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5种不同地面处理方式在不同季节处理效果比较,提出了喀斯特地貌型天然草地改良的较佳地面处理方式和最佳改良季节.  相似文献   

2.
刘任涛  郗伟华  朱凡 《草业学报》2016,25(6):126-135
以宁夏荒漠草原封育草地生境为研究对象,于2012和2013年的春、夏、秋3个季节,利用国际通用的陷阱诱捕法,调查了年内季节和年际间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其结构变化特征,旨在分析宁夏荒漠草原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其时间动态变化特征。调查共获得地面节肢动物2纲12目50科52个类群,其中优势类群为鳃金龟科,亚优势类群为蚁科,两者占总个体数的47.34%;常见类群包括13个类群,占总个体数的41.95%;稀有类群包括37个类群,占总个体数的10.71%。结果显示,地面节肢动物类群组成年内不同季节间和年际间均差别较大,反映了地面节肢动物对微生境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地面节肢动物个体数年内不同季节间和年际间均差别较大,并且地面节肢动物与地表植被的个体数季节分布格局不同。特别是2013年,地面节肢动物个体数与地表草本个体数的季节分布呈相反变化关系。但是,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和生物量的季节分布格局呈现出相对稳定性,年际间分布差别较小,而年内季节间分布差异较大。研究表明,宁夏荒漠草原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个体数分布格局年内、年际间均变化较大,并且与地表植被呈现不同的响应规律。但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和生物量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季节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3.
在独山地区农户未改良的坡地上所进行的草地建植中不同磷肥的施肥用量、施肥时间及地面处理方式的研究表明,钙镁磷肥作为一种缓效基肥,播前施用时间,耙地或不耙地均不影响牧草种子的发芽和生长,而每公顷施用750kg钙镁磷肥已经可以满足建植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混播人工草地的需要,以上结果可以作为农户建植人工草地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6种不同地表处理方式,对热研2号柱花草及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开展天然草地改良效果进行比较研究。连续2年分别对各处理改良草地牧草产量、牧草组分等指标进行测定,第2年取混合样进行营养成分测定。试验数据显示,使用化学除草+微耕地表处理方式改良草地,其干草产量、牧草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最高,而其粗纤维含量为最低。综合考虑干草产量、组分占比及养分等指标,化学除草+微耕是本试验中6个不同处理中最佳的草地改良地表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比较了木板地面和混凝土地面的牛床对奶牛肢蹄损伤性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木板地面和混凝土地面牛床的发病率分别为53.18%,66.99%,木板地面的发病率显著低于混凝土地面(P<0.05),且在低气温季节,混凝土地面发病率极显著高于木板地面(P<0.01),而在高气温季节则相反(P<0.05).腕(跗)部发病率,木板地面低于混凝土地面(P<0.05),分别为22.22%,34.06%.细菌感染率木板地面高于混凝土地面,差异显著(P<0.05).指(趾)部和蹄部发病率、患病淘汰率,木板均高于混凝土地面,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说明,不同气温(季节)条件下,木板与混凝土地面对奶牛肢蹄损伤差异较大,但总的来说,木板地面要优于混凝土地面.  相似文献   

6.
木板与混凝土牛床对奶牛肢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比较了木板地面和混凝土地面的牛床对奶牛肢蹄损伤性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木板地面和混凝土地面牛床的发病率分别为53.18%,66.99%,木板地面的发病率显著低于混凝土地面(P<0.05),且在低气温季节,混凝土地面发病率极显著高于木板地面(P<0.01),而在高气温季节则相反(P<0.05)。腕(跗)部发病率,木板地面低于混凝土地面(P<0.05),分别为22.22%,34.06%。细菌感染率木板地面高于混凝土地面,差异显著(P<0.05)。指(趾)部和蹄部发病率、患病淘汰率,木板均高于混凝土地面,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说明,不同气温(季节)条件下,木板与混凝土地面对奶牛肢蹄损伤差异较大,但总的来说,木板地面要优于混凝土地面。  相似文献   

7.
在南方高海拔山区,研究不同放牧强度(7.5、15、30和45羊/hm2)和放牧季节对人工改良草地和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对不同季节人工改良草地适宜载畜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对地上现存量和家畜生产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地上现存量(Yh,g/m2)与放牧率(S,羊/hm2)之间呈线性负相关;日增重(Ya...  相似文献   

8.
天然退化草场封育改良是草原保护的一项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也是实行其他改良措施的基础。近年来,吉林省双辽市采取各种形式的围栏,对天然退化草场进行封育改良,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较好地调剂了牧草生产季节不平衡,解决了冬季牲畜缺草的问题。为了摸清不同封育年限的草场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9.
不同改良措施下羊草群落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83年通过不同改良措施(播种羊草、浅耕翻、围栏封育)处理过的退化羊草草原群落生长季节动态进行比较研究,旨在寻求退化草地恢复的最佳途径。23年的恢复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呈单峰曲线,曲线形状基本一致;三种措施增产效果都很明显,自然恢复、浅耕翻、播种羊草群落地上生物量分别比围栏外提高了102.69%,130.5%,107.1%,不同改良措施之间生物量并无显著差别;干物质含量的季节变化很明显,生长初期和生长末期的干物质含量较高,土壤含水量与干物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只有围栏外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广西正在积极稳步地推进现代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而草地则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普遍存在生产能力低、牧草品质差和利用率低等不足的天然草地,已经难以适应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建立高产优质人工草地和改良天然草地是发展的必然需求[1-3]。地表处理方式和播种优质牧草是天然草地改良成败的重要决定因素。为此,国内不少学者对不同地表方式改良草地的效果开展了许多研究。梁艳章[4]采用全耕、重耙和  相似文献   

11.
2019-2020年,本研究以晋北大同盆地的中度盐碱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施肥(CK)、常规施肥下添加生物质炭和CaSO4(L)、常规施肥下添加生物质炭和CaSO4及种植2,3,4行(LC1,LC2,LC3)绿肥等5个处理对土壤pH、土壤盐分含量、钠吸附比(Sodium adsorption ratio,SAR)以及作物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过2年的土壤改良,各改良措施对盐碱土0~20 cm土壤pH调控显著;各改良措施对0~20 cm土壤盐分调控作用明显,LC1,LC2和LC3处理的脱盐率分别达到了41.16%,39.18%和38.88%;4种改良措施均显著降低了土壤的SAR(P<0.05),其中,CL2处理SAR降幅最大。此外,各改良措施均明显提高了青贮玉米的生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尤以CL1处理的效果显著。综合分析可知,各改良措施能有效促进盐渍土降盐脱碱,改善土壤结构,且CL1处理下生物产量高,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处理对杂交结缕草草坪盖度及成坪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的施肥处理,结果表明,杂交结缕草播种后不同天数之间草坪的盖度不同,各处理之间的盖度存在显著差异。在16个处理中,施用N 6 g/m2、P2O5 g/m2草坪的盖度最大;不同处理的成坪时间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施用N 6g/m2、P2O5 4g/m2成坪时间最短,为93 d。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大同盆地的中度盐碱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施肥(CK)、常规施肥下添加生物质炭和CaSO4(L)、常规施肥下添加生物质炭和CaSO4及种植2,3,4行(LC1,LC2,LC3)绿肥等5个处理对土壤养分状况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改良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电导率及Ca2+,Mg2+,K+,HCO3-,SO42-含量,且在LC1处理下地上生物量最高;在门水平上,5个处理的15个样品共获得30个类群,使用线性判别分析比较了各处理中的细菌群落,结果表明在LC1,LC2,LC3处理中发现的优势菌群更有利于土壤培肥和植物生长;土壤细菌相对丰富度和土壤环境因子间的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与Flavisolibacter和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mas)相对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Na+含量与溶杆菌属(Lysobacter)相对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l-含量与Longimicrobium,Luteimonas(藤黄单胞菌属),Pedosphaera相对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综合分析可知,不同改良措施在盐碱地的应用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且LC1处理下地上生物产量最高,其优势菌群更有利于土壤培肥和植物生长,从而有利于促进盐碱土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浓度饲用纤维素复合酶对青稞酶解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不同浓度的饲用纤维素复合酶在不同的时间处理青稞 ,研究其酶解率变化。研究表明 :青稞酶解率随着饲用纤维素复合酶的添加量增大 ,酶解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青稞酶解率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 ,酶解率有所提高 ;青稞酶解率在 48h处理组中 ,不同水平的饲用纤维素复合酶添加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c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cryoprotectants with different equilibrium time on the mouse ovarian tissue during vitrification. Ovarian tissue of mice was vitrified‐thawed. Mice (n = 80)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reatment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vitrification solutions [I: 20% (v/v) ethylene glycol (EG) + 20% (v/v) Dimethylsulfoxde (DMSO), II: 20% (v/v) EG + 20% (v/v) PROH, III : 20% (v/v) PROH + 20% (v/v) DMSO] and different lengths of equilibrium time (a: 15 min, b: 30 min, c: 45 min). The serum levels of estradiol, the follicular density and the percentage of cells expressing Proliferating‐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of grafts in Group IIb were the highest in all these treatment groups. In addition, the serum levels of estradiol, the follicular density and the percentage of cells expressing PCNA of grafts in Group Ib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Ia and Group Ic, while the serum levels of estradiol, the follicular density and the percentage of cells expressing PCNA of grafts in Group IIIb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IIIa and Group IIIc. In conclusion, vitrification solution [20% (v/v) EG + 20% (v/v) PROH] with equilibrium time of 30 min is optimal selection for vitrifying mouse ovarian tissue.  相似文献   

16.
不同处理方法对美国截叶胡枝子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截叶胡枝子的硬实率很高,发芽率只有17.3%。经过种子预处理,如采用不同温度下浸种、98%浓硫酸浸泡、机械破皮和机械破皮结合热水浸种等处理,结果表明,机械破皮后用60℃热水浸种处理的效果最好,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达到64.0%和74.3%;其次是机械破皮,平均发芽率达到50%;浓硫酸浸种可以显著提高种子发芽势,浓硫酸浸种5min效果最好,发芽率达到44.7%;热水浸种的处理效果不佳,最好的90℃热水浸种处理发芽率也仅有26.7%。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输精剂量与不同有效精子数对经产母猪繁殖力的影响,使用深部输精和常规输精作为主要配种方式。将发情母猪随机分为2组,A组为深部输精组(n=60),B组为常规输精组(n=60)。对A、B组内母猪分别用不同的输精剂量(Ⅰ:30亿/80 mL、Ⅱ:15亿/80 mL、Ⅲ:15亿/40 mL;n=20)进行输精。结果表明:与常规输精相比,深部输精组的受胎率和分娩率分别为93.33%和88.33%,略高于常规输精组的86.67%和83.33%,但差异不显著(P>0.05);但深部输精可显著提高经产母猪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提高1.07头和1.15头。无论是深部输精还是常规输精,15亿/80 mL的输精量,均可获得与30亿/80 mL输精量一致的产仔效果,这一结果可以使优秀种公猪的利用率提高1倍,降低了最新国标《GB23238-2009》中对外种猪输精剂量的要求,建议扩大实验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研究12月龄BMY公犊牛对不同日粮中各营养成分的代谢情况。[方法]采用12月龄BMY公犊9头,分成3组,分别饲喂低能低蛋、中能中蛋和高能高蛋比日粮。[结果]日粮中DM、N、ADF和NDF的表观消化率随着日粮中能量蛋白比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其中,三个试验组间DM和N的表观消化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低能量蛋白比日粮组的N表观存留率、ADF和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中、高两个试验组(P〈0.05),而中和高蛋白能量比日粮组N的表观存留率、ADF和NDF的表观消化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在重度盐碱草地上增施糠醛渣(F)、醋糟(V)、农家肥(M)、农家肥+磷肥(M+P)后,种植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测定其不同生育期的光合特性,并对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等进行分析,以探讨不同改良措施对披碱草耐盐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糠醛渣和醋糟后不同生育期披碱草的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改良措施和对照,不同改良措施和不同生育期,披碱草净光合速率受气孔和非气孔限制双重因素影响。施糠醛渣和醋糟后不同生育期披碱草的脯氨酸含量显著大于对照和其他改良措施,而丙二醛含量显著小于其他改良措施;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在不同改良措施下都是苗期的含量最高,随着披碱草的生长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添加不同酶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以蜡熟期刈割的全株玉米为材料,设对照组和6个处理组,处理组分别添加5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每组3个重复,青贮56 d后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定、发酵品质、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纤维素酶组、木聚糖酶组和β-葡聚糖酶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青贮效果较好;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组、木聚糖酶组和β-葡聚糖酶组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碳水化合物(WSC)和乳酸的含量(P>0.05),同时使青贮氨态氮/总氮显著降低(P<0.05),青贮发酵品质较好;添加纤维素酶的全株玉米青贮中干物质(DM)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添加纤维素酶和α-半乳糖苷酶处理的粗蛋白质(CP)含量较高;添加纤维素酶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和β-葡聚糖酶组青贮中性洗涤纤维(NDF)、AD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表明: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更适于用作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