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为探讨外源物质对甜柿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对甜柿品种富有的果实喷洒一定浓度的谷氨酸、6-BA、GA_3、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结果表明,以上5种外源物质均极显著地提高了果实的VC含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含量.除尿素外,其他4种外源物质明显提高了果实的光洁度,降低了蒂隙果的发生.综合评价表明,谷氨酸能明显改善果实品质,磷酸二氢钾和6-BA次之.赤霉素明显推迟了果实着色,使单果重显著偏轻、糖分含量降低.果皮中色素的含量与色泽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897、0.854、-0.964.  相似文献   

2.
CPPU对甜柿果实大小与果皮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甜柿次郎和禅寺丸为试材,10—25mg/L的CPPU于花后10d喷果,结果表明:均显著促进两种甜柿果实的膨大;均提高了果实的果形指数;均显著提高果实单果重;同时提高了果皮叶绿素含量,采收时延迟退绿;在着色期提高果皮花青素含量;对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6-BA对甜柿禅寺丸果实中糖、酸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甜柿禅寺丸为试材,用浓度100~200 mg/L的6-BA于花后10 d喷果,测定果实各种糖和酸的含量变化。[结果]结果表明:各浓度6-BA均提高了果实还原糖、可溶性糖、TSS含量及固酸比;促进了果实的淀粉降解;对可滴定酸含量影响不大。[结论]6-BA处理禅寺丸果实,增强了果实调运碳水化合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橄榄果实成熟和贮藏期间果皮色素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研究了檀香橄榄果实在成熟和贮藏期间果皮色素的变化以及贮藏温度对果皮色素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果实的成熟 ,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 ,而类胡萝卜素含量缓慢提高 ;果实贮藏期间 ,果皮叶绿素 (包括叶绿素 a和叶绿素 b)含量逐渐降低 ,而类胡萝卜素含量缓慢提高 ,叶绿素 b的降解速度比叶绿素 a快 ,所以叶绿素 a/叶绿素 b的比率上升 ;低温贮藏可抑制叶绿素的降解和类胡萝卜素的形成 ,长时间保持果实鲜绿色 ,提高橄榄果实的商品价值和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5.
以生长性状一致的成年‘红肉脐橙’为试材,于幼果期喷布GA3和套袋处理,并测定处理后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肉主要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GA3和套袋处理有利于果实膨大期果肉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积累,但2处理均阻碍了果实成熟期2色素的积累;GA3处理对果皮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没有显著影响,但套袋处理严重阻碍了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套袋处理不影响果皮叶绿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   

6.
套袋对水蜜桃"红凤"和"清水"果实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蜜桃“红凤”和“清水”为试材,研究了果实硬核期套袋处理对果皮花青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果实外观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在一直套袋的条件下,果皮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速度加快,花色苷的积累受到强烈抑制,果实着色变浅;套袋一除袋处理能够改变果实花青苷含量,提高果实的花青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值,使果实着色鲜艳,改善果实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红肉脐橙[Citrus.sinensis(L)Osbeck cv.Cara Cara]树体不同部位果实果皮中主要色素和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膛果实果皮的叶绿素含量在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末期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外围果实果皮,其他时期无显著差异,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除8月26日、11月10日和12月25日外,其他时期内膛果实果皮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显著或极显著地低于外围果实果皮,这表明遮光不利于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积累。外围果实果皮和内膛果实果皮的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变化均呈"S"型曲线,蔗糖含量变化均为一单峰曲线,内膛果实果皮除蔗糖含量于果实迅速膨大期(8月26日)和成熟时(12月25日)与外围果实果皮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时期各类糖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外围果实果皮,这表明遮光严重阻碍了果皮中糖的积累。外围果实果皮和内膛果实果皮的叶绿素与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类胡萝卜素则与其呈正相关,表明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别对糖的积累起着负向和正向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不同套袋期苹果梨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套袋果皮叶绿素含量变化与对照变化趋势相一致,套袋果果皮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果,且套袋时间越早果皮叶绿素含量越低;套袋同样抑制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果实成熟期类胡萝卜素含量积累较快;套袋期间,花青素含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但解袋后,其含量短时间内即可超过对照果。  相似文献   

9.
不同套袋期对苹果梨果皮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不同套袋期苹果梨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套袋果皮叶绿素含量变化与对照变化趋势相一致,套袋果果皮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果,且套袋时间越早果皮叶绿素含量越低;套袋同样抑制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果实成熟期类胡萝卜素含量积累较快;套袋期间,花青素含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但解袋后,其含量短时间内即可超过对照果。  相似文献   

10.
对套袋苹果梨进行了不同时期解袋试验,并对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解袋均影响果实的着色效果,解袋时期过早或过晚果实着色均较慢。采收前10~15d解袋,果实上色快,且着色艳丽,这段期间果皮中叶绿素含量较低,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且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为苹果梨的最佳解袋时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化学调控剂对桂味和怀枝荔枝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晚熟荔枝品种桂味、怀枝为试材,在盛花后50 d分别用Glu 、PP333、TDZ和6-BA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化学调控剂对荔枝果实着色、花青苷、叶绿素、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有机酸、Vc含量及果实落果率和单果重的影响.[结果]Glu和PP333处理能提高果皮的花青苷含量,促进果皮叶绿降解,增加果实着色面积,其中1500 mg/L的Glu处理两个荔枝品种的果实花青苷含量最高,达11.86和12.46 U/gFW;TDZ和6-BA处理能降低果皮花色苷含量,抑制叶绿素降解,延缓果实转色,减少着色面积,其中2.5 mg/L的TDZ处理桂味和怀枝的花青苷含量仅为3.59和5.24 U/gFW.Glu和PP333处理能提高两个荔枝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促进果实总糖积累,降低有机酸含量.TDZ、6-BA和Glu处理均能减少两个荔枝品种落果,但PP333增加怀枝落果率.TDZ和6-BA处理降低两个荔枝品种可溶性同形物及总糖含量,而果实有机酸、Vc含量和单果重增加.[结论]Glu(1500 mg/L)和PP333(300 mg/L)能促进桂味和怀枝荔枝果皮着色,提早成熟;TDZ(25 mg/L)和6-BA( 100mg/L)能抑制荔枝果实着色,延迟成熟.生产上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化学调节剂进行调控,实现提早或延缓荔枝成熟采收,以减轻荔枝销售压力,增加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外源6-BA和GA_3复合处理对日光温室芹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试验选用6-BA和GA3对芹菜"文图拉"品种进行复合处理以期选出能增加日光温室芹菜叶绿素含量,进而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形成更多有机物质的最佳浓度组合。试验结果表明:经6-BA和GA3复合处理后可有效增加日光温室芹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叶片的光合速率、茎粗、株高和植株鲜重,所选浓度中200mg/kg6-BA+10 mg/kg GA3的处理效果比较显著,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0.0%、14.7%、57.9%、38.5%和15.5%。  相似文献   

13.
6-BA对青花菜叶绿素含量及品质、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浓度的6-BA在青花菜花芽分化前和花芽分化后分别进行喷施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6-BA对不同时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同;各处理均提高了花球产量,提高了植株经济系数,但同时降低了花球品质。  相似文献   

14.
水稻花后颖壳和果皮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897-5900
[目的]研究水稻颖壳和果皮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水稻颖壳和果皮的光合功能。[方法]以扬稻6号为试验材料,测定了颖果发育过程中颖壳和果皮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以及荧光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颖壳和果皮也具有叶绿素荧光特性,但它的Fv/Fm值不如正常叶片中Fv/Fm值高;叶绿素荧光各项参数的变化表明,叶绿体的PSⅡ的结构随着颖壳和果皮的发育进程和衰老不断受到损害,使Fv/Fm、qP、ФPSⅡ和NPQ下降;随着颖果发育天数的增加,颖壳和颖果叶绿素含量先上升,然后下降;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水稻果皮具有光合功能,颖壳和果皮光合能力的强弱与颖果的发育状况相适应,颖壳和果皮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可以作为颖果成熟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源细胞分裂素(6-BA)和不同用量氮肥对小麦花后光合特性的调控效应,为激素与氮肥配合施用提高小麦光合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持绿型品种汶农6号和非持绿型品种济麦20,设置N0(0)、N1(240 kg·hm-2)、N2(360 kg·hm-2)3个氮肥用量,同时,花后连续3 d叶面喷施25 mg·L-1 6-苄基腺嘌呤(6-BA)及300 mg·L-1洛伐他汀(Lovastatin),用量100 mL·m-2。开花后每隔7 d取旗叶,测定叶绿素含量、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内源激素含量,利用脉冲调制式荧光仪测定不同处理下旗叶叶绿素荧光诱导的动力学参数。【结果】喷施外源6-BA显著提高两品种小麦旗叶花后不同时期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而喷施外源洛伐他汀对上述指标产生显著降低作用。喷施外源6-BA使N0、N1、N2处理下济麦20旗叶ΦPSII分别提高12.08%、14.21%、9.43%,汶农6号旗叶ΦPSII分别提高12.44%、14.84%、11.58%;喷施外源6-BA使N0、N1、N2处理下济麦20旗叶ETR分别提高16.57%、25.81%、18.83%,汶农6号旗叶ETR分别提高13.88%、23.58%、22.80%。两品种其他荧光参数指标表现出以下规律,即6-BA与N1配合对小麦旗叶Fv/Fm、ΦPSII、ETR以及qP的提高效应均高于单一喷施6-BA或6-BA与N2配合。同时,品种、氮肥、激素单一效应及激素与氮肥配合对ΦPSII、ETR、qP影响显著,品种、激素单一效应对Fv/Fm影响显著,而激素与不同用量氮肥配合对Fv/Fm无显著影响。叶面喷施细胞分裂素抑制剂洛伐他汀使N0、N1、N2处理下济麦20旗叶ETR分别降低22.71%、12.06%、11.92%,两品种其他荧光参数指标Fv/Fm、ΦPSII、qP均表现出下降趋势,而增施氮肥能够缓解因细胞分裂素合成减少导致的小麦荧光参数的降低。外源喷施6-BA对两品种小麦内源激素含量影响显著。喷施外源6-BA显著提高旗叶玉米素核苷(ZR)含量,生长素(IAA)含量以及N0、N1处理下21-28 d赤霉素(GA3)含量,显著降低脱落酸(ABA)含量,而喷施外源洛伐他汀后,4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以上结果相反。随着施氮量增加,ZR含量、14-28 d IAA含量随之增加,ABA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7-14 d GA3含量在N1处理下最高。同时,品种、氮肥、激素单一效应、激素与氮肥配合对ZR含量影响显著。另外,6-BA与N1配合对小麦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效应高于单一喷施6-BA或6-BA与N2配合,激素与氮肥配合施用显著影响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与不施氮相比,N1与N2处理下,外源洛伐他汀对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活性的降低幅度减小,即增施氮肥能够缓解因细胞分裂素合成减少引起的两品种小麦光合结构的衰老。花后喷施外源6-BA显著影响千粒重和产量(P<0.01),对穗数、穗粒数无显著影响,6-BA与氮肥配合显著影响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6-BA与N1配合显著提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论】细胞分裂素与氮肥配合能够明显改善小麦的光合性能,6-BA与适量氮肥配合施用对小麦光合性能的提高效应显著高于单一喷施6-BA或6-BA与过量氮肥相配合,光合性能的改善显著提高两品种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探析红色、黄色、绿色3种不同色系榉树叶色形成的化学机制,为选育、培育榉树优良株系提供理论依据。以秋季转色期叶色表现为红色、黄色、绿色的榉树叶片为材料,分析其叶片的颜色参数及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含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叶色与色素组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秋季叶片转色期,红色系榉树的色相a~*值最高,在10月25日达到最大值,呈现出最佳观赏效果;绿色系榉树a~*值较低,且变化趋势相对平缓;在转色后期,黄色系榉树的b~~*值显著大于红色和绿色系榉树,但其在秋季变色期存在返绿现象。明度L~*值、彩度C~*值与色相b~*值的变化趋势几乎完全一致。不同色系榉树都含有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但不同色系榉树3种色素的含量不同。红色系榉树花青素含量百分比最高,为22.1%~44.6%;绿色系榉树的总叶绿素含量最高,为73.0%~80.5%;黄色系榉树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24.7%~35.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榉树叶片中,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与榉树的叶片呈色密切相关。其中花青素含量与a~*值呈正相关,与L~*、b~*、C~*呈负相关,说明花青素含量的增加,使叶片红色度增加,同时明度、黄色度和彩度降低;叶绿素含量与L~*、a~*、b~*、C~*均呈负相关,说明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使叶片的明度、红色度、黄色度以及彩度均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未被引入方程,说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片颜色参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分析显示,花青素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可以使叶片变红;而花青素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将维持绿色;若花青素与叶绿素同时降低,则将使叶片变黄。叶片内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的含量及百分比是榉树呈现红色、黄色、绿色3种不同色系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外源物质对化学封顶棉花生物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盛花期喷施不同外源物质对化学封顶棉花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积累、产量形成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优化化学封顶技术,为优质棉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棉花品种新陆早72号为材料,盛花期(7月17日)喷施8种不同外源物质,分别为:T1,0.4 mmol/L 6-BA;T2, 35 mmol/L 辛酸甲酯;T3, 30 g/hm2调酸环钙;T4, 35 mmol/L癸酸甲酯;T5, 0.24 mmol/L复硝酚钠;T6, 0.056 mmol/L DA-6;T7, 0.096 mmol/L NAA;T8, 0.01 mmol/L 三十烷醇;CK, 清水。在喷施药后0、14、28和 42 d 时测定9 株代表性棉株各部位的干物质重,在喷施药后0、7、14和21 d 时测定棉花倒四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8 种外源物质在改善棉花叶绿素含量,生物量、产量及品质上均有一定作用,辛酸甲酯(T2)、萘乙酸钠(T7)、复硝酚钠(T5)调环酸钙(T3)等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生物量积累,提高籽棉产量,利于品质提升,其中辛酸甲酯(T2)与对照比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10%以上、有利于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单株铃数增加9.15%,籽棉产量增加25.50%,提高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等整体效果最优。结论 在盛花期叶面喷施不同外源物质可以有效的提高叶绿素含量,成铃数、铃重增加及纤维长度,增长效果明显。辛酸甲酯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并提高单铃重和籽棉产量,其次萘乙酸钠、复硝酚钠、调环酸钙、6-BA处理。  相似文献   

18.
铅、锌胁迫对蕹菜光合色素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铅、锌胁迫对蕹菜叶片的光合色素、活性氧代谢及细胞膜透性变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Pb、Zn浓度的增加 ,蕹菜叶片MDA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均显著增大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均先升后降 ,SOD、POD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它们对Pb、Zn毒害的响应浓度不同 ,分别在 10mg/LPb和 2 5mg/LZn左右时达到峰值。对Pb、Zn毒害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认为活性氧自由基的攻击是其伤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SOD、POD和类胡萝卜素对防止毒害作用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衰老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种植密度 ,且叶面喷施GA3、PP333、6-BA ,通过测定叶绿素含量 ,研究不同处理因素在小麦旗叶衰老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表明 :低密度 (基本苗 1 0 5万 /hm2 )处理有利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挥 ,其中PP333能显著延缓旗叶叶绿素含量的下降 ,减慢旗叶衰老的进程 ,延长叶片的功能期 ,有利于籽粒灌浆 ,增加粒重 ,优化产量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