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以桉树(Eucalyptus spp.)林套种的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e Hayata)和自然生长的草豆蔻为研究对象,测定草豆蔻营养器官(根、茎、叶)中总黄酮、多糖、总酚、总皂苷含量和折干率。结果表明,自然生长的草豆蔻整株折干率是桉树林套种的1.11倍;草豆蔻的总黄酮含量为10.27~32.13 mg/g,其中桉树林套种的草豆蔻叶总黄酮含量最高,达32.13 mg/g;草豆蔻多糖含量为21.50~37.28 mg/g,自然生长条件下草豆蔻整株多糖含量是桉树林套种的1.15倍;桉树林套种条件下草豆蔻整株总酚含量是自然生长条件下草豆蔻总酚含量的2.10倍;桉树林套种条件下草豆蔻整株总皂苷含量是自然生长条件下草豆蔻整株总皂苷含量的1.25倍;由主成分分析可知,桉树林套种条件下草豆蔻的营养器官综合得分和排名均高于自然生长。综上,2种种植模式下草豆蔻营养器官的药用成分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桉树林套种条件下草豆蔻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累积。  相似文献   

2.
为初步了解海南岛草豆蔻种质资源的分布情况,为草豆蔻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在海南岛开展草豆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岛草豆蔻资源的分布较为广泛,在海拔20~720 m的范围内均有分布,且主要分布于次生林;草豆蔻结果枝数和果序长对其产量影响作用最大;海南岛五指山和琼中地区的草豆蔻总产量和单果重具有优势,可作为草豆蔻优异种质收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3.
15种中药提取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15种中药丙酮提取物为材料,测定了其对杨树溃疡病菌(D.gregaria)、棉花枯萎病菌(F.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番茄早疫病菌(A.solani)、小麦纹枯病菌(R.solani)和小麦赤霉病菌(F.graminearum)等5种植物病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0.05 g/mL时,花椒提取物对所有供试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80%以上,苍术、沉香、艾叶和草豆蔻提取物对其中至少2种供试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60%以上;在质量浓度为0.1 g/mL时,花椒、沉香和艾叶提取物对棉花枯萎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在90%以上;草豆蔻提取物对棉花枯萎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大于65%。花椒、沉香、艾叶、草豆蔻、苍术等5种中药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了草豆蔻、红豆蔻、云南草蔻、长柄山姜的红外光谱图,分析比较其图谱的差异,再结合原始红外光谱,根据各种化学键和官能团振动所引起的吸收峰形状和强度对山姜属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进行分析,由此进一步探讨山姜属植物的功效。结果表明,4种姜科植物的红外图谱峰形、峰位大体相似,化学物质大体相同,均有挥发油、强心苷、β-谷甾醇、二苯基庚烷、黄酮、鞣质、多糖、氨基酸等;但1 600~1 400、1 300~1 000 cm-1范围的峰形、峰强差异明显,利用此波段的二阶导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云南草蔻与草豆蔻的相关系数最大、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5.
草豆蔻为典型的药食同源植物,关于其主要的化学成分已早有研究,但对其含有的植物蛋白却鲜有研究。本研究首次探索了海南地道草豆蔻(白沙和霸王岭2个产地)中所含蛋白信息。应用双向电泳进行蛋白分离得到相应全蛋白图谱,并用Image Master5.0软件比较筛选出不同产地的高丰度差异蛋白,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um,MALDI-TOF MS)及Mascot Distiller软件对蛋白进行搜库。结果显示:2个不同产地草豆蔻共有40个高丰度差异蛋白,去除相同的蛋白,经分析确定这些差异蛋白归属22种植物蛋白,主要涉及植物的抗菌活性、应激反应、细胞分裂增殖及对植物物理性状的影响等方面。首次发现某些差异蛋白可能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如11、12及13号的类似豌豆的抗菌肽段,7或25号的纤维状细胞分裂蛋白,24号的泛素蛋白连接酶E3,31号的小分子热休克蛋白,14及35号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这些差异蛋白均与草豆蔻极其主要的活性组份所具有的抗炎抑菌、毒性低等的特点相关。本研究结果不仅是对草豆蔻所含物质中的生物大分子种类的补充和完善,同时也体现了不同产地草豆蔻的生物多样性特点,为深入利用、研究这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及全面了解其药理活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姜科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采自海南岛内的11种姜科样品为材料,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基因组进行提取与扩增,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姜科植物提取的DNA条带明显清晰、未见降解、质量良好;SRAPPCR扩增共获得条带59条,均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均为100%;姜科植物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00 0~0.838 4,其中草豆蔻与大苞闭鞘姜、海南砂仁与皱叶山姜、红豆蔻与光叶山姜、阳春砂与阳荷两两间遗传相似系数最大,均为0.838 4,表明其亲缘关系最近;在遗传相似系数0.500 0处,11种姜科药用植物分为两大类,Ⅰ类包括益智、草豆蔻、大苞闭鞘姜、海南砂仁和皱叶山姜,Ⅱ类包括红豆蔻、光叶山姜、高良姜、阳春砂、阳荷和爪哇白豆蔻。  相似文献   

7.
<正>饮料工业是食品工业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尤其是绿色健康食品更是国家引导和支持的发展方向。我国饮料人均消费量约为20千克/年,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发达国家的1/24,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人均消费量约1千克/年,仅为西欧的1/40,巨大的差距犹如鸿沟。随着我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向发达国家迈步跨越,根据饮料行业的资源、消费群体以及发展趋势等多方面综合  相似文献   

8.
1、麻类生产的基本情况1)麻类种植和加工情况目前商品化生产的麻类主要为苎麻、红麻、黄麻、亚麻、大麻、剑麻,全球麻产量约为500万吨,我国约为60万吨。苎麻原产我国,产量占世界的90%,位居全球第一;亚麻又称欧洲麻,俄罗斯种植最多,近年来产业重心移至我国,加工能力我国位列第一;黄/红麻以印度和孟加拉国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目前我国位列第三;剑麻以巴西的产量最大,占世界的70%,  相似文献   

9.
正截止至2018年统计数据,我国奶牛存栏数为1 038万头,牛奶总产量在3 800万t,规模化奶牛场单产8.5 t;肉牛存栏数6 600余万头,牛肉产量约750万t;牦牛存栏数约1400万头,占世界的90%以上~([1]);羊只存栏数达3亿只,羊肉产量475万t,均为世界第一~([2])。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反刍动物养殖大国。牛、羊等反刍动物产业对于我国民族区域的脱贫致富和美丽乡村建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从草豆蔻中分离纯化4种主要有效成分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使用C18柱(250 mm×25.4 mm I.D.,10μm),考察了流动相的组成、流速和上样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适宜的色谱条件;按制备型色谱条件进行洗脱,根据检测信号在线收集产品流出液,分离所得的馏分经HPLC法进行纯度检测。[结果]适宜的色谱条件是: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为25 m L/min,上样量为232 mg,检测波长为300 nm。经过一次分离即可得到4种成分,经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鉴定4种成分分别为山姜素、松属素、小豆蔻明和桤木酮,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纯度分别为98.7%、99.3%、98.4%和99.1%。[结论]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高效、简便、快速的特点,适用于草豆蔻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快速制备。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适宜的林药模式,促进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态公益林改造和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研究了杉木与药用植物复合经营对退化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杉木生态公益林内构建8种复合经营模式。在模式内分层取土测定6个物理指标和9个化学指标,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各模式的改良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种药用植物均能显著(P < 0.05)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质量分数,尤其是对表层土壤,其中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以杉木+胆木Nauclea officinalis模式改良效果为佳,分别比杉木纯林模式提高50.5%,75.1%和36.9%;非毛管孔隙度以杉木+石笔木Tutcheria championi模式最佳,是纯林的1.1倍;土壤容重以杉木+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模式最低,比纯林降低了22.3%。土壤有机质、有效氮、速效钾、全钾和全磷质量分数以杉木+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最高,分别比纯林提高了41.8%,35.0%,108.1%,42.4%和37.0%;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以杉木+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最高,是杉木纯林的2.1倍;土壤全氮和阳离子交换量分别以杉木+胆木和杉木+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模式最高,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32.1%和52.0%。20~40 cm土层中,土壤物理性质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养分大多差异不显著。灰色关联分析表明:8种林药模式对杉木生态公益林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效果关联度大小排序为:杉木+草豆蔻>杉木+胆木>杉木+梅叶冬青>杉木+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杉木+石笔木>杉木+裸花紫珠>杉木+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 >杉木+金花茶>杉木纯林。杉木+草豆蔻模式是本研究中改良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最佳的复合模式,可考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胡椒产业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国胡椒产业概况1.1胡椒种植面积和产量2003年世界胡椒的收获面积为43.23万hm2,总产量37.3万t,单位面积产量863kg/hm2。我国胡椒收获面积约1.57万hm2,产量约2.88万t,占世界胡椒总产量的7.7%。单位面积产量1834kg/hm2。收获面积比印度、印尼、越南、斯里兰卡、巴西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少,居世界第七位;总产量比越南、印尼、巴西、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国家低,居世界第六位;单位面积产量比柬埔寨、巴西、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国家低,居世界第六位(见表1)。海南是我国胡椒生产的主要植区,2003年海南胡椒种植面积为2.54万hm2,收获面积1.53万hm2,总…  相似文献   

13.
贤景春  林镁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158-5160
采用乙醇提取法对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中总黄酮的提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各种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对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70℃、时间2.0h、料液比1∶24(m/V,g∶mL)、乙醇体积分数70%,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5.976%.  相似文献   

14.
保山市草果生产现状调查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果又称草豆蔻,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草本植物,作为一种调味香料和常用中药材,草果在市场上历来都是供不应求的畅销商品。由于草果必须要在光、热、水、肥条件合适的原始天然林下才能生长,对生长的条件和环境要求较高,所以在世界上适合种植草果的地区并不多,在我国仅云南、广西、贵州等地的部分山区可以种植草果。我们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市草果生产现状,同时提出我市近年在草果丰产栽培技术方面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三大作物田杂草防除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三大作物田杂草与防除 1.水稻田水稻为我国种植的第一大作物,据2003年统计,水稻种植面积达28 201.3千公顷.稗草、鸭舌草、牛毛毡、节节菜等为水稻最主要杂草,其中稗草危害面积约1.3千公顷;其次为异性莎草、扁杆藨草、千金子、眼子菜、三棱草等,危害面积约300万公顷左右.  相似文献   

16.
<正>一、品种概况枸杞属茄科枸杞属,为多棘刺落叶小灌木。枸杞原产我国北方,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和自治区都有野生资源,而中心分布区域是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以及青海至山西的黄河沿岸地带,常生于土层深厚的沟岸、山坡、田埂和宅旁。我国主要的枸杞品种为中华枸杞和宁夏枸杞,目前全国枸杞种植面积约15万亩,干果产量约20万吨,宁夏枸杞种植面积约8万亩,干果产量约11万吨,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7.
四川狗尾草属有10种(包括1个变种),约为我国13种(包括2个变种)的77%。狼尾草属有4种,约为我国9种的44%。本文对两属的分类、分布、生态环境及经济用途等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江苏石蒜的种质资源及园林用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蒜属(Lycoris)植物在全世界约有20余种,我国分布有17种(含1变种),而江苏分布种类最多,约有13种(含1变种),约占我国全部分布种类数目的77%,几乎包含了所有的花色和花型,主要分布在苏南的宁镇山脉、宜溧丘陵及苏北的云台山等地;详述了我省分布的所有石蒜属植物的种类,编制了简易的分种检索表,并对其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我国火龙果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我国火龙果生产现状 (一)生产分布现状 在我国,能够进行火龙果经济栽培的省区有: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和四川省有少量种植.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全国(除台湾外)火龙果种植面积2006年已发展到3.5万亩左右.其中海南省约0.98万亩,零星分布在全省10多个县市,目前未发现连片500亩面积以上的果园;广东约0.3万亩,零星分布在珠海、惠州和徐闻地区;广西约1.716万亩,分布情况为:南宁市约0.52万亩,钦州市约0.5万亩,防城港市0.48万亩,北海市0.18万亩,玉林市360亩,贵港市、崇左市、梧州市等地有少量种植;福建、云南等省区约0.5万亩.  相似文献   

20.
<正>一、谷子产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谷子年种植面积约1300万亩,占世界种植面积80%,是主要生产大国。河北省是全国重要的谷子产区,2016年全省谷子种植面积223.95万亩,总产52.76万吨。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1/5,产量约占全国的1/4。主要集中在太行山和燕山浅山区及黑龙港地区的邯郸、邢台、张家口、承德、保定、石家庄、衡水等地。谷子加工产业以原粮加工为主,从业企业(含家庭式加工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