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早期低聚半乳糖干预对哺乳仔猪回肠形态结构、功能发育相关基因及回肠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窝(每窝10头)新生仔猪,每窝分2组,即每窝5头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2组仔猪平均体质量相同。出生后1~7 d,试验组仔猪每天分2次灌喂低聚半乳糖水溶液,低聚半乳糖的有效灌喂量为1 g·kg-1·d-1,对照组仔猪灌喂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至21日龄断奶。[结果]在8日龄时与对照组仔猪相比,早期低聚半乳糖干预显著提高8日龄回肠黏膜中IGF-1R、VEGFA、Muc2和β-defens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显著提高回肠食糜中总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在21日龄,与对照组仔猪相比,早期低聚半乳糖干预显著提高IGF-1和β-defens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及屏障蛋白Occludin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了试验组仔猪回肠的绒毛隐窝比、蔗糖酶活性,显著增加回肠食糜中乳酸杆菌的数量,并显著降低隐窝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结论]早期低聚半乳糖干预可改善回肠肠道形态结构,提高回肠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能力,促进回肠肠道发育,调节回肠肠道菌群组成,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回肠肠道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乳铁蛋白在牛精液冷冻中的应用效果,为乳铁蛋白在家畜精液保存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初步的参考数据。[方法]在常用稀释液(果糖-柠檬酸钠-卵黄-甘油液)的基础上,分别添加不同浓度(250、500、1000mg/L)的乳铁蛋白,观察乳铁蛋白对牛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结果]3种浓度的乳铁蛋白对精子的冻后活力、复苏率、VAP、VSL、VCL、畸形率、顶体完整率及低渗肿胀率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乳铁蛋白未能显著提高牛精液的冻后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制剂对苏淮断奶仔猪肠道黏膜营养素转运体、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微生物菌群数量、短链脂肪酸及乳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胎次和体质量(9.34 kg)相近的28日龄健康苏淮断奶仔猪144头,按饲喂日粮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抗生素)、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基础日粮+植物乳杆菌制剂),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预饲期3 d,仔猪32日龄开始试验,59日龄试验结束时屠宰采样。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及黏膜样品分别用于黏膜营养素转运体和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分别收集盲肠和结肠食糜,测定短链脂肪酸和乳酸含量,RT-qPCR分析微生物菌群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可显著上调十二指肠PepT1、空肠SGLT-1和PepT1以及回肠SGL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对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可显著上调十二指肠Occludin、空肠和回肠Occludin和ZO-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而对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其他基因无明显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可显著增加盲肠丁酸、结肠丁酸和乳酸的含量(P0.05),而对乙酸和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减少大肠杆菌数量(P0.05),显著增加结肠乳酸杆菌和梭菌ⅩⅣa群的数量(P0.05);相较于抗生素组,植物乳杆菌制剂可显著提高盲肠乳酸、结肠乳酸和丁酸含量以及盲肠和结肠中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结论]仔猪断奶时饲喂植物乳杆菌制剂可调节肠道黏膜营养素转运体及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提高短链脂肪酸和乳酸含量,促进肠道有益菌如乳酸杆菌、梭菌ⅩⅣa群的增殖,减少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数量,从而促进肠道健康,缓解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添加姜黄素对宫内发育迟缓(IUGR)猪肝脏抗氧化功能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择取分娩时间与遗传背景相似的妊娠母猪12头,分娩当日,从每窝新生仔猪(杜长大)分别选择1头正常出生重(NBW,约1.51 kg)和2头IUGR(约0.75 kg)仔猪,26日龄断奶后将所有仔猪分为NBW、IUGR和IU...  相似文献   

5.
利用转基因牛生产重组人乳铁蛋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利用转基因牛生产重组人乳铁蛋白,为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用或食用蛋白提供依据。[方法]对已获得的人乳铁蛋白转基因牛进行人工催乳,用乳成分分析仪分析了转基因对乳汁的影响,并利用放免法检测了重组人乳铁蛋白在转基因牛乳中的表达。[结果]重组人乳铁蛋白在牛乳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水平为(3.429±0.417)mg/ml。通过转基因牛乳的乳成分分析发现,转基因牛乳与常乳在乳脂、总蛋白、乳糖和干物质的含量上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重组人乳铁蛋白在转基因牛乳中获得了高效表达,为大规模生产重组人乳铁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测定母猪妊娠期日粮能量过量对繁殖性能、血液代谢物和猪乳成分的影响。将44头约克郡×长白母猪随机分配到4组中,每组11头,分别为低能量组(L组)、中等能量组(M组)、高能量组(H组)和极高能量组(EH组),分别提供75%、100%、125%和150%的能量,试验期为妊娠期0~90 d。与妊娠期0~30 d相比,妊娠期30~90 d各组能量均增加20%,妊娠期90 d以后至分娩,能量增加50%。分娩后,所有哺乳期初产母猪均饲喂同样饲料,自由采食。结果表明,随着日粮能量含量线性增加,0~28 d哺乳期母猪体重和背膘厚极显著增加(P0.01);从妊娠期到泌乳期母猪体重和背膘厚极显著增加(P0.01)。日粮能量补充后,母猪体重和背膘厚极显著增加(P0.01)。泌乳期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降低(P0.01)。然而,随着日粮能量补充的增加,出生仔猪体重和断奶时体重均显著增加(P0.05),初生窝重显著增加(P0.05),且每窝仔猪断奶体重有增加趋势(P=0.06)。H组的初生窝重和断奶体重最佳。日粮能量对总体的仔猪数及存活仔猪数无影响。随着日粮中能量的增加,初乳中乳脂肪和乳蛋白质的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成熟乳中乳脂肪和乳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1)。H组成熟乳中乳脂肪和乳蛋白质含量最高。结果表明,在妊娠的早、中、晚期补充能量125%、150%和187.5%,可使初产母猪身体状况保持最佳,提高猪乳中乳脂肪和乳蛋白质含量,并能增加仔猪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选用21日龄断奶仔猪96头,根据日粮中乳铁蛋白的添加量250、500、750mg/kg设置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试验为期21d.试验结果:各乳铁蛋白添加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铁含量显著提高(P<0.05); 500、750 mg/kg添加组仔猪粪便中铁含量显著降低(P<0.05),粪便中铜、锌、锰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随乳铁蛋白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500 mg/kg添加组的料肉比最低,血清中MDA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P<0.05),SOD活力和GSH-Px活力比对照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在基础日粮中适量添加乳铁蛋白(500 mg/kg)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提高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降低粪便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Meta分析对有关益生菌对断奶仔猪小肠形态的影响试验进行评价,为解决仔猪生产过程中的肠道健康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CQVIP、Web of Science及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全面检索收集益生菌对断奶仔猪小肠形态影响的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篇研究文献,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137头仔猪,试验组以益生菌作为添加物,对照组为空白.Meta分析结果表明:益生菌组对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的影响显著优于空白组(P=0.01,SMD=0.81,95%CI=0.19~1.44),对隐窝深度的影响显著低于空白组(P=0.0008,SMD=-0.74,95%CI=-1.18~-0.31);益生菌组对空肠绒毛高度的影响显著优于空白组(P<0.0001,SMD=0.97,95%CI=0.49~1.46),对隐窝深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58,SMD=-0.12,95%CI=-0.56~0.31);益生菌组对回肠绒毛高度的影响显著优于空白组(P=0.0003,SMD=1.20,95%CI=0.55~1.85),对隐窝深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9,SMD=-0.58,95%CI=-1.25~0.10).根据益生菌的菌属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酵母菌属组和复合菌株组对十二指肠、空肠的绒毛高度无影响,乳杆菌属组和肠球菌属组可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敏感性分析结果较稳健;发表偏倚结果显示有一定的发表偏倚,但偏倚程度不明显.[结论]益生菌通过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及降低十二指肠隐窝深度,以改善断奶仔猪小肠的形态结构,其中,乳杆菌属组和肠球菌属组对绒毛高度的影响较显著,复合益生菌对十二指肠隐窝深度的影响显著.即益生菌在保护小肠肠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潜力,但需要注意同属不同菌种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断奶日龄对仔猪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断奶日龄对仔猪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试验分别选用14,21,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各44头,每一断奶日龄组仔猪按体重、性别、窝别分至4个重复组(栏),每重复11头猪,试验共用试猪132头.分别于断奶当天及断奶后第4天与第7天对屠宰试猪采集1cm空肠中段测定小肠黏膜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试验结果表明断奶日龄对仔猪小肠黏膜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影响不显著(P>0.05),但显著降低断奶7天前仔猪小肠黏膜隐窝深度(P<0.01),表明降低断奶日龄可不同程度地缓解断奶应激对仔猪小肠黏膜结构的负面影响,为早期隔离断奶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取杭州种猪试验场1996~2001年长白猪、杜洛克和大约克的产仔哺育记录的原始档案,共收集 6965窝.在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对仔猪早期生长(初生个重、20 d个重、60 d个重)的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和最小二乘平均数估计.结果表明:胎次、年份、季节、品种和同窝仔猪数对仔猪早期生长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1.
选用48头配种日龄相近、繁殖性能无显著差异的大约克经产母猪,按胎次、体况等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8头。哺乳母猪自由采食,自由饮水。研究哺乳母猪饲粮中分别添加0,40,60,80,100和120g/kg苜蓿草粉对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及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苜蓿草粉对母猪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但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数和哺乳期仔猪成活率(P<0.05);对母猪泌乳期采食量、仔猪断奶窝重、窝增重、断奶平均个体重、平均个体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2)添加苜蓿草粉降低了母猪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提高了母猪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母猪、仔猪血清胰岛素含量,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添加苜蓿草粉对乳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有一定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认为,添加苜蓿草粉对哺乳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有一定改善,且100g/kg添加水平表现突出,因此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饲粮中苜蓿草粉添加量以100g/kg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精氨酸对子宫内发育迟缓(IUGR)仔猪抗氧化功能和精氨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6头胎次和体况相近的妊娠母猪,分娩后,分别从每头母猪所产仔猪中挑选1头正常初生体质量(NBM)新生仔猪和2头IUGR新生仔猪,即6头NBM新生仔猪和12头IUGR新生仔猪。所有IUGR仔猪随机分成2组,分别饲喂基础人工乳(IUGR组,n=6)和添加6 g·L-1精氨酸(Arg)的基础人工乳(IUGR+Arg组,n=6),所有NBM仔猪饲喂基础人工乳(NBM组,n=6),试验期7 d。[结果]与IUGR组相比,日粮补充Arg均显著降低IUGR仔猪背最长肌和空肠黏膜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空肠黏膜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P0.05);显著提高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总NO合酶(TNOS)、诱导型NO合酶(i NOS)、结构型NO合酶(c NOS)活性,空肠黏膜NO水平、TNOS和c NOS活性,以及空肠黏膜与血清中Arg水平和Arg代谢相关氨基酸(Arg、Cit和Pro)水平。[结论]在早期断奶IUGR仔猪日粮中添加精氨酸具有增强IUGR仔猪抗氧化功能和促进精氨酸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早期断奶仔猪的氧化还原状况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10窝仔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5窝,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从7日龄开始,至25日龄时结束,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mg/kg NAC。仔猪21日龄断奶。25日龄时,每窝选取1头(每组共5头),采集血样和脾脏样。结果表明,日粮添加NAC组显著提高了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P0.05),降低了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P0.05)的含量,同时增加了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M的含量(P0.05),而对仔猪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无显著影响。NAC处理能显著提高脾脏中IL-2,IL-6及I-κBα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P0.05)。上述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500mg/kg NAC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缓解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14.
《农技服务》2017,(12):131-134
饲喂新生动物人工乳,会延缓其胃肠粘膜的发育成熟。丁酸钠对成年动物的胃肠上皮细胞具有营养作用。该研究旨在确定,添加了丁酸钠的人工乳对新生仔猪肠粘膜的影响。16头3日龄仔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C,n=8),丁酸钠组(B,n=8)。连续7天饲喂仔猪人工乳(C)或添加了丁酸钠的人工乳(B),待到10日龄宰杀仔猪并对上肠道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丁酸钠大幅提高仔猪日增重;十二指肠内,丁酸钠组仔猪的绒毛长度与粘膜厚度相较对照组减小,但空肠与回肠的隐窝深度、绒毛长度与粘膜厚度较对照组增加;丁酸钠并不影响肠道刷状缘酶活性,但可提高血浆胰多肽与缩胆囊素浓度。这些结果表明,丁酸钠可促进饲喂人工乳的仔猪空肠与回肠粘膜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精力莱公猪料对母猪哺乳期的影响,选择胎次相近的经产母猪60头,按每组30头,分试验组、对照组。经试验得出,窝产仔猪头数差异不显著(P0.05);窝产活仔猪数头数差异不显著(P0.05);窝平均出生仔猪头重(0.5kg)差异显著(P0.05);平均出生仔猪窝重(0.5kg)差异极显著(P0.01);窝平均出生仔猪头重(0.5kg)差异显著(P0.05);窝断奶仔猪头数差异极显著(P0.01);平均每窝断奶仔猪重(kg)差异不显著(P0.05);窝平均每头断奶仔猪重(kg)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哺乳期仔猪发病数(次)差异显著(P0.05);哺乳仔猪发病死亡数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哺乳期发病数差异不显著(P0.05);在哺乳期母猪治疗的药费:对照组49.9元比试验组44.2元高5.7元,在哺乳期仔猪治疗的药费:对照组85.6元比试验组73.8元多11.8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乳酸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肠道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影响,试验选用144头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基础+3 g·kg-1乳酸酸化剂、基础+6 g·kg-1乳酸酸化剂,测定仔猪生产性能,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回肠和结肠黏膜粘附的乳酸杆菌数量。结果表明:添加乳酸酸化剂后,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14 d后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增加,回肠和结肠黏膜粘附的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增加。表明乳酸酸化剂能减少肠道有害菌,增加有益菌的繁殖,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张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3,9(6):112-113
选用本地母猪(与长白公猪交配)所产的仔猪18窝,按仔猪35、45、60日龄断奶分设Ⅰ、Ⅱ、Ⅲ,Ⅰ、Ⅱ组仔猪养至60日龄,测定早期断奶对农养母、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Ⅱ组仔猪平均日增重230 g,比Ⅰ、ⅡⅠ组分别提高2.14%(P>0.05)和20.7%(P<0.05%);每生产1 kg仔猪耗用母仔猪饲料2.21 kg,省料0.45%和18.45%;仔猪育成率96.5%,提高2.01%和4.1%(均P>0.05%);平猪生产周期165天,比Ⅰ组多8 d,比Ⅲ且少15 d;毛利673.97元/窝,比Ⅰ、Ⅲ组分别增加7.98%和46.09%.  相似文献   

18.
128头母仔猪在其出生后的头28天,以两组不同的营养模式处理,确定它对母仔猪日后的生长和繁殖的影响。营养模式是将刚出生的母仔猪调整为每窝6头或12头;哺乳期为13日或28日。13日龄断奶的仔猪在这28天期间内,或任意采食基础日粮,或任意采食基础日粮的50%。28天后,所有的猪均喂以相同的日粮。仔猪在出生的早期遭受到不利条件而抑制增长的体重,到154天出售时得到恢复。出生后的营养模式不影响其初的情期。28日龄断奶的猪,窝养6头的比窝养12头的猪,多产卵2.4个(P<0.05);13日龄断奶的猪,窝养6头的比窝养12头的少产卵2.3个。对于断奶后限制饲料15天的仔猪,并不影响其排卵率。尽管仔猪在出生后的头28天遭受窝养头数、哺乳期限和饲料限制等强制处理,使其生长率和排卵率出现变化,然而并不影响母猪日后的产仔数。以上的资料表明,对仔猪在其出生后期进行限制窝仔猪数等抑制因素的处理,达性成熟后可使其卵子死亡;当这些影响繁殖性能的抑制因素排除,则其产仔数(出生率)不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加味二术散对断奶仔猪回肠、盲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30日龄断奶仔猪75头,随机分为5个组,即: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3%和0.5%加味二术散的3个中药处理组(Ⅰ、Ⅱ、Ⅲ)以及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硫酸粘杆菌素的阳性对照组,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5头猪。在饲养第1,2,3周无菌采集空白对照组、中药添加Ⅱ组和阳性对照组仔猪回肠、盲肠内容物,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肠道细菌菌群的结构变化。对DGGE图谱中的差异性和共性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对其对应的菌种进行鉴定。【结果】中药添加Ⅱ组和阳性对照组仔猪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高于空白对照组;盲肠菌群多样性高于回肠。中药添加Ⅱ组和阳性对照组回肠微生物菌群相似性高,均达到82%以上;中药添加Ⅱ组盲肠微生物菌群相似性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DGGE图谱中特异条带和共性条带测序结果表明,断奶仔猪回肠、盲肠的肠道细菌主要归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结论】加味二术散能够增加仔猪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促进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达到新的平衡,防治仔猪腹泻。  相似文献   

20.
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常发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多在仔猪出生后几小时到3天以内发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是危害哺乳仔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临床表现为病仔猪排出黄色稀粪、急性死亡为特征。当一窝中有一头乳仔猪发病时,就会迅速地传染给全窝。据对153窝乳仔猪的统计,有138窝乳仔猪、在初生后3天以内发生仔猪黄痢。占总窝数的90.2%。仔猪发病后,如不及时积极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全窝仔猪死亡,损失很大,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