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浓度瑞飞特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瑞飞特为材料,考察不同浓度瑞飞特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瑞飞特质量分数为0.0004%和0.004%时,能促进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固氮菌的生长及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但也抑制真菌生长;当质量分数达到0.04%时,会抑制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的生长及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对洞庭湖区杨树人工林不同间种模式、不同龄林的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林下间种能促进林木生长,与未间种林木生长比较,胸径大小呈显著性差异,树高呈极显著性差异。(2)相同龄林不同间种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依次为间种白菜>间种南瓜>未间种,间作套种能促进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不同龄林中土壤微生物数量2年生林、8年生林相对较大,4年生林较少;芦苇地微生物数量最大,与其它林地存在显著性差异。(3)不同林地类型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范围分别为3.39~6.06 mg.g-1,0.81~1.83mg.g-1,2.18~2.26 mg.g-1。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过氧化氢酶活性4年生林、芦苇地最少,与间种白菜达到显著性差异。林下间种白菜和8年生林土壤酶活性最活跃。(4)杨树林土壤真菌与细菌、放线菌呈显著性相关。土壤脲酶与蔗糖酶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性负相关。脲酶、蔗糖酶均与真菌、细菌、放线菌呈正相关,过氧化氢酶与真菌、细菌、放线菌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海南东部自然区槟榔园土壤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业华  陈珍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251-254
在海南东部自然区槟榔园中,采集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运用滴定法和比色法,测定过氧化氢酶、脲酶、多酚氧化酶、脱氢酶、酸性磷酸酶、蛋白酶、还原酶和纤维素分解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对照区土壤酶活性高于根区的是过氧化氢酶、脲酶、多酚氧化酶、还原酶、纤维素分解酶。对照区土壤酶活性高于园区的是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还原酶。根区土壤酶活性高于对照区的是蛋白酶。根区土壤酶活性高于园区的是酸性磷酸酶、蛋白酶。12年限槟榔根区土壤酶活性高于24年限的是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还原酶。24年限槟榔根区土壤酶活性高于12年限的是蛋白酶、纤维素分解酶。  相似文献   

4.
生物硅肥对白浆土型水稻土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白浆土型水稻土不同生物硅肥施用量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硅肥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总数拔节期分别比对照提高64.2%、88.2%和51.7%。抽穗期分别比对照提高68.9%、75.6%和81.8%。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不同处理各时期也是表现不同。从分蘖期到成熟期,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的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转化酶活性的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各处理过氧化氢酶、脲酶分别在抽穗期和拔节期出现了两个活性高峰,而转化酶在拔节期出现了低谷。因此,生物硅肥的施入营造了良好的土壤生物化学环境。为作物的高产稳产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施有机肥(CK)为对照,研究了单施生物菌肥、单施化肥及化肥+生物菌肥混合施用等3种不同处理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和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菌肥处理中,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较CK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到49.46%和40.25%,放线菌数量有所下降;菌肥+化肥处理中,细菌数量较CK增加了16.55%,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有所减少;纯化肥处理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下降。施用菌肥后土壤过氧化氢酶、脉酶、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均较CK显著增加。其中单施菌肥处理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腥酶和蛋白酶活性均较CK大幅增加,分别增加了33.9%,396.4%和30.1%。施用生物菌肥可增加土壤微生物功能群数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和土壤氮素营养循环,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6.
南疆干旱区连作棉田土壤养分及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南疆不同连作年限棉田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连作后土壤总盐、K、Na、速效钾迅速减少,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锰与之相反,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变化不规律;(2)连作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逐年增大,过氧化氢酶逐年减小;(3)连作土壤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放线菌、真菌的数量较少。细菌、放线菌、真菌、固氮菌数量先增后降,无机磷细菌0~20年逐年增大,20年以后逐渐减小;解钾细菌呈线性上升趋势;(4)土壤转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通径分析表明,有机质、速效钾是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腐殖酸对烤烟土壤性状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6-2007年在河南郏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腐殖酸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腐殖酸肥料后,耕层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磷细菌、钾细菌和氨化细菌的数量,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及烟叶品质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提高.腐殖酸与放线菌和氨化细菌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烟碱、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以750 kg/hm~2腐殖酸用量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不同土类中外源镉对烤烟生长及土壤生物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土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镉( Cd,0,1.5,3.0,6.0 mg/kg)对烤烟生长发育以及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细菌、真菌、放线菌)及酶活性(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范围内,外源Cd对烤烟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与土壤类型及添加Cd浓度有关。随着添加Cd浓度增加,烤烟的生长受到抑制,在添加Cd浓度为6.0 mg/kg时,各部位的干物质降低最多,特别是红壤中烤烟根系受抑制更明显。土类和添加Cd浓度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顺序为放线菌>真菌>细菌。土类对酶活性的影响顺序为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添加Cd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顺序为酸性磷酸酶>转化酶>脲酶。  相似文献   

9.
盐碱胁迫对芸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芸豆根际微生态环境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以HYD和JW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将2种碱性盐Na2CO3、Na HCO3按摩尔比1∶9混合,按混合后占土壤质量分数0(S0),0. 4%(S1),0. 8%(S2),1. 2%(S3)设计4个浓度梯度,研究不同程度盐碱胁迫对芸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碱胁迫下,HYD在株高、根长和地上、下生物量等优于JW。在盐碱胁迫处理下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差异显著,细菌数量高于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两芸豆品种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在S1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且差异显著。在相同处理下,HYD的株高、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等生长特性与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均显著高于JW。相关分析表明,脲酶活性与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真菌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在盐碱胁迫条件下,p H值上升,微生物数量发生变化,导致酶活性改变,间接改变根际土壤微环境。一定量的盐碱胁迫有利于提高芸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促进芸豆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香蕉和辣椒的间作效应,本试验在盆栽中采用三种不同间隔方式(塑料膜分隔,尼龙网分隔和无间隔),测定香蕉和辣椒植株的生物量、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间隔方式下香蕉的生物量、含磷量均为塑料膜无分隔尼龙网,而辣椒的试验结果与之相反;香蕉土体土中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为无分隔尼龙网塑料膜处理,碱性磷酸酶活性为塑料膜尼龙网无分隔。不同间隔处理的间作系统中,香蕉和辣椒的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存在差异。香蕉和辣椒间作,改变了土壤酶活性,显著提高了香蕉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降低了真菌数量。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生育期怀山药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酚酸物质的变化及其交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怀山药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根际土壤中酚酸物质的含量和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呈显著升高趋势,且根茎膨大速度越快时上升趋势越明显;根际细菌绝对数量一直占根际土壤微生物的80%左右,并呈增长趋势;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活性逐渐增强,蔗糖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呈下降趋势;根际土壤中酚酸物质的含量与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和多数土壤酶活性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熏蒸剂威百亩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威百亩是一种甲胺衍生物,在黄瓜、番茄、烟草等作物田采用熏蒸处理防治土传病害。为了探明其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威百亩不同剂量、不同处理时间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威百亩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均表现出抑制—激活—恢复的趋势,但对放线菌的影响程度小于细菌,恢复培养40天对放线菌的激活率达最大,为180.77%,恢复培养30天对细菌的激活率达293.61%;而对土壤真菌则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处理剂量呈正相关,高剂量处理(90.28 mg/kg、180.56 mg/kg)对真菌的抑制率均为100%,到恢复培养60天各处理组真菌数量与对照组之间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威百亩处理后,中低剂量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激活—抑制—激活—恢复的趋势,高剂量处理表现抑制—激活—恢复的趋势,最高激活率达213.62%;对土壤脲酶活性表现出抑制作用,处理剂量越高,抑制率越大,且这种抑制作用是不可恢复的;对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均表现出先抑制后激活的趋势。由此可知,威百亩对土壤真菌种群和脲酶活性的影响较大,而对土壤细菌、放线菌及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是暂时性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微生物种群及酶活性可恢复,不会对农作物生长及土壤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3.
沼液施用对西兰花耕作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施肥作为对照,研究西兰花种植前和收获后沼液施用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兰花种植前,沼液施用使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91.16%和79.09%,真菌反而减少了55.03%;沼液施用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比常规施肥分别低了27.01%和15.58%。西兰花收获后,沼液施用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比常规施肥分别增加了13.18%和11.50%。西兰花种植前和收获后,沼液施用分别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79.61%和29.46%。沼液施用可增加西兰花种植前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促进西兰花收获后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木薯花生不同间作模式对木薯地土壤肥力的影响,设置1行木薯2行花生(C1P2)、2行木薯3行花生(C2P3)和2行木薯4行花生(C2P4)3种间作模式,以单作木薯(MC)为对照,测定0~20 cm土层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可培养细菌数量、可培养真菌数量11个土壤肥力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个指标的土壤肥力变化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C2P4模式的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可培养细菌数量显著低于MC处理;C1P2模式仅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低于MC处理;C2P3模式的pH、脲酶活性显著高于MC处理,可培养细菌数量显著低于MC处理。(2)由主成分分析3种间作模式的土壤肥力综合得分可知,C1P2间作模式能促进木薯地土壤肥力的提高,而C2P3和C2P4模式使土壤肥力下降。推广C2P4模式,应补充因增产而被带走的养分量,维持木薯地的土壤肥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有机物料对连作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平邑甜茶为试材,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在连作土中施入腐熟鸡粪、羊粪和牛粪等有机物料对幼苗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显著提高连作土壤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处理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增加,真菌数量各处理均显著降低。各处理亦促进了平邑甜茶株高、地径、根系鲜重、根系干重、地上部鲜重和地上部干重增加,其中鸡粪处理增加效果最为显著,分别比对照增加213.91%、80.00%、332.40%、325.78%、487.40%和480.95%,表明有机物料可以不同程度的减轻苹果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年限对枸杞根系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枸杞是西北干旱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 为了进一步明确不同种植年限枸杞根系及土壤环境的动态变化, 以不同种植年限‘宁杞1号’苗木及其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 研究枸杞根系生理特性以及土壤酶活性、有机碳、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等根际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 根系比导率先逐渐增大, 种植5年开始逐年减小; 根系活力逐渐减小, 根系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大, 虽然7年生植株根系相对电导率减小, 但减小程度不显著; 根围0~150 cm深处土壤平均含水量在前5年内逐渐增大, 种植7年地块60 cm以上浅层土壤水分显著降低; 根围0~100 cm深处土壤孔隙度不断减小; 土壤微生物总量趋于上升, 其中, 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趋于上升, 放线菌数量变化不显著; 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逐年降低, Shannon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S)变化趋势相对一致, 为先下降后上升; 土壤有机碳活性逐渐下降, 虽然种植5年地块的LFOC活性和种植7年地块的DOC活性有小幅上升, 但总体趋势一致; 土壤脱氢酶活性相对稳定, 没有出现显著的增大或降低; 土壤磷酸酶活性一直处于增大趋势; 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以及土壤蔗糖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对一致, 均先减小后增大。综合分析表明, 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 土壤活性、肥力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降低, 土壤微环境对根系生物活性的毒害作用增大; 根系生存环境的变化使根系活性降低, 影响枸杞根系导水率和植株对土壤的水分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给解决温室红椒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酵素菌处理对温室红椒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均随酵素菌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2%浓度的酵素菌处理效果最显著,较对照增加土壤中细菌数量1.6×106 cfu/g,增幅达1.6%;放线菌数量增加9.5×103 cfu/g,增幅达8.8%;微生物总量增加1.60×106 cfu/g,增幅达1.6%;B/F值增加1.25倍;真菌数量减少1.60×104 cfu/g,降幅达18.5%。酵素菌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趋势与土壤微生物一致。2%浓度的酵素菌处理效果最显著,其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为2.68 mg/g(NH3-N)、1.85 mg/g(Phenol)、5.25 mg/g(Glucose)和6.42 mL/g(KMnO4),较对照提高74.0%、76.2%、49.6%和32.1%。此外,酵素菌降低了红椒果实中纤维素含量,增加辣椒素、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产量。其中,尤以2%浓度的酵素菌处理效果最佳。因此,酵素菌处理有利于改善温室红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促进红椒生长发育,改善品质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生物有机肥对水稻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探究施加生物有机肥(QD)之后水稻土壤酶活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磷酸苯二钠比色法、苯酚钠-次氯酸钠比色法、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土壤中的蔗糖酶、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基于Illumina HiSeq 测序平台对土壤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结果]表明:与CK相比,QD显著提高了土壤中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p<0.05),而对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在土壤基因组测序结果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分别是细菌和真菌中的优势物种,α-多样性分析显示QD使用前后真菌的多样性显著减少,细菌并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利用生物有机肥对农田土壤改良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