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治疗蜜蜂白垩病的理想药物应是一种对病原体有效而对其寄主无害的杀真菌剂,人工合成的咪唑类化合物就具有上述作用。这类化合物能阻止对真菌有特殊价值的麦角甾醇的合成,但对蜜蜂无害,因蜜蜂同人类以  相似文献   

2.
《中国蜂业》2017,(4):16-17
保幼激素是由蜜蜂咽侧体分泌出的一类高萜类化合物,在蜜蜂生长发育、变态以及生殖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实验用气质联谱法检测了中华蜜蜂1,3,5日龄幼蜂的保幼激素含量。结果表明:在各龄中华蜜蜂体内都能检测到JH3,且蜜蜂随日龄增长,体内保幼激素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蜜蜂螺原体是一种螺旋状、能运动、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寄生在成蜂体内,对蜜蜂造成危害。患病蜜蜂爬出箱外,在地上爬行死亡。目前广大养蜂者称其为“爬蜂病。”一、病原:据国外文献报导。1977年美国学者克拉克(Clayk·T·B)已发现蜜蜂螺原体病是蜜蜂致死性的传染病;1981年法国生物学家莫森(Mouches·C)用SP—  相似文献   

4.
王咢 《蜜蜂杂志》1989,(6):15-16
蜜蜂螺原体病病原体是一种螺旋状,能运动,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寄生在成蜂体内,对蜜蜂造成严重危害,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患病蜜蜂失去采集能力,爬出箱外,在地上爬行后死亡。发病严重时,成年蜂、青年蜂、甚至刚出房的幼蜂也会大量爬出箱外,群势很快减弱。广大养蜂者称其为“爬蜂病”。一、病原据国外文献报道:1977年美国学者克拉克(T·B·Clark)已发现蜜蜂螺原体病是蜜蜂致死性的传染病;1981年法国生物学家莫森(c·Mouches)’用SP-4培养基分离出蜜蜂螺原体B31和B39两个致病的病原菌株,其个体差异也很大,在17—500  相似文献   

5.
于殿军 《吉林畜牧兽医》1991,13(3):28-29,21
蜜蜂螺原体是一种螺旋状,能运动,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寄生在成蜂体内。其发病快,来势凶猛,对蜜蜂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由于患病蜜蜂失去采集能力,爬出箱外,在地上爬行死亡,故为养蜂者称之为“爬蜂病”,是我国目前蜜蜂的一种新病。一、病原据国外文献报导。1977年美国学者克拉克(Clark,T·B) 已发现蜜蜂螺原体病是蜜蜂致死性传染病;1981年法国生物学家莫森(Mouches,C.)用SP—4  相似文献   

6.
据法新社报道,1982年在苏联摧毁50万蜂群的一种寄生虫已侵入法国,给法国的养蜂业带来严重威胁。这种寄生虫是蜜蜂的最大敌人,它能钻进蜜蜂体内吸血,杀死蜜蜂。目前,法国养蜂者正采取烟熏消毒法来防止蜂巢遭受毁灭。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苜蓿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杀菌剂对其传粉昆虫意大利蜜蜂(意蜂)的安全性,利用田间推荐使用浓度的菌核净、咪鲜胺和异菌脲处理意大利蜜蜂,分别测定蜜蜂体内3种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3种解毒酶: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细胞色素P450(P450)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3种杀菌剂均可诱导意蜂SOD和POD活性,其中咪鲜胺1500倍液(0.17 mg·L-1)处理的蜜蜂体内SOD和POD活性最高,分别为对照的1.82和5.40倍。3种杀菌剂对CAT、CarE和GSTs活性表现为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对P450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咪鲜胺)或者诱导作用(菌核净和异菌脲)。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3种杀菌剂1000倍液(0.40、0.25和0.50 mg·L-1)对意蜂体内3种保护酶的活性总体表现为诱导作用;而对3种解毒酶的影响各异,菌核净对3种解毒酶活性均为先激活后抑制;异菌脲对CarE和GSTs活性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对P450为诱导作用;咪鲜胺对CarE和GSTs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对P450表现为随时间逐渐降低的抑制作用。该结果表明意蜂可以通过调节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降低杀菌剂的负面影响,但对蜜蜂正常生理和代谢产生了影响。因此在生产中应当谨慎施用杀菌剂,保护蜜蜂安全授粉。  相似文献   

8.
<正>蜜蜂孢子虫病是由蜜蜂孢子虫寄生在蜜蜂中肠上皮细胞所引起的蜜蜂成虫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在世界各养蜂发达国家都有发生,患孢子虫病的蜜蜂寿命缩短,产蜜、产浆能力明显下降。一、病原蜜蜂孢子虫病仅危害蜜蜂成蜂,对幼虫和蛹不致病。患病蜜蜂是此病传播的根源。病蜂体内孢子虫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巢脾、蜂蜜、蜂箱,蜂具和场地、水池等。蜜蜂孢子虫病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早春最为  相似文献   

9.
发展养蜂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是蜜蜂的病害和敌害。因此,加强蜜蜂病、敌害的防治,是确保养蜂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了有效地防治蜜蜂病害,了解蜜蜂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规律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对蜜蜂病害的流行规律作一初步探讨,以供参考。一、蜜蜂病害流行的条件在正常情况下,蜜蜂的各种器官能够互相协调,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条件。当病原物侵入蜂体内时,蜜蜂可以调动各种因素来同病原物作斗争,消灭或排除病原物,维持蜂体各种机能的正常活动。但是,在外界条件变化太大时,有害因素的作用超出蜜蜂正常机能适应的范围时,就会引起蜜蜂机体的不正常变化,而表现出种种异常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蜂病。但蜜蜂病害流行过程的发生,必须具有三个基本条件:病原物、传播途径和蜜蜂  相似文献   

10.
《中国蜂业》2015,(4):13-16
为评价几种杀菌剂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和安全性,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和15种杀菌剂对蜜蜂急性经口毒性,结果表明:11种杀菌剂对蜜蜂的接触毒性,氟硅唑为高毒,丙环唑和咪鲜胺为中毒,丙森锌、苯醚1甲环唑、石硫合剂、甲基硫菌灵、烯酰吗啉、氟菌唑、武夷菌素和三环唑为低毒;15种杀菌剂对蜜蜂的经口毒性,丙环唑和抑霉唑为中毒,咪鲜胺、丙森锌、苯醚甲环唑、石硫合剂、甲基硫菌灵、烯酰吗啉、氟菌唑、三环唑、春雷霉素、代森锰锌、腐霉利、嘧霉胺和烯唑醇为低毒。因此,应禁止在蜜蜂活动区域使用高毒杀菌剂氟硅唑,慎重选择中等毒性杀菌剂丙环唑、咪鲜胺和抑霉唑,尽量选择对蜜蜂低毒杀菌剂,以保护蜜蜂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重庆地区蜜蜂“爬蜂病”于1986年初夏开始,1987年蜂群发病比较严重,几乎每个蜂场的蜂群均有不同程度的出现。笔者根据“爬蜂病”发病的规律、症状以及观察认为;“爬蜂病”是多病原引起的并发症,且能传染,类型分急性和慢性;“爬蜂病”的内因是蜜蜂自身消化系统代谢的障碍所致;柠檬酸有促进蜜蜂体内糖份迅速转化的作用,有利于蜜蜂消化、排泄,故对预防“爬蜂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谈蜜蜂本身的防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婷  王强  姚军 《中国蜂业》2003,54(5):21-21,28
长期以来 ,蜜蜂与周围环境中的病原性和非病原性微生物、寄生虫及气候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与相互适应 ,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对外界不良因素的防御系统。蜜蜂的防御系统与脊椎动物的淋巴免疫器官不同 ,是由多种器官组织的联合体 ,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共同作用下 ,相互协调地完成对蜜蜂机体的保护作用。一、蜜蜂的机械和生理屏障表皮 :蜜蜂的表皮是几丁质的外壳 ,覆盖躯体的全部。它的精细的结构控制着体内水分的蒸发 ;它特殊的组成与排列形成了防御水分、化学离子、病原体及农药等的侵袭屏障 ,对机体起重要保护作用。除了物理性的屏障作用外…  相似文献   

13.
应用“劲能”防治蜜蜂病虫害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劲能”防治蜜蜂病虫害试验冯峰董秉义陈淑静魏华珍(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多年来应用药物防治蜂病对蜂群取得了有效的保护作用。但尚需增加新的药物品种,特别是一种可以防治多种蜜蜂疾病的药物尚未问世。“劲能”是从植物果实中提取并经科学配方精制而成的杀菌剂...  相似文献   

14.
正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一些种植蓝莓的农民因缺乏蜜蜂授粉,将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蓝莓开花在即,需要大量的蜜蜂授粉,然而本地的蜜蜂数量却远远不能满足授粉需求。蜜蜂中心会长称,一些商业养蜂人已经决定不会返回此地,因为该地区的蓝莓喷洒的杀菌剂对蜜蜂有影响。艾伯塔省养蜂人提供的蜜蜂仅能供不列颠  相似文献   

15.
免疫应激与动物营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冰  陈代文  田刚 《中国饲料》2002,(20):17-19
为了提高母猪的繁殖成绩、降低仔猪生产成本 ,养猪生产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推行仔猪早期断奶。然而大量研究发现 ,仔猪早期断奶后在病原性和非病原性抗原刺激下 ,被激活的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细胞 ,释放出一系列被称为细胞介素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 1(IL - 1 )、白细胞介素 6(IL - 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 ,它们不仅能活化免疫系统 ,使动物处于免疫应激状态 ,而且还能通过对靶组织的直接作用或通过改变动物体内某些激素的水平 ,来调节免疫应激过程中动物体内各种养分的代谢 ,使得日粮中的部分养分 ,不再用于动物…  相似文献   

16.
2016年5月上旬的一天下午,赵蜂友在他蜂场查蜂,发现有少数腹部较大、体色灰黑的蜜蜂,在巢门前木板和地面上缓慢爬行),他用手捡起后放飞,结果蜜蜂不能飞都掉在地上,这引起他的注意.开始以为是采蜜回巢带的蜜太多飞不起来所导致,后仔细一看,蜂体并不透明(带蜜回巢的蜜蜂都是身体透明),并且头朝外,即使捉回放在巢门边,这些蜜蜂头朝外还能缓慢爬行,于是他用手将蜜蜂弄死想一看究竟.不看则已,一看大吃一惊,蜂体内有一只活生生似米粒大小的白色小蛆虫,他将蛆虫放到小木板上,15 min没有死还在动.他又观察了好几只蜜蜂,每只蜜蜂体内都有这种小蛆虫.  相似文献   

17.
微粒子病治疗药物效果的评价是以活的寄主体内病原发育阶段的活力为基础的。多数药物治疗的研究是以防治微粒子病(如蜜蜂微粒子病)或是消除昆虫实验室克隆的微孢子虫为目标的。烟曲霉素B(FumidiL B)是烟曲霉酸(C_(26)H_(34)O_7)二环乙基胺盐的商业制品,这种药物已被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杀菌剂拌种防治草坪草病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用杀菌剂拌种防治草坪草病害的研究进展.现已报道,早熟禾、黑麦草和高羊茅3属草坪草常见的种带与土传真菌病害14类,病原真菌54种;其中最常见的包括立枯丝核菌、德氏霉、腐霉、镰刀菌、细交链孢和壳针孢等.常用杀菌剂福美双、甲基硫菌灵、三唑酮和甲霜灵等对草坪草主要病原真菌的室内防效明显,其中对福美双反应极敏感的病原真菌有禾谷德氏霉,对甲基硫菌灵反应极度敏感的病原真菌有禾顶囊壳、粉红粘帚霉和瓶霉菌等,对三唑酮反应敏感的真菌有串珠镰孢、禾顶囊壳、结缕草锈菌、颖枯壳针孢和立枯丝核菌,甲霜灵主要对腐霉有效.田间条件下杀菌剂拌种可提高草坪草种子发芽率和田间出苗.杀菌剂拌种时要尽量避免在防治一种病害的同时,可能会导致另一种原本不重要病害的大发生.杀菌剂应向着在植物体内、土壤、大气和水体中无残留或有微量残留也可以在短期内降解,生成无毒天然物质而向完全融入大自然的方向发展,这是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蜂业》2021,(4):47-48
纽约州是美国最大的苹果种植区,每年产值约3.2亿美元,其中90%以上苹果依赖蜜蜂等授粉昆虫进行授粉。据报道,每年蜜蜂授粉在纽约苹果产业的贡献值高达2.88亿美元。目前,蜜蜂授粉已成为纽约地区苹果种植者的主要授粉方式,每当苹果开花时期,便能够看到蜜蜂在苹果花间忙碌穿梭、积极采集的情形。苹果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害虫(欧洲苹果叶蜂、玫瑰色苹果蚜等)和疾病(苹果黑星病、火疫病等)的侵害,为了保持苹果树的健康生长,果农们每年都会在春季开花前和秋季使用大量的杀虫剂(杀菌剂)来进行有效防治。但多数杀虫剂(杀菌剂)属于内吸传导性杀虫剂(杀菌剂),会在苹果花粉和花蜜中大量残留,使得蜜蜂在授粉过程中接触到这些有害化学物质。在春季开花前以及秋季喷洒杀虫剂或杀菌剂对蜜蜂来说是否安全?这一问题值得所有蜂农和苹果种植者深思。  相似文献   

20.
蜜蜂微孢子虫已被确认为是导致世界性蜜蜂损失的重要病原之一。因商业目的导致不同地区蜂种栖息地扩张与重叠,使两种原寄主分别为东、西方蜜蜂的微孢子虫(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西方蜜蜂微孢子虫)得以在不同蜂种间传播。新病原的入侵在对当地蜜蜂资源造成威胁的同时,外来蜂种成为地区性病害传播的媒介。而迁徙性的蜜蜂饲养模式进一步将这种不利影响放大,进而威胁整个养蜂业的持续发展。研究数据显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在人工饲养蜂群中已取代西方蜜蜂微孢子虫成为优势寄种群,但在自然条件下这两种蜜蜂微孢子虫如何作用饲养蜂群的相关数据缺乏。对东、西方蜜蜂混合饲养蜂场和山区东方蜜蜂隔离蜂场的蜜蜂样本进行两种蜜蜂微孢子虫PCR特异性检测,仅检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且西方蜜蜂蜂群微孢子虫感染率高于东方蜜蜂,混合饲养蜂场东方蜜蜂蜂群微孢子虫感染率高于山区东方蜜蜂隔离蜂场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