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适应基层检验检疫部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现场快速筛查,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的食物中毒,保障食品安全,试验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建立了可以快速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恒温环介导扩增(LAMP)方法,并通过添加钙黄绿素实现现场快速判定食品是否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结果表明:试验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灵敏度可达7.26×10~(-3) ng/μL。说明建立的方法可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2.
用已建立的四重荧光PCR方法、传统国标或行标方法、MALDI Biotyper高通量微生物鉴定法(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对随机抽取的14份食品样品进行检测,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匹配性。并用四重荧光PCR对农贸市场、大型超市采集的10类食品共205份样品进行检测。旨在研究四重荧光PCR法在食品中检测沙门氏菌、弗氏枸橼酸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迟缓爱德华菌的应用及食品中这4种菌的污染情况。在205份食品样品中,受污染的食品有110份,污染率53.66%(110/205),同时检出两种及两种以上致病菌的样品有62份,占污染样品的56.36%(62/110)。迟缓爱德华菌大肠菌、弗氏枸橼酸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80%(16/205)、53.66%(110/205)、26.34%(54/205)、5.85%(12/205)。在这3种检测方法中,四重荧光PCR的特异性好、准确性高,操作简便省时,更适用于食品中4种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抽检的食品样品中存在这4种菌的污染,尤以生禽畜肉和水产品污染严重,需加强对食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卫生监管和监测。  相似文献   

3.
PCR技术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合酶反映(PCR)技术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对已知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动物饲料的培养物均能检出阳性,说明此方法对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快速等特点,适用于快速和准确地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PCR技术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对已知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动物饲料培养物均能检出阳性,说明本方法对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快速等特点,适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根据沙门氏菌特异性invE、hilA、invA、hut基因编码区序列,分别设计合成4套引物,通过对引物筛选和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以invA特异性基因设计合成为引物的沙门氏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本方法对沙门氏菌定性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1CFU/mL (细菌浓度),其灵敏度比普通PCR高10倍且反应结果易于观察。以6种沙门氏菌和8种非沙门氏菌细菌DNA为模板进行LAMP扩增检测,并无交叉反应。结果显示,设计的LAMP引物组和建立的沙门氏菌的LAMP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快速、费用低廉等优点,可应用于动物和食品样品中肠道沙门氏菌6个亚种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中国家禽》2004,26(4)
英国防务科技实验室(DSTL)发明了一种对食品污染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新方法,其特点是检测速度特快、检测面宽、结果可靠。该方法能在8小时内检测出食品污染菌,许多污染菌的检出时间甚至不到一个小时。其设计原理是基于改进的ATP生物荧光技术,利用生物代谢中的腺苷酸激酶(AK)而发展形成的,能检测沙门氏菌、里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及其它的一些食品污染微生物。利用该方法能在一个工作日内检测出低水平的E.coliO157,而传统的检测方法则要花费5天时间。据报道该项技术的相关设备几个月后便可上市。摘译自《PoultryUSA》3003.10英国研究出食…  相似文献   

7.
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据编码鼠伤寒沙门氏菌肠毒素stn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和荧光探针,通过对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摸索,建立了检测沙门氏菌的核酸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沙门氏菌结果均为阳性,而非沙门氏菌均为阴性;对带有沙门氏菌肠毒素stn基因的阳性质粒的检测敏感性为4个/μL。用该方法对人工污染沙门氏菌的鲜猪肉和鲜鸡蛋进行检测,当检样中沙门氏菌初始含菌量分别为1CFU/g(鲜猪肉)和1CFU/g(鲜鸡蛋),经过12h的增菌后,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此研究为食品中沙门氏菌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沙门氏菌的检验在食品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阐明了沙门氏菌的各种快速检测方法的原理 ,综述了其在食品沙门氏菌检测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免疫标记技术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近年来以其敏感、快速、特异等特点在沙门氏菌快速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尤其是 EL ISA和 PCR技术的应用已由实验室走向实际临床检测中。此外 ,本文还介绍了国外新近的几种沙门氏菌检测方法 ,展望了今后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及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中国动物保健》2009,(6):117-117
最近,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宣布,他们研制出了可以有助于食品生产商检测其生产的产品中存在致命性沙门氏菌污染。这种沙门氏菌快速培养方法可以在8小时内得出高度一致、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荧光抗体技术用于食品沙门氏菌的检验已有6—10年的历史,美国的公职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和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等组织都已将荧光抗体法作为快速检测方法列入标准。我国国家商检局已于1985年批准荧光抗体法作为出口食品沙门氏菌的筛选检验方法并要求推广应用。我们于1985年12月至1986年9月,用荧光抗体法与原来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本地生猪定点屠宰场(点)猪肉中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对10个场(点)出场的猪肉进行抽样,采用沙门氏菌测试片、大肠杆菌O157:H7测试片及李斯特菌检测板进行快速检测,再用国标法对快速检测出的阳性样品进行复检鉴定。结果显示:50份样本中,检出沙门氏菌阳性7份,阳性检出率为14%;20份样本中,检出大肠杆菌O157:H7阳性1份,阳性检出率为5%,检出单增李斯特菌阳性5份,阳性检出率为25%。此外,还发现样本中存在细菌的混合污染,其中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双阳性2份,3种菌全阳性1份。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屠宰场出场猪肉中,这3种主要食源致病菌污染情况较严重,特别是小型屠宰点,应引起监管部门重视,加快推进屠宰企业转型升级;快速测试片的检测结果准确性偏低,特异性差,需要尽快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的检测方法,用于屠宰场的致病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沙门氏菌毒力基因侵袭蛋白A(invA)的特异性肽核酸(PNA)探针,在前期优化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并评估了沙门氏菌肽核酸荧光原位杂交(PNA-FISH)的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Sal-invA探针除对目标菌杂交呈阳性外,与12株常见的非目标菌杂交均为阴性,特异性强;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沙门氏菌的检测限为10~5cfu/mL,而荧光定量PCR方法和细菌分离培养法对沙门氏菌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2cfu/mL和10~5cfu/mL,PNA-FISH方法的灵敏度与分离培养方法相近。人工污染沙门氏菌的生肉制品,增菌培养后经上述3种方法检测的最低检测限均可达到100cfu/mL。对83份生鲜肉经增菌培养后,用上述3种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和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符合率均达到98.8%。表明,增菌培养是提高该PNA-FISH检测方法灵敏性的重要步骤。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沙门氏菌的PNA-FISH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合用于临床肉制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沙门氏菌Ⅰ型菌毛蛋白调控基因fimW设计一对引物,建立PCR检测方法,并对收集的A群~F群14个血清型40株沙门氏菌和5种12株非沙门氏菌菌株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所有沙门氏菌均扩增出与预期(477 bp)相符的特异性片段,而非沙门氏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另外,以肠炎沙门氏菌50336株DNA为模板,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检测出扩增体系中1pg DNA染色体和102cfu的沙门氏菌.表明本研究建立了检测沙门氏菌简洁、敏感、特异的PCR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应用于动物源性食品的快速检验。方法根据沙门氏菌invA基因和大肠杆菌O157:H7 RFBE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可同时检测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应用于动物源性食品的检验,并与miniVIDAS快速初筛方法和SN标准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建立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可同时快速检测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H7,对纯菌的检测灵敏度均低于10CFU/双重荧光PCR反应体系。应用本方法检测36株标准/参考菌株,结果只有9株目的菌标准/参考菌株出现特异性扩增,其余27株非目的菌均呈阴性反应。定量检测重复性试验结果,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应用本方法检测人工染菌样品,结果与miniVIDAS和SN方法检测结果一致,但检测时间比miniVIDAS快了3倍,比SN标准快了10多倍。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重复性好的优点,可在8小时内完成样品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同时快速检测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78的方法,本研究根据沙门氏菌inv A基因和大肠杆菌O78 O-抗原特异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在细菌16S r DNA区设计内参引物,通过各项参数调整优化,建立了能够直接从样品中同时检测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78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同时扩增出O781 113 bp和沙门氏菌821 bp的特异片段以及细菌16S r DNA 527 bp的通用片段,而对于其他13种肠道致病菌只能扩增出527 bp的细菌同源片段,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该体系检测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78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0~3cfu/m L和10~2 cfu/m L。增菌5 h,鸡粪模拟污染菌样品中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78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3 cfu/m L和10~2 cfu/m L。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在8 h内完成鸡粪样品中两种靶标菌的快速检测,对于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78的鉴别诊断和快速检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在国内外常引起食源性疾病。为解决食源性疾病中的微生物检测问题,本研究将免疫磁珠技术和ATP发光技术联合用于食品微生物检测,选择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检测对象,建立快速检测这3种常见食源性病原菌的富集及检测新方法。该方法在显著缩短预增菌时间的条件下,通过免疫磁珠的富集作用获得与常规增菌时间同样的效果,样品中的微生物浓度增加了10倍,大大提高了样本检出率,缩短了检测周期。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免疫磁珠富集后联合ATP发光技术具有快速、敏感、特异和低廉的优点,可用于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鸡白痢沙门氏菌与其他常见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血清型特异性快速PCR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对Gen Bank中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全基因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SEEP17495基因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检测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能够直接从粪便样品中检测鸡白痢沙门氏菌的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于两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均可以特异性地扩增出356 bp的目的片段,但对于7株常见非沙门氏菌致病菌和29株其他常见致病性沙门氏菌血清型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无论检测鸡白痢沙门氏菌纯培养菌,还是检测模拟鸡粪样品中的鸡白痢沙门氏菌,检测的灵敏度均为103cfu/m L。本研究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并且能够快速检测出粪便样品中的鸡白痢沙门氏菌,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应用单抗竞争ELISA快速检测肠炎沙门氏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抗肠炎沙门氏菌 O9抗原的酶标单抗 3- 4 7- 2 6和肠炎沙门氏菌脂多糖( LPS)建立了快速检测肠炎沙门氏菌的竞争ELISA方法 ,该法通过样品中的肠炎沙门氏菌 L PS与微量板包被的肠炎沙门氏菌 LPS竞争结合酶标抗体 ,以检测样品中的肠炎沙门氏菌。通过与国标法对样品的比较检测结果表明 ,该法可检测出每克粪便中 5×1 0 4 CFU的肠炎沙门氏菌 ,国标法可检出 4.9× 1 0 1 CFU/g粪便。竞争 EL ISA( C- ELISA)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4.4%和 97.7%。并进一步讨论了该方法建立时的选择条件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PCR方法对235批饲料原料中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以及侵袭蛋白A(invA)基因检测和DNA序列分析,了解饲料原料中沙门氏菌分布情况以及invA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及蛋白结构,建立沙门氏菌的分子快速检测方法。结果发现分离检测出的沙门氏菌均来自肉骨粉,阿哥纳沙门氏菌(Salmonella agona)2株,山夫登堡型(S.senftenberg)沙门氏菌2株。核苷酸基因序列分析显示,invA基因较为保守,编码蛋白为疏水性蛋白,存在3个跨膜区域,同源性在99.4%~100%之间,系统发育树上分析不同血清型不在同一分支上。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肉鸡生产链各环节沙门氏菌污染情况,试验从江苏某产业链型农牧食品企业的养殖场、屠宰场、运输车辆、专营店采集样品540份,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血清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肉鸡生产链沙门氏菌检出率为7.22%(39/540),生产链各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程度依次为:养殖环节>屠宰环节>销售环节>运输环节;共检出6种血清型,其中印第安纳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型,屠宰环节沙门氏菌血清型最丰富;沙门氏菌8个毒力基因在39个分离株均有检出,毒力岛基因mogA(SPI-1)、sopB(SPI-2)、araA(SPI-5)的携带率高于肠毒素基因stn、毒力质粒基因spvD、spvR、spvA及菌毛基因agfA。结果表明该肉鸡生产链各环节均存在沙门氏菌污染,其中养殖环节污染最严重,提示养殖场应重视对肉鸡和饲料中沙门氏菌的监测,屠宰环节和销售环节应加强对环境的消毒,以避免交叉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