nuchequula nuchalis)为大潮期独有优势种,鳄鲬(Cociella crocodilus)为小潮期独有优势种;从生态习性看,2个潮期均为底层肉食性鱼类占优势;小潮期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23~0.98之间,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在0.77~...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长春市居民日常消费的9种鱼类的重金属污染水平并评估其健康风险,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法对长春市出售的鲫(Carassius carassius)、鲤(Cyprinus carpio)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等9种鱼类中的Pb、Cd、Cr、Zn和Cu 5种重金属进行了检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Pi)、综合污染指数法(MPI)和目标危险系数法(THQ)对其污染程度及食用健康风险进行评价。Pi指数表明:Cu、Cd、Cr在各种鱼类中均未出现超标现象,而9种鱼类肌肉中Pb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乌鳢(Channa argus)、鲶(Loricariidae)和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肌肉中的Pb呈重污染水平。MPI结果显示:不同食性鱼类重金属富集程度有差异,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重金属污染水平高于草食性鱼类。鱼类的单一和复合重金属健康风险指数均小于1,长春市市售鱼类食用安全性较好,对人群健康风险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福建建溪细鳞鲴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3年对福建省建溪细鳞鲴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4个江段进行了鱼类资源现状调查。共采集到鱼类77种,隶属于4目18科57属。渔获物分析表明,该保护区鱼类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占鱼类总种类比的64.9%;常见种有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细鳞鲴(Xenocypris microlepi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光泽黄颡鱼(Pseudobagrus nitidus)、子陵吻虎鱼(Ctenogobius giurinus)、银(Gnathopogon argentatus)等15种,以杂食性、底层、适应缓流生活的鱼类为主。保护区内的鱼类多样性指数、单船捕捞努力量较低,主要经济鱼类个体出现小型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