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基因(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lpha gene,CEBPA)在脂肪生成、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源异型基因Six1(sine oculis homeobox homolog 1 gene)在骨骼肌的发育和肌纤维类型的转化中起调控作用,且两者均与骨骼的发育密切相关。本研究以CEBPA和Six1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2个基因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并分析其对无量山乌骨鸡(Gallus gallus)屠体和体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CEBPA基因外显子上共检测到74 CG、552 GA、936 CT 3个突变位点,在Six1基因外显子上共检测到375 GA和564 GA 2个突变位点,其中只有CEBPA基因74 CG位点的突变引起了氨基酸的变化,且为中性突变。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分析发现,CEBPA基因的各突变位点间、Six1基因的各突变位点间均不存在强连锁不平衡。在无量山乌骨鸡群体中,CEBPA基因的3个SNPs位点形成了5种单倍型和7种双倍型,Six1基因的2个SNPs位点形成了4种单倍型和5种双倍型。关联分析表明,CEBPA基因的74 CG突变位点对半净膛率、全净膛率、体斜长、胸宽、胸深和龙骨长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936 CT突变位点对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体斜长、骨盆宽和胫长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双倍型H1H1、H4H4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H1H2的胸肌重、骨盆宽、胫长,H1H4和H4H4的体斜长,H4H4的胸宽、胸深、龙骨长分别显著高于其他部分双倍型(P0.05或P0.01);Six1基因的375 GA和564 GA突变位点对部分屠体和体尺性状有显著性影响(P0.05或P0.01),双倍型H6H6、H6H7、H6H8的胸肌重、胸肌率,H6H7的屠宰率,H6H8的全净膛重、胸深、骨盆宽,H7H7的胸角、胫长、胫围,分别显著高于其他部分双倍型(P0.05或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CEBPA基因和Six1基因的多态性对无量山乌骨鸡的屠体和体尺性状有显著影响,可作为无量山乌骨鸡及其他鸡种屠体和体尺性状分子标记辅助性选择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黑素皮质素受体3基因(melanocortin 3 receptor,MC3R)对鸡(Gallus gallus)屠体性状的影响。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检测及测序的方法,检测MC3R在京海黄鸡群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并对这些多态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在MC3R编码区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共检测到6个SNPs位点,各位点间均不存在强连锁不平衡;6个SNPs位点在379只京海黄鸡的群体中形成了5种单倍型和11种单倍型组合。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单倍型组合间京海黄鸡屠体性状(包括活体重、屠体重、胸肌重、腿肌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和腹脂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其中单倍型组合H3H4和H3H3的各种屠体性状均极显著高于单倍型组合H4H5(P<0.01),也显著高于其他部分单倍型组合(P<0.05),为屠体性状优势组合;单倍型组合H4H5各屠体性状均为最低,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大部分单倍型组合(P<0.05或P<0.01),为屠体性状劣势组合。因此,MC3R可能是影响鸡屠体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连锁,本研究为京海黄鸡屠体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4.
抗病相关SNP标记的筛选是抗病选育的基础与前提。为获得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抗性性状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phisms,SNPs)标记,本研究通过克隆测序或PCR产物直接测序法,从20个亲本家系的39尾尼罗罗非鱼的β干扰素启动子刺激物1(interferon-b promoter stimulator 1,IPS-1)基因的测序序列中筛选得到36个SNPs位点。通过snapshot分型法对子代中的链球菌敏感群体(susceptible group,SG)(82尾)和抗性群体(resistance group,RG)(84尾)进行分型,并利用Popgen32软件统计分析IPS-1基因各SNPs位点在两个群体的多态性和遗传参数,结果显示,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介于0.02~0.37,所检测SNPs位点呈现出低度或中度多态。通过SNP位点与链球菌抗性/敏感性状之间的关联分析,发现位点S8(T-3059C)与链球菌敏感性状显著相关(P0.05)。利用Haploview 4.2软件分析IPS-1基因中的36个SNPs位点所形成的单倍块和连锁不平衡情况,结果显示,36个位点可构成6个单倍块和22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块2中的单倍型H2-3(GTTG)和单倍块3中的H3-4(TTDGTTGAGCGCCA)、H3-2(CCDGTTGAGCGCCA)3个单倍型与尼罗罗非鱼链球菌敏感性状显著相关(P0.05),单倍块3中的单倍型H3-5(TCDGTTGAGCGCCA)则与尼罗罗非鱼链球菌抗性性状显著相关(P0.05)。上述结果表明,筛选到的尼罗罗非鱼IPS-1基因的1个SNPs位点和4个单倍型可作为抗链球菌病尼罗罗非鱼选育的候选分子标记。该研究可为抗链球菌病尼罗罗非鱼新品系的选育提供了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5.
褪黑素(melatonin)是由松果体和视网膜分泌的一种内分泌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为研究褪黑素受体基因(MTNR1A)对寿光鸡产蛋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MTNR1A基因5’调控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分析对寿光鸡(Gallus gallus)产蛋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TNR1A基因5’调控区存在8个SNPs位点,其中-34、-151和-617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分别为0.13、0.12和0.05,呈低度多态,-100、-110、-126、-329和-538位点PIC值分别为0.37、0.37、0.37、0.37和0.36,呈中度多态.-100、-110、-126和-329位点对寿光鸡开产日龄和前期20~25周龄的产蛋数均有显著影响(P<0.01或0.05),-538位点仅对开产日龄有显著影响(P<0.05).单倍型分析显示-100、-110和-126位点紧密连锁,构建了TTT、TTC和GCT 3种单倍型和6种双倍型.与单倍型GCT相比,单倍型TTC可使开产日龄提早2.6 d,早期产蛋数增加1.4枚.综上所述,寿光鸡MTNR1A基因5’调控区SNPs位点丰富,单倍型TTC可使开产日龄提前和早期产蛋数增加,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分子遗传标记,可为寿光鸡早熟性状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奶牛B2M基因多态性与FcRn相对表达丰度之间的相关性以提高乳中IgG的转运量.本研究采集40头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腺组织样本,提取组织DNA后特异性扩增B2M基因片段,回收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寻找SNPs位点并分型,提取乳腺组织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再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FcRn mRNA表达丰度.结果发现了3个B2M基因SNPs位点,能组成4种单倍型组合,其中单倍型组合H4的FcRn mRNA表达丰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种单倍型组合(P<0.05),但单倍型组合H1,H2和H3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B2M基因单倍型组合能影响奶牛乳腺FcRn mRNA表达丰度.  相似文献   

7.
脂蛋白脂酶(LPL)是动物脂质沉积和新陈代谢的关键酶,对生长和肉质发挥着重要作用。试验采用PCR-SSCP法和DNA直接测序技术相结合对兴义鸭LPL基因外显子8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多态与生长和肉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兴义鸭LPL基因外显子8首次检测到1个T1251C同义突变,产生三种基因型TT、TC和CC,2个等位基因T和C,基因型TT和等位基因T的频率分别为0.8077和0.8750,多态信息含量为0.1948,表现为低度多态,卡方(X2)检验表明T1251C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兴义鸭中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最小二乘分析显示,TT基因型个体的宰前体重显著低于CC基因型(p〈0.05),胸宽显著低于TC基因型白〈0.05),推测等位基因C可能是兴义鸭生长性状的有利等位基因,可作为生长性状的一个标记性辅助选择位点。  相似文献   

8.
9.
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binding protein,HBP)在动物的脂肪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脂类是鱼类的重要能源物质,尤其是那些对糖类利用率很低的肉食性鱼类。HBP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可能会影响脂肪代谢,而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状产生影响,研究其SNP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可为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候选标记。本研究根据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EST-SNP库中HBP基因的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KF652241),用直接测序法在HBP基因3'非编码区获得了3个SNPs位点:H1(G+2782T),H2(T+2817C)和H3(G+2857A);随机选择同批繁殖、同塘养殖的165尾大口黑鲈样本,对3个SNPs位点用SnaPshot方法进行检测和分型,分型结果用软件Popgene32进行遗传结构分析;运用软件spss17.0的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对获得的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3个位点均处于哈温平衡,其中H1和H2位点组成了两种单倍型(A和B),观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H1、H2和H3共组成6种双倍型(D1、D2、D3、D4、D5和D6)。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基因型BB在体质量和全长形态指标显著高于基因型AB(P0.05),双倍型D6在体质量和全长形态指标显著高于双倍型D4(P0.05)。本研究在大口黑鲈HBP基因3'非编码区获得了与生长性状相关的SNPs标记,可应用于大口黑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10.
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在动物机体能量代谢和脂类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UCP2和UCP3基因作为黑安格斯牛生长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及寻找与黑安格斯牛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宁夏地区739头黑安格斯牛(Bos taurus)为研究对象,利用Sequenom SNP分型技术,对UCP2和UCP3基因进行SNP分型,研究其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黑安格斯牛生长性状的关联性。通过遗传多态性分析发现,4个SNPs(UCP2-655、UCP3-5465、UCP3-7921和UCP3-8018)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除UCP2-655位点属于中度多态外(0.25PIC0.5),其余3个位点均属于低度多态(PIC0.25);利用Popgene32软件对4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进行分析发现,UCP2-655位点优势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0.809;UCP3-5465位点优势等位基因G的频率为0.907;UCP3-7921位点优势等位基因G的频率为0.978;UCP3-8018位点优势等位基因C的频率为0.978;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群体中,UCP3-5465位点对黑安格斯牛管围的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GG型个体均值在管围方面显著高于AA型和AG型个体均值。UCP3-7921位点和UCP3-8018位点对黑安格斯牛体重的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UCP3-7921位点GG型个体均值在体重方面显著高于GC型个体均值,UCP3-8018位点CC型个体均值在体重方面显著高于CT型个体均值。综上,UCP3基因对黑安格斯牛部分体尺性状有显著影响,可以尝试将UCP3基因作为影响黑安格斯牛生长性状的主效基因,为黑安格斯牛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生长分化因子-9基因(GDF9)的多态性与邵伯鸡母系产蛋性状的关系,本研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选育的216只邵伯鸡(Gallus domesticus)母系为材料,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GDF9基因的SNPs,并分析基因多态性对邵伯鸡母系开产体重、开产日龄、开产蛋重、300日龄总产蛋数以及300日龄平均蛋重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外显子2发现3个突变位点,G2051A位点检测到3种基因型GG、GA和AA,相关分析显示,GG基因型个体的开产体重和开产蛋重显著低于AA型个体(P0.05),而300日龄产蛋数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T2273C位点检测到2种基因型TT和TC,TT基因型个体与CT基因型个体的各性状差异均不显著(P0.05),C2336T位点检测到3种基因型CC、CT和TT,CT基因型个体的开产日龄显著早于CC与TT型个体(P0.05),其300日龄产蛋数显著高于CC型与TT型个体(P0.05)。3个位点的联合基因型GGCTCT对开产体重、开产日龄、开产蛋重、300日龄平均蛋重、300日龄产蛋数均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提示,邵伯鸡母系GDF9基因的多态性与产蛋性状呈显著相关,可尝试用联合基因型GGCTCT为筛选邵伯鸡母系产蛋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2.
蛋鸭骨桥蛋白基因OPN的多态性与蛋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分泌型磷酸化蛋白,其可能在蛋壳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为了分析蛋鸭OPN基因单核甘酸多态性(SNPs)及其与蛋品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以山麻鸭和绍兴鸭(Anas platyrhyncha domestica)各100个个体为研究材料,采用直接测序法进行OPN基因外显子7 SNPs的筛选。结果显示,山麻鸭中共发现8个突变位点,绍兴鸭有9个突变位点。在山麻鸭群体中,G544C、A671G,G672C、T761C和T873C 5处SNPs对部分蛋品性状有极显著或显著作用。而绍兴鸭群体中,A671G、G672C和T761C 3处SNPs对部分蛋品性状有极显著或显著作用。其中,山麻鸭A671G及G672C位点有3种基因型,对蛋壳厚度,BB型个体均值极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对哈氏单位,AA型个体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T761C位点有3种基因型,BB基因型对300日龄蛋壳厚度极显著优于AB/AB基因型。T873C位点,BB基因型在300日龄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及500日龄蛋壳厚度、蛋壳强度和蛋壳重均高于其他基因型。因此推断,位点T761C的B等位基因和T873C的B等位基因为改善蛋品性状的有利基因。绍兴鸭A671G和G672C位点在500日龄蛋形指数方面,AB基因型均值极显著高于AA和BB基因型。在T761C位点,BB型和AB型的300日龄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均值显著高于AA基因型,在500日龄蛋形指数、蛋重、蛋壳重和蛋内容物重4个性状上,AB基因型均值略高于AA基因型,极显著高于BB基因型。结果表明,OPN基因可作为蛋品性状分子标记,为蛋鸭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利用直接测序、PCR-RFLP及dCAPS技术研究了河北小尾寒羊(Ouis aries)B细胞异位基因2的外显子3及3'-uTR上的多态性与河北小尾寒羊多脊椎性状的相关性.经测序结果分析,发现了A150G、C243T和A607G 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3个位点的PCR-RFLP分析表明,150位点产生AA、AG和GG基因型;243位点产生CC、CT和TT基因型;607位点产生AA、AG和GG基因型.独立性卡方检测结果表明,150位点的不同表型个体基因型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243位点的差异极显著(P<0.01),607位点的差异呈显著水平(P<0.05);进一步对这3个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其独立性卡方检测表明单倍型在不同表型中差异显著(P<0.05).其结果表明243位点、607位点以及单倍型GTA可能与小尾寒羊多脊椎性状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PCR-RFLP和PCR-SSCP方法检测催乳素(PRL)和生长激素(GH)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了PRL和GH基因与高邮鸭产蛋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①PRL基因内含子1经酶切得出3种基因型AA/AB/BB,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226/0.774;经测序发现PRL基因内含子1在1 326 bp处发生T→C突变。GH基因外显子4经SSCP分析显示3种基因型CC/CD/DD,等位基因C/D基因频率分别为0.222/0.778;经测序发现GH基因外显子4在3 701 bp处发生C→T突变。②PRL内含子1多态与高邮鸭的30周龄蛋重存在极显著关联(P <0.01);PRL多态与双黄蛋率显著关联(P <0.05);GH基因多态与最长连产天数和双黄率间相关性达显著性水平(P <0.05)。  相似文献   

15.
首次以IGFBP-3基因作为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状的候选基因,对中国荷斯坦奶牛群5个基因位点中4个多态基因位点与泌乳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κ-cn、β-lg、β-lg 5′侧翼区和IGFBP-3多态基因位点基因型与泌乳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κ-cn基因位点基因型对所有的性状影响不显著;IGFBP-3 BB型的305 d泌乳量显著高出AA、AB型1054.17 kg和838.15 kg (P <0.05), AB型的乳蛋白率显著高于BB型(P< 0.05);β-lg AA型对乳脂率与乳蛋白率的比值有正效应,AB型对乳蛋白率具有负效应;β-lg 5′侧翼区AA型的305 d泌乳量显著高于AB型(P <0.05),AA型的乳脂率显著高于BB型(P < 0.05), BB型的乳蛋白率显著高于AB型(P <0.05)。  相似文献   

16.
黑素皮质素受体4(melanoeortin receptor-4,MC4R)基因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成员,参与哺乳动物的饮食行为控制及能量平衡。为了探讨MC4R基因的多态性与藏羊(Ovis aries)生长性状的关系,寻找与藏羊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DNA测序方法检测藏羊MC4R基因的多态位点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分析了单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及双倍型与藏羊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发现,在MC4R基因上检测到4个多态位点,包括位于第1内含子的g.1803GA,位于第2外显子的g.1261TC,以及位于3'侧翼区的g.1803GA和g.1918CT。关联性分析表明,在本研究所选取的555头藏羊样本中,g.880GA位点上AA基因型的体重、体高、体长和胸围极显著或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1或P0.05);g.1261TC位点上TC基因型的体重与TT基因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g.1803GA位点的不同基因型能够显著影响体重(P0.01),优良基因型为GG。通过合并基因型发现,双倍型H13H7(GTGC-ATAC)的各个生长性状表现最优(P0.05)。以上结果表明,MC4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合并基因型对藏羊生长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作为藏羊生长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为藏羊的选育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脂联素在调控动物脂质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鸭脂联素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扩增兴义鸭和三穗鸭脂联素基因内含子1和部分外显子2,采用SSCP法和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其多态,分析多态对鸭肉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个鸭群体中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BB、BC和CC,等位基因B和C,B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均表现为中度多态,卡方检验显示基因型分布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不同基因型序列比对发现2个SNPs:内含子1的295C〉T突变和外显子2的456T〉C沉默突变;最小二乘分析显示,BB基因型个体的肌内脂肪、血清白蛋白、血清甘油三酯和血清总胆固醇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表明该多态座位可能对鸭脂肪沉积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CAST)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性与鸡肉质性状的关系,本研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选育的F、D、Y、B和S3等5个优质肉鸡(Gallus gallus)品系为试验素材,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CAST基因的SNPs,并分析其多态性与肌肉pH值、维生素B1、肉色、系水力、肌内脂肪和肌纤维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距CDS-198位点发现1个突变位点(G→A),G-198A位点检测到3种基因型GG、GA和AA,相关分析显示,AA基因型个体的肌内脂肪和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GG型和GA型个体(P<0.05),而其他肉质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对于肉质性状而言,AA是最有利基因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CAST基因G-198A多态位点的A等位基因是提高鸡肉质性状的一个潜在的DNA标记.  相似文献   

19.
脂滴包被蛋白基因(perilipin,PLIN)对脂质代谢和脂肪沉积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为揭示PLIN基因多态性对鸡(Gallus gallus)胴体及脂肪性状的遗传效应,本研究以384只鲁禽B3系为研究材料,采用DNA测序和PCR-RFLP技术对PLIN进行多态性检测,在供试群体中检测到3个SNPs位点g.2272CT、g.2319CT和g.2467GA。基于这3个SNPs位点,采用PHASE2.0软件构建了7个单倍型,其中C-C-G为最主要单倍型,频率高达71.94%;C-C-A和C-T-A单倍型频率最低,不足1%。基于7个单倍型构建了11个双倍型,H1H1频率最高,为52.60%;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双倍型对活体重、屠体重和腿肌重影响极显著(P0.01),对腹脂重和腹脂率影响显著(P0.05),对胸肌肌内脂肪含量有一定影响(P=0.094 9)。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H1H3组合的活体重、屠体重、腿肌重、腹脂重和腹脂率最高,H4H6组次之,H6H6组合最低;H4H6组合胸肌肌内脂肪含量最高,H1H3组合最低。表明双倍型H6H6为劣势组合,在实际生产中应该去除,H4H6可以作为提高鲁禽鸡胴体性能和肉质风味的分子标记,在选育过程中应加强选择。本研究结果为PLIN基因应用于鸡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跨膜蛋白18基因(Transmembrane protein 18,TMEM18)在神经系统表达.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表明,该基因的突变会影响人类肥胖和Body Mass Index(BMI)值变化.本研究采用DNA池测序技术检测了郏县红牛(Bos taurus) TMEM18基因5个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区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通过PCR-RFLP技术对所发现的SNP位点进行分型验证,然后分析不同基因型与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郏县红牛TMEM18基因上共发现了3处新的SNPs:NW_003099175.1∶g.2303G>A、g.3835 G>A和g.3865 A>G(aa.Gly>Ser).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郏县红牛TMEM18基因g.2303G>A位点AA型个体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显著大于GG型(P<0.05),郏县红牛TMEM18基因g.3835 G>A位点AG型个体胸围和体重显著大于AA型(P<0.05).研究结果提示,这两个位点可作为郏县红牛品种体尺和体重生长性状选择的分子育种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