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明杨梅果蝇种群发生动态与综合防控技术,2003—2015 年在浙江省临海市和黄岩区对杨梅果蝇发生规律、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杨梅果蝇种群数量在6 月中下旬和7 月中旬出现2 次高峰期,杨梅挂果期危害重;东魁杨梅栽培、果园复杂环境、冬季气温偏高和天敌控制能力下降是该虫种群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制定了预测预报方法,建立了发生危害预测模型,平均预测准确率为93.3%。罗帐杨梅栽培技术防阻果蝇效果显著,有虫果率与对照相比降低了93.61%~96.25%;60 g/L 乙基多杀菌素2000 倍液,在杨梅采前45、30、20 天喷施,虫口减少率为92.94%~95.72%,果实危害下降率为91.56%~95.78%,且降解速度快,已取得农业部农药登记。集成了一套杨梅果蝇防控对策和以监测预警预报为基础,物理阻隔、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互协调、有机配套的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杨梅果蝇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杨梅果蝇是为害杨梅果实最严重的害虫。受果蝇为害的杨梅商品果率显著降低,严重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效益。同时,部分生产者违规使用农药防治杨梅果蝇,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因此,如何让生产者重视并掌握杨梅果蝇的安全防控措施,已成为当前杨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宁波地区杨梅果蝇的发生危害规律,摸清果园内的天敌寄生蜂资源,为杨梅果蝇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2019年在宁波的东钱湖、余姚和慈溪三地分别采用糖醋液和扫网法调查杨梅果蝇的消长动态和寄生蜂种类,并对比了糖醋液和苹果醋液对果蝇成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苹果醋诱集液对果蝇成虫的诱集效果显著低于糖醋液,不建议使用。宁波地区一共有六种果蝇,分别是拟果蝇、黑腹果蝇、斑翅果蝇、叔白颜果蝇、黑果蝇和伊米果蝇。成虫的高发期出现在6月的中上旬。杨梅果园的寄生蜂种类共有6大类,其中茧蜂科为优势种群。该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天敌寄生蜂防治杨梅果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梅是当地新崛起的富民产业,但杨梅果蝇等病虫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品质和造成种植效益下滑。本研究针对杨梅产业果蝇危害的突出问题,通过食诱剂最佳配方的筛选及不同诱控方式的对比试验,针对危害本地杨梅果蝇的优势种的习性与特点,采取农业、物理或生物等绿色防控技术手段,将果蝇危害杨梅控制在最低水平,为杨梅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杨梅是当地新崛起的富民产业,但杨梅果蝇等病虫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品质和造成种植效益下滑。针对杨梅产业果蝇危害的突出问题,通过食诱剂最佳配方的筛选及不同诱控方式的对比试验,针对危害当地杨梅果蝇的优势种的习性与特点,采取农业、物理或生物等绿色防控技术手段,将果蝇危害杨梅控制在最低水平,为杨梅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摸清浙江省杨梅主要病虫害种类与发生危害情况,为杨梅病虫害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6年在浙江杨梅主产区采用系统普查与定点监测、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法,对杨梅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动态及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探讨杨梅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及绿色防控技术.[结果]浙江省杨梅常见害虫有69种,隶属5目29科,常见病害有22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5种,细菌性病害1种,生理性病害5种和根结线虫病1种;以杨梅介壳虫、果蝇、卷叶蛾、尺蠖、粉虱、蚜虫和褐斑病、癌肿病、赤衣病、白腐病、凋萎病、梢枯病等12种病虫为杨梅主要病虫害.在杨梅采收前25和45 d挂防虫网,对杨梅果蝇的防控效果达98.71%和99.19%;在杨梅采收前20、30和45 d喷施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00倍液,对杨梅果蝇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17%、95.63%和93.72%;在杨梅采收前15 d喷施20%松脂酸钠可溶粉剂200倍液,对杨梅介壳虫的防治效果达97.42%;试验筛选出对杨梅果蝇和介壳虫防治效果好且使用安全的生物农药乙基多杀菌素和松脂酸钠.[结论]在杨梅生产上应采用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种植优良品种、冬季清园为主的农业防治,防虫网覆盖技术为主的物理防治,登记药剂科学合理使用和保护利用天敌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有效控制杨梅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杨梅红眼果蝇的为害制约着石屏县杨梅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杨梅园内,果蝇为害率在20%~60%,个别地块达100%。结合近3年对杨梅红眼果蝇发生为害规律的观察及防治实践,阐述杨梅果蝇田间消长动态、发生为害规律及适用的防治技术,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东魁杨梅果蝇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病规律,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东魁杨梅果蝇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果蝇是杨梅成熟采摘期最主要的害虫,为科学防控杨梅果蝇,寻求可以在杨梅生产上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农药,本研究于2021年5—6月进行了100亿·mL-1短稳杆菌悬浮剂防治杨梅果蝇田间药效小区试验。试验结果显示,100亿·mL-1短稳杆菌悬浮剂对杨梅果蝇的防效随浓度增加而上升,600倍液(1.67×107·mL-1)为适宜剂量,施药后14 d两块试验地点防效分别达87.6%和92.0%,与对照药剂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 2 000倍液(30 mg·kg-1)防效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100亿·mL-1短稳杆菌悬浮剂具有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等特点,适用于杨梅果园果蝇防治,并能兼治杨梅卷叶蛾、蓑蛾、尺蠖等鳞翅目害虫,可以在实际生产上替代、轮换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使用,延缓杨梅果蝇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杨梅果蝇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杨梅果蝇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论述了杨梅果蝇的优势种及生活习性,生态因子、天敌、寄主结构和生境食源的影响,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果蝇是杨梅的主要害虫,以雌果蝇产卵于成熟的杨梅果实乳柱上,孵化后的幼虫蛀食危害,受害后影响鲜销、贮藏、加工及商品价格,通过改善栽培设施、诱杀等物理防治措施,既能达到防治果蝇,又能保证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在杨梅生长过程中,其果实容易受到病虫害影响。果蝇便是其中一种,会直接导致杨梅落果增加或者果汁外溢,对杨梅的生产质量影响极大。基于此,通过开展试验探讨杨梅果蝇的综合防治技术,得出防治杨梅果蝇的重要技术以及处理杨梅落果的有效方法,以期对提高杨梅产量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贵阳地区杨梅园黑腹果蝇的田间消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贵阳地区黑腹果蝇的发生规律,为其科学防控提供依据,2011年5—8月,采用诱杀剂诱集和采摘杨梅果实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贵阳地区不同时期杨梅果园黑腹果蝇成虫和幼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腹果蝇的发生数量和杨梅果实的成熟度密切相关,在杨梅成熟前期,黑腹果蝇成虫量处于低谷;当杨梅果实进入成熟采收期,成虫数量随之上升;随着成熟杨梅果实的陆续采收,大量的果蝇幼虫被带出园外,果园里果蝇成虫发生量随之趋于平缓;在采收后期,绝大多数杨梅均已成熟,果蝇的发生量随之上升,形成一个盛发高峰。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环境选择、栽培技术、防控技术运用及用药防治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仙居杨梅绿色标准化防控技术,以为仙居杨梅的优质安全栽培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防虫帐防控杨梅果蝇及改善果实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防虫帐对杨梅果蝇发生以及产量品质、贮藏性、安全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从2012—2013年连续2年对浙江临海东魁杨梅进行防虫帐单株挂帐试验。结果表明,东魁杨梅挂防虫帐对防治果蝇效果显著,有虫果率与对照相比降低了5714~9524个百分点。挂防虫帐杨梅单果重与对照相比平均增加218 g,果实硬度提高了014 kg·cm-3,果实成熟期也分别比对照推迟3~4 d以上,贮藏期延长,色泽更亮丽。挂防虫帐处理单株产值与对照相比平均增加7719元。防虫帐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防控措施,具有防虫效果好、显著延长贮存期、提高杨梅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等优势,具备在生产上规模化应用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6.
杨梅果实腐烂主要病害与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果实期病害是影响杨梅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探明发生病害种类与烂果原因,研讨防控技术,对于保障杨梅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多年调查试验研究表明,杨梅果实腐烂主要由真菌侵染引起,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白腐病、橘青霉、杨梅轮帚霉、绿色木霉等,杨梅果蝇的发生引发白腐病的危害,是杨梅果实期最为突出的问题。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和25%咪鲜胺乳油对预防杨梅白腐病等“烂果”有较好效果,咪鲜胺防效优于嘧菌酯,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以25%咪鲜胺乳油667倍、1 000倍液于杨梅成熟前22 d、15 d喷雾防治效果好,防治效果达941%~1000%。研究提出科学施肥、避雨栽培、整形修剪、适时采摘的农业防治措施和治虫防病的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果蝇对云南杨梅的危害及发生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云南杨梅主产区的果蝇种类鉴定、栖息场所及危害发生规律调查,结果表明:危害云南杨梅果实的主要害虫为双翅目(Diptera)果蝇科(Drosopilidaes)果蝇属(Drosophila)果蝇.果蝇广泛分布于杨梅园及其周边多种生态环境,具有发酵物、潮湿阴凉的生态环境,是果蝇栖息的主要场所和主要虫源;成虫的日活动高峰期为清晨和黄昏;果蝇对杨梅发生危害时期较早,杨梅生长中后期,果实肉质生硬,味酸稍甜时即被果蝇取食危害,随着杨梅的不断成熟,危害加剧,且果蝇对不同杨梅品种的危害程度和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和探讨杨梅天牛的发生危害与监测防治技术,综合防控害虫的发生。近年来,在浙江台州、宁波等杨梅主产区,对杨梅星天牛、褐天牛和茶天牛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星天牛和茶天牛1年发生1代,褐天牛2年完成1个世代,以幼虫或成虫在枝干内越冬。同时明确了寄主植物、栽培管理、自然天敌等因素与虫害的发生关系,确立了虫口基数与危害、栽培管理与天敌等的调查方法,制定了杨梅天牛的预测预报方法和防控策略,提出了清洁田园、人工捕捉、性诱杀、灯光诱杀、生物药剂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方法,以综合防控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9.
文章着重从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药防治等方面概括了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黑腹果蝇高效、低毒和安全的生物防治措施,为黑腹果蝇发生测报及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不同颜色粘虫板及食物诱集剂对蓝莓黑腹果蝇的田间诱集效果。[结果]蓝色粘虫板和葡萄、香蕉和糖醋酒液引诱剂诱捕黑腹果蝇的效果最佳。[结论]综合因素考虑,可使用蓝色粘虫板与糖醋酒液引诱剂相结合的方式防治黑腹果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