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牦牛脾脏转移因子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制一种能够增强动物抗病力的生物活性免疫制剂。采用冻融一透析法提取牦牛脾脏中非特异性转移因子(nTF),并用MTT法检测牦牛TF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淋巴细胞+刀豆蛋白+TF)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增殖效果优于(淋巴细胞+TF)组和(淋巴细胞+脂多糖+TF)组,差异显著(P〈0.05);注射TF组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增殖的效果优于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俨〈0.05)。牦牛脾脏转移因子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协同刀豆蛋白(ConA)或脂多糖(LPS)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有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和建立隐孢子虫LAMP检测方法,以便能快速、简便检测牦牛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基于GenBank中牦牛源隐孢子虫18SrRNA基因序列,设计1组LAMP引物,优化并建立LAMP反应体系。对所建立的LAMP方法进行特异性、重复性、敏感性试验,并用该方法对牦牛的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LAMP方法特异性、重复性良好,其敏感性是套式PCR的8倍。LAMP方法与套式PCR临床检出率对比,符合率100%。表明成功建立了隐孢子虫的LAMP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和灵敏性良好,可以应用于牦牛粪便临床样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以广泛应用于生产的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双低油菜不育系2168A为不育胞质源,利用抗寒性突出的两个双低油菜品系6192和6113B的杂交后代选系5378为父本,通过多代回交转育,育成了生长势强、抗寒性更突出的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5378A和保持系5378B。该不育系配合力高、适应性广、产量突出、抗倒、抗病,在黄淮地区特别是渭北旱腰带地区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4.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选用千粒重、出苗率、生长速率、株高、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构成灰色系统,对引自美国的6种牧草品种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应性大小依次为:无芒雀麦>法恩>扁穗冰草>披碱草>猫尾草>新麦草。无芒雀麦、法恩为一级,很适应;扁穗冰草、披碱草二级,适应;猫尾草、新麦草表现为三级,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5.
生长期牦牛血清和组织中LDH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同一海拔地区不同发育期牦牛血清和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进行了测定,对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日龄和1月龄组血清中LDH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余两个年龄组,且1月龄组血清中LDH的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均显著(P<0.05),6月龄组血清LDH的活性已降低到成年组的水平;组织中LDH活性均低于血清(P<0.05),1日龄和1月龄组肝脏和骨骼肌中LDH活性均高于6月龄组,1月龄组心肌中LDH的活性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其余组织无统计意义;1月龄组中血清LDH同工酶活性最强,其LDH5+LDH4活性明显高于其余3个年龄组.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牦牛在生长发育的特定阶段需增强无氧代谢机制,以满足机体能量代谢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猪胴体淋巴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采取西宁市某生猪屠宰场猪胴体淋巴结60份,进行细菌常规分离培养,结果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40株,表明该批猪胴体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带菌率可能较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牛囊尾蚴又称牛囊虫,寄生于牛的肌肉中,其成虫称为牛带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中。牛吃入被虫卵污染的饲料、饮水而感染,人吃入含感染性囊尾蚴的牛肉而感染牛带绦虫病,该虫体对人体有机械损伤作用、毒素的毒害作用及吸取营养三方面的致病作用,危害极大且寿命较长。笔者在2000年10月带学生实习时见到此案例,现报告如下:1 案情介绍 2000年10月22日中午,青海省外贸冷库分割肉加工厂在收购马某的牛肉时,被正在值班的青海省动检所检疫员马某及黄某发现牛肉上有"痘"(牛囊尾蚴),虫体密度每40平方厘米高达30几个,共计牛肉55千克,当即没…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核试验观察“棘防E号”对小鼠骨髓细胞遗传毒性作用和量效关系。结果表明,“棘防E号”剂量为1/2 LD50(1 404 mg/kg)、1/4LD50(702 mg/kg)、1/8 LD50(352 mg/kg)时微核率分别为(140.27±4.71)%、(64.04±3.07)%、(42.01±1.99)%。其中1/2 LD50(1 404mg/kg)剂量组的微核率是阴性对照组的3.2倍,说明“棘防E号”的剂量超过1/2 LD50以上时对小白鼠骨髓细胞有一定的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和比色法对高原牦牛和黄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三磷酸腺苷(ATP)、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丙二醛(MDA)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高原牦牛与黄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ATP、SDH、CCO、T-SOD酶活性及MDA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高原牦牛与黄牛心肌、骨骼肌胞浆SDH、CCO活性均高于线粒体(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