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石门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宋时,石门"牛抵茶"为贡茶。经考证,清时粤商卢次伦创办"泰和合",开发"宜红茶",拓修骡马茶路,开发茶船古道,涉及湘鄂周边二省数县。石门"泰和合宜红茶"通过万里茶道,远销俄、蒙和西欧等国际市场,曾创造昔日辉煌,对当今石门茶叶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泥沙区是石门县茶叶主要产区,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末年,最高峰时期茶叶产量达到150多吨。广东茶商卢次伦当时在这里创办的泰和合号“宜红茶”曾风糜国内外,颇负盛名。后虽几经衰萎,但自解放以来,该区的茶叶生产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更快。近几年,该区的茶叶产量连年大幅度上升。1984年,全区茶叶总产量只有195吨多,1987年已是405吨多,1988年逾500吨,四年翻了一  相似文献   

3.
泥沙银针     
泥沙银针谭立赵中青(石门县农业局邮编415300)(石门县泰和合茶厂邮编415319)泥沙银针是石门县农业局和石门县泰和合茶厂联合试制成功的新名茶。此茶外形扁秀极似针,显毫,色泽翠绿,嫩香持久,汤色杏绿,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绿明亮。1993年获常德市...  相似文献   

4.
一、“宜红”茶创制史。宜红茶究竟始于何时?江荻君同志曾在1950年《中国茶讯》“宜红区毛茶产销调查”(下称调文)一文中阐述:“湖北红茶最早为道光年间,首先为广东茶商钧大福带领江西技工到五峰渔洋关传授红茶采制技术,设庄收购精制红茶,运汉转广州出口。成丰甲寅年(1854年)高炳三、光绪丙子年(1876年)林紫宸、泰和合(可能就是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以梅占品种加工红茶的工艺,以“重萎凋,偏轻发酵,文焙火”为宜。与黄棪、福云6号、菜茶采制的红茶进行对比,感官审评结果为紧细重实毫显,甜香、花香浓郁,汤色红亮,滋味浓爽带花香、甘香可口,叶底肥壮红亮,品质优异。  相似文献   

6.
对潮州"红茵"茶树的营养器官以及生殖器官特征进行了观察,鉴定"红茵"茶树为山茶科山茶属毛蕊茶组的长尾毛蕊茶。  相似文献   

7.
正一、浮梁茶历史渊源概要和现状浮梁,地处赣东北,隶属瓷都景德镇,辖十镇七乡。产茶始于汉晋,盛于唐。《元和郡县志》记载:唐元和八年(813),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占全国八分之三)。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更是生动记叙了浮梁茶叶贸易盛况,成就了一个千年品名——浮梁茶。自唐以来,浮梁的"仙芝""嫩蕊""福合""禄合"等茶,历宋、元、明、清数代不衰,成为经世品牌,诏为贡品。浮梁蟠村同治甲戌(1874)改绿甲为红丁,鼎盛期  相似文献   

8.
正茶为文明古国所即知已用之一种饮料……就茶言之,是为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孙中山这是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一文中,对茶叶作出的至高赞美!笔者1991年在《名人茶事》一书中,曾以《孙中山重视茶叶生产》为题记载其茶事,未曾突出上述赞语。20年之后重温此语,深感孙中山对茶的挚爱与先见之明:他的赞语不仅与茶圣陆羽"为饮最宜"的评语相吻合,更与当  相似文献   

9.
1五峰茶叶生产现状及优势 1.1五峰茶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上乘,据考证五峰早在2300多年前就有自然生长的茶树.公元1600年左右五峰"宜红"茶就成为出口商品,打入国际市场.1974年全国茶叶会议上五峰被确认为全国100个重点产茶大县之一.1993年五峰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产茶大县.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茶,征服了世界,让世人领略中国茶之文化,体验中国茶之魅力。"天禾红"——以独特的馥郁清香亮相世博,独领红茶风骚,以茶文化传播使者的身份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茶的悠远历史与恒久魅力。"天禾红"以其独特而豪放的姿态婉转一支恢宏之舞,茶舞翩若惊鸿;"天禾红"以其磅礴而奔腾的气势挥洒一副绝妙之笔,茶墨雄健清逸;"天禾红"以华夏民族的特有精神吟咏一首大国之诗,茶诗酣畅浑厚。  相似文献   

11.
2000年12月17日 ,《人民日报》报道了“中国超级稻”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的消息 ,作为农技部门 ,如何把这一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这是义不容辞的义务。从这点出发 ,我们想就推广“中国超级稻”问题谈一点认识。一、超级稻的推广意义1.增加总产 ,保障粮食安全“九五”以来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但是 ,也应该看到 ,中国的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严峻的挑战 ,这就是 ,人口不断增长 ,资源不断减少 ,环境不断恶化。根据《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的目标 ,我国的人口到…  相似文献   

12.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之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廷佺 《中国茶叶》2005,27(5):18-19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有"中国特种茶"之称.历史上,乌龙茶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闽北、闽南,广东潮州、汕头和我国台湾地区.与之相应适销的乌龙茶花色品种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冻顶乌龙.自从台资茶叶企业进入内地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以内地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利用我国台湾茶机和初制技术生产的乌龙茶,其香气较传统乌龙茶清香,业界称之为"清香型"乌龙茶.  相似文献   

13.
说“岩韵”     
说起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必然会提到“岩韵”两个字,它是武夷岩茶品质的专用术语,是衡量武夷岩茶品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最常用的两个字。而武夷山外生产的乌龙茶则不用“岩韵”来说明品质的优劣,即使是与岩茶产地近在咫尺之距的地方(建阳、建瓯)也不例外。“岩韵”是什么?“岩韵”一词是从何时开始使用,由何人首先提出,首提者是如何解释“岩韵”的含义?现已无从查证,目前流行的众说不一,有的说有豆浆味,有的说有棕叶味,有人说“岩韵”没人讲得清楚,也有的说“岩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连高明的茶师也只有说是汤水厚,杯底香浓,茶汤滋…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全球咖啡产业已经进入“精品”和“4C”等认证时代。中国的咖啡产业历经60余年的规模化发展,特别是云南省近20余年的规模化种植,小粒种商品咖啡豆的质量已经被国内外客商知晓。“十二五”云南的咖啡产业进入大发展阶段,普洱和临沧两市将新增种植面积6.67万hm2。今后各种植区在生产大宗商品豆的同时,可在局部种植生产“精品”商品豆,以提升云南咖啡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5.
茶树新品种名山早和名山白毫在信阳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晓  杨洁  高俊峰  郭桂义 《茶叶》2004,30(1):43-45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名山早、名山白毫两个新品种在信阳的区域适应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名山早、名山白毫发芽期与对照相当,均为早生种:抗寒性、抗旱性与对照相当;适制绿茶:产量名山早与对照相当,名山白毫显著高于对照。两个品种均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茶树杂交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 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福鼎大白茶×浙农12"、"福鼎大白茶×浙农109"人工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优质、高产茶树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品比试验表明:浙农8-8发芽期中偏早,浙农6-10发芽期中等;均适制红绿茶,品质超过或相当福鼎大白茶;两品种小区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春夏茶多酚含量均低于福鼎大白茶,氨基酸含量比福鼎大白茶高,咖啡碱含量浙农8-8春夏茶均比福鼎大白茶高,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低;抗寒性两品种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抗旱性比福鼎大白茶稍弱;抗虫性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抗病性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浙农8-8略弱.  相似文献   

17.
“发花”散茶中“金花”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湖南益阳茶厂2008年生产的金湘益砖茶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金花"菌,接种至2008年一品茯茶的原料上,控制环境条件让它"发花"。从发花散茶中分离到一类"金花"菌,经过继代纯化,选取一株长势较好的"金花"菌作为供试菌株。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株的有性型和无性型形态,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菌株的子囊孢子(有性阶段)和分子孢子(无性阶段),同时结合DNA测序,在分子水平上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根据菌株的表观形态、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DNA序列分析,确认该菌株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  相似文献   

18.
一、“茶艺”本义茶艺 ,就是人类种茶、制茶、用茶的方法与程式。所谓“艺” ,其义主要有六 :(一 )种植。《说文》作“” ,或作“” ,种也。《诗经·小雅·楚茨》 :“我黍稷。”《茶经·一之源》 :“凡艺而不实 ,植而罕茂。”(二 )才能 ,技艺。《论语·雍也》 :“求也艺。”朱熹《注》 :“艺 ,多才能。”(三 )艺术。《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元年(136) ,诏……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四 )准则 ,限度。《左传》有“陈之艺极 ,引之仪表”语 ,艺 ,准也。《国语》有“贪欲无艺”语 ,艺 ,极也 ,引申为法度、限度。(五 )艺…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对龙锦一号田间自然变异产生的转绿型白苗“龙白—1”、“龙白—2”的外部形态特征、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苗突变体“龙白—1”形态上与龙锦一号一致,产量持平;而“龙白—2”株高降低,分蘖减少,生物产量明显减少。生育期推迟,减产6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