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浙江省内陆立地区——非岩成土地区山地丘陵的立地为研究对象,用998个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作为建模样本,以单位面积生物量年生产量为因变量,采用以生物量为指标的直接评价法,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立地质量主导因子,根据数量化理论I模型,构建立地质量数量化评价模型,评价研究区内各立地类型的立地质量等级,估算区域内各等级林地面积。结果表明:海拔、坡位、坡向、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5个因子可作为立地质量评价的主导因子;以生物量作为立地质量评价指标,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意义;构建的立地质量评价模型,能有效评定研究区的立地质量等级,在林业生产应用中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林朵林场杉木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以立地因子为依据,运用数量化回归方法,建立一系列方程,对广西林朵林场的林地进行杉木立地类型的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拔、坡向、坡位和土层厚度是影响杉木生长的主导因子。所建立的方程具有较高的评价精度。可根据具体情况及对精度要求,选用适当方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分析各立地因子对山生柳生长的影响,探究在不同立地条件及生长特征下山生柳的生长潜力,为山生柳灌木林的经营培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青海省不同地区的山生柳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在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林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构建非等间距多变量灰色模型,对山生柳的新梢生长量进行预测.【结果】在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层厚度、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这九个立地因子中,对山生柳林地质量及山生柳生长状况影响最大的为海拔,权重为12.9%,影响最小的因子为速效钾,权重仅为8.6%;此外,建立的非等间距OBGM(1,4)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优于传统的GM(1,1)模型和常用的Logistic模型.【结论】在山生柳造林工作中,可优先考虑对山生柳生长影响较大的海拔、坡向、土层厚度等因子,而OBGM模型可实际应用于其生长量的预测中,为山生柳灌木林的经营培育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龙山林区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陕西黄龙山林区油松人工林为对象,在现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数量化理论Ⅰ,根据贡献率排序筛选出4个主导因子(海拔>坡向>坡位>土壤厚度),将样地划分为24个立地类型区,建立了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对黄龙山人工油松林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有70.83%的样地立地质量在中等以上。森林立地分类及立地质量评价对于了解林分现状,提升林地景观状态与经营水准,充分发挥森林生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卢炳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549-7551
以小班的平均树高为立地条件的判定因子,选择土层厚度、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和腐殖质层6个因子,通过数量化理论Ⅰ,构建了漳平市杉木林适宜性立地判定模型。结果表明:各因子对杉木生长和林地适宜性的影响均为显著状态,贡献大小依次为:腐殖质层、土层厚度、坡度、坡向、坡位、海拔,构建的模型适合于杉木林的林地适宜性判定。  相似文献   

6.
为了科学地评价福建省宜林地立地质量等级和生产潜力,选取福建省顺昌县81块杉木标准地,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与数量化理论法确定立地质量等级并构建数量化理论预测方程,从分级与数量化两方面分别进行评价与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立地综合得分值为1.701,立地等级为中级;影响杉木宜林地立地质量的因子重要性依次为土层厚度、坡向、腐殖质厚度、地貌、海拔、土壤类型、坡度、坡位,并定量地给出各立地因子对林木生长的贡献。两种方法经检验均达到理想效果,可作为评价宜林地立地质量和预测造林后林木生长趋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进行广东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以及适地适树造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7年广东省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54块桉树人工林样地数据中的地貌、海拔、坡向、坡位等11个立地因子为基础,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构建立地质量评价函数并计算各样地立地质量评价得分值; 其次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等级,对不同等级立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总结不同等级立地质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提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的主导因子为地貌、砾石含量、腐殖质层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坡位、坡向和土壤类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取阈值为4时可将254个样地立地质量划分成Ⅰ(优)、Ⅱ(良)、Ⅲ(中)、Ⅳ(差) 4个立地质量等级,其中60.63%的样地立地质量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下等级;Ⅰ、Ⅱ等级样地桉树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位面积蓄量均优于Ⅲ、Ⅳ等级样地,坡位、坡向、枯枝落叶层厚度、腐殖层厚度、砾石含量和土壤类型的不同造成了立地质量的差异。【结论】广东适宜桉树人工林生长的立地质量特征为:下坡位、阳坡、缓坡、红壤或黄壤、砾石含量较低及土层较厚、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深厚的低山或丘陵地区,可通过适地适树造林、增加混交林比例、保护林下植被、提高土壤肥力等经营技术措施来提高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促进桉树人工林生长。  相似文献   

8.
立地条件对寿竹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立地条件对寿竹生物量的影响,确定寿竹生长的适宜立地条件,为寿竹的营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重庆市梁平县寿竹分布区选取16块样地,对样地的立地条件(坡度、坡位、坡向、海拔、土层厚度和腐殖质层厚度等)及寿竹标准竹的生物量进行调查,采用SPSS数理统计软件的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寿竹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寿竹的生物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平坦地和缓坡适宜寿竹生长;上坡不适宜寿竹的生长,中、下坡寿竹生物量差异不明显;坡向对寿竹生物量的影响不明显;海拔800 m是寿竹生长的一个分界线;土层越厚越有利于寿竹生物量的积累;腐殖质层厚度小于2 cm时不利于寿竹生长。上述立地因子中,坡位、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对寿竹生物量影响较大,海拔、坡度、坡向对寿竹生物量影响较小。【结论】影响寿竹生物量积累的主要立地因子是坡位、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在寿竹营林生产中,林地应选择在海拔800 m以下的平缓坡地,坡位宜选择中、下坡;林地内应有一定厚度的土层和腐殖质层。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周西缘水杉人工林林地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划分水杉林地立地类型基础上 ,采用评分法 ,选择土壤养分等级、土壤B(或AC)层质地、黑土层厚度、土体石砾含量以及有效土层厚度 ,评价了水杉人工林地立地质量 ,并分析水杉林地立地生产力 ,通过建立水杉现有林分生长模型 ,指出经营管理措施同样影响立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浙江景宁厚朴数量化地位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数量化理论I模型对景宁厚朴林地位指数与多元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项目中对地位指数起主导作用的是土壤结构、土壤厚度和坡形。本文建立了数量化立地指数表,经检验证明,本表精度较高,可应用于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1.
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西大青山林区西南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测定47块临时样地的常规立地因子和西南桦生长状况,应用主成分分析、数量化理论Ⅰ等方法探讨立地指数与立地因子间的关系,系统评价西南桦人工林立地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坡位、海拔、土壤养分、坡向、坡度、土壤质地和土壤容重7个立地因子与立地指数数量化拟合的复相关系数为0.964,达极显著水平(P0.01);7个因子中,坡位、海拔和土壤养分对立地指数的贡献达59.36%,且影响均极显著。采用坡位、海拔和坡向3个因子组合划分立地类型,并对47个样地所属立地类型的立地质量进行分析得出,西南桦喜温凉气候,在较高海拔,阴坡、半阴坡立地栽培时生产力较高。  相似文献   

12.
以2009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及同步获取的数字高程数据为数据源,依据土壤类型划分立地类型组,分别采用坡位指数、坡向角对坡位、坡向进行赋值,进一步分别对各立地类型组中的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层厚度、腐殖质厚度和枯落物厚度7个立地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主导立地因子,依据主导立地因子划分立地类型。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立地可划分为7个立地类型组、400个立地类型,实现了更为精准的立地分类,可为造林规划、抚育更新、林业生态建设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对朝阳地区大量刺槐标准地调查基础上,查明了影响刺槐生长的立地主导因子为坡位与土层厚度,以主导因子分级组合法将朝阳地区刺槐立地划分为12个立地类型,并且采用树高和胸径同时进行立地质量评价,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林地生产力,将立地研究同各种经营措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立地分类、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辽西对各材种的需求状况将12个立地类型划分为檩材型、柱材型和把材型3个经营类型。不同经营类型具有不同的适宜密度,檩材型的最佳保留株数为750~900株/ha;柱材型为1350—1650株/ha,把材型为2400—2550株/h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是指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和预测,目的在于建立浙江省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数量化理论模型。  方法  提出1个新的立地质量评价指标:最大胸径生长率指标。以最大胸径生长率指标为立地评价指标,以浙江省1994-2009年国家森林资源清查(NFI)数据为基础,从NFI复位样木时间序列数据中提取529个杉木人工林样地优势木最大胸径生长率;结合易于获取的纬度、海拔、坡位、坡向、坡度、土壤类型等立地因子,基于数量化理论Ⅰ方法,建立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  结果  模型统计检验值为14.723,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606,达极显著水平,模型效果较理想。基于NFI的最大胸径生长率是立地质量评价的合适指标;坡向、坡位、土壤类型、坡度、纬度、海拔等立地因子对最大胸径生长率贡献依次减弱。  结论  基于NFI和数量化理论Ⅰ的浙江省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总体指标合理,克服了传统立地质量评价对年龄的依赖,能有效利用NFI历史数据,适用于同龄林和异龄林;构建以最大胸径生长率为指标的立地质量评价模型,能对研究区立地质量进行有效评价,不仅可对现有杉木人工林生产力进行评价,也可以对无林地的生产潜力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以宜昌市夷陵区毛黄栌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坡向、坡度、坡位、林分郁闭度以及林地腐殖质层厚度5个立地因子对毛黄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毛黄栌能在石质化严重的土壤上入侵、定居、生长与繁殖,并形成以毛黄栌为主要建群种的植物群落,但立地条件能极显著地影响其生长;毛黄栌胸径与树高、胸径与冠幅均呈正相关关系;坡度与郁闭度、坡度与腐殖质层厚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对5个立地因子进行旋转因子分析得到主成分,并依次命名为林分因子及地形因子.  相似文献   

16.
森林立地条件影响着林木的生长。为了充分挖掘立地因子与林分生长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杭州市临安区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差分方程法构建了基于Richard理论方程的地位指数模型;利用Apriori算法进行立地因子和林分生长因子的关联规则挖掘,得到175条置信度在80%以上、支持度在10%以上的因子关联规则,并从中提取了20条“林分因子-立地因子”规则。结果表明:影响临安区杉木用材林立地质量的主要因子是海拔、坡位、坡向、坡度级、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林下植被种类和林下植被覆盖度,各类规则揭示了杉木林分立地因子和立地质量、立地因子和林分生长因子,林分因子和林龄之间存在的变化规律以及隐含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北京山区优势针叶树种侧柏为研究对象,采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立地因子对侧柏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和坡度影响天然侧柏的高生长,坡度、坡位、裸岩率影响天然侧柏的径生长;土壤厚度和土壤质地影响人工侧柏的高生长,坡度和土壤厚度影响人工侧柏的径生长。该研究结果为侧柏造林立地的选择和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一类清查数据的福建省立地质量评价技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的标准木、样木和样地数据,构建主要树种(组)树高曲线,编制立地指数表,用地形和土壤 因子拟合立地指数估测模型。同时,基于林地空间分布数据,估测福建省小班立地指数,得到立地质量等级及分 布。结果表明:1)分等级的树高曲线符合林木生长规律,根据样地等级计算样木树高,筛选优势木,采用Richards 模型的导向曲线和标准胸径编制立地指数表的方法可行;2)地貌、坡位、坡向、坡度和土层厚度是估算华东华中低 山丘陵用材经济林区冶杉木立地指数的主导因子,逐步回归的多元线性模型精度高,拟合结果好;3)福建省小班玉、 域和芋立地质量等级所占比例达82郾58%,认为全省林地质量偏好,其中闽中北地区林地质量最好,而沿海宁德和 泉州属中等偏差,其余市区属中等偏好。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科学、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晋西王家沟小流域造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数量化理论Ⅰ方法,对王家沟小流域土壤水分与坡度、坡向、坡位和土壤等定性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该地区土壤水分含量的因子按大小依次为坡向、土壤、坡度和坡位。结合G IS技术,科学地实现了立地类型划分和造林立地数字产品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阔混交异龄林的地位指数计算一直是立地质量评价中的难点,国内外对针阔混交异龄林的地位指数模型的研究较少,为建立更精确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地位指数模型,把神经网络模型引入针阔混交异龄林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以广东省针阔混交异龄林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林分优势高模型以及针阔混交林地位指数模型,除年龄因子外,加入了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腐殖层厚度等立地因子,另外考虑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的断面积比重对针阔混交异龄林样地地位指数的影响,并建立针阔混交异龄林的地位指数的计算模型。结果针阔混交林的地位指数的最大值为21.4 m,最小值为6.1 m,平均值为13.7 m,中位数为13.6 m,标准差为3.2 m,地位指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15.3 m。结论从结果中可以反映出,广东省地貌复杂且破碎,山多平地少,立地状况差异较大;另外由于广东省林地树种及树种比例具有复杂多样性的特征,导致基准年龄的差异较大。故地位指数的变异较大。本研究在计算针阔混交林的地位指数时,加入了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腐殖层厚度等立地因子,提高了针阔混交林地位指数的预估精度。研究结果为针阔混交异龄林地位指数的计算提供了精度更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