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究大气CO2浓度倍增对宁夏枸杞根区土壤微环境的影响,以宁夏枸杞为试验材料,用开顶气室模拟控制CO2浓度测得在大气CO2浓度倍增处理下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大气CO2浓度倍增处理降低真菌数量,增加细菌、放线菌数量。0.5倍增CO2浓度处理下宁夏枸杞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的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24.74%和23.71%,脲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0.45%和15.29%;1倍增处理下土壤3种酶的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55.74%,23.07%,44.60%,而多酚氧化酶降低24.94%。通径分析表明,真菌数量对脲酶活性影响力最大,而细菌数量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力最强。大气CO2浓度倍增宁夏枸杞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增强,其中真菌数量和细菌数量与脲酶呈显著负相关,放线菌数量在0.5倍增处理下与脲酶呈显著负相关。大气CO2浓度倍增处理使宁夏枸杞根区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增加且可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转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试验调查研究了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的四种土壤类型(红壤土、紫壤土、白砂土和水稻土)的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红壤土总体肥力最好,但受土壤pH值偏酸性的影响,细菌数量、速效磷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数值偏低。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低于紫壤土。紫壤土总体肥力小于红壤土,pH值呈微碱性,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微生物数量最多。较高的土壤肥力、适宜的pH值和最高的微生物量,使得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最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也高于红壤土。白砂土总体肥力最低,微生物总量也是最低,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最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高于红壤土。水稻土的总体肥力小于紫壤土。pH值呈微酸性,细菌数量偏低,放线菌的数量偏低,真菌数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调查研究了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的4种土壤类型(红壤土、紫壤土、白砂土和水稻土)的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红壤土总体肥力最好,但受土壤p H偏酸性的影响,细菌数量、速效磷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数值偏低,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低于紫壤土。紫壤土总体肥力小于红壤土,p H呈微碱性,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微生物数量最多,较高的土壤肥力、适宜的p H和最高的微生物量,使得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最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也高于红壤土。白砂土总体肥力最低,微生物总量也是最低,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最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高于红壤土。水稻土的总体肥力小于紫壤土,p H呈微酸性,细菌数量偏低,放线菌的数量偏低,真菌数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不同浓度瑞飞特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瑞飞特为材料,考察不同浓度瑞飞特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瑞飞特质量分数为0.0004%和0.004%时,能促进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固氮菌的生长及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但也抑制真菌生长;当质量分数达到0.04%时,会抑制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的生长及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腐殖酸对烤烟土壤性状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6-2007年在河南郏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腐殖酸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腐殖酸肥料后,耕层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磷细菌、钾细菌和氨化细菌的数量,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及烟叶品质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提高.腐殖酸与放线菌和氨化细菌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烟碱、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以750 kg/hm~2腐殖酸用量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盐碱胁迫对芸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芸豆根际微生态环境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以HYD和JW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将2种碱性盐Na2CO3、Na HCO3按摩尔比1∶9混合,按混合后占土壤质量分数0(S0),0. 4%(S1),0. 8%(S2),1. 2%(S3)设计4个浓度梯度,研究不同程度盐碱胁迫对芸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碱胁迫下,HYD在株高、根长和地上、下生物量等优于JW。在盐碱胁迫处理下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差异显著,细菌数量高于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两芸豆品种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在S1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且差异显著。在相同处理下,HYD的株高、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等生长特性与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均显著高于JW。相关分析表明,脲酶活性与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真菌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在盐碱胁迫条件下,p H值上升,微生物数量发生变化,导致酶活性改变,间接改变根际土壤微环境。一定量的盐碱胁迫有利于提高芸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促进芸豆生长。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生育期怀山药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酚酸物质的变化及其交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怀山药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根际土壤中酚酸物质的含量和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呈显著升高趋势,且根茎膨大速度越快时上升趋势越明显;根际细菌绝对数量一直占根际土壤微生物的80%左右,并呈增长趋势;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活性逐渐增强,蔗糖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呈下降趋势;根际土壤中酚酸物质的含量与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和多数土壤酶活性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南疆干旱区连作棉田土壤养分及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南疆不同连作年限棉田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连作后土壤总盐、K、Na、速效钾迅速减少,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锰与之相反,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变化不规律;(2)连作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逐年增大,过氧化氢酶逐年减小;(3)连作土壤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放线菌、真菌的数量较少。细菌、放线菌、真菌、固氮菌数量先增后降,无机磷细菌0~20年逐年增大,20年以后逐渐减小;解钾细菌呈线性上升趋势;(4)土壤转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通径分析表明,有机质、速效钾是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沼液施用对西兰花耕作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施肥作为对照,研究西兰花种植前和收获后沼液施用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兰花种植前,沼液施用使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91.16%和79.09%,真菌反而减少了55.03%;沼液施用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比常规施肥分别低了27.01%和15.58%。西兰花收获后,沼液施用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比常规施肥分别增加了13.18%和11.50%。西兰花种植前和收获后,沼液施用分别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79.61%和29.46%。沼液施用可增加西兰花种植前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促进西兰花收获后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0.
以新地、连作地栽培竹荪,采集土壤样品,分别测定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及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种植年限增加,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菌量都有增加,细菌增幅不显著,放线菌、真菌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土壤中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厌氧性自生固氮菌、反硝化细菌、亚硝酸细菌、氨化细菌分别增加了2.70、16.53、3.20、0.35、0.11倍,而厌氧性纤维素分解菌、好氧性自生固氮菌分别减少了49.55%、91.05%。连作竹荪的土壤对脲酶、过氧化氢酶具有促进作用,分别增加了84.23%、17.14%,而对多酚氧化酶、蛋白酶则呈抑制作用。结论为竹荪连作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种群平衡。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草海缓冲区土壤微生物的变化,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可培养土壤微生物分布与土壤理化性质做相应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显著,白菜、芦苇细菌数量极显著低于其他3种,白菜地放线菌数量最高,玉米地的真菌数量最高,草地氨化细菌的数量最高,桃树固氮菌的数量最高,玉米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最高,白菜无机磷细菌的数量最高;(2)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的影响不同,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与真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和组成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和全氮却与放线菌和无机磷细菌的数量和组成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考虑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营养状况,桃树更适宜于在草海黑色沼泽土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2.
亚热带3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碳、氮生物量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比较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差异特征,揭示不同森林类型对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碳、氮的影响,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氯仿熏蒸浸提法,研究了湖南省长沙市天际岭国家森林植物园樟树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樟树-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碳氮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1)樟树林、混交林和马尾松林中的土壤微生物总数量为樟树林>混交林>马尾松林,均呈显著差异(P<0.05);(2)林型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比例有显著的影响。各类土壤微生物比例特征为:细菌为樟树林>马尾松林>混交林,真菌为混交林>马尾松>樟树林,放线菌为混交林>马尾松>樟树林;(3)3种林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特征为马尾松林>混交林>樟树林,其平均含量分别为543.01、421.48、370.95 mg/kg;微生物生物量氮特征则为:樟树林>马尾松林>混交林,平均含量分别为37.28 mg/kg、23.20 mg/kg、15.12 mg/kg。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呈显著线性相关,与土壤水分相关关系不显著,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融雪期作为土壤冻融作用的一个特定时期,对土壤酶活性具有重要影响。为深入了解干旱荒漠区主要优势种融雪期土壤生态过程。于2013年3月,对艾比湖2种典型荒漠林地进行野外实地观测、采样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①梭梭林地和柽柳林地土壤理化特征除全盐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持续降低外,其余各理化因子均在浅层(5~20 cm)处呈小范围集聚随后显著降低;②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中,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规律性变化,脲酶在表层(0~5 cm)和较深层(20~40 cm)表现为:柽柳林地>梭梭林地,蔗糖酶活性除表层(0~5 cm)表现为:柽柳林地>梭梭林地外,浅层(5~20 cm)和较深层(20~40 cm)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梭梭林地>柽柳林地;③2种荒漠林地3大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细菌>真菌>放线菌,且以细菌和放线菌占主导,说明温度较低的3月细菌活性仍较强,依旧是土壤中主要的微生物类群。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广西十万大山南麓典型季雨林中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选择次生阔叶林、马尾松林、灌草丛和撂荒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土层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大小关系依此为:次生阔叶林>马尾松林>灌草丛>撂荒地,并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微生物类群呈现出: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格局。次生阔叶林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为(19.61±0.48) g/kg,除了马尾松林的速效氮含量最高外,其余各养分含量高低均为次生阔叶林>马尾松林>灌草丛>撂荒地。各植被类型下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均表现为表层土壤酶活性大于下层;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酶活性亦存在显著差异,次生阔叶林中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马尾松林、灌草丛和撂荒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植被类型下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而撂荒地脲酶活性与全磷、速效磷含量呈负相关。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期望为广西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自然恢复与重建提供更合理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为给解决温室红椒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酵素菌处理对温室红椒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均随酵素菌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2%浓度的酵素菌处理效果最显著,较对照增加土壤中细菌数量1.6×106 cfu/g,增幅达1.6%;放线菌数量增加9.5×103 cfu/g,增幅达8.8%;微生物总量增加1.60×106 cfu/g,增幅达1.6%;B/F值增加1.25倍;真菌数量减少1.60×104 cfu/g,降幅达18.5%。酵素菌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趋势与土壤微生物一致。2%浓度的酵素菌处理效果最显著,其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为2.68 mg/g(NH3-N)、1.85 mg/g(Phenol)、5.25 mg/g(Glucose)和6.42 mL/g(KMnO4),较对照提高74.0%、76.2%、49.6%和32.1%。此外,酵素菌降低了红椒果实中纤维素含量,增加辣椒素、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产量。其中,尤以2%浓度的酵素菌处理效果最佳。因此,酵素菌处理有利于改善温室红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促进红椒生长发育,改善品质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以2 年生‘宁杞7 号’(Lycium barbarum L.)为材料,以常规滴灌施肥为对照(CK),设计150、300、450 kg/hm2三个施肥水平,探讨不同施肥水平对土壤养分特性及微生物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蚯蚓液体肥增加有机质37.70%~51.16%,提高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促进放线菌与真菌的繁殖,增强过氧化氢酶与脲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最高增加量分别为69.37%、58.38%,提高产量9.41%~34.07%。各性状与其产量的灰色关联度中,以脲酶最大,其次是放线菌,真菌对产量的影响最小。300 kg/hm2蚯蚓发酵液处理效果最佳,促进有机质增加,利于速效养分的释放,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以及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轮作模式对阴山北麓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筛选适合阴山北麓的轮作模式,[方法]本试验设计了6种轮作模式、3种连作处理及休闲,共10个处理,研究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2015年,轮作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显著高于较连作处理,且S2、S6、S4轮作模式较好,而2016年以S2、S3、S4模式较好;微生物量氮的变化2015年以S1、S4模式较好,而2016年以S4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表现为2016年均低于2015年,且2015年以S2、S4、S5模式较好,2016年以S3、S4、S5模式表现较好;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变化在2015年均以S1、S2、S4模式较好,而2016年以S4、S5模式好,且较2015年高,分别提高了24.53%、23.30%、21.23%、19.29%。2015年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与脲酶活性呈显著相关,2016年土壤微生物量变化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本试验中得出燕麦苜蓿混作(1年)、苜蓿(1年)、马铃薯(3年)种植模式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熏蒸剂威百亩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威百亩是一种甲胺衍生物,在黄瓜、番茄、烟草等作物田采用熏蒸处理防治土传病害。为了探明其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威百亩不同剂量、不同处理时间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威百亩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均表现出抑制—激活—恢复的趋势,但对放线菌的影响程度小于细菌,恢复培养40天对放线菌的激活率达最大,为180.77%,恢复培养30天对细菌的激活率达293.61%;而对土壤真菌则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处理剂量呈正相关,高剂量处理(90.28 mg/kg、180.56 mg/kg)对真菌的抑制率均为100%,到恢复培养60天各处理组真菌数量与对照组之间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威百亩处理后,中低剂量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激活—抑制—激活—恢复的趋势,高剂量处理表现抑制—激活—恢复的趋势,最高激活率达213.62%;对土壤脲酶活性表现出抑制作用,处理剂量越高,抑制率越大,且这种抑制作用是不可恢复的;对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均表现出先抑制后激活的趋势。由此可知,威百亩对土壤真菌种群和脲酶活性的影响较大,而对土壤细菌、放线菌及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是暂时性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微生物种群及酶活性可恢复,不会对农作物生长及土壤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