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养殖生产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采取了亲体移植蓄养、强化培育、集中同步产卵技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采取综合生态养殖技术,从而实现双齿围沙蚕苗种培育与生态养殖的规模化生产。2003-2004年连续2年土池育苗均获得成功,其中2004年平均每平方米出苗11刚节以上幼沙蚕3 646条;2004年沙蚕蓄水养殖83.33 hm2(1 250亩),每667 m2 放养幼沙蚕6万-8万条,平均每667m2产沙蚕134.9 kg,获利3 155.2元。  相似文献   

2.
双齿围沙蚕苗种培育和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双齿围沙蚕养殖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亲体移植蓄养、强化培育、集中同步产卵技术,同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和综合生态养殖技术,实现了苗种培育和生态养殖的规模化生产。2003—2004连续两年土池育苗均获得成功,其中2004年平均每平方米育出11刚节以上幼沙蚕3646条;2004年蓄水养殖沙蚕83.3hm^2,每千平方米放养幼沙蚕9—12万条,平均每千平方米产沙蚕202.4kg、获利4732.8元:  相似文献   

3.
丁理法  蒋霞敏 《水产养殖》2005,26(6):22-23,37
针对沙蚕养殖生产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采取了亲体移植蓄养、强化培育、集中同步产卵技术,采取综合生态养殖技术,实现双齿围沙蚕苗种培育与生态养殖的规模化生产.2003~2004连续2年土池育苗均获得成功,2004年蓄水养殖1 250亩,平均每m3出11刚节以上幼沙蚕苗3 646条;亩放养幼沙蚕6~8万条,平均亩产沙蚕134.9 kg,平均亩获利3 155.2元.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靖江市西来镇义兴村位于长江北岸,1999年开始搞幼蟹培育,近10年来,不断探索,总结出了一套长江幼蟹优质高效生态培育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全村现有幼蟹培育池534×667m^2,每667m^2平均年1龄蟹种产量达150~180kg,每667m^2年平均效益4000多元,较好的达6000~7000元,最好的年份高达近10000元。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4年4月至2006年7月在金城江区高功村进行倒刺鲃池塘驯化养殖,倒刺鲃经过720-810d养殖,平均产量871.4kg/667m^2,产值3.36万元/667m^2,纯利1.6427万元/667m^2。试验结果表明,池塘驯化养殖倒刺把技术可行,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6.
赵玉琢  段美平 《齐鲁渔业》2005,22(11):20-21
为了探索盐碱地“上粮下渔”开发池塘综合利用的路子,2004年,我们进行了淡水鲨与南美白对虾池塘半咸水混养试验,经过124天养殖,淡水鲨平均规格达1.2kg,尾,平均每667m^2产量343.6kg;南美白对虾平均规格达12.6cm,平均每667m^2产量67.2kg.每667m^2综合效益4139.6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内陆水产》2006,31(1):45-45
高产高效,是水产养殖的热门话题。由段云凯创办的南县凯利养殖公司,投资700多万元建立了乌咀乡基地9.3km^2和中鱼口乡基地109.3hm^2,乌咀基地2002年投资100万元建成,今年生产投入350万元,每667m^2投乌鳢夏花1万尾,成活率70%,平均长到600g以上,每667m^2产乌鳢4000多kg,投大口鲶4000尾/667m^2,成活率50%,平均长到1.5kg以上,每667m^2产大口鲶3000多kg。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泊大水面青虾生态增养殖技术试验,采取区域性小围网清野,暂养虾苗和强化培育、适时捕捞等措施,使青虾在大水面形成自然种群,生态系统达到比较合理的良性循环,667hm^2(10000亩)试验水面生产青虾63891k,平均每667m^2新增青虾6.39kg,青虾平均规格3.1g/尾,回捕率达45%。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烟台市莱山区北寨海水池塘和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海水池塘进行了虾蟹贝生态养殖试验,每667m^2产贝类300—400kg,对虾50kg,梭子蟹100kg,每667m^2产值0.9万元,利润0.55万元。现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董宣  徐忠  陆美超 《齐鲁渔业》2008,25(10):28-28
崇明岛目前拥有扣蟹养殖面积6667hm^2以上(10万多亩),为了充分利用养殖水体,提高养殖效益,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2007年在站基地进行了扣蟹、青虾、鳜混养试验。通过试验,在合理放养的基础上,每667m^2扣蟹产量128kg,青虾15kg、鳜1.5kg。平均每667m^2效益增加85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月~2011年3月,笔者在江苏省启东茅家港海域选择中低潮海区实施杂色蛤滩涂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应用与研究,苗种中间培育面积14-3hm^2,投养杂色蛤苗种60.2t,经过10~14个月的滩涂养殖,生产出1.0~2.0cm、2000~4000粒/kg的大规格杂色蛤苗种226.9t,平均每667m^2产量1056.3kg,实现产值131.6万元,利润加.8万元。现将杂色蛤滩涂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应用与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取生态养殖技术,将200g左右的幼鳖(温室培育)放入池塘进行养殖,使鳖在阳光雨露的天然环境中生长,经过1~2个冬眠期达到商品规格。这种生态型养殖方式,符合健康养殖的理念,符合中华鳖的生活习性。经过1年的养殖,平均单产602kg/667m2,利润18 667元;经过2年的养殖,平均单产828kg/667m2,利润26 496元。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梭子蟹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兵 《齐鲁渔业》2005,22(2):25-25
我镇从2001年开始实施66.7万m。(1000亩)无公害梭子蟹养殖技术,通过3年多的努力,每667m^2(1亩)平均产量达65kg,最高达80kg,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益。现将无公害梭子蟹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翔宇 《齐鲁渔业》2009,(12):67-68
无棣县水产特色养殖项目自9月份完成缢蛏、青蛤、菲律宾蛤仔采捕工作后,特色养殖水产品全面上市。据实际销售统计:缢蛏平均每667m^2产量达到250kg,按市场销售单价12.0元/kg计算,实现产值可达1500万元;青蛤平均每667m^2产量达到600kg,按市场销售单价14.0元/kg计算,实现产值可达4200万元;菲律宾蛤仔平均每667m^2产量超过750kg,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海水池塘的综合效益,2004~2005年,笔者在江苏南通盐润水产有限公司选择了13.3hm^2(200亩)池塘进行综合养殖技术试验,养殖方式为河蟹育苗-梭子蟹育苗-虾蟹鱼混养,即2月~5月中旬进行河蟹土池育苗,5月下旬~6月底进行梭子蟹育苗,7-12月份进行脊尾白虾、梭子蟹、虾虎鱼混养。通过试验比较,这种养殖方式比常规的脊尾白虾、梭子蟹混养每667m^2净增收1200元,平均每667m^2产Ⅱ期梭子蟹扣蟹45000只,河蟹大眼幼体2.5kg,梭子蟹成蟹45kg,脊尾白虾75kg,虾虎鱼15kg,每667m^2产值9500元,利润为4200元。现将试验操作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3年笔在6334m^2的鱼塘进行鱼畜菜生态养殖试验,共投放鱼种626kg,养殖母猪18头,种植蔬菜667m^2,经285d的精心管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10月28日通过了市科技局组织的下乡视察养殖示范点的专家验收。验收结果:共产鲜鱼7425kg,产仔猪395头,产蔬菜6000kg。总产值160080.6元,纯收入56190.6元;平均产值16850.6元/667m^2,纯收入5914.8元/667m^2。现将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池塘养殖白甲成鱼,放养45g,尾以上的规格鱼种养殖一年,个体均重达500g以上,存活率达到92%以上,平均毛产量为543.6kg/667m^2,平均净产量为485.9kg/667m^2,最高毛产量达615.8kg/667m^2,最高净产量达543.1kg/667m^2;水库网箱养殖白甲成鱼,平均产量为58962.8kg/667m^2,最高产量达64632.3kg/667m^2。  相似文献   

18.
胡子鲶健康养殖效益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子鲶,又名本地塘角鱼,是我区传统的名优经济鱼类,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为了进一步提高胡子鲶的品质,拓宽增加农民收入门路,邕宁区水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于2007年在蒲庙镇、那楼镇、百济乡等3个乡镇实施胡子鲶健康养殖示范,经过一年的实施,示范池塘面积2.03hm^2,胡子鲶总产量为39520kg,平均产量1295.7kg/667m^2,总产值47.4万元,平均产值1.55万衫667m^2;总利润为18.51万元,平均利润为6069元/667m^2,  相似文献   

19.
水稻、虎纹蛙生态种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平 《水产养殖》2005,26(6):26-28
2004年在6块总面积6 627 m^2的单季稻田开展了水稻虎纹蛙生态种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过95 d种养试验,平均每667 m^2产商品虎纹蛙422 kg,优质稻494 kg,利润2 772元.试验认为,水稻虎纹蛙生态种养稻田面积不宜太大,面积以不超过800 m^2、幼蛙规格以13~15 g为好.  相似文献   

20.
海蜇与海参混养充分利用两品种的互换生态位。海蜇水温18—28℃适宜生长,5月底6月初开始放苗,到10月上旬可陆续放苗2—3茬,39~90天可收获海蜇。6月初水温达到20℃海参开始夏眠,正好利用这一特性养殖海蜇,10月中旬收完海蜇,到10月下旬水温下降到18—8℃,正是海参适宜生长的时期。海蜇平均产量121.52kg/667m^2,产值1080.85元/667m^2,海参平均产量158.13kg/667m^2,产值5326.48元/667m^2。平均每667m^2纯益3644.29元,投入产出比为1:2.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