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果管理对北缘地区枇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八年生的长崎早生枇杷为试验材料,研究北缘地区疏花、疏果、套袋对枇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疏花后可有效减少养分消耗,提高坐果率(164.5%);枇杷疏果应以每穗留果3~5个为宜,疏果后可使枇杷单果重和商品果率极显著提高,使锈斑果率和裂果率极显著降低;套袋能避免枇杷果实日灼的发生,使锈斑果率由47.2%降低到0.9%,商品果率从31.3%提高到95.2%,同时可提高枇杷果的可食率及总酸含量,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2.
疏果和套袋是果树生产中提高果实品质常用的农艺措施,蓝莓疏果和套袋技术研究目前未见报道.为探究疏果与套袋对蓝莓果实生长及品质是否有促进作用,以南方广泛推广的南高丛品种密斯提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程度疏果及是否套袋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果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单果重、硬度、纵径、横径,同时提升了果实的内在品质.疏果率为40%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花青素含量最高;疏果率为60%时,果实糖酸比和Vc含量最高.套袋处理对果实单果重、果实纵径、横径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果实硬度.套袋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糖酸比显著提高,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降低,但果袋高温导致日灼果和烫伤果等问题.综合考虑蓝莓果实品质评价指标,以40%疏果率和不套袋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产量、平均单果重、单株结果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红色素含量五个性状进行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除红色素一般配合力显著而特殊配合力不显著外,其余四个性状无论在模型Ⅰ或模型Ⅱ都显著。表明红色素含量这个性状主要是基因累加效应,而产量等性状既有累加效应又有非累加效应。根据估算遗传力来看,红色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遗传力比较高,而产量、平均单果重、单株结果数的遗传力比较低。所以对红色素、可溶性固形物在早期世代可进行选择,而单果重、单株结果数、产量在后期世代加以选择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4.
不同留果量对大丰杏果实裂果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丰杏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疏果处理对果实裂果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果间距的增大,大丰杏果实的裂果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不疏果处理(对照)的裂果率最低。此外,疏果处理可显著提高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VC含量,降低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和钙含量。  相似文献   

5.
以18个西瓜品种间杂种及其21个亲本为试材,进行了亲子相关、表型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果株结果数、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抗性 F_1值与亲中值呈显著正相关。单果重与单株产量、茎粗与单果重、抗性与单果重、抗性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所分析的性状中,单果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茎粗对单株产量的影响除本身作用外,主要是通过单果重间接地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负载量对金太阳杏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杏生产上的主栽品种金太阳杏为研究试材,通过疏果处理,研究了不同负载量对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果处理能增大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和Vc含量,降低果实硬度和铁含量,但对铜和锰含量影响不大。疏果时将果间距控制在20 cm效果较好,不仅能改善果实品质,且经济效益最高;果间距15 cm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栽培措施对文旦柚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为文旦柚优质果品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树盘覆盖、疏花疏果、套袋处理对果实外观、裂果率、商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维生素C含量、含酸量等的影响。[结果]疏花疏果处理能增加果实重量和可食率;套袋处理果实表面光滑、色泽均匀,病虫果和污染果显著减少,果实商品率增加。套袋处理的文旦柚商品率最高,疏花疏果的处理次之。疏花疏果和套袋处理的果实糖酸比略高,均为10.21,果实酸甜适宜。[结论]果实套袋和疏花疏果处理对果实的商品性、产量和品质都有一定影响,生产上可结合这2种栽培措施来提高果实品质和商品性。  相似文献   

8.
荆州地区6个柑橘品种成熟期果实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丰蜜桔(橘类)、国庆1号(柑类)、日南一号(柑类)、朋娜(橙类)、玉环柚(柚类)、琯溪蜜柚(柚类)等6个柑橘品种为试材,对各柑橘品种果实的主要品质特性,如果形、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食率、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固酸比等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玉环柚及琯溪蜜柚的果实均较大,单株产量高,果实硬度也较大,而且其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均较其他柑橘品种合适,且Vc含量亦较高;其次则是南丰蜜橘,其具有相对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同时具有最高的可食率;其他的几个柑橘品种果实的品质相关指标测定结果均存在或多或少的缺憾。  相似文献   

9.
一、荷花大红荔 该品种2010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结果早,定植后第三年开始开花结果,四年生树单株产量7.5公斤.在东莞种植果实于6月中下旬成熟,比淮枝早熟5~7天.丰产稳产.果特大,平均单果重48克,果正心形,果皮色泽鲜红,龟裂片平而宽,排列整齐,片锋平滑.果实肉质脆嫩、味清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8%,可食率76.9%.适宜广东省中西部荔枝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对黄金块与解放钟为亲本的有性正反交后代的果实进行分析,研究了育种目标性状:单果重(60g以上)、果皮色泽(橙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以上)、可食率(72%以上)在杂种后代中的表现.结果表明:杂种后代单果重、果皮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达到育种目标的后代分别占杂种后代总数的14.93%、53.73%、20.90%、47.76%;同时达到四个育种目标性状的杂种后代数量为1株.  相似文献   

11.
疏花疏果与套袋对枇杷果实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3~14年生田中枇杷为材料,研究疏花疏果与套袋对枇杷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疏花后可有效减少养分消耗,使座果率提高10.2%;枇杷疏果以每穗留3~5个果为宜,疏果后可使平均单果重和商品果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3.4g和27.3%,锈斑果率、日灼果率和裂果率分别比对照降低12.4%,0.6%和9.7%;疏果后套袋可完全避免日灼的发生,锈斑果率由35.2%降低到0.9%,商品果率从57.8%提高到96.3%;同时可提高枇杷果实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糖酸比,有效改善果实品质、口感风味、色泽和贮藏性能。  相似文献   

12.
叶面营养对杨梅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各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营养液(爱农氨基酸、果蔬品质改良剂、翠康钙宝)对东魁杨梅果形、产量、果面着色,以及果实硬度、各项果实品质指标、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单果质量、株产量、纵横径、果面着色、可食率、钙含量、硼含量、糖酸、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商品性、耐贮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以果蔬品质改良剂的作用最明显、效果最好。喷施果蔬品质改良剂的杨梅单果质量、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一二级商品果率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7.19%、32.91%、18.75%、99.44%;果实中钙、硼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1.41%、48.00%;2~5 ℃保鲜冷库中第14天的平均霉烂果数比对照减少了38.30%。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果质量和可食率均与钙、钾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26个野生荔10号荔枝自然杂交子代半同胞单株为材料,分析其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和估测其遗传参数,以期弄清野生荔枝的遗传规律和在酿酒品种培育中的可行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果实的表型性状(果实形状、果肩形状、果皮颜色、龟裂片形状、裂片峰形状)变异范围广,均分离出3~5个不同类型;除果皮颜色外,其余性状亲本性状遗传更加顽固;呈母本性状占比数依次为果肩形状(55.56%)>果实形状(44.44%)>龟裂片形状(40.74%)>裂片峰形状(29.63%)>果皮颜色(14.81%)。品质性状家系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28.44%)>果皮厚度(17.48%)>果肉厚度(15.44%)>可食率(12.2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8%)>果形指数(5.59%);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0.9992)>可食率(0.998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0.9753)>果形指数(0.9733)>果肉厚度(0.9663)>果皮厚度(0.9585);遗传增益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87.74%)>果肉厚度(48.32%)>果皮厚度(30.16%)>可食率(17.9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37%)>果形指数(-4.77%)。单果重在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增益3项指标值均最高,表现出突出的遗传变异、遗传力和遗传增益效果,表明该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且后代的选择余地较大。筛选出9个特异单株:8个单株入选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5%)特异单株,1个单株入选高可食率(≥80%)特异单株,改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以31个甜樱桃实生株系的成熟果实为试材,进行了果实单果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糖酸组分和含量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含量的测定,旨在为甜樱桃实生繁殖下品质育种工作提供基本资料.结果表明,①甜樱桃实生后代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株间变异系数较大(32.76%和20.03%),而可食率彼此间差异不显著,变异系数仅为2.23%.②甜樱桃果实可溶性糖组分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有机酸组分主要为苹果酸;实生后代果实中果糖、葡萄糖以及总糖的含量单株间亦存在明显变异(17.93%、17.05%和17.40%),不同株系间有机酸含量及糖酸比的变异系数更大.分别为25.67%和35.22%.③从31个甜樱桃实生株系的果实中共鉴定出烃类、醇类、酯类、酮类、醛类5类113种挥发性化合物,各实生株系的果实中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数、各类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数及其含量以及主要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等均存在更广泛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总之,31个甜樱桃实生株系果实品质性状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为进一步筛选优良单株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兴国甜橙3-5的选育经过、主要性状、栽培技术要点和产业化前景,对兴国甜橙3-5的可食率和果汁率进行了多品种比较。兴国甜橙3-5是在地方品种兴国甜橙中选出的加工鲜食兼用型品种,果皮橙黄至橙红色,果实近圆球形,母树平均单果重167.7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6%~15.1%,总糖含量10.3%~11.5%,可滴定酸含量0.47%~0.93%,可食率79.27%~80.75%,果汁率65.18%~65.96%;子代平均单果重205.8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7%~14.0%,总糖含量9.92%~10.62%,可滴定酸含量0.71%~0.73%,可食率80.59%,果汁率65.84%。成熟期11月下旬。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云南芒果栽培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及变异情况。【方法】对60份云南芒果栽培种质的单果重、果皮厚度、果核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等7个品质性状参数进行了测定,制定了适合云南芒果产区果实品质性状精确评价的分级标准,并对60份种质的各品质性状参数在不同级别中的出现频次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各级别中的出现频次接近于正态分布,其余6个参数均呈偏态分布;单果重和果核重普遍较小,总糖含量相对较低,可食率普遍较高,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多态性丰富;大多数品质性状为独立性状,果核重、可食率与单果重三者之间、可滴定酸含量与果皮厚度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总糖含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糖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选取的60份芒果种质中含有相当数量的优异栽培芒果种质资源,本研究为云南省芒果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翠冠’梨为试材,研究了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NAA-Na、NAA、ABA)对梨果的疏果效应及对梨果品质的影响,并比较了人工疏果和药剂疏果的差异,旨在为今后梨省力化疏果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随着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浓度的升高,梨果实坐果率降低。疏果效应最显著的为NAA 40 mg/L处理,坐果率由92. 00%降低到37. 78%;与相同坐果率的人工疏果处理相比,NAA处理果实单果重具有显著优势。NAA 10 mg/L处理果实单果重最大,为281. 2 g,分别比CK和人工疏果处理的单果重提高了49. 49%和36. 68%。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梨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CK和人工疏果处理差异不显著,不同调节剂对可溶性糖、有机酸不同组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与人工疏果处理相比,喷施适宜浓度的NAA或NAA-Na具有高效疏果的作用,并可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桃品种赤月(Akatuki)的稳产、优质栽培技术,选用黄色、白色、报纸3种不同材质的果袋,对6年生树龄的桃果实进行套袋处理,比较不同纸质果袋和疏果方式对果实采前落果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但果实外观过于艳红,单果重小;报纸袋单果重最大,但外观偏青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落果重,且成熟期相对延迟;黄色袋落果率低且果实综合品质优于报纸袋和白色袋。疏果方式宜采用3次分批疏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蕈状芽孢杆菌对蜜柚裂果及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蕈状芽孢杆菌产品以清水稀释600倍施用,能够有效降低蜜柚的裂果率,有效提升蜜柚平均单果重,显著的提高蜜柚单株产量,有利于蜜柚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的积累,从而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0.
周坤杰  陈慧  王化坤  唐威  顾桃桃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703-9704,9707
[目的]针对苏州地区主栽的9个白沙枇杷[Eriobotry japonica(Thunb.)Lindl]品种果实性状进行调查研究,为今后更科学地开展枇杷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个白沙枇杷品种分别为冬瓜种、苏白1号、照种、白玉、宁海白、冠玉、东山3号、西山1粒核、丰玉,对其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皮色泽、果肉颜色、果核粒数、果梗粗细、可食率、果皮重、果核重12个果实性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单果重在24.3~45.7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2% ~ 15.5%,果核粒数2.2 ~4.8个,可食率在76.3% ~ 67.5%.其中,丰玉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种子粒数等表现优异,但果核重、可食率却不理想,而白玉、宁海白、苏白1号、西山1粒核果核重、可食率均表现优异.[结论]在今后的选育工作中,有必要将丰玉、白玉、宁海白、苏白1号、西山1粒核进行杂交育种,以提高可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