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aii A基因编码的Aii A蛋白是一类由芽孢杆菌产生的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能够专一性地水解革兰氏阴性菌分泌的AHLs信号分子,从而破坏依赖群体感应系统的致病机制,减轻病原菌的致病性。综述了aii A基因与Aii A蛋白的研究现状、aii A基因在抗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及Aii A蛋白在工业发展的应用现状等,以期为aii A基因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高抗黑星病的早酥梨为试材,利用从梨抗黑星病抑制消减文库中筛选出病原菌诱导特异表达基因片段,通过RACE技术克隆获得其全序列,命名为PbzsREMORIN(GenBank登录号为HQ901373)。该基因全长897 bp,开放阅读框(ORF)597 bp,编码19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remorin家族保守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受梨黑星病病原菌的诱导;用基因枪法将基因与GFP的融合蛋白转化到洋葱鳞茎表皮细胞中,瞬时表达显示remorin蛋白定位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将目的基因转入烟草品种NC89,共获得27个转基因烟草株系;离体叶片接种烟草青枯病病原菌结果表明,过量表达该基因增强了NC89对烟草青枯病病原菌的抗性。该基因可能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成璐  欧阳寿强 《蔬菜》2021,(7):37-42
为了促进番茄抗枯萎病分子育种及提供绿色防控依据,围绕番茄枯萎病发病症状、病原菌致病机制、番茄抗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尖孢镰刀菌的定植机制和信号传导机制,并从寄主分泌抗真菌化合物、激发寄主信号传导途径及保卫反应、寄主抗性基因诱导表达等方面论述了番茄抗枯萎病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最后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根结线虫与植物的分子互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 ) 与植物的互作, 包括一系列的分子信号识别、调节及表达。在感病寄主中, 根结线虫通过分泌独特的食道腺分泌物来改变寄主植物基因的正常表达, 刺激植物根尖细胞形成高度专化的巨型细胞, 以满足自身生长和繁殖的需要; 在抗性植物中, 根结线虫能够引发植物抗性反应, 使植物抵抗线虫进一步侵染、转移或是防止其建立寄生关系。线虫的分泌物和寄主防御基因的表达产物在信号识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分子互作决定着寄主植物的抗、感性, 对于抗线虫育种和防治根结线虫具有重要的意义。根结线虫侵染早期植物的分子表达、线虫诱导的根部特异表达转录启动子, 以及线虫毒性基因与非毒性基因等方面将成为线虫与植物互作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杨德翠  张玉喜  郑国生 《园艺学报》2013,40(8):1583-1590
 以牡丹柱枝孢叶斑病病原菌Cylindrocladium canadense处理的牡丹‘鲁菏红’叶片为材料,根据已发表植物PR1的保守区域设计兼并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的cDNA,命名为PsPR1。该序列全长为744 bp,5′和3′非翻译区分别有42 bp和225 bp。该基因有47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58个氨基酸,成熟蛋白分子量14.8 kD,等电点(pI)6.19,具有典型的SCP_PR1_like保守结构域。通过Blast比对发现该基因与多种植物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该基因在牡丹萼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在正常生长的叶片中最少。该基因受病原菌C. canadense和信号物质SA的显著诱导,分别在处理的24 h和12 h达到最高峰,说明PsPR1可能参与了牡丹的抗病防御过程。  相似文献   

6.
山荆子类受体蛋白MbRLP7为研究对象,结合生物信息分析、功能验证和表达量测定,分析了其在对腐烂病菌的抗性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结果表明,MbRLP7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RLP6和AtRLP7相似性最高,分别为43.0%和42.8%。MbRLP7启动子区域存在多个响应逆境相关信号的顺式作用元件,并响应腐烂病菌信号。将该基因导入杜梨悬浮细胞获得过表达细胞系3个。接种腐烂病病原菌Valsa pyri后,过表达细胞的发病速度显著高于野生型细胞。腐烂病菌代谢物处理后的所有过表达细胞系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野生型。此外,该基因的过表达增强了腐烂病菌代谢物对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触发的免疫反应(PAMP-triggered immunity,PTI)、活性氧相关基因和病程相关蛋白PR1的诱导。综上所述,MbRLP7负调控杜梨对腐烂病的抗性,PTI、活性氧和PR1参与了该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7.
从茶树幼苗中分离茶尺蠖取食诱导的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抑制差减杂交、差异筛选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从茶树叶片中分离出19个受茶尺蠖取食诱导的基因,所分离的基因参与茉莉酸(jasmonic acid,JA)的生物合成,细胞壁修饰,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糖类代谢,病原菌抗性反应,氧化胁迫保护等,其中15个基因在茶树中首次被分离,4个基因在研究植物与昆虫相互作用时首次被发现。研究结果表明茶尺蠖取食激活一系列抗性相关基因,诱导茶树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8.
三种杀菌剂诱导彩色马蹄莲抗细菌性软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7%的多宁可湿性粉剂、20%的叶枯唑可湿性粉剂和1.5%的噻霉酮水乳剂为试材,研究了3种杀菌剂对彩色马蹄莲抗细菌性软腐病致病菌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生长抑制效果、圆叶片法室内诱导以及活植物室外诱导彩色马蹄莲抗P.c.c.病原菌等。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对P.c.c.抑制效果不同,叶枯唑效果最好,含1 000倍~125倍的叶枯唑的PDA培养基能完全抑制P.c.c.病原菌生长;室内圆叶片法能完全抑制菌的生长,室外抑制率高于60%;多宁效果次之,室外抑制率不到50%;噻霉酮无论是对菌的生长抑制还是室内和室外诱导,都不能完全抑制;1 000倍~500倍的叶枯唑彩色马蹄莲软腐病的抑制效果差异不大(P0.05)。  相似文献   

9.
为挖掘柑橘溃疡病抗性关键基因,对柑橘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基因家族进行注释和功能域分析,明确了CsMPK1、CsMPK3、CsMPK4、CsMPK6和CsMPK19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和在抗病品种‘金弹’(Fortunella japonica Swingle)和感病品种‘晚锦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中受病原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 citri,Xcc)诱导的表达情况;并对CsMPK19进行了生物信息分析。共注释出12个柑橘MAPK基因家族成员,根据系统发育树将其分为3个亚类,均含有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kinase)功能结构域。其中CsMPK1、CsMPK3、CsMPK4-1和CsMPK6在果实中表达水平较高,CsMPK19在叶片中表达量相对较高。CsMPK1的表达在溃疡病抗(感)品种中均受病原菌强烈诱导,且在感病品种中上调的幅度高于抗病品种;CsMPK3 和CsMPK6仅在感病品种中病原菌处理早期有较强烈的响应;CsMPK4-1和CsMPK4-2的表达在感病品种中受病原菌诱导上调,而在抗病品种中病原菌处理后低于水处理对照;CsMPK19的表达在抗(感)品种中均受病原菌强烈诱导,且在抗病品种中上调幅度更大。克隆了CsMPK19,其序列全长为1 824 bp,编码60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9 174.36 D,为非分泌性蛋白,其25 ~ 316 aa为典型的Pkinase功能域。晚锦橙和金弹MPK19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存在较大差异。结果表明柑橘MAPK基因强烈响应溃疡病菌侵染,推测CsMPK19在溃疡病抗性调节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华东葡萄抗白粉病杂种后代cDNA文库的构建及EST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抗白粉病的华东葡萄杂种后代6-12-4株系为试材,利用SMARTTM技术构建了白粉病病原菌诱导的全长cDNA文库。经检测,原始文库滴度为2.50×106pfu·mL-1,重组率达到99%,扩增文库滴度为3.0×109pfu·mL-1,重组率达到95%,插入片段长度在500~2000bp。随机挑取300个克隆,测序获得260条质量较高的ESTs,聚类及拼接后,共得到183个一致序列(所获序列已经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FG579859-FG580039)。经蛋白功能预测分析,获得含有TPR结构域的小的富含谷氨酰胺的蛋白、MYB类转录因子、水通道蛋白、富含脯氨酸蛋白、亲环素蛋白、ACI14蛋白、转脂蛋白等抗病相关基因,涉及到植物的信号转导,胁迫诱导,防卫反应等方面。这些EST序列为利用中国野生华东葡萄进行抗白粉病育种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抗病基因片段,为丰富世界葡萄属植物抗白粉病基因提供序列数据。  相似文献   

11.
以南瓜品种银辉1号为受体材料,用子房注射法对148个南瓜子房进行aiiA基因的遗传转化处理,共收获115个单瓜,结实率为77.7%。随机抽取56个单瓜,经0.2% Basta水溶液筛选和PCR鉴定,鉴定出7株阳性植株,均来自1个单瓜。再经PCR-South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均有杂交信号,表明aiiA基因已经整合到银辉1号南瓜基因组DNA中,转化率为0.25%,单瓜转化率为6.36%。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1998年在浙江省首次发现的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在田间发生的症状表现,以及区别于番茄溃疡病、软腐病、斑疹病的特征;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有髯鸢尾品种‘不朽白’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20%噻森铜悬浊液对有髯鸢尾软腐病发病率及病株再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降低了‘不朽白’软腐病发病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株的再萌发率;以浓度为750 mg/L的效果最好,比对照发病率降低了43.3%,再萌发率达到了58.33%。  相似文献   

14.
《长江蔬菜》2000,(8):17-18
Tomato bacterial pith necrosis was first found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1998.Its symptom in field and character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omato bacterial canker,tomato soft rot and tomato bacterial leaf spot were reported.Its controlling methods were indicated.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实时荧光PCR 方法检测香蕉软腐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Dickeya spp.引起的香蕉细菌性软腐病是近年来在中国广东发生的一种严重危害香蕉的病 害,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是防止病害传播和实时防治的重要手段。依据报道的Dickeya spp.通用引物, 建立了用于香蕉细菌性软腐病发病植株和带菌土壤检测的实时荧光PCR 方法。优化后的检测体系对香蕉 软腐细菌(XJ8-3-3)靶片段克隆质粒DNA 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2.4 × 10-5 ng · μL-1,对菌悬液的检测灵敏 度可达到4.0 × 102 cfu · mL-1,而常规PCR 对其检测的灵敏度为2.4 × 10-3 ng · μL-1 和4.0 × 104 cfu · mL-1, 实时荧光PCR 的灵敏度比常规PCR 高100 倍。利用实时荧光PCR 能够快速的检出香蕉细菌性软腐病发 病植株和带菌土壤中的病原菌量,对梯度稀释的菌悬液接种的带菌土壤检测结果表明,可检测到病菌DNA 最低含量为0.35 pg · L-1。该方法适用于对香蕉软腐病菌的检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16.
耐热小白菜热抗青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抗青是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选育的青梗类型的耐热小白菜一代杂种。该品种适宜于江苏省和长江流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以及黄河流域等青梗类型小白共消费地区夏季、早秋高湿季节栽培,表现为耐热性强、丰产、优质、抗病、尤其高抗霜霉病、病毒病、耐软腐病。  相似文献   

17.
番茄抗病育种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番茄在抗病育种中取得的进展,分别对抗黄化曲叶病毒病、青枯病、枯萎病及烟草花叶病毒病番茄育种现状进行总结,提出以常规杂交育种为主,同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生物技术手段的可行性育种方法及策略,并对今后番茄抗病育种及番茄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甜瓜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浙江义乌等地的甜瓜(CucumismeloL.)果实上普遍发生一种外观褐色小斑,果肉水渍状腐烂现象,局部田块发病率高,损失严重。为确定病原,从病果上分离到4个细菌菌株,分别定名为M1、M2、M3和M4。烟草过敏性反应和致病性测定表明M2和M4不具致病性,而M1和M3在烟草上能引起典型的过敏性坏死反应,接种甜瓜24h内即导致果实的明显腐烂,所引起的腐烂症状与田间发病果实一致。对M1和M3进行培养性状、革兰氏染色、形态学和鞭毛观察、马铃薯薯块腐烂试验,以及16SrRNA基因测序和比较,结果证明该病害是由软腐欧氏杆菌软腐亚种Erwinia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引起。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云南省石屏地区牛肝菌病害的调查 ,初步发现牛肝菌病害 9种 ,其中真菌性病害 5种 ,细菌性病害 4种 ,另外还发现一种由蚤蝇引起的虫害。调查结果表明 ,黑霉病、软腐病在本地区分布较广 ,且为害严重 ,白霉病、拟青霉病、轮枝霉病等都有发生但为害较轻。最后 ,根据调查及鉴定结果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霞浦县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从霞浦县马铃薯种植区采集马铃薯黑胫病病样分离病原菌,通过菌落形态、致病性、16S rDNA序列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序列分析和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引起福建省霞浦县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采集的5 个菌株均有致病力,马铃薯植株被侵染后茎部出现黑腐症状,块茎组织发生浸渍。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6%氢氧化铜可湿粉剂1 000倍液和2%春雷霉素水分散粒剂300倍液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产量和商品薯率显著提高,综合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