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介绍了2007年广东省开展国家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试点时所采用的监测理念与方法体系,供全国开展此类工作借鉴参考。试点以连清固定样地体系为依托,构建了融植被监测系统、林地土壤监测系统、物种多样性监测系统于一体的样地调查体系;设计了森林资源、湿地资源、石漠化土地资源以及森林健康、森林土壤状况、森林景观、森林固碳、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效益的指标体系;形成了以固定样地调查为主体,地面调查结合实验测定,以及遥感监测、模型测算结合指数分析的综合评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针阔混交林直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2年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和样木调查数据,分析广东省针阔混交林直径分布特征,应用Weibull分布函数分别按全林分、不同起源、不同龄组和不同林分密度对省域尺度的针阔混交林林木直径分布进行了拟合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在SPSS和Matlab软件中拟合出的15个模型中有10个能够较好地由Weibull分布函数模拟,多模型较好地表达了起源、龄组、林分密度等主要林分因子的针阔混交林林木直径分布。但纯天然起源、人工植苗、幼龄林、中龄林、林分密度为1 000~1 500株/hm2和2 000~3 000株/hm2的针阔混交林林木直径分布模型因受人为干扰,Weibull拟合效果不理想,需进一步尝试其它抗干扰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广东地区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的碳含量以及准确估算广东地区毛竹的碳储量和碳汇能力,采用湿烧法对广东省龙川县、南雄市5~6 a生毛竹不同器官、不同径阶、不同竹干高度的碳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竹的平均碳含量为509.91 g/kg,毛竹不同器官碳含量大小关系为枝(524.51 g/kg)>干(523.24 g/kg)>根(504.04 g/kg)>叶(487.85 g/kg);毛竹的竹秆和枝的碳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竹秆和枝与其它器官的碳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毛竹竹秆不同高度位置碳含量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毛竹不同器官之间碳含量存在差异性.为了提高对某一区域毛竹碳储量估算的准确度,需对该区域毛竹各器官碳含量进行精确的地面实测.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一类调查与二类调查监测成果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大样地区划调查方案,开展一类调查和二类调查两个不同监测体系数据协同性分析,为衔接两类调查体系、产出森林资源“一套数”及实行“双增”目标责任制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阔混交异龄林的地位指数计算一直是立地质量评价中的难点,国内外对针阔混交异龄林的地位指数模型的研究较少,为建立更精确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地位指数模型,把神经网络模型引入针阔混交异龄林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以广东省针阔混交异龄林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林分优势高模型以及针阔混交林地位指数模型,除年龄因子外,加入了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腐殖层厚度等立地因子,另外考虑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的断面积比重对针阔混交异龄林样地地位指数的影响,并建立针阔混交异龄林的地位指数的计算模型。结果针阔混交林的地位指数的最大值为21.4 m,最小值为6.1 m,平均值为13.7 m,中位数为13.6 m,标准差为3.2 m,地位指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15.3 m。结论从结果中可以反映出,广东省地貌复杂且破碎,山多平地少,立地状况差异较大;另外由于广东省林地树种及树种比例具有复杂多样性的特征,导致基准年龄的差异较大。故地位指数的变异较大。本研究在计算针阔混交林的地位指数时,加入了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腐殖层厚度等立地因子,提高了针阔混交林地位指数的预估精度。研究结果为针阔混交异龄林地位指数的计算提供了精度更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广东7 种典型的植被型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及其规律。从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中抽取267 个有林地的固定样地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调查,以Margalef 指数作为物种丰富度指标、以Shannon-Wiener 指数作为物种多样性指标、以Pielou 指数作为均匀度指标对每种植被型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植物多样性评价。结果显示: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呈现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针阔混交林>热性针阔混交林>暖性针叶林>热性针叶林>阔叶林型(人工植被);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热性针阔混交林>暖性针叶林>暖性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阔叶林型(人工植被)>热性针叶林;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趋势为热性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阔叶林型(人工植被)>热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暖性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7.
依据广东省1978-2012年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以天然林面积、蓄积、公顷蓄积量为指标,从总体、林种、优势树种(组)、龄组结构等方面研究了广东省天然林资源近35a间动态变化,并分析了其原因。结果表明:全省天然林面积、蓄积总体呈增加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73%、1.55%,其中天然林面积呈“降一升一降”的三阶段波动变化,天然林蓄积量保持增长;天然林林种由过去以商品林为主的结构逐步改善,生态公益林面积和蓄积比例稳步提高,到2012年分别达到45.94%和50.45%;优势树种(组)方面,阔叶林面积、蓄积比例由1978年的37.68%和45.17%。持续增加到目前的70.69%和75.03%,逐渐成为主要优势树种(组);龄组结构方面,近、成过熟林的面积和蓄积比例由1978年的3.22%、8.98%大幅增加到2012年的20.31%、30.90%,但仍未改变以中幼龄林为主的格局;天然林分公顷蓄积量较1978年增加了47.26%,达到2012年的64.34m^3/hm^2,林地生产力不断提高。1983年和2002年是多个指标变化的拐点,表明导致天然林资源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形势和政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广东省59 块针阔混交异龄林一类固定样地实测数据,采用7 种方法计算林分优势高,对7 种计算方法获取的林分优势高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差异分析,并建立了林分优势高和林分平均高的线性模型。结果表明,针阔混交异龄林的7 种林分优势高间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9;根据差异性分析结果和调查、计算简单的原则,确定不分树种取最大3 株优势高的算术平均作为针阔混交异龄林的林分优势高;林分优势高与林分平均高之间的关系方程为Y= 0.948 9X+4.133 7, 决定系数R2 为0.656 3,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杨杰    温小荣    汪求来  叶金盛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6):129-137
树木建模广泛应用于林业信息化等领域,点云各项优良特性使其也称为树木建模主要方法。基于几何特征的树木枝干点云骨架提取中以根节点距离相似归类的方法在枝条分叉处更加合理,而该方法的实际应用受制于传统使用的最短路径求解算法的Dijkstra算法因而较少。主要针对树木枝干点云,将现有若干最短路径算法进行相应的改进以应用于基于几何特征的树木枝干点云骨架提取中。通过实际数据验证可知,利用邻接表能够大幅度降低内存需求,相较于以往采用的Dijkstra算法,SPFA的执行速度是理想的,更加快速,能够对精细化点云树木建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