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业导刊》2013,(6):38-38
在I-OMAP计划的框架下,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明生课题组通过与深圳华大基因、亚利桑那大学等合作,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完成了261Mb高质量的短花药野生稻(O.rachyantha)全基因组序列,并开展了稻属比较基因组学和基因组进化的研究。研究揭示了稻属基因组在基因组大小、基因移动和异染色质进化等方面新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棉花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棉花功能基因组研究发展迅速,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棉花研究,二倍体和四倍体棉花基因组测序陆续完成,棉花全基因组重测序及关联分析相继涌现,大量的棉花功能基因被分离鉴定。本文回顾了棉花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历程,重点介绍了棉花基因组测序和棉花栽培品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并总结了棉花纤维和腺体发育中的关键功能基因及棉花抗旱、抗盐碱等功能基因研究进展,为全面了解棉花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和棉花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作物类型遥感识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喜旺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3):278-285
及时获取作物种植面积是研究粮食区域平衡,预测农业综合生产力和人口承载力的基础。遥感技术已经成为提取作物种植面积的重要手段,而前提是识别作物。为了理清当前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遥感在作物类型识别中的应用为主线,归纳了国内外作物类型识别研究中常用的各类遥感数据,如资源遥感影像、气象遥感影像、高分辨率影像、高光谱影像和微波影像等,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性;同时总结了利用遥感进行作物类型识别的3 类研究方法,包括基于光谱的识别方法、基于物候差异的识别方法以及光谱与物候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指出目前作物类型遥感识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影像空间精度与价格的平衡问题,多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综合应用问题,物候差异对作物识别的影响问题等;认为不同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结合可以弥补各自不足,遥感影像的时相选择是提高精度的关键,另外需要应用除光谱和物候以外的更多解译标志;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作物识别机理和多尺度数据融合方法。以期为遥感技术在作物类型识别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人类基因组计划逐渐发展成熟使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成为必然。犬由于具有遗传多样性和疾病易感性等特点,是一个极好的比较基因组学的动物模型。在此,综述了犬基因图谱、基因组测序、犬基因组比较图谱及犬基因组研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目前研究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邹德洪  邹小云  贺浩华 《种子》2006,25(10):32-37
对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与叶绿体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质粒基因组和核基因组的遗传以及育性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辅助选择、克隆与表达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21个稻瘟菌株毒力与42个水稻品种抗瘟性的系统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42个水稻品种进行人工离体叶片接种,明确供试水稻品种对21个稻瘟菌株的抗普和病级并在此基础上对42个水稻品种抗瘟性作了初步研究。分别按供试21个稻瘟菌株毒力差异和42个水稻品种抗瘟性的多个抗性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供试稻瘟菌株分为七类,其菌株毒力差异显著,菌株毒性频率和平均毒力之间呈现高度负相关。把水稻品种分为七类,其中第三类的第一组抗性最好,抗普在85%~100%,病级4.0以下。结果对选育水稻抗瘟新品种、合理布局区内抗性水稻和防治稻瘟病爆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多效唑与矮壮素对百合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智锐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3):144-149
为了探索多效唑与矮壮素对百合试管苗生长的最适作用浓度,提高东方百合试管苗的质量及移栽成活率,本试验以东方百合试管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单因子变量,在MS基本培养基中分别附加不同浓度的PP333(0.5、1.0、2.0、3.0mg/L)和CCC(5、10、15、20mg/L),对照组不加任何植物生长延缓剂,探讨最适合百合试管苗生长的PP333和CCC浓度。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PP333和CCC能提高百合试管苗的生根和不定芽分化数量,表现为株型矮化,叶片增多,根系发达。但高浓度处理后,叶片反卷,甚至出现黄化现象。适合东方百合生长的最佳PP333浓度为1.0mg/L,CCC浓度为10mg/L。  相似文献   

8.
阿特拉津残留对黑土农田中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阿特拉津残留对黑土农田中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利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对哈尔滨、齐齐哈尔和黑河地区多年连续施加阿特拉津的农田土壤中的AM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共计分离出4属47种AM真菌,包括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16种、球囊霉属Glomus 27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 3种和巨孢囊霉属 Gigaspora 1种。阿特拉津残留量较低时对AM真菌孢子密度和物种丰度影响不显著,当阿特拉津残留量高于0.28 mg/kg时,AM真菌孢子密度和物种丰富度与阿特拉津残留量呈显著负相关。Glomus属和Acaulospora属为3个地区的主要优势菌属。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探索湿性发酵豆粕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抗氧化功能及粪便成分的影响,为湿性发酵豆粕在蛋鸡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375日龄蛋鸡1152羽,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48羽。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用4.5%、6.0%、7.5%的湿性发酵豆粕替代3%、4%、5%的普通豆粕,试验期为90天。结果表明:(1)与Ⅰ组比较,Ⅱ组、Ⅳ组均显著提高平均蛋重(P<0.05),Ⅲ组显著降低破蛋率(P<0.05),平均产蛋率、料蛋比、死淘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2)Ⅳ组的蛋壳厚度、Ⅲ组、Ⅳ组的蛋黄比色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的蛋形指数比值显著低于Ⅰ组(P<0.05);(3)同对照组相比,Ⅱ组显著提高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Ⅲ组显著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4)Ⅲ组粪便的粗灰分、Ⅳ组粪便磷含量同Ⅰ组相比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蛋鸡配合饲料中使用适量的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能提高蛋重、改善蛋品质,降低粪便中氮、磷的排放量,其适宜替代量为6.0%~7.5%。  相似文献   

10.
基因组图谱是基因组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概述了目前基因组图谱的种类,作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基因组图谱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SSR标记具有快速、稳定、准确的技术优势,已经在品种鉴定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鉴定生产用“两杂”种子样品的遗传多样性及纯度,利用36对SSR引物对39份杂交水稻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鉴定,其中2个样品为“同名异种”(遗传距离为0.11),有2个样品疑似“异名同种”;利用33对SSR引物对36份杂交玉米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鉴定,同样存在“同名异种”和“异名同种”现象。在人为混杂的杂交水稻样本中,SSR标记检测值与实际混杂率u测验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利用SSR标记和田间鉴定方法比较种子公司提供的10个杂交水稻样品纯度,尽管有3个样品SSR标记检测结果低于田间鉴定,但由于田间纯度鉴定以农艺性状为标准,遗传背景相似的单株难以区分,因此从加强种子质量监管角度考虑,SSR分子标记鉴定技术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2.
研究肉牛品种及性别对牛肉嫩度的影响,为肉牛品种改良和育肥提供参考。采集经过(13±1)个月育肥的15头BMY阉公牛、9头云南黄牛(母牛4头,阉公牛5头)、6头短云杂阉公牛、4头西云杂阉公牛的肉样,密封冷冻保存,测定肉样的剪切力值。结果表明:不同性别肉牛的肉样剪切力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品种之间:BMY牛胸肉剪切力显著低于(P<0.05)西云杂,BMY牛腩剪切力极显著小于短云杂和西云杂(P<0.01)并显著小于云南黄牛(P<0.05),云南黄牛腩剪切力显著小于短云杂(P<0.05)。说明:性别对牛肉嫩度没有显著影响;品种对牛胸肉、牛腩嫩度有显著影响,而对上脑、眼肉、西冷、枕头肉、尾龙扒、牛领等肉块的剪切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亚玲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5):269-272
在农业生产中,水稻稻瘟病的防治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爱苗是一种广谱的内吸性杀菌剂,常用于多种植物病害的防治。此研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14个稻瘟病菌菌株对施爱苗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4个菌株对爱苗剂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抑制率从35.31%~62.39%不等,不同地区分离到的菌株生长速率存在差异,同一地区的不同菌株生长速率也存在着差异。说明供试菌株对爱苗的敏感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不同耕作对黑土酶活性变化特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不同耕作条件下黑土酶活性变化特征,为退化黑土的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丰富培肥理论。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脲酶活性,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蔗糖酶,采用赵兰坡等改进法测定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酶活性与4个常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和碱解氮)土壤理化指标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同时参与土壤磷素循环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并且影响着土壤中有效磷和全磷的含量,磷酸酶在土壤碳、氮、磷转化过程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碱性磷酸酶活性的高低可以作为评价黑土肥力的最敏感的指标。蔗糖酶与脲酶、磷酸酶均呈极显著相关。通过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土壤酶不仅存在专性特性,同时也存在共性关系。酶的专性性质不但能反映土壤有机化合物转化的进程,并且共性关系酶的总体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总体肥力水平方面起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犬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试验最佳条件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选择杂种牧羊犬作为实验犬,用MTT法检探讨了不同浓度犊牛血清(FCS)、淋巴细胞、植物血凝素P(PHA-P)和刀豆蛋白A(ConA)对犬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了犊牛血清含量为10%,淋巴细胞浓度为5×106个/mL,用丝裂原PHA-P 刺激的最佳浓度为12.5ug/mL时,MTT法测定能够刺激犬淋巴细胞转化增殖,但t检验分析表明其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并不显著;当其它条件不变,所用的丝裂原为Con A时,它在浓度为0.5~2.5μg/mL范围内均可以显著刺激T细胞的增殖(P<0.05),且在浓度为2.5μg/mL时刺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正>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首次直接测量了植物突变过程的速度。该研究用全新视角展现了进化的基本过程,解释了除草剂为何使用几年后就会失效等问题。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日的《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环球     
《种业导刊》2013,(1):39
《Nature》公布小麦基因组利物浦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9所研究机构合作对小麦基因组进行了测序,他们的研究近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有望帮助人们增加小麦产量,培育更适应环境变化的品种。普通小麦来源于三个祖先,其基因组是三个基因组的复合体,特别复杂,普通小麦的基因组大小是人类基因组的五倍。"小麦的基因组很庞大也很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及其空间尺度转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模型的结合是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的发展方向,而模型的空间尺度转换是其研究的重要方面。笔者对国内外基于GIS的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及其空间尺度转换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结合中国的实际研究情况,总结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今后一定时期内中国基于GIS的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及其空间尺度转换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浙江楠是重要的材用和园林绿化树种,但对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有限,全基因组测序成为深入研究浙江楠分子生物学的关键。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2500)开展了浙江楠基因组大小测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基因组大小、杂合率及重复序列比例等一些基本信息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浙江楠基因组大小为1 060.06 Mb,杂合率为2.18%,重复序列比例为58.81%,GC含量为40.81%。基因组各指标的统计结果表明,浙江楠基因组较大,且具有较高的杂合率,测序难度较大。后续浙江楠全基因组测序需要利用二代(Illumina)与三代(PacBio)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将有利于高质量全基因组的获得。  相似文献   

20.
党参种子发芽率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给党参种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做了党参种子发芽率的调查研究。首先,在党参不同产区收集党参种子18份,然后在不同条件下对党参种子的发芽状况做了比较,筛选出最适发芽条件。结果表明:党参种子最适发芽温度是20℃,并且需要光照;最适发芽床为纸床(TP),在折叠床上容易滋生霉斑,影响种子发芽;党参种子发芽率随贮藏时间加长而降低,陈种子严重影响着种子质量,新采的种子在常温条件下1年后即丧失活力,在-20℃低温条件下可以保存半年;山西种子发芽率高,其平均发芽率比甘肃地区的种子高出38.37%;党参种子质量标准涉及发芽率、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等指标,其中发芽率是决定种子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