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油菜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目前油菜种子丸粒化包衣后发芽率难以保证,油菜生产上各项农业适用新技术难以到位的现状,通过对油菜种子实施丸粒化包衣的试验,研究油菜种子包衣对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幼苗生产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菜种子丸粒化包衣处理能显著提高田间出苗率;(2)能将各项农业适用新技术应用到位;(3)能提高油菜秧苗素质及后期产量.  相似文献   

2.
生物种衣剂对油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种衣剂是一种对作物无药害、对人畜无毒害、对环境无公害的新型种衣剂。通过应用生物种衣剂和化学种衣剂对油菜种子包衣试验,证明应用ZSB生物种衣剂按1:20的药种比对油菜种子包衣,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发芽峰值,有效促进幼苗生长,作用和效果优于化学种衣剂。  相似文献   

3.
20%多福油菜种衣剂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颖弢  史明元  梁颖  邱海军  胡海 《种子》2004,23(6):71-72
利用20%多福油菜种衣剂包衣和未包衣的油菜种子进行大田对比试验,检测油菜种子在秧苗素质、经济性状和产量、病虫害及某些生理特性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用20%多福油菜种衣剂包衣油菜种子,可加速根、茎、叶的生长,提高成苗率、秧苗素质和根系活力,增加幼苗叶绿素含量,培育壮苗;改善油菜经济性状,提高油菜产量;对菌核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灭菌以及未灭菌的湖南石门砷(As)污染土壤(145.70 mg kg-1)的盆栽试验,研究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的不同施用方式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生长和As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在未灭菌土壤中的烟草全部染病并死亡。在灭菌土壤中,菌液接种进入土壤处理的光合细菌数量都显著低于原始接种量。与对照相比,施用光合细菌对烟草生物量、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施用光合细菌菌液处理的烟叶净光合速率有升高的趋势;光合细菌接入土壤中的处理的烟草地上部分干重也出现增加的趋势。此外,移栽后接种光合细菌菌液处理的烟叶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施用光合细菌菌液处理的土壤pH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但是土壤水溶性As含量以及烟草As含量在各处理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可见,高As污染土壤中,光合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光合细菌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其仍然表现出可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用两种油菜种衣剂(薄膜型种衣剂\丸化型种衣剂)包衣处理杂交和常规油菜种子,通过对其贮存期间种子活力指标的检测实验,研究了油菜包衣种子的贮存性能。结果表明,两种种衣剂包衣处理的种子,其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在整个贮存期间变化较小,而未包衣的种子各项指标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下降较快。贮存四个月,包衣后的杂交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分别比对照提高78.2%~140.1%、81.5%~87.6%和91.5%~123.5%;包衣后的常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分别比对照提高5.2%~8.9%、10.8%~19.6%和6.3%~28.4%,表明种衣剂包衣处理能显著提高油菜种子的耐贮存性,且对杂交品种的作用效果优于常规品种,薄膜型种衣剂的作用效果优于丸化型种衣剂。  相似文献   

6.
探讨油菜包衣种子的贮存性能,为油菜种衣剂的研制、油菜种子的贮存提供理论依据。用薄膜型种衣剂和丸化型种衣剂包衣处理杂交和常规油菜种子,检测贮存期间包衣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成苗率等活力指标。2种种衣剂包衣处理的种子,其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在整个贮存期间变化较小,而未包衣的种子各项指标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下降较快。贮存4个月,包衣后的杂交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分别比对照提高78.2%~140.1%、81.5%~87.6%和91.5%~123.5%;包衣后的常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分别比对照提高5.2%~8.9%、10.8%~19.6%和6.3%~28.4%。种衣剂包衣处理能显著提高油菜种子的耐贮存性,且对杂交品种的作用效果优于常规品种,薄膜型种衣剂的作用效果优于丸化型种衣剂。  相似文献   

7.
用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陕油15为材料,种子经厚膜包衣处理后,通过密度(x1),播种期(x2)和纯氮施用量(x3)三因素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得出了在包衣直播栽培方式下,油菜新品种陕油15高产栽培的数字模型.优化分析表明,影响该品种产量主要因素中,密度(x1)>播种期(x2)>纯氮施用量(x3),明确了在油菜直播生产中种植密度应作为栽培措施首先考虑的因素,并提出了在包衣直播种植方式下,油菜新品种陕油15产量达52 704 kg/hm2以上高产的最佳密度、播种期与纯氮施用量分别为20.4万~23.4万株/hm2、9月24 ~ 28日、185.66~227.5 kg/hm2.  相似文献   

8.
为了摸清种子包衣后对发芽率的影响程度,笔者对包衣种子与未包衣种子作了比较试验。一、试验材料、方法 1.样品来源:扦取我省忻州市种子加工厂的包衣和未包衣种了样品共18个,其中玉米12个,高粱4个。谷子2个。玉米、高粱为1990年产种,谷子为1989年产种。 2.试验方法.包衣与未包衣(CK)的种子统一按国家种子检验规程规定进行,即高梁、谷子为100  相似文献   

9.
光合细菌在土壤中存活条件及其对微生物区系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秋菊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6):178-181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光合细菌在土壤中存活条件及施入光合细菌后土壤环境条件对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温度为7℃、淹水条件下、未施用有机质条件下,施入光合细菌菌液越多,光合细菌在土壤中存活量越多,短期有增长趋势,土壤水分是影响光合细菌存活的主要因素;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随光合细菌施入及土壤处理时间的加长而下降,以处理在第10d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下降幅度最大,之后趋于稳定,在各处理因素中,土壤温度和光合细菌施入量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影响较大,对真菌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水稻种子包衣剂试验云南省元江县种子站(653300)刘红丽1目的意义种子包衣技术在玉米、油菜等作物上已得到应用推广,效果较为显著,但在水稻上因农民有浸种催芽习惯而未能进行包衣处理。本项实验试图摸索水稻种子包衣技术,拓宽种子包衣技术的应用范围,为开展水...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在小麦种子包衣中的施用,本研究利用生物包衣剂和化学包衣剂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性状、产量及小麦根际土壤环境等进行分析。包衣剂选用吡虫啉作为化学包衣剂(T1)、内生芽孢杆菌作为生物包衣剂(T2),分别测定小麦生长发育初期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并调查两种处理下小麦开花期的叶绿素和叶片氮含量、小麦灌浆期叶片光合参数、小麦成熟期的主要性状指标及产量情况。与CK处理对比结果显示,T2处理的小麦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升高,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明显升高,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土壤蔗糖酶(S-SC)、土壤脲酶(S-UE)、土壤酸性磷酸酶(S-ACP)的酶活性得到显著提高,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分别提高了21.90%、52.04%,胞间CO2浓度(Ci)降低了5.15%,与T1处理对比,T2处理的能够显著增强S-CAT(23.30%)、S-UE(31.99%)、S-ACP(38.54%)的酶活;此外,T2处理的小麦主要性状及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其小麦产量达到6.25 t/hm2,比CK增加了36.00%,比T1处理增加了21.12%。内生芽孢杆菌作为生物包衣剂主要成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小麦土壤环境,更能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麦灌浆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2.
生物有机肥对水稻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探究施加生物有机肥(QD)之后水稻土壤酶活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磷酸苯二钠比色法、苯酚钠-次氯酸钠比色法、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土壤中的蔗糖酶、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基于Illumina HiSeq 测序平台对土壤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结果]表明:与CK相比,QD显著提高了土壤中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p<0.05),而对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在土壤基因组测序结果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分别是细菌和真菌中的优势物种,α-多样性分析显示QD使用前后真菌的多样性显著减少,细菌并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利用生物有机肥对农田土壤改良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豆科植物土壤浸提液对马铃薯连作土壤酶活性和电导率影响的差异,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5种种植方式下3年连作田土壤浸提液和4年豆科植物土壤浸提液对马铃薯连作土壤酶活性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半膜沟播土壤电导率1:1处理的与对照相比降低16.70%,其他处理马铃薯连作土壤的电导率均升高;各处理的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其中1:1处理对平畦覆膜和半膜沟播的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均作用显著,对全膜垄播和全膜沟播的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有显著影响;1:2处理对半膜垄播连作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全膜垄播和全膜沟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4.
农牧交错带人工草地及农作物下土壤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酶直接影响着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评价土壤质量的生物活性指标。在农牧交错带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和农田内采集土壤样品,通过测定土壤有机质、pH、营养元素(N、K、Ca、Mg等)有效态含量及4种土壤酶(土壤脲酶、碱式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分析了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和农作物下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紫花苜蓿人工草地中,土壤脲酶和碱式磷酸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随种植年限的延长显著减少,且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平均酶活性表现为3年龄>6年龄>10年龄草地。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增强,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2)不同类型农田中,土壤酶活性亦存在差别,玉米地土壤脲酶和碱式磷酸酶活性仅为马铃薯地的24%和70%;(3)比较人工草地与农田土壤酶活性,认为3种土壤酶(土壤脲酶、碱式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大小基本表现为马铃薯地>3年龄巨人草地>玉米地≥3年龄雷达克之星草地>6年龄雷达克之星草地>6年龄巨人草地>10年龄雷达克之星草地≥10年龄巨人草地;(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式磷酸酶3种酶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蔗糖酶活性与pH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脲酶和碱式磷酸酶与pH成显著负相关,速效氮和全氮呈极显著负相关,过氧化氢酶则与有机质、速效氮、全氮和水溶性镁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大气CO2浓度倍增对宁夏枸杞根区土壤微环境的影响,以宁夏枸杞为试验材料,用开顶气室模拟控制CO2浓度测得在大气CO2浓度倍增处理下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大气CO2浓度倍增处理降低真菌数量,增加细菌、放线菌数量。0.5倍增CO2浓度处理下宁夏枸杞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的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24.74%和23.71%,脲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0.45%和15.29%;1倍增处理下土壤3种酶的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55.74%,23.07%,44.60%,而多酚氧化酶降低24.94%。通径分析表明,真菌数量对脲酶活性影响力最大,而细菌数量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力最强。大气CO2浓度倍增宁夏枸杞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增强,其中真菌数量和细菌数量与脲酶呈显著负相关,放线菌数量在0.5倍增处理下与脲酶呈显著负相关。大气CO2浓度倍增处理使宁夏枸杞根区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增加且可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转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与有机碳的关系,研究了以传统翻耕为对照,3种耕作方式浅松、浅旋和深松下两者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土壤酶活性也随之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有机碳为不同耕作方式大于传统耕作,不同耕作方式产量较传统耕作显著提高,最高提高92.18%;在燕麦生育旺盛期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浅松、浅旋和深松在旱作农田条件下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积累、产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2016—2017年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覆膜(CK)、普通聚乙烯地膜(PM)覆盖、生物降解膜(AM、BM)覆盖4种不同方式,进行随机区组试验,2016年研究降解膜应用对麦后直播棉生物量累积及产量的影响,2017年研究其对土壤理化特性与棉花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地膜覆盖处理均显著提高0~2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和温度,苗期和蕾期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且苗期以PM处理较高而蕾期以BM处理较高;BM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而PM与AM处理降低。与CK相比,地膜覆盖处理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苗期降低而蕾期增加,地膜覆盖处理间,苗期以PM处理较高,蕾期以BM和PM处理较高。地膜覆盖处理棉花生物量快速累积起始期和结束期提前、最大生物量及快速累积速率增加且以BM累积特征值较优化。地膜覆盖显著提高了麦(油)后直播棉的子棉产量与霜前花率,且以BM处理较高。综上,生物降解膜覆盖改善土壤理化特性,促进麦(油)后直播棉的快速生长,从而提高产量和霜前花率。  相似文献   

18.
施用氨基酸对大白菜根系及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氨基酸对白菜产量、根系活力及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氨基酸较单施化肥处理增产2.62%~11.50%,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硝酸盐含量下降。而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在不同生育时期均较化肥处理提高,酸性磷酸酶活性在白菜生长后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均随着氨基酸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说明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施用氨基酸能够对白菜起到增产、提高品质、改善土壤生物活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探讨秸秆覆盖深松对夏玉米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SS+M、SS+NM、NT+M、NT+NM)在河南西平进行连续3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脲酶、土壤碱性磷酸酶、土壤蔗糖酶、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脲酶、土壤碱性磷酸酶、土壤蔗糖酶、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4种酶的活性随着玉米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即随着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土壤酶活性从播种到花后45天先升高后下降,土壤脲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而土壤碱性磷酸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花后15天达到最大值。在0~5 cm和5~10 cm土层,秸秆覆盖处理下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不覆盖处理,SS+M>NT+M>SS+NM>NT+NM;在10~20 cm土层,NT+M处理下土壤酶活性急剧下降;在20~30 cm和30~40 cm土层,在大多数时期深松处理下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免耕处理,SS+M>SS+NM>NT+M>NT+NM。在豫南雨养区实施秸秆覆盖深松能够提高土壤的酶活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化肥减施配合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特性和燕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燕麦生产中肥料施用过量的问题,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减施50%化肥(50D)、减施25%化肥(75D)、100%化肥(CK)、减施50%化肥+生物有机肥(50DM)、减施25%化肥+生物有机肥处理(75DM)等5个处理,分析了土壤3种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和燕麦产量,研究减量磷酸二铵并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特性和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燕麦开花期和收获期75DM处理下0~20 cm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在收获期较CK分别提高7.6%、12.6%和25.2%;与CK相比,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有效增加了燕麦收获期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幅为9.8%~22.9%,且以75DM处理最优。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下燕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其中以75DM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分别较75D和CK提高24.5%和9.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与燕麦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减施25%化肥并配施600 kg/hm2生物有机肥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中有效性氮、磷、钾的含量,从而改善土壤肥力和土壤养分状况,有利于燕麦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