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因采取悬挂摆放的方式,在相同面积下,其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4~5倍.同时,南于棚室生产黑木耳生长过程受天气影响小,品质纯净、无污染,并可实现提前1个月采摘,抢早上市,每袋吊袋耳纯利润比地栽木耳高0.5~1.0元,经济效益可观.但该技术在生产中存在菌种选择不当、菌袋密度大、通风难、制菌要求高、有畸形耳片、棚室温度不易控制和耳片颜色浅等技术难题.本文针对棚室吊袋诸多问题,对关键性栽培要点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黑木耳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栽培技术,这中栽培方法主要是打破了传统的黑木耳栽培的方式,通过吊袋对黑木耳进行栽培。这种新型栽培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在同样的面积下,吊袋栽培模式的产量要比传统地栽木耳模式高出五到六倍,而且可以有效的防止各种自然灾害,提高了黑木耳的质量,提高了其生产的效率,增加了收益。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模式又逐渐兴起,提高了黑木耳的质量、产量和效益,与常规地栽模式相比,越来越受到耳农的欢迎,下面将两种模式的生产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如下:1产品比较1.1质量吊袋黑木耳无泥沙、除草剂等污染,既干净又安全。1.2产量吊袋木耳比地栽春耳提早1个月上市,且采摘期能增加1个月,生长周期长,产量高,卖相好,价格高。2设施比较地栽用地和吊袋棚用地都需要选择远离污染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是大宗食用菌之一。河北省境内太行山、燕山山区林木资源丰富、气候冷凉,适宜黑木耳栽培。春季吊袋栽培条件可控、管理方便,可提高黑木耳的产量和品质,提高耳农收益。本文作者结合黑木耳生物学特性和河北省气候特点,总结了黑木耳春季吊袋栽培技术要点,为河北省黑木耳春季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黑木耳,俗称黑耳子、黑菜,简称木耳,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地栽黑木耳,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栽培技术,具有原料来源丰富、设备简单、成本低、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等优点。黑龙江省宁安市目前推广地栽黑木耳面积1.8万亩,每亩产值1.5万~1.8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地栽黑木耳栽培主要有春耳、秋耳和春耳秋管增产增收模式,现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确定春耳栽培季节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是一种兼具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的大型胶质真菌。自20世纪90年代起,辽西地区开始利用大棚温室开展黑木耳吊袋式栽培,现今辽西地区大面积种植黑木耳效益十分可观,当地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也很高。本文作者就辽西地区的黑木耳吊袋式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黑木耳生长发育条件、黑木耳栽培前期管理、棚内管理与黑木耳栽培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以期促进黑木耳吊袋式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黑木耳立体(吊袋)栽培,由于棚膜避雨栽培生产的木耳既干净又安全,春耳能提前1个月,秋耳能延后1个月,满足木耳对温度、湿度及光照的要求,保证质优高产;省工、省水又省地;能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完善配套设施后可实现自动化程控管理,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其平均收益是地摆栽培黑木耳的两倍,推广以来深受广大菌农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正>采用棚室挂袋栽培技术生产的黑木耳无泥沙灰尘污染,既干净又安全,可比地栽春耳提前1个月采收,比地栽秋耳延后1个月结束。该技术满足了黑木耳对温度、湿度、光照的要求,保证优质高产,而且省地、省水、省工,并能抵御自然灾害。东北地区根据当地气候  相似文献   

9.
《今日农村》2005,(1):2-2
目前,“地栽黑木耳”在湖北省房县试种成功。过去黑木耳栽培取材主要是林木资源,投入大,效益低,破坏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而“地栽黑木耳”从试种地已采3茬的情况看,“地栽黑木耳”投入产出比在1:2,5以上,整个生产周期只需60~80天,比普通椴木缩短30天以上。“地栽黑木耳”不仅生育期短,出耳快,早上市,而且避开了普通椴木栽培黑木耳大面积上市的高峰,抢住了商机,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0.
自2014年以来,新疆黑木耳产业开始迅猛发展,2020年生产规模约达1 000万袋,成为南北疆多个县市的主导食用菌产业。为更好地规范黑木耳生产,本文从生产季节、品种选择、菌棒制备、出耳管理、采收与晾晒、二潮耳管理等方面总结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技术,以期为黑木耳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单片黑木耳是近些年辽东地区新兴的木耳栽培新品种,具有品质好、产量高、抗性好等优点。栽培方式适宜地摆,也适宜吊袋。从接种到采耳,如各种气象因素调控管理得当,两个月即可完成。特别在出耳期,如果各种气象因素调控得好,可极大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地栽黑木耳技术因简单易行、生产周期短及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已成为黑木耳的主要栽培模式。但据笔者了解以及耳农的反映,由于栽培经验不足,技术要领掌握不好,地栽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相差悬殊并经常发生杂菌污染等现象,给耳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调查了黑木耳栽培现状,并通过多年栽培实验,对本地地栽黑木耳技术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现简述如下。1适时安排栽培季节  相似文献   

13.
<正>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是指建造标准棚室,使其符合黑木耳吊袋栽培所需求的各项指标。木耳菌袋刺孔后用细尼龙绳吊在棚上,棚内安装微喷设施,棚上覆塑料和遮阳网,通过科学管理满足黑木耳生长对温度、湿度、光照环境的需求,实现稳产、提质、增效的目标。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技术:1、品种选择要求选用可逆性强、单片、圆边、耳厚色黑的优良品种。根据品种的特性安排生产时间,2月份菌袋生产结束,一般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20,(13)
黑木耳大棚栽培是代表着黑木耳发展方向的创新栽培技术,改变了传统栽培技术,在相同的面积下是传统模式种植木耳产量的5~6倍。而且省地,并且能够有效抵制自然灾害,采用大棚栽培技术生产的黑木耳品质好,容易清洗,食用安全。比传统春木耳采摘期提前一个月。经过几年的发展实践,当前黑木耳大棚栽培技术已经逐渐成熟,现在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5.
<正>黑木耳棚室挂袋栽培技术具有省地、省水、省工和出耳早、防流耳、易管理等优点,在相同面积下,"挂袋耳"菌袋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6倍。棚室生产环境可控,一个生产周期可省水70%以上。采摘期提前一个月,产出的木耳洁净、无泥沙、品质好、售价高,是一项最新的栽培技术。该技术的示范推广,对促进我镇黑木耳产业素质提升,实现健康高效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技术要点如下:一、品种、菌袋选择  相似文献   

16.
反季节栽培黑木耳优质高产技术四川省林科院食用菌扬罗凡黑木耳的反季节栽培是指改传统的7-8月制作菌袋,10-11月采耳,为冬季低温期制袋春季自然气候出耳的新技术。实践证明此方法能有效地避开杂菌污染高峰期,较好地防止流耳发生,不仅高产,而且优质。一、选择...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邹莉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成功研发出全光照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技术,改变了黑木耳只在菌袋四周划口出耳的传统生产方式。据了解,传统地栽黑木耳只在菌袋四周划口出耳,黑木耳收获后就停止管理,菌袋也失去利用价值。全光照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技术,涉及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处理方法,特征在于采用袋栽  相似文献   

18.
黑木耳又称光木耳。利用多种农、林副产品作代料栽培黑木耳是继段木栽培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各地利用代料栽培黑木耳的方法有“块栽法”“、袋栽法”和“瓶栽法”三种。其中以“袋栽法”为普遍。但“袋栽法”用于光木耳则常因杂菌为害而导致减产。为此,近年来我们研究推广了光木耳瓶栽技术,对解决代料栽培光木耳的杂菌为害问题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特别在豫南稻区,以稻草为主料栽培光木耳,只有采用“瓶栽法”才能保证成功。一栽培季节光木耳属中温偏低型菌,在豫南气候条件下,适宜出耳期在9月中旬至翌年5月下旬,最佳出耳期为秋季的9…  相似文献   

19.
地栽黑木耳又叫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根据黑木耳的生活习性,以木屑、豆秸等为原材料,混料后装入塑料袋,经过灭菌、接种(母种)、培养等步骤,将接种后的菌袋摆放在田间大地或者果树林下等待出耳,它是近几年新兴起的黑木耳代用料、园田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是我国主要食用菌之一,是我国名贵的土特产品和传统出口产品,产量和质量均占世界首位。人工栽培栽培黑木耳可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对黑木耳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耳场设置、耳棒制作与排场、接种培养、出耳期管理、采收加工等栽培技术环节进行探究总结,为提高人工栽培黑木耳的品质与产量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