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闽北春季乌龙茶生产时间集中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其时雨水多,雨水青做不出好茶或雨水青难加工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很多制茶师.本文重点探索雨水青采取水洗后进行萎凋和做青的工艺,促成雨水青生产加工出高品质乌龙茶.  相似文献   

2.
结合茶鲜叶的特点和乌龙茶加工工艺特点,对南山白毛茶群体种进行岩茶(乌龙茶)加工工艺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采用轻做青方法,结合相应的烘焙工艺可以加工出香气浓郁清爽,滋味鲜醇的南山岩茶(乌龙茶)。岩茶的开发。可充分提高茶园鲜叶利用率,丰富产品结构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结合茶鲜叶的特点和乌龙茶加工工艺特点,对南山白毛茶群体种进行岩茶(乌龙茶)加工工艺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采用轻做青方法,结合相应的烘焙工艺可以加工出香气浓郁清爽,滋味鲜醇的南山岩茶(乌龙茶)。岩茶的开发。可充分提高茶园鲜叶利用率,丰富产品结构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婺源"上梅州"品种为试材制作乌龙茶,制作工艺为萎凋—摇青—杀青—包揉—干燥。成品茶与闽南当地茶种制作的乌龙茶进行品质比较,以探究婺源上梅州品种除了制作婺源茗眉外,是否还能制作成乌龙茶。结果表明,除个别因子略逊于优质乌龙茶外,其他因子都较一般乌龙茶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解决石崖茶外形松散,香气欠愉悦的问题。【方法】将乌龙茶加工工艺引入石崖茶的加工制作中,对石崖茶鲜叶晒青、摇青、做青,并以传统的加工方法进行对照。【结果】得出的石崖茶产品外形紧结油润,香气愉悦持久,比现行的加工工艺得出的产品不论从外形还是内质都有较大幅度提高。【结论】以一芽二三叶石崖茶鲜叶为原料用乌龙茶工艺制石崖茶,其外形紧结、香气愉悦、滋味醇爽。研究得出的最佳的工艺参数是:下午16点以后晒青15-20min,以叶色失去光泽为宜;接着进行摇青,摇青强度为2-3q/min,摇青结束两小时杀青,后进行反复包揉成形,烘干。  相似文献   

6.
做青工艺是乌龙茶加工工艺,是形成乌龙茶花果香的关键工艺。本试验以茶树品种黄观音为原料,在传统红茶工艺基础上,结合乌龙茶关键工艺制作红茶,研究做青工艺对黄观音红茶感官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轻做青有利于花香的形成,提高黄观音红茶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7.
“东方美人茶”具有特殊的果香和蜜糖香,滋味醇细甘鲜,是独具特色的乌龙茶。传统工艺使用的是被茶小绿叶蝉刺吸过的鲜叶,才能做出美人茶的香气。本文介绍使用茶树黄旦品种加工“东方美人茶”,对加工工艺过程中的萎凋,晒青,摇青及发酵等工序进行详细说明,为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做青环境对丹桂秋季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丹桂品种制乌龙茶做青调控工艺,以丹桂小至中开面鲜叶为原料,分别在空调和自然环境下,采用轻发酵做青方式制作乌龙茶,并对其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桂乌龙茶香气的主要成分有橙花叔醇、α-法尼烯、苯甲醛、苯乙醛、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己酸-3-己烯酯、β-异戊酸苯乙酯、3,4-二甲基环己醇、苯乙腈、吲哚等;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香气种类比自然环境下做青的丰富;自然环境下做青丹桂乌龙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醛类、烯类为主,而空调环境做青丹桂乌龙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醛类和酯类为主(含量均大于10%)。感官审评表明,空调环境下做青所制毛茶样香气得分高于自然环境做青的,内质也较优。做青过程中采用空调设备控制适当的温、湿度有利于乌龙茶香气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花果香型的茶叶受到大众的喜爱,尤其是年轻的消费群体。乌龙茶做青工艺激发放大了茶叶的天然花果香型,并促进了一系列物质的转化(主要是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小分子物质的增加,苦涩味的酯型儿茶素的降解),对于夏秋茶苦涩味重、鲜爽度差、茶香淡薄等品质缺陷有明显改善效果;同时,应用到不同茶类加工中,做青工艺所带来的品质特征基本都表现为花香型,滋味也得到进一步改善,本文通过综述做青工艺在五大茶类加工中的应用进展以及做青过程发生的实质变化,以期为夏秋茶资源利用、加工工艺改进及品质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乌龙茶空调制茶程序与传统乌龙茶制作基本一样,但各工序技术特点与传统乌龙茶又有一定的区别。尤其是空调制茶成本较高,若不能制出中高档以上毛茶,则失去空调制茶的意义。现就有关原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乌龙花香型绿茶加工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乌龙花香型绿茶的加工工艺流程晒青、摇青程度的不同处理,探讨出加工乌龙花香型绿茶的最佳加工工艺;并表明,把清香型乌龙茶加工工艺运用到绿茶的加工上来,有利于减少夏茶的苦涩味,提高绿茶的香气,加工出高香的花香绿茶。  相似文献   

12.
金萱乌龙茶不同鲜叶原料加工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萱乌龙茶单片2叶、单片3、4叶和1芽2、3叶的鲜叶原料分别进行加工生产,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检测.通过试验,了解金萱乌龙茶加工工艺技术参数以及对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的乌龙茶鲜叶原料和加工工艺.最佳的鲜叶原料为:单片2叶和单片3、4叶.加工工艺为:单片2叶晒青失水率12%~15%,做青10 h,杀青270℃,包揉2~5 min,烘干60~80℃.单片3、4叶晒青失水率10%~13%,做青12 h,杀青250℃,包揉4~5 min,烘干60~80℃.  相似文献   

13.
乌龙茶空调制茶程序与传统乌龙茶制作基本一样,从鲜叶直到烘干成毛茶,其制作工艺流程可分为十几道工序,但各工序技术特点与传统乌龙茶又有一定的区别。尤其是空调制茶成本较高,若不能制出中高档以上毛茶,则失去空调制茶的意义,现就有关原理、方法,结合茶区茶农实际经验,将铁观音空调制茶工艺技术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农村新技术》2009,(8):63-65
乌龙茶属青茶类,是半发酵茶。初制工艺比较复杂,技术要求也较高。前阶段用红茶工艺加工,经过晾青、晒青、摇青和做青4道工序。后阶段用烘青绿茶初制工艺加工,经过杀青、初揉、初烘(毛火)、复揉、复烘(足火)5道工序。乌龙茶制法综合了红茶和绿茶的工艺特点,其品质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品饮后回味甘鲜、齿颊留香、神怡身轻,给人特殊的享受。根据其制法和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品质及其香气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武夷肉桂鲜叶为原料,研究了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品质及其香气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授青可以促进香精油总量大幅度增加,在轻做青基础上,适当增加摇青次数可以促进香精油的积累,橙花叔醇、芳樟醇、α-法尼烯、(Z)-已酸-3-已烯酯+苯乙 醛等香气组分相应增加。笔者认为,在闽南加工工艺条件下,橙花叔醇是乌龙茶最主要的香气组分,与肉桂茶的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乌龙茶、鸡蛋、面粉等为原料制作乌龙茶糕点,通过比较制品的形态、色泽、风味确定配方参数。结果表明,鸡蛋、低筋面粉、牛奶、白砂糖和乌龙茶的比例是影响产品风味的主要因素,乌龙茶糕点最佳配方参数为鸡蛋180 g、面粉150 g、牛奶25 mL、白砂糖40 g以及乌龙茶茶粉2 g,按此配方生产的乌龙茶铜锣烧口感柔软、有弹性,甜味适中,茶味明显。  相似文献   

17.
乌龙茶空调制茶程序与传统乌龙茶制作基本一样,但各工序技术特点与传统乌龙茶又有一定的区别。尤其是空调制茶成本较高,若不能制出中高档以上毛茶,则失去空调制茶的意义。现就有关原理、方法,结合茶区茶农实际经  相似文献   

18.
清代茶僧释超全的《武夷茶歌》是福建乌龙茶始创于武夷山的佐证,也是记录乌龙茶制作工艺的第一手资料,蕴含了关于武夷茶区茶的发展历程、采摘、制作、品类以及武夷山特有的祭祀、喊山习俗等丰富的茶文化信息,极具史料价值。藉由史志文献和参考现有研究成果对上述问题略加考论,使茶歌中反映的从远古时期到清代的武夷茶文化得以清晰呈现。  相似文献   

19.
金萱乌龙茶品种制作黄金龙茶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龙茶是采用金萱乌龙茶品种的优质原料精制而成,其加工工艺是在红茶的传统工艺上结合乌龙茶的加工方法,最终使成品茶的香气达到既具有红茶的糖香又蕴含乌龙茶的兰花香,且汤色金黄明亮,滋味醇爽鲜甜,故称为黄金龙茶.  相似文献   

20.
乌龙茶独特的品质主要在做青工艺中形成.综述了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品质成分的变化、做青强度和环境因素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并对今后乌龙茶做青工艺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