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水稻叶绿素含量的简易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80%丙酮和95%乙醇两种有机溶剂作萃取剂,测定了水稻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浸提母液在暗保存下降解后的叶绿素含量,并对两种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道泉雅女茶中茶多酚和EGCG浸出量的浸提条件.[方法]以道泉雅女茶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用纯水为浸提溶剂,采用k(33)正交试验,研究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对道泉雅女茶浸提液中茶多酚和EGCG含量的影响.[结果]试验得出,道泉雅女茶浸提液中茶多酚和EGCG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80 min,料液比1:20 g/ml,此条件下,得到的浸提液中茶多酚含量为20.16%,EGCG含量为6.108%.[结论]该方法绿色无污染,对提高道泉雅女茶下盘茶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工业化制取茶多酚、分离纯化EG CG单体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绿茶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浸提溶剂、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等因素对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与蒸馏水相比,乙醇作为浸提溶剂提高了茶多酚的提取率。随着乙醇浓度升高,茶多酚提取率先升高后降低,以85%乙醇时最大(11.52%)。随着浸提时间延长,茶多酚提取率先升高后降低,以浸提90 min时最大(10.79%)。随着浸提温度升高,茶多酚提取率先升高后降低,以70℃时最大。可见,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的适宜条件为:浸提溶剂为85%乙醇,浸提时间为90 min,浸提温度为70℃,茶多酚提取率为11.27%。说明此种方法成本低、效率高,对茶工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二青含水量对绿针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就二青含水量对绿针茶主要内含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茶多酚外,二青含水量对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影响较大。随二青含水量的降低,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减少,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增加,绿针茶外形品质下降,内质提高。根据绿针茶品质要求,生产上应避免使用揉捻叶做形技术,二青叶含水量的40% ̄50%。  相似文献   

5.
影响茶多糖含量测定的干扰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茶叶中化学物质对茶多糖定量分析的干扰影响。[方法]比较分析茶多酚、蛋白质、氨基酸、色素、咖啡碱等干扰因素对茶多糖含量测定的影响,探索双氧水氧化脱除色素,PVPP络合茶多酚等消除干扰因素的方法,建立样品前处理方法。[结果]结果表明,茶多酚和色素对茶多糖含量测定的干扰性较大,蛋白质、咖啡碱和氨基酸干扰性相对较小;建立的茶多糖样品前处理方法为“干茶→沸水浸提→过滤→H2O2脱色→透析→加PVPP→过滤”,采用此样品前处理方法,检测炒青绿茶多糖含量为1.83%,红碎茶多糖含量为2.26%,乌龙茶多糖含量为1.37%,均低于文献报道的茶多糖含量。[结论]样品前处理方法“干茶→沸水浸提→过滤→H2O2脱色→透析→加PVPP→过滤”,可以更准确、更简便地应用于茶多糖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绿针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绿针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和叶绿素呈下降趋势,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呈上升趋势,但在加工后期有所下降,做形温度对绿针茶品质影响较大,结合生化成分的变化和品质要求,做形温度以70℃为最优,其次是80→60℃和60℃  相似文献   

7.
金建华  马金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036-13037
[目的]考察青海黑枸杞茶叶中荼多酚含量的较优提取工艺.[方法]以青海黑枸杞茶为原料,水为浸提溶剂,采用AlCl3为沉淀剂对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沉淀剂用量、溶剂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4个因素对茶叶中茶多酚提取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以A1C13为沉淀剂,沉淀剂∶茶叶的质量比为0.9∶2.5、茶叶∶水的料水比为1∶32 g/nl、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50 rain时,茶多酚的提取率最高,为6.42%.[结论]研究可为青海黑枸杞茶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提取铁观音茶叶中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选取了液固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3个指标为因素,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铁观音茶多酚提取的贡献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A(液固比)C(浸提时间)B(浸提温度),但这3个因素对茶多酚含量影响的差异不显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20︰1、浸提温度100℃、浸提时间30 min,在该条件下茶多酚的含量最高,达15.5%。  相似文献   

9.
红茶和绿茶中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茶茶叶和绿茶茶叶为原料,考察浸提温度、时间、固液比、溶剂浓度对茶多酚提取的影响,并对其提取率进行了研究。结合正交试验,确定出了溶剂法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红茶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80,乙醇浓度6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30 min,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0.35%;绿茶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80,乙醇浓度5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40 min,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5.44%。  相似文献   

10.
高山绿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山绿茶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并优选其提取工艺。[方法]以高山绿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茶多酚进行乙醇溶液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提取。[结果]高山绿茶茶多酚的醇提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50%,浸提温度为60℃,浸提30 min,料液比为1∶20,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4.72%。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40%,浸提温度为60℃,浸提30 min,浸提1次,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5.36%。[结论]高山绿茶茶多酚的超声波辅助提取率稍高于醇提,但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1.
松针叶绿素与脂溶性复合物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置换反应将松针中含镁叶绿素转变成水溶性叶绿素铜钠,用低浓度乙醇浸提并分离脂溶性部分,得到叶绿素铜钠速淀粉,其1%水溶液pH值为8-9,600倍稀释呈翠绿色,产品获得率为松针干粉的8%-10%,同时获得脂溶性复合物,其主要成分为VE。  相似文献   

12.
石阡苔茶茶多酚醇提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石阡苔茶茶多酚醇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以石阡苔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茶多酚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即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次数、浸提时间等进行优化研究,以期对石阡苔茶的综合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石阡苔茶茶多酚醇提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浸提次数3次,浸提时间60min,浸提温度70℃,在此条件下茶多酚提取率最佳(为45.05%)。经优化的石阡苔茶茶多酚醇提工艺条件具有简便、提取率高、毒性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梵净山翠峰荼多酚醇提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茶多酚提取率的主要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梵净山翠峰茶多酚醇提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浸提温度70℃,料液比1∶15,浸提时间50 min,提取率达34.75%.该工艺条件具有简便、安全、提取率高、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安吉白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安吉白茶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为安吉白茶茶多酚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安吉白茶为原料,以茶多酚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离子沉淀法、醇提法、微波辅助提取法3种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离子沉淀法在沉淀比为3∶20、沉淀pH为6、浸提时间为2.5 h、浸提温度为80℃的条件下茶多酚得率为20.8%;醇提法在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5、浸提时间为2 h、乙醇浓度为70%的条件下茶多酚得率为15.9%;微波辅助提取法在浸提温度为70℃、料液比为1∶25、微波时间为40 s、微波功率为80 W的条件下茶多酚得率为20.7%。[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法是茶多酚工业化生产较理想的一种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普洱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购自云南省临沧市的普洱茶为原料,以总多酚提取率为优化目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分析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料液比对普洱总茶多酚提取的影响。[结果]确认普洱茶中茶多酚提取最佳工艺为浸提时间1 h、浸提温度90℃、料液比1∶25 g/m L、乙醇浓度75%。实际测得的茶多酚得率为17.048 7%,和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研究可为普洱茶中茶多酚的工业化提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南酸枣果皮色素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优选了提取南酸枣[choerospondiasaxieearis]果皮色素的方法,并时提取工艺条件也进行了初步探索。实验结果表明,南酸枣果皮色素宜用碱液法浸提,在工艺上采用先酸洗后碱浸提的工艺最佳,其工艺条件是:碱液宜用氨水或氢氧化钠水溶液;控制溶液pH为13~14;加料比为:干原料:浸提液=1:5~7(W/W)或新鲜原料:浸提液=1:3~5(W/W);浸提温度为80~85℃;浸提时间为60min以上,浸提次数为2次,色素浸膏的产率可达18.4%~21.7%,色素的提取率为72.0%~78.6%,色素浸膏的质量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企业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种典型的工程处理(NaOH处理,尿素处理和未处理)稻草经碱性硝基苯氧化解降的产物进行了分析,在样品前处理程序中用体积分数ψ=80%的乙醇在超声波水浴(低于30℃)中浸提的纤维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对照组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ψ=80%的乙醇浸提不仅可以有效地去除秸秆中一些水溶性和酯溶性的染质(P<0.05),而且能明显地提高酚类化合物的产率,从而使样品中的不溶性木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枣树叶片叶绿素的最佳提取方法,以16种枣树品种为材料,用95%乙醇、乙醇丙酮混合液(1∶1)和80%丙酮分别浸提不同枣树品种叶片叶绿素,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对不同浸提液的叶绿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0%丙酮浸提枣树叶片叶绿素的效果不佳;95%乙醇和乙醇丙酮混合液(1∶1)浸提枣树叶片叶绿素的效果好,且水平相当。但丙酮对人体的健康危害较大,浸提枣树叶片叶绿素应首选95%乙醇。  相似文献   

19.
绿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及分析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罗亚楠  于丽颖  刘立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29-16430
[目的]研究绿茶中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提取物的分析检测。[方法]以绿茶为原料,水作为浸提溶剂,采用单因素试验,通过改变溶剂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乙酸乙酯用量4个因素以提高茶多酚的提取率,优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并采用钼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的纯度,用红外光谱法对产品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由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用量(固液比)1∶20,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40 m in,乙酸乙酯用量85 m l。在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物得率为15%。分析检测表明,所得产品纯度较好。由红外光谱的定性分析可确定,所得产品为茶多酚。[结论]为茶多酚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番木瓜叶叶绿素的提取和叶绿素铜钠的制备工艺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叶绿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V(丙酮)∶V(95%乙醇)=1∶3作提取溶剂,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3h,料液比1 g∶35mL.正交验证试验,RSD为0.544%;经过皂化、酸化、铜代、成盐等工序制成叶绿素铜钠产品,RSD为1.26%,平均产率为3.29%,主要技术指标符合国家GB 26406--2011标准,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符合标准,水溶性好,具有一定的耐热和耐酸碱性,宜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