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采用酶解西番莲汁为原料,以麦芽糊精为助干剂,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了西番莲粉,研究麦芽糊精添加量、进风温度、进料流量和进料浓度对西番莲粉产率、VC含量和含水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西番莲粉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西番莲粉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麦芽糊精添加量60%(按照喷雾干燥前料液总固形物含量计算),进风温度170℃,进料流量9 mL/min,进料浓度30%,此条件下西番莲粉的产率50.47%,VC含量58.88 mg/100 g,含水率4.8%。制得的产品具有西番莲特有的果香,研究为西番莲的产品多样化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采用冷冻干燥、热风干燥(75℃)、微波真空干燥(50、60℃)制备黄洋葱粉,比较干燥方法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0℃微波真空干燥所得洋葱粉中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但冷冻干燥洋葱粉的颜色更好;与冷冻干燥、热风干燥以及60℃微波真空干燥相比,50℃微波真空干燥制得的洋葱粉多酚和黄酮含量并不是最高,但是还原力和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最高。因此,干燥后洋葱粉的抗氧化性不仅与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有关,也可能与干燥过程中其他抗氧化物质,特别是美拉德反应产物有关。热风干燥洋葱粉的冲调性最差,微波真空干燥与冷冻干燥制备的洋葱粉冲调性并没有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3.
不同干燥处理对马齿苋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热风干燥法、真空微波干燥法和真空冷冻干燥法处理马齿苋,测定马齿苋粉甲醇提取液的总酚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DPPH·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马齿苋粉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得的马齿苋干粉样品中总酚含量显著高于真空微波与热风干燥样品;不同的干燥方法对马齿苋粉的抗氧化性有明显影响,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得的马齿苋粉甲醇提取液的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DPPH·与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高于真空微波和热风干燥法制得的马齿苋粉(P0.05),但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与真空微波干燥样品对O_2~-·的清除率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产品品质与加工成本,采用真空微波干燥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以8倍浓缩蓝莓汁、冻干蓝莓粉为主要原料研制一款软糖,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明确了原料中花青素在软糖加工中的主要损失因素。结果表明,软糖最佳配方及制作工艺为:浓缩蓝莓汁与冻干蓝莓粉体积比8∶1,卡拉胶与琼脂质量比5∶4,白砂糖添加量30%,葡萄糖添加量3%,柠檬酸添加量0.15%,熬糖温度80 ℃。该条件下制得的产品感官评分为90分,总花青素保留率为82.05%,软糖花青素含量高,口感好,色泽均匀,呈橙红色,甜而不腻,具有明显水果风味。研究还发现蓝莓浓缩汁和蓝莓果粉中的天竺葵素和矮牵牛素对高温加工环境十分敏感。熬糖加工温度是影响蓝莓浓缩汁和蓝莓果粉中花青素损失率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杏鲍菇粉和苦荞粉为原料,经浸提、过滤、浓缩后,添加一定量的麦芽糊精、β-环状糊精、单硬脂酸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羧甲基纤维素钠等辅料,进行喷雾干燥制备速溶粉。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设计筛选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杏鲍菇苦荞速溶粉最佳配方如下:杏鲍菇粉与苦荞粉配比为2∶1,按浸提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计;辅料添加量分别为麦芽糊精21%,β-环状糊精2.1%,单硬脂酸甘油酯0.3%,蔗糖脂肪酸酯0.4%,羧甲基纤维素钠0.3%。在此条件下制得的产品感官品质优良、溶解性好。  相似文献   

6.
胡萝卜微波真空干燥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干燥因素对胡萝卜微波真空干燥生产率及其品质的影响。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探讨微波功率、真空度、切片厚度对胡萝卜干燥时间的影响规律。利用单、双因素分析法,分析各因素与试验指标的关系,确定各因素在二次非线形模型中的主次顺序。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微波功率对胡萝卜制品的干燥时间影响最大,真空度次之,切片厚度的影响最小。在胡萝卜含水率为8%和较好的复水率、干燥速度的情况下,胡萝卜微波真空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2kW,真空度69.8kPa,物料厚度6.78mm,干燥时间0.912h。  相似文献   

7.
以南瓜为材料,采用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3种方式进行干燥、粉粹,研究干燥方式对南瓜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的总酚含量最高,β-胡萝卜素含量、溶解性、复水性最低;微波干燥的b~*值、容重、溶解性、复水性、持水性、持油性最高,L~*值、a~*值、VC含量最低;真空干燥的L~*值、a~*值、VC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总酚含量、容重、溶解性、持水力、持油性最低。为了确保南瓜粉的营养品质,同时考虑南瓜粉的外观品质,制备南瓜粉的干燥方式以真空干燥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研究微波真空干燥处理操作参数(微波功率、真空度和切片厚度)对铁棍山药多糖得率及其干燥特性的影响。以多糖得率为试验指标,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铁棍山药的微波真空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铁棍山药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干燥阶段特征明显。所获取的铁棍山药多糖的最佳微波真空干燥操作参数为:微波功率1 200 W,真空度0.04 MPa,切片厚度8 mm。此工艺条件下铁棍山药多糖实测得率为10.01%。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热风干燥、微波干燥、挤压膨化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干燥方式对萌动苦荞色泽、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复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萌动苦荞的麦芽颜色变化最小;热风70℃干燥时复水率最低;不同干燥方法对萌动苦荞中的黄酮含量均有影响,微波高火干燥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干燥方法。为萌动苦荞的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干燥品质和降低干燥能耗,采用微波真空的方法对白瓜子进行干燥试验。经单因素试验与3因素3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研究了微波功率、干燥温度、真空度对白瓜子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和瓜子干燥后蛋白质、脂肪酸的保存率以及单位耗电量的关系,建立了各试验因素与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干燥温度、真空度对白瓜子干制品的蛋白质、脂肪酸的保存率以及单位耗电量均有显著影响,且影响主次顺序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在储干燥的必要性,总结了在储干燥的优越性和不足之处。在储干燥稻谷的品质优于机械烘干的稻谷品质,与机械烘干单位烘干费用相比,在储干燥更经济。  相似文献   

12.
优质稻谷保鲜干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水分为16.0%~18.6%的新收割优质稻谷采用包装打围、中间散存的方式储藏,分别使用热风就仓干燥,自然风就仓干燥和低温储藏干燥等方法进行干燥处理,同时也使用低温烘干机和自然晾晒等方法进行干燥处理。结果表明:各种干燥处理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达到预期干燥水分,干燥均匀,未增加裂纹粒(爆腰粒),发芽率、黄粒米率、整精米率、脂肪酯值和粘度等重要品质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品质新鲜。通过试验找到了稻谷保鲜干燥方法,可与保鲜储藏稻谷的方法配套,为保鲜大米加工常年提供新鲜稻谷原料。  相似文献   

13.
用WXD2S—3型微波干燥机分别对豆角、白萝卜、胡萝卜、马铃薯、苹果、香菇等果蔬原料进行脱水干制试验,发现该机较适用于干燥土豆、白萝卜、苹果等原料,而对其他蔬菜的干制效果较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3种果蔬适宜切分厚度及适宜干制时间的研究,并且分析探讨了微波干制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辣椒干燥机热风系统温度不稳定及温度控制困难等问题.依据辣椒的干燥特性设计了一种热风控制系统。该系统根据辣椒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对热风温度的不同要求.采用在恒速干燥阶段配入冷空气、降速干燥阶段收集恒速干燥阶段尾气并配入新鲜热空气的方法.实现辣椒干燥机中热风温度的准确调控,降低干燥能耗。结果表明:设计的辣椒干燥机热风系统控制的热风温度平均值与预设值的差值仅为±3.5℃,辣椒干燥的平均含水率为13.98%,色泽的α值平均为31.4,热风控制系统工作稳定.其性能可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田华 《保鲜与加工》2020,20(1):127-132
为了解生姜的干燥工艺,本文研究了生姜的微波薄层干燥过程,并构建了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生姜干燥前期脱水率、干燥速率、Deff增加明显,MR值下降明显,干燥后期各参数变化与干燥前期相反,350 W是生姜微波干燥最佳功率。对6种常用的薄层干燥动力学数学模型拟合,比较R2、RSS和χ2得出Page方程最适于描述生姜片微波薄层干燥过程。本研究为生姜切片干燥工艺的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论述干燥技术对于稻谷贮藏的重要作用,分析稻谷微波干燥技术的原理及研究现状,得出稻谷在大型连续式微波干燥设备上的试验方案及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在采用“间歇式”的微波干燥模式下,稻谷含水率下降幅度随着每循环干燥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强;稻谷含水率下降幅度随着微波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干燥过程中,稻谷籽粒的温度变化可以分为快速上升和趋于稳定2个变化阶段。采用“间歇式”的微波干燥方式对于减缓物料温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新型的红外热风组合谷物干燥机。该机采用先红外加热,再以热风对流排湿的干燥工艺。进行了不同对流风温、不同物料移动速度和有无红外辐射涂料为变动因素的小麦干燥正交试验。试验表明,在试验水平内,对流风温110℃、物料移动速度3.5cm/min和有红外辐射涂料时,物料降水幅度较大。试验中对流风温110℃的条件下,物料温度并未超过55℃,这与该机采用的干燥工艺有关。  相似文献   

18.
茶叶干燥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燥作为茶叶初制加工的重要工序,对茶叶感官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干燥过程中,在热和力的作用下,随着水分的不断散失,在制品物理特性和内质成分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形成茶叶特有的感官品质。笔者阐述了中国茶叶初制各干燥技术原理及特点,指出茶叶干燥将由单一技术向联合应用技术发展的趋势,并提出要完善新型联合干燥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干燥在制品含水量在线检测技术,为新型茶叶干燥机械研发和未来茶叶干燥技术提供一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不同干燥方法对红枣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壶瓶枣为试材,分别进行60℃电热恒温干燥、60℃远红外干燥、300 W微波干燥和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将枣干到含水量25%时,比较了各自的干燥曲线和干制前后枣果糖分和VC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干燥时间从大到小依次为电热干燥2.5 h,远红外干燥75 min,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34 min,微波干燥10 min;不同的干燥方式所得的总糖含量依次为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44.3%,远红外干燥42.6%,电热干燥38.1%,微波干燥25.23%,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能够保持高的枣总糖含量。不同干燥方式干燥后所得VC含量依次为微波干燥112.51 mg/100 g,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101.85 mg/100 g,远红外干燥48.63 mg/100 g,电热干燥20.52 mg/100 g。微波干燥处理时间较短,对枣果VC的影响较小,其次为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  相似文献   

20.
从磨盘柿脱涩、干制温度以及原料成熟度几方面对干制时间和产品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人工干制磨盘柿柿饼的最佳工艺参数:烘烤前对磨盘柿日晒2~3天进行部分脱涩,然后在50~55℃条件下烘干约48 h,即可生产出优质磨盘柿柿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